坚定信心 开拓进取 扎实做好2007年发展改革工作

来源 :经济视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13_y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006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第3个年头,也是体现吉林省振兴成效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应对宏观调控的新形势、新任务,突出重点,合力攻坚,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
  一是积极推进工业提速增效。着力扶持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加大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引导产业集聚,工业经济呈现增速加快、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1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工业总产值4500亿元,增长20%。
  二是着力扩大投资需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和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实施投资拉动,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后劲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800亿元,增长55.4%,新增1000亿元。相当于“十五”5年增量总和的1.2倍.绝对值占全国的比重由上年的2.03%提高到2.52%。
  三是大规模展开城市棚户区改造。各级政府和部门把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多渠道筹集资金。房屋拆迁和工程开工超计划完成,回迁工作平稳推进。全年完成拆迁面积950万平方米。实际开工面积1300万平方米。当年回迁安置28.63万人。
  四是新农村建设稳健开局。制定《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扎实启动试点工作,开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76个,到位资金9.2亿元。粮食总产量272亿公斤,增产15亿公斤,粮食增产增加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00元。
  在重点工作的带动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速度、效益、质量同步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并创历史新高,整体发展水平和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一是发展速度加快。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200亿元以上。增长14.5%,占全国的比重由上年的1.98%提高到2.05%。二是增长质量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实现245亿元和500亿元,分别增长18%和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80%,提高2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80亿元左右,增长3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101.5%。万元GDP能耗下降4.2%。三是经济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预计达到16.9:44.7:38.4,一产下降0.4个百分点,二产上升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预计达到40%左右,提高6个百分点;县域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9%。各类开发区生产总值增长20%左右,工业集中区开工项目超过200个。四是群众实惠增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9500元和3500元,分别增长10%和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社会保险五大险种全部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扩大到80万人。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金融“瓶颈”制约仍较突出,产业结构层次仍然较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项目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用改革开放的思维和办法,在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关于今年发展改革工作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学仁常务副省长的直接领导下,在各部门、市州、县市和行业协会及企业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下,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2月,“十一五”规划纲要经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贯彻落实和推动工作。按照国家要求,起草了《关于落实<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若干意见》。把《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细化到部门。主要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地方。组织编制了87个专项规划和4个区域规划,召开了3次规划协调调度会,加强了我省专项规划与国家规划、专项规划与全省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还完成了《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汇编》和《全国31个省区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综述》,召开了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总结会。同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对“十一五”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组织编制了民营经济腾飞、服务业跨越发展两个计划。
  (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国家针对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1、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有效扩大投资需求
  2006年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在上年新增500亿元(实际达到630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新增投资达到1000亿元,无论组织项目还是协调推动,难度和压力都相当大。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各地各部门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在贷款增速、土地占用和能源消耗“三低”的情况下实现了高速增长。主要做了几项工作:
  一是落实投资目标责任制。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关于落实2006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目标任务的工作方案》和《2006年全省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表彰奖励方案》,委里9位主任分别负责一个地区,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年内先后3次带队赴9个地区现场办公,强化协调服务和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规范程序,严把审批准人关。今年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严把两个闸门,提高一个门槛,提出了“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分类指导”的原则,我们认真把握精神,结合振兴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在土地、环保、规划、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定。严防违法、违规等行为发生。按照国家的要求,我们会同经委、国土厅、环保局、安监局、银监局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国家五部委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意见》,先行组织了自查工作。10月中旬,国务院派督察组对全国6个投资规模最大、6个投资增幅最高的12个省份新开工项目进行了督察。吉林省绝大多数新开工项目都符合规定和要求,具备项目审批、土地审批和环评审批等要件手续的合规项目166项,占清理项目的85.2%;对不合规项目进行了处理,停建13项,整改16项。督察组对吉林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优化投资结构和项目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也是少数几个评价最高 的省份之一。
  三是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发改委职能作用,上争下促,多次向国家汇报工作,争取项目支持,同时积极推动项目前期和实施工作,严格推行项目“四制”,加强重点项目稽察。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省人大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组织部分人大代表,专题对国债项目绩效情况和重点项目进行视察和指导。年内,第三批老工业基地工业国债项目开始启动,长春客车厂时速200公里/小时动车组等5个项目纳入国家计划;吉化70万吨乙烯改扩建、大成20万吨化工醇等项目建成投产:锦湖315万条轮胎、一汽轻型车扩能改造、长白山机场、东边道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一汽红旗B级轿车改造、通钢100万吨冷轧、浑江电厂扩建、皓月现代肉牛产业综合加工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中部城市引松供水、长春至松原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
  2、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工程项目,促进新农村建设稳健起步。农村饮水改水工程投资3.2亿元,解决了80万人饮用高氟高砷水的问题。农村公路投资61.8亿元。建成并投入使用8000公里。加强扶贫开发,启动了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32.4万平方米,全部完成了158所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改造农村薄弱校3082所,改造中小学危房48.5万平方米。建成6个示范性职业学校和13个县级职教中心。省属高校新开工校舍建设面积105万平方米。
  三是继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全省111个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实施了20个县级医疗机构和106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692个,覆盖率达到69.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达24个,覆盖农业人口840.2万人,农民参合率达到74.3%。
  四是加强文化、旅游、体育等设施建设。长春科技文化综合中心和省图书馆项目启动前期工作。旅游基础设施投资28.3亿元。加大了长白山旅游景区建设投入。亚冬会北大湖滑雪场、省速滑馆等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500多个广电盲村,解决了约22.5万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
  五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全省R&D经费投入增长20%左右,占GDP比重达到1.1%。建设了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汽中重型车自主研发平台:长春光电子产业和长春生物产业两个国家级基地正在全面建设。
  六是加强价格监管,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进一步加大收费清理整治力度,取消了2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加强了教育、医疗收费和价格管理,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1.2亿元。
  3、努力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一是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为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我们积极推动政企合作、银企对接。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组建吉兴投资公司,搭建全省综合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委全年落实国债及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24.7亿元。协调落实开行软贷款。新增核准金额227亿元。发放软贷款达到234亿元。还筛选提出230项对接项目,贷款总额380亿元,相关银行正在组织评审,部分项目已经得到信贷支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参与了赴欧洲、非洲、俄罗斯和国内“珠三角”地区等一系列大型招商引资和经贸交流活动。第二届东博会,我委牵头组织投资洽谈活动,共签订合同项目257个,吸引外来投资600.9亿元,新签PLED项目总投资12亿美元,其中合资经营合同已签订。总额9000万美元。
  二是推动能源交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投入195亿元,加快电源、电网改造、天然气开发以及重点煤矿建设.组织实施了珲春电厂扩建、双辽风电、汪清油页岩综合利用等一批项目,全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82.5万千瓦;新增煤炭产能142万吨。交通建设投入193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160公里。加强铁路建设工作,成立了省铁路建设办公室,出台了铁路建设征地拆迁补助暂行办法等,哈大客运专线、长吉城际铁路、东部通道通化至灌水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07年开工建设的条件都已具备。
  (三)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积极培育扩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汽车产值实现1630亿元,增长18.8%,地方汽车零部件配套比重达到25%,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石油化工产值740亿元,增长10%,精细化工比重达到30%,提高3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约1250亿元,增长23%,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0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19个。光电子、制药、袜业、矿泉水等一批特色产业群开始形成。
  二是落实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白山市被国家增列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全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7.6亿元,竣工面积149万平方米,安置居民2.5万户。制定了煤矿棚户区改造治理方案。在东北三省率先启动了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长春、四平、白山3个试点城市完成了“三清查、一制定”(清查人员、资产、债权债务,制定试点方案)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推进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工作。配合国务院东北办完成了《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汇编》。
  三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深入实施扩权强县战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和工作程序。统筹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落实开行软贷款,投入5000万元,启动了42个工业集中区“七通一平”工作。
  (四)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推动各项改革工作
  统筹协调各项改革,是发改委的重要职责。我委加强了对全省改革工作的总体指导,建立了统筹协调机制,制定了《吉林省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省政府已下发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修订了《吉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吉林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暂行办法》,提出推行预算内项目“代建制”方案;组建了省级水务、交通和创业投资平台。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步实施,制定出台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实施煤电价格联动和差别电价政策,扩大了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并提高了收费标准,先后两次调整了成品油价格。由于测算充分、措施到位,并把握了出台时机,几项涉企涉民的价格改革都没有引起大的市场波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新步伐,我委成立了行政审批办公室,在省政务大厅挂牌办公,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审批、统一对外服务。在清理规范现有的审批项目基础上,将项目的审 批全过程纳入政务大厅。还积极参与了工业、商贸、交通等领域的国企改革和资产重组工作。
  (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
  2006年是国家考核单位GDP能耗等约束性指标的第一年,围绕资源节约、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我委加大了工作力度。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吉林省节约能源工作实施方案》,会同省经委、省统计局下发了《吉林省GDP能耗指标考核工作方案》。开展了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推动吉林亚泰集团、吉林市再生资源集散市场的试点工作和四平市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启动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辽源、双辽等5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治理盐碱地15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19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3万公顷。
  (六)加强谋划工作和重大问题研究,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1、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坚持经济运行月度、季度分析和监测预测,提出全省季度和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制定下发了《省发改委2006年产业政策工作要点》。起草了《吉林省振兴装备制造企业实施意见》和《关于吉林省加快发展玉米产业的指导意见》。超前谋划年度发展问题。研究提出发展思路、目标及重大措施建议,出了6期专题研究报告,为省委、省政府确定全省经济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提供第一手资料。与以往相比。2006年年度计划工作着手早,前期调度、研究、测算等准备工作也做得比较扎实、充分,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也推动了相关部门的工作。
  2、加强调查研究。针对涉及全省经济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点问题、全局性问题以及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问题开展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完成了吉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居民消费研究、东北三省创新能力评估及产业结构调整对策意见等一批国家课题,围绕建设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等进行专题研究,还开展了加快伊通和长白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发展、成品油等重大价格调整对吉林省经济影响、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拉动就业对策、解决玉米出口难问题等方面研究,分别形成了实施意见、方案或调研报告,为省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真查找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把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贯彻落实到发展改革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工作创新不够,提出了工作重点和目标,但研究具体措施少,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全系统在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上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推动不力,项目谋划和组织实施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07年计划总体思路和安排
  
  吉林省正处在增强发展基础、集聚发展能量的关键阶段。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阶段,持续加快发展、确保实现振兴的关键阶段。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一年,也是体现吉林省近几年改革开放成效之年。我们一定要认识好、把握好当前经济形势,谋划好、安排好2007年计划。
  (一)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较好
  经过几年的努力,吉林省改革发展的难题正在逐步得到破解,发展基础和发展能量正在迅速增强。
  1、发展机带机制能够提供较好的动力保障
  通过两年的国企改革攻坚。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本优化配置等方面实现了突破,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主要障碍逐步革除,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全民创业氛围日趋浓厚,新的发展机制正在形成。
  2、相对较好的资源要素和支撑条件
  一是吉林省土地资源相对宽裕。当前国家严控土地使用闸门,土地短缺已成为发达省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吉林省1999-2005年,实际使用农用地转用指标仅占国家累计计划指标的39%.2006年也仅为70%左右。2006年国家在执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情况下,增加了吉林省土地指标。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土地使用方向和审批程序,项目前期工作到位,土地使用是能够满足多方面特别是工业用地的需要。二是能源支撑能力较强。我省电力装机总容量1126.5万千瓦,以全国平均利用小时和电力弹性系数测算,可以支撑GDP年均12%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08年。原油、油页岩开采以及天然气的发展前景也都很好。综合这些方面看,能源支持“十一五”期间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需求是没有问题的。三是交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提高。2005年公路铁路运输能力平均利用率分别为65%和73%。“十一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总投资将超过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10%,新增铁路通车里程1300公里,新增运力1亿吨左右,有15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将全面建成投入运营。
  3、资金的阶段性约束也可以得到缓解
  当前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从全国看,又属于局部性、暂时性困难。截止2006年11月末吉林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993.3亿元。贷款余额3859.5亿元,存贷差1143.8亿元。而全国存贷差接近11万亿元,资金流动性过剩。发达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紧张,环境约束加剧,投资成本增加,大量的产业需要向外转移,大量的资金需要寻找新的投向。只要我们把握好机遇,运筹谋划好的项目,前期工作到位,资金问题就能够得到缓解。
  4、结构升级和产业规模效应将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
  吉林省一产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低于全国3.8和0.9个百分点。农业方面,通过改良品种、改进耕作技术和中低产田改造,提高粮食单产空间较大。工业方面,汽车产业、铁路客车制造和依托吉化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都远没有达到理想的产业容量和产品结构,有比较优势的医药和光电子产业的巨大潜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服务业发展潜力和空间也很大。2007年全省汽车产值预计达到1960亿元,增长20%,省内汽车零部件配套比重达到30%,提高5个百分点。石油化工产值810亿元,增长10%,精细化工比重达到33%,提高3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约1500亿元,增长20%,加工转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制药产业预期实现产值300亿元,增长20%。支柱优势产业链条将进一步延伸,地方配套能力不断增强。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7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心任务,着力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的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初步考虑: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15%和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
  通过对工业、投资和消费几个供给和需求的主要拉动因素分析测算,以及对各市州的安排情况的调度(长春增长14%、吉林17%,松原18%,四平15.8%,白城、通化、白山、辽源和延边在12%-20%之间),2007年全省GDP增长预期有较大把握。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增1000亿元。
  2006年全省亿元以上项目885项。总投资355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456项,续建429项,年内完成投资1200亿元,大部分投资量将在今明两年完成。投资需求空间仍然很大。交通基础设施2007年计划投资260.7亿元,增长31.8%(其中公路投资170亿元,增长19%;铁路投资50亿元.增长3.2倍)。能源建设投资302.3亿元.增长55%(其中电力投资182.7亿元,增长61.4%;石油勘探开发投资62亿元,增长3.33%)。工业项目投资1350亿元,增长30%以上(其中汽车产业投资235亿元,增长29%;石化产业投资104亿元,增长30%;农产品加工业投资292亿元,增长50%)。房地产开发、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600亿元左右,增长30%以上。农村基础设施投资260亿元,社会事业和公共管理设施建设投资240亿元,分别增长40%和25%。
  3、单位GDP能耗下降6%。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84.89万公顷。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和2.4%。
  4、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10元,分别增长10%和6%。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0亿元,增长14%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90亿美元,增长15%,其中出口总额36亿美元,增长20%。
  以上安排,既考虑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致性,也考虑了各方面因素、条件和可能。本着积极稳妥、不断进取又留有余地的原则提出的。2007年要坚持以投资拉动为主要手段,实际运行力争快一些,好中求快,使经济社会发展明显高于全国平均速度和水平,GDP力争达到5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4000亿元,城乡居民两个收入也力争高一些。“十一五”前几年快一些,扩大总量的基础就扎实一些,成本相对较低,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空间也大一些,与发达省份的差距也能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位次将前移3位(超过安徽、河南、广西),居第1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位次不变,仍居全国第11位。经济总量(GDP)占全国的比重预期达到2.15%,提高0.1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前移1位(超过天津,与陕西并列),居20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第二产业比重在工业的带动下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主要产能和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继续提高。能源交通: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291.5万千瓦(火电827万千瓦、水电395万千瓦、风电54.5万千瓦、秸秆发电15万千瓦),增长14.6%;原油产量达到600万吨。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5万公里,新增2000公里。主要原材料:乙烯85万吨;水泥2600万吨,增长18.2%;钢550万吨,增长10%,钢材560万吨,增长7.7%。省内汽车产能达到70万辆。增长16.7%(其中轿车33.84万辆,增长20%)。
  当前我国正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发展阶段,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十一五”规划,都将增强经济增长的内需动力,总体上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省区竞相发展势头不减,发达地区发展速度更快、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欠发达地区发展成本越来越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当前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近两年吉林省的发展速度很快,群众的实惠增多,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站在全国的角度看,吉林省整体收入水平仍然偏低,城镇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多元,农民收入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也较小。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富民增收的要求出发,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解决民生问题。关键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总量。2006年吉林省GDP增幅居全国前3位,但总量排20位以后,总量小仍然是我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在全国大局中,深化对吉林省发展阶段和水平的认识,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增长方式粗放、发展不协调问题,特别是增长代价过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必须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落实到每个地区、每个项目以及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步骤。首先,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支柱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带动效应。第二,进一步挖掘科教潜力,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智力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加大节能减排措施力度。2006年是国家考核单位GDP能耗等约束性指标的第一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目标为下降4%,但没有完成,吉林省下降幅度虽略高于全国,但也没有完成省里确定下降6.9%的目标。节能减排的任务相当艰巨,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大措施力度,严把项目审批这个源头关口,进一步完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四是要特别注重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提速增效的面从工业扩展到一产和三产,各行各业都要在增效上下功夫,切实把经济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轨道。通过具体化、可操作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降低发展成本和代价。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2006年我省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增幅继续位居全国首位。清理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项目审批程序和管理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今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继续严把两个闸门、提高准入门槛,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工作上更加规范。首先要巩固项目清理成果,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严把项目审核关口,坚决不上违规项目:其次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把符合投资方向的项目摆在优先位置,保持和发展好来之不易的投资局面。
  
  四、2007年发展改革主要任务
  
  (一)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继续贯彻落实好国家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宏观调控政策,优化投资结构。严格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投资重点是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谐社会建设、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积极推进重大工程和政府推动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前期工作,全面落实投资任务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奖励方案。一是加快能源、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九台电厂(2x60万千瓦)、长春三热(2x30万千瓦)等一批电源项目,在建装机541万千瓦,投产165万千瓦;改造县城电网和建设500千伏主干电网;油页岩综合利用工程投资10.9亿元。全面开工“十一五”新增1500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哈大客专、长吉城际等6条铁路,积极推进霍白铁路和通化、西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加大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建成投产5.5万辆奥迪C6等汽车产业重点项目、长客60列200公里动车组、锦湖轮胎、丙烯腈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吉化35万吨苯乙烯和37万吨苯酚丙酮扩建、通钢新增130万吨热轧钢等项目,加快建设百万吨矿泉水开发、大成百万吨化工醇、辽源百万张皮革深加工等项目。
  (二)推进工业提速增效,狠抓节能减排
  在以工业层面为主的同时,将提速增效扩展到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一是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继续推进钢铁、水泥、电解铝、纺织、造纸等企业重组.促进产能过剩行业落后生产能力有序退出。二是强化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全面开展能源审计,强化节能工作考核。以工业、建筑以及政府机构等领域为重点,落实目标责任制,提高建设项目能耗门槛,突出抓好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耗能大户和2000吨以上的建设项目。继续推进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加快重点城市集中供热电厂建设,集中供热面积增加2000万平方米。抓好辽源市矿井水再利用给水工程等一批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县和循环经济骨干企业的试点工作。工业能耗力争降低8.3%.建筑业降低3%,第三产业降低4.3%。加快实施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建成松原市污水处理厂,启动长春北郊和南部污水处理厂、吉林市污水管网工程等9个项目。三是加强企业管理。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进生产工艺。完善现代营销环节,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综合协调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业实现利润突破200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以上。四是统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增强综合配套能力。降低水电气等供应成本,提高“三废”集中处理规模。发展壮大现有特色工业园区。
  (三)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整体竞争力
  一方面要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继续提升整体竞争力,巩固和提高对工业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汽车产业继续优化整车品种结构,提高自主创新比重,改进产品设计,强化营销、汽车金融服务.扩大汽车零部件配套比重。加快建设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和长春国际汽车城,推动建设吉林市汽车产业基地。石化产业以发展下游产品的精细加工为重点,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农产品加工业以玉米化工、生物质能为重点。扩大生产能力和市场规模。提高加工深度。另一方面要加快振兴有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围绕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重点方向,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发展轨道客车、石油机械、采煤掘进设备、风力发电装置等装备制造业。同时要加快发展光电子、医药制造等优势产业和一批特色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动长春光电子、生物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仪器仪表设备、软件等重点领域产业化。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切实加强农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加快大型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畜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建设现代畜禽养殖小区,加强良种选育和推广,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强林业生态总体建设,积极发展林业经济,提高人参业、鹿业和木材精深加工业发展水平。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建设,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农机补贴、租赁等形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购销网络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试点范围扩大到100个镇、1000个村。继续加大农村饮水、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条件,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20万平方米,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完成15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覆盖,力争完成50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小城镇建设,抓好“十强镇”试点。
  (五)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吉林省国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全面实施《民营经济腾飞三年滚动计划》,围绕优势资源向产业化和名牌化发展,以旅游、制药、农畜产品加工等领域为切入点,抓好“放开、扶持、带动、保护”四个环节。走“助大、扶小、孵化”的路子。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更加宽松的体制机制环境。建立健全面向民营经济的服务体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从根本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围绕全省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配套型、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提高5个百分点。
  (六)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源
  省委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定》,省政府实施《服务业发展跨越计划》。要坚持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型服务业共同发展,围绕交通运输及现代物流、旅游会展、地方金融、信息中介服务、文化教育和农业服务业六个重点领域,完善政策,大力扶持,鼓励发展。加快推进空港保税物流园区、汽车国际物流园区、会展中心扩建、长白山旅游基础设施 建设等项目。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扶持政策,设立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促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源,带动和提升全省产业结构层次和水平。
  (七)高度关注和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思想,要进一步深化认识,领会精神实质,把这一战略思想贯穿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过去我们谈发展往往比较重视研究经济领域的问题,对经济工作抓的比较实,政策措施也比较具体,但对促进社会发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办法不多,投入也不大。我们必须调整工作力度,在谋划发展和改革时,更加注重对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更加注重制定完善促进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加注重把公共资源向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方面倾斜。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2007年要重点做好10件实事。一是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再投资3亿元,全部解决120万人饮用高氟高砷水和30万人饮用苦咸水问题。二是让农民就医更方便。建成104个乡镇医院,农村乡镇卫生院房舍达标率87.3%。三是让棚户区居民住上好房子。继续抓好城市棚户区改造,并向县(市)延伸,计划完成拆迁面积950万平方米,其中9个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完成550万平方米、县(市)完成400万平方米;抓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收尾工作,启动煤矿棚户区改造,计划投资30亿元。四是让社会就业更广泛。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着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五是让群众生活有保障。健全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平台三个全省覆盖。六是让农村孩子全入学。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七是让弱势群体有依托。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和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全面完成全省农村福利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八是让贫困人口快脱贫。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力争实现10万贫困人口脱贫,进一步加强城市扶困工作。九是让文化生活更丰富。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和产业.开工建设长春综合科技文化中心、省动画产业基地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省广电中心。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十是让百姓消费更放心。继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加大对医疗、教育等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价格、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发挥好政府经济调节和引导作用。二是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重组,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厂办大集体改革,推进长春、四平、白山试点。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地方商业银行重组,完善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农信社改革和加强监管。强化对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资本收益管理。建立政府投资的决策、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推行预算内项目“代建制”。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政策,建立有效、协调的价格管理体系。同时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启动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继续搞好农业保险试点。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九)全方位扩大开放,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强化市(州)、县(市)招商引资工作,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加强融资平台和投资环境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特别要注重引进人才。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1.5亿美元,增长30%。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合作,实施一批合作项目。推动各级各类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加快发展。搞好中俄“路港关”和中朝“路港区”一体化建设,促进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继续办好第三届东博会,组织开展好中俄国家年经贸活动。应对WTO我国过渡期结束的新形势,研究制定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策略和措施。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扩大出口,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机电产品、工业制成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降低资源型产品比重。
  
  五、提高素质、不辱使命。推动发展改革系统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7年发改委工作和任务十分繁重,省委、省政府寄予很高的期望。对系统建设总的要求,就是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高素质队伍,为振兴吉林、富民强省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要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2007年经济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真正掌握精神实质,把认识能力转化为实践能力,还是一个新的课题。要善于用改革开放的理念谋划发展、处理实际问题,善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和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这是对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各级发改委领导和广大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要切实提高综合业务水平
  经济综合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我们的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想大事、议大事、谋大事,善于思考,心中有数。第一要有大局观念。牢固的大局观念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每做一件事都对全省经济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加强对全局的谋划。提高谋大事的水平,是我们必须强化的一项工作。第二要有战略思维。谋划不能从战略上着眼,不抓战略优势,发展上就会处于劣势。发改委要走一步,看三步,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第三要善于开发政策资源。首先要把国家的政策吃透、用足、用好;其次就是依靠改革,优化发展模式.开发政策性资源。这是我们新的课题。第四要科学决策。决策科学的核心是程序和责任心问题。首先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负责,敢于讲真话;其次是重依据,不唯一己之见。再就是程序科学,既集中智慧。又规避风险。
  (三)要切实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从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对全党加强学习作出了部署。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王珉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学习,增强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学习对我们尤为重要,也有许多薄弱环节需要改善和加强。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国家和省的重大方针政策,指导我们实际工作。要强化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化手段和科学方法,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其次要重视案头工作。目前我们有些问题的研究是面上的、浅层次的,并没有做到真正理解,或者讲的不科学,这反映出基础工作不扎实、学习不够、基本功不到位的问题。第三要加强交流和沟通。系统内部、部门之间,都要多联系、多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共同把工作做好。
  (四)要切实提高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发展改革系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权力相对比较集中,社会各方面都很关注,廉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全系统必须按照省委的要求,始终把加强廉政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大力弘扬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风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和地位,自觉做到“慎独、慎言、慎行、慎微”。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廉政制度,加强对重点岗位和环节权力运行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着改革发展的重任。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顽强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坚决完成2007_-年发展改革的各项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的召开!
  (本文作者为吉林省省长助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云馨)
其他文献
林絮,中共党员,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吉林省学科带头人,现任长春市希望高中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东北师大历史系兼职教授、研究生指导教师、吉林省教育学会历史教育学会历史教育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南关区人大代表,曾获长春市人民满意校长、省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和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个人先进事迹被载入《吉林名人馆》。  这是本刊记者第二次采访林絮校长,迎接我们的依旧是温和而谦逊。她始终以渊博的
期刊
长春工业大学的前身是长春汽车工业学校,始建于1952年,在以后的54年里,几经变动,多次改名。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  目前,学校下设17个学院和1个研究生部及体育、军事两个教研部,设有44个本科专业,分布在工、管、文、理、经、法、教育等7个学科门类。有35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一级学科4个),9个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有8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资助
期刊
他是一名出色的跳高运动员,眼镜挡不住他起跳的高度。  长春七十三中学,是他起眺的开始,  计算机学校,是他成名的摇蓝。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他休养生息的加油站。  长春七中,是他腾飞跨越新的横杆。  见到刘元学校长,一副斯文的眼镜罩住了刘校长严厉的表情,他像校长,更像一名循循善诱的教师。即使他发怒,从他嘴里吐出的话语也让人觉得非常柔和,他生来就注定和教育结缘,他喜欢教育,如嗜好一样,永不返悔,至
期刊
他凭着自己过硬的自律作风、卓越的管理才能、高瞻远瞩的市场观念以及时刻为干警员工着想的拳拳之心,感召着员工团结拼搏、敬业奉献,谱写了又一曲泰山华章。他,就是山东省泰山警官培训中心总经理马建升。  《经济视角》2006年第12期刊登出山东省泰山警官培训中心的报道后,本刊编辑部接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来电询问,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该中心,在新年的第一天,记者再次采访了这位泰山之子马建升。  泰山警官培训中心作为
期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一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作了部署,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会议提出的一系列关键之举,涉及安全、医疗、上学、就业等百姓关注的领域,透出许多新的变化。  安全:为百姓生命扣上“安全带”    会议: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食品、药品、饮食卫生、危险化学品和交通安全等的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现状:安全生产是党和政府重点监管的领域之一,
期刊
有这样一位山东汉子,他凭着科技通过劳动抛洒汗水提前走上了致富之路:也是他,吃水不忘挖井人,自己致富之后,心里不忘怀父老乡亲,帮助他们共同致富。他,就是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三官庄农业综合服务部经理杨清春。  记者见到杨清春,是在2006年12月12目的早上。天气有些寒冷,而杨清春的收购站里却忙的热火朝天,来卖菜的来批发的人络绎不绝,杨清春也正忙着收购。知道记者到访,杨清春忙把手中的活交给妻子,带记者到
期刊
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
期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准确领会这次会议的新意图,掌握新信息,把握新要点,至关重要。    经济增长不一味追求过高速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6年要“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平稳较快增长,意味着2006年经济速度,既不过低,但也不宜过高,要防止经济大的起落。经济保持适宜增长速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期刊
2005年,吉林省的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813户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了改制,妥善安置了50多万名职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了产权多元化。  中钢重组吉林炭素、一汽20所中小学和一家公安机构一次性剥离移交地方、42亿元打造新通钢、中国黄金集团整体收购夹皮沟金矿……吉林省国有工业企业的“老大难”问题被逐个破解,一大批国有工业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为了实现“816户”目标,在省委、省政
期刊
他,没有轰轰烈烈的政绩;他,没有叱咤风云的壮举。他只凭着个人的韧劲、毅力、执着、智慧和创新精神,使全乡发生了巨变,带富了一方百姓,农民人均收入由过去的670元增加到现在的5300元,全乡输出劳务人员1100人,劳务经济收入高达1000万元。由于业绩突出,该乡曾先后被吉林省民委、长春市人民政府、长春市民委评为“民族乡率选建设小康乡镇”、“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劳动输出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