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wyshe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17日至18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前亲切会见与会代表。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参加了会见,并分别在会上作专题讲话。
  
  党建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
  
  习近平17日在会见与会代表时,发表了言简意赅、立意深远的讲话。他深刻指出,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发展的历程表明,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企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新的提高,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服务中心工作、凝聚职工群众、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习近平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主动适应参与国际化竞争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特点,主动适应企业党员职工队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发生的新变化,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为实现国有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习近平指出,国有企业作为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参加单位,前一段的学习实践活动进展顺利、扎实有效,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科学发展。下一步,要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后续工作,把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作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特别要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多下功夫,努力把企业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把班子建设作为国企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
  
  17日上午,李源潮在会上作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科学发展的优势》的专题讲话。
  李源潮在讲话中指出,要以发展为中心开展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抓好党建促进企业发展,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科学发展优势。要确立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企业领导人员能力素质,加强管理监督、保证廉洁从业。要抓好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以“四强四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动员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保持国企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首要任务
  
  17日下午,张德江在会上作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的专题讲话。他强调说,国有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他指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国有企业肩负着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国有企业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持国有企业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首要任务,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以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作为重要手段,以完善公司治理作为关键措施,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保证,努力促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同日下午,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作了总结讲话,要求各地企业要从提高认识、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形成合力四个方面抓好会议落实。
  会议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企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深刻分析了国企党建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 各省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管党建工作的组织部副部长和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司局负责人,国务院国资委所辖央企的党委主要负责人及进行大会经验材料交流的有关单位负责人共计27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还认真总结了国有企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生动实践,交流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会议代表围绕改革创新进行了热烈讨论,北京、江苏、山东3个省市的组织部和国资委党委,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和潞安集团5家企业分别在会上介绍了经验,32家国企党委就党建工作进行了书面经验交流。与会代表认为,这些经验各具特色,很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继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和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2009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2009年度会刊工作暨‘国投杯’中央企业企业文化活动电视专题片大赛颁奖仪式”之后, 11月20日,“《企业文明》2009年度宣传发行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国防宾馆举行。座谈会由企业文明杂志社编委、副总编胡引定主持,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副秘书长,企业文明杂志副社长、总编李祖荣作了《图强求新谋发展—回顾与新一年展望》的工作报告。会
期刊
本文从一家央企成长发展路径的视角出发,归纳了该企业在公司战略模式、业务模式以及扩张模式发展路径上的特点,进而揭示了中国大型建筑企业的发展规律。为我国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克服发展瓶颈、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几度风雨春秋,几度潮起潮落,共和国的历史孕育了一支南征北战的铁军。这支铁军在血与火的战争中诞生,在百业待举的艰苦创业中发展,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这支铁军就是今天的中国建筑第
期刊
2008年,世界金融风云变幻,华尔街金融危机如海啸般冲击着全世界的神经,美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大衰退,并将全世界各国的经济带入泥潭。随着金融危机蔓延至全球,并由金融机构波及到实体经济,全球资产面临重新议价,金融版图随之悄然改写,伴随着金融危机的还有油价的跌宕起伏和能源危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研究院和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的“能源与金融世界论坛”11月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
期刊
重庆大江工业集团公司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中,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以“外学长安党建,内学汽车零部件公司党建”作为重要内容,在全公司推广,创建特色党支部,用党员积分卡规范党员行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广大群众广泛认同,使党建工作成了凝聚人心、表达民意的重要手段,成了职工群众的“贴心人、连心桥”。      抓亮点支部活力大彰显    4月17日,在重庆大江工业集团专
期刊
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源泉,科学技术进步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多年来,青山公司始终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积极奉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管理创新为抓手,以和谐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有效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科技研发以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推进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企业面貌。   
期刊
2007年,中冶实久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企业总产值、市场签约、实现利润、职工收入等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进入2008年,在中冶集团明确提出“把中冶集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的伟大目标”后,中冶实久把2008年作为结构调整年,面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严峻形势和企业发展的更高目标,开始了新一轮拼搏。  大半年过去了,中冶实久能否在新的挑战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呢?为此,本刊特约记者采访
期刊
7月9日9时,黑龙江省大庆石油宾馆会议室主席台上方悬挂的“全国工会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工程论坛”会标异常醒目。主席台上就坐的六位嘉宾,正在与全场100多位参会代表进行互动发言。  “通过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内涵及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研究,以较多优秀企业在企业文化上的成功案例和管理理论作为佐证,探索性地提出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方式方法。这不仅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而且也是……
期刊
1931年,在井冈山茨坪的一间平房里,简单的炉灶、粗糙的铁刀、铁矛,诉说着当年不为人知的故事,我党的第一个兵工厂——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械处就诞生在这里。  从这一刻起,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独立武装斗争的深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近8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涌现出了以吴运铎为代表的战争年代英雄,以钱学森为代表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以杨为民、马祖光、吴大观为代表的一大批新
期刊
林加国先生是一位执著热爱传统书法的名家。他的作品由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编辑《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书法名家林加国作品专辑》,作为唯一向党的十七大献礼的珍贵礼品。曾被评为“98全国百杰书画家”,“世纪功勋艺术家”、“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他的书法作品受到海内外普遍好评,被国内外很多领导人、博物馆、美术馆等广泛收藏,在潍坊国际碑林建有“林加国艺术园”。  在国内进入市场经济时代,
期刊
企业文化测评已经成为当前国内企业文化建设的热点。然而,为什么要提倡企业文化测评?怎么开展企业文化测评?这些问题正困扰企业文化工作者。为此,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企业文化测评方法先行者刘孝全先生。    中国企业文化测评兴起的必然性    与企业管理发展相适应,中国企业文化正迎来一个精细化管理的新时代。   ——刘孝全[记者]  您是国内较早倡导并践行企业文化测评的专家,为什么会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