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色教育的核心是“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和“尊重差异”。绿色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开发生命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绿色课堂就是温馨和谐,科学有效,师生相互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的课堂。
【关键词】和谐;有效;可持续性发展
2013年9月,绵德小学开始了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课题“打造绿色教育,创建特色品牌”(课题批准号2013YQJK007)的课题探索和实践。绿色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开发生命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实践,广大教师基本领悟了绿色教育的内涵,将绿色教育“三个尊重”理念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尊重学生的差异与规律,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思维品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把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观经验,进而感悟延伸,学会去研究和解决语文问题。
通过探索实践,我们总结和归纳出建设绿色课堂最重要的的就是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凸现主体意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关注儿童的生命质量;强调寓教于乐 ;减轻儿童的身心负担,追求轻负高质,积极地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绿色课堂教学,必须是有效的教学,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因此,必须实施如下五个基本策略:
一、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设定体现正确的语文学科价值取向,科学、合理的有效教学目标
布鲁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到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所以,有效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置于教学目标的控制下进行,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样就可避免传统教学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归宿,在教學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它既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也保证着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要想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就必须“吃准”课程标准,“找准”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实际、认知思维,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学科要义,依据学科特征,进一步理清学年、单元、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明确学段要求,把握教学梯度,准确定位,设计具体的、明确的课时目标。教学目标的内涵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体现正确的语文学科价值取向,也要重视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参透思想教育,让语文课丰富的人文情怀与语文本体的字、词、句、段、篇共同生成于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学目标的特点应该是科学的、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检测性。
只有制订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并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最终有效地达成了既定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效的教学。
二、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和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是小学语文绿色课堂基本前提
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在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关系处于一种民主、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它必将激活学生主体性,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必将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引领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情趣盎然、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
1.以生为本,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体验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积极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
新课程也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把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教师要以生为本,做好学情调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以学定教。如在备课时,要扭转过去 “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的思路,转化为 “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最好怎么学?”努力将自己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实际,巧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善于提出问题。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探究、体验,促进人人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体验、合作探究中学到知识,掌握方法,受到美的熏陶,增长智慧。
2.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开发、裁减;要精心组织、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秩序;要善于捕捉信息,形成教育智慧,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使课堂动起来,迸发出灵性与活力,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因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庞杂、包罗万象,既有文本形式方面的,更有文本内容方面的。为保证教学内容的适量、适度。我们必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裁减”和“精选”, 要长文短教,精讲精练,才能确保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效突出。
其次要精心组织、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秩序,有条不紊地安排教与学的活动。 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善于捕捉信息,形成教育智慧,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课堂上特别是要致力于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过程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字、词、句学习的落实、运用,关注读、写结合点的适合度,关注教学的价值性.要少讲巧练,举一反三,讲清规律,指导学生探索和掌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形成学习智慧,提高学习效益。
其次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反复练习,使学生形成认真听讲、主动学习、大胆质疑、独立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学会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质疑,善于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情感,发现他们的困惑,发现他们争论的焦点,发现他们批评的价值……从中捕捉信息,形成教育智慧,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而不断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达到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这样必将使学生思维更活跃,学得更主动,同时进一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整个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呈现出创造的精彩。真正达到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的“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在教学《我最好的老师》时,我就碰到这样一种情形,当教师一提出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通过记叙这件事,你觉得怀特森先生在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学生就回答得天衣无缝,一步到位。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就不必再按教学设计中的步骤继续详细讲解、分析,而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向更深一层推进:怀特森先生有个性,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除了给我们带来惊讶,带来不可思议外,还对学生有什么好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很快就自行找出了答案:a.使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b.使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c.使我們吸取教训,明白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课堂教学是师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啊,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使整个语文课堂呈现生命的活动,充满创造的精彩,才能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四、恰当选用教学媒体,适时有效地辅助教学,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融“声、图、文、景”于一体,节约时间,容量大,能创设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特定的情景等诸多优点。科学、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动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促进其思维发展,使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调动课堂气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整个课堂教学洋溢情趣、充满生命的活力;它还能加大了教学密度,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但它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运用时教师必须把握三个原则:①熟练掌握现代化电教技术;②恰当;③适时。
如,《雷雨》一课林冰禧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对“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理解上有难度,教师通过多媒体模拟这样的一组情景,形象地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很快学生举手用“渐渐地”说话,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而且还能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
但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多媒体教学应用出现了误区。本学期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时,一位青年教师上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一节课45分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就用去了25分钟,教师也成为解说员。这样的课能体现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特点吗?这样的课还是语文课吗?
五、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创新课堂评价,及时反馈,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成功往往让学生感到精神上的喜悦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自我激励,树立自信。为此,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平台,鼓励、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成功,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应多一点宽容与理解,多进行肯定式的表扬评价或建设式的希望评价。因为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如“你做得不错,继续努力,肯定能行!”或给学生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动作。从语言到行动上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支持、信任。让他们从教师身上得到信心、力量,从而积聚进步的动力。
为更好的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教师还必须创新评价,建立全面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评价、反馈时,既要肯定学生的思维优势与进步,也要智慧地指出学生学习进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与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打造绿色教育,创建特色品牌》的课题探索和实践,我们深信,绿色课堂必将彰显教学的无穷魅力,必将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师的职业品质,必将伴随着我们度过美丽的教育人生。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语文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和谐;有效;可持续性发展
2013年9月,绵德小学开始了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课题“打造绿色教育,创建特色品牌”(课题批准号2013YQJK007)的课题探索和实践。绿色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开发生命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实践,广大教师基本领悟了绿色教育的内涵,将绿色教育“三个尊重”理念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尊重学生的差异与规律,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思维品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把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观经验,进而感悟延伸,学会去研究和解决语文问题。
通过探索实践,我们总结和归纳出建设绿色课堂最重要的的就是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凸现主体意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关注儿童的生命质量;强调寓教于乐 ;减轻儿童的身心负担,追求轻负高质,积极地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绿色课堂教学,必须是有效的教学,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因此,必须实施如下五个基本策略:
一、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设定体现正确的语文学科价值取向,科学、合理的有效教学目标
布鲁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到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所以,有效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置于教学目标的控制下进行,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样就可避免传统教学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归宿,在教學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它既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也保证着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要想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就必须“吃准”课程标准,“找准”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实际、认知思维,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学科要义,依据学科特征,进一步理清学年、单元、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明确学段要求,把握教学梯度,准确定位,设计具体的、明确的课时目标。教学目标的内涵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体现正确的语文学科价值取向,也要重视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参透思想教育,让语文课丰富的人文情怀与语文本体的字、词、句、段、篇共同生成于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学目标的特点应该是科学的、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检测性。
只有制订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并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最终有效地达成了既定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效的教学。
二、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和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是小学语文绿色课堂基本前提
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在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关系处于一种民主、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它必将激活学生主体性,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必将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引领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情趣盎然、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
1.以生为本,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体验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积极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
新课程也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把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教师要以生为本,做好学情调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以学定教。如在备课时,要扭转过去 “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的思路,转化为 “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最好怎么学?”努力将自己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实际,巧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善于提出问题。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探究、体验,促进人人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体验、合作探究中学到知识,掌握方法,受到美的熏陶,增长智慧。
2.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开发、裁减;要精心组织、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秩序;要善于捕捉信息,形成教育智慧,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使课堂动起来,迸发出灵性与活力,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因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庞杂、包罗万象,既有文本形式方面的,更有文本内容方面的。为保证教学内容的适量、适度。我们必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裁减”和“精选”, 要长文短教,精讲精练,才能确保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效突出。
其次要精心组织、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秩序,有条不紊地安排教与学的活动。 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善于捕捉信息,形成教育智慧,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课堂上特别是要致力于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过程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字、词、句学习的落实、运用,关注读、写结合点的适合度,关注教学的价值性.要少讲巧练,举一反三,讲清规律,指导学生探索和掌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形成学习智慧,提高学习效益。
其次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反复练习,使学生形成认真听讲、主动学习、大胆质疑、独立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学会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质疑,善于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情感,发现他们的困惑,发现他们争论的焦点,发现他们批评的价值……从中捕捉信息,形成教育智慧,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而不断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达到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这样必将使学生思维更活跃,学得更主动,同时进一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整个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呈现出创造的精彩。真正达到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的“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在教学《我最好的老师》时,我就碰到这样一种情形,当教师一提出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通过记叙这件事,你觉得怀特森先生在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学生就回答得天衣无缝,一步到位。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就不必再按教学设计中的步骤继续详细讲解、分析,而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向更深一层推进:怀特森先生有个性,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除了给我们带来惊讶,带来不可思议外,还对学生有什么好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很快就自行找出了答案:a.使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b.使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c.使我們吸取教训,明白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课堂教学是师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啊,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使整个语文课堂呈现生命的活动,充满创造的精彩,才能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四、恰当选用教学媒体,适时有效地辅助教学,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融“声、图、文、景”于一体,节约时间,容量大,能创设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特定的情景等诸多优点。科学、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动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促进其思维发展,使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调动课堂气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整个课堂教学洋溢情趣、充满生命的活力;它还能加大了教学密度,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但它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运用时教师必须把握三个原则:①熟练掌握现代化电教技术;②恰当;③适时。
如,《雷雨》一课林冰禧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对“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理解上有难度,教师通过多媒体模拟这样的一组情景,形象地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很快学生举手用“渐渐地”说话,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而且还能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
但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多媒体教学应用出现了误区。本学期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时,一位青年教师上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一节课45分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就用去了25分钟,教师也成为解说员。这样的课能体现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特点吗?这样的课还是语文课吗?
五、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创新课堂评价,及时反馈,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成功往往让学生感到精神上的喜悦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自我激励,树立自信。为此,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平台,鼓励、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成功,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应多一点宽容与理解,多进行肯定式的表扬评价或建设式的希望评价。因为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如“你做得不错,继续努力,肯定能行!”或给学生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动作。从语言到行动上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支持、信任。让他们从教师身上得到信心、力量,从而积聚进步的动力。
为更好的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教师还必须创新评价,建立全面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评价、反馈时,既要肯定学生的思维优势与进步,也要智慧地指出学生学习进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与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打造绿色教育,创建特色品牌》的课题探索和实践,我们深信,绿色课堂必将彰显教学的无穷魅力,必将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师的职业品质,必将伴随着我们度过美丽的教育人生。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语文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