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工夫兴味长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g0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吏”、“三别”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这一组诗历来被人们所传颂,为文学家所推崇,并被语文课本列为必修范文。一些常见的论文在谈及他时,往往着眼于其思想内容,今就其艺术特色浅谈如下:
  
  一、“三吏”、“三别”在创作上质朴无华,从平实处起波澜
  
  上述特点,一开始就在诗中表现出来。如:第一首《新安吏》起笔这样写道:“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又如:最后一首《无家别》开头这样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它们都是平平而起、语语落实,看去毫无修饰,不象诗人在《秋兴八首》等名作中一开始便显得词彩照人。尽管它看上去笔势平缓,却能把读者带入诗境,有如浅水引舟,渐入深流。
  接着,诗人写道县小无丁,以至未成年的孩子也要应役;又写出这些孩子即将背井离乡出征的凄凉景象,并且提出:“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随后,笔锋一转:“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这两句诗似断实连,使人精神顿起。前面的十行诗在这里汇成一道波澜。它是写景也是抒情,一方面以诗意的形象,写出那些孩子被抓后的惨状;同时又藉东逝的流水,意在言外地写出征人的一去不返,后一句山哭而不写人哭,正是杜甫“下笔如有神”之处,这里通过青山的“哭”更深入、更沉痛地写出人哭。
  这两句诗在挑起全篇波澜之后,诗人随即笔势一挥而下,把诗中思想感情更加推向深处:“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这里的“眼枯”、“见骨”等词,都十分富有表现力,它既是对人民怀有深切同情,又对统治者含有批判指责。姜白石说得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
  
  二、简练是“三吏”、“三别”的另一重要艺术特色
  
  这一组诗,每首约在150字左右。这比只有40字的五律或只有20字的五绝似乎并不“简”。但是,“简”不能仅注重形式,还要联系内容来看。“三吏”、“三别”反映的生活面较大,而且一面记事一面抒情,诗人能把它凝缩在150字左右的篇幅里,并且显得从容有余。
  这在《石壕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这首诗的内容,已为人熟知,写的是一个暴吏夜间敲门抓丁的过程和情景。诗人只用了24句、120字,不但不显得促迫,而且写得绘声绘色,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诗一开始就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写官吏来抓人:“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愈墙走,老妇出门看。”
  面对这个暴吏,老妇将如何应付呢?这个场面是很紧张的,也许小说家在这里要作更多描写,然而诗人只用了简短到了几乎无法再简短的10个字:“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去细致地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场景气氛等,但这些人声态毕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在这里是用略其形而摄其神的艺术手法,通过人物的特征(一“呼”、一“啼”、一“怒”、一“苦”)来勾起读者的想像,从而一同完成诗中的人物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一言当百,发挥出诗的特点和艺术力量。
  《石壕吏》的“简练”还有表现得更为精彩的地方。
  诗中所写的这个农家,已经是多次遭到抓丁,不难想象,他们的心里有多少悲酸要互相吐诉。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去写,而是只用短短的两句诗便把一切全都表现出来。即:“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写的是“绝”,其实是不绝如缕,而“幽咽”的泣声听去似乎很轻,但给人的感受却是多么的沉重。诗人在这里用的是以虚带实的表现手法,它同样收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三、富于变化是“三吏”、“三别”在艺术上的又一重要特色
  
  这在“三别”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三首诗都是写“别”,而且都是在沉重兵役下的“别”,但显得风调互异、意味各殊。
  《新婚别》是写一个结婚刚一天的新妇,便要送丈夫从军。在表现手法上是比兴而起:“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垂老别》和《新婚别》不同,用的是“直起法”,一开始就点题:“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宁,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这首诗通过一个老人的遭遇和口吻控诉了封建当局的暴虐。
  而《无家别》则用“倒叙法”,写一个从前线归来又被强征服役的人,老母已经死了,妻子也走了,家中一无所有,无一为别,从而揭示出:有亲人的“别”固然悲痛,没有亲人的“别”更是凄苦。
  以上所述,并不足以概括“三吏”、“三别” 所有的创作特色,仅是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有些还需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科学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强盛。创新教育作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它主要包括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方面的内容。  所谓创新意识,也就是创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索的兴趣、创新的欲望等。创新意识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对学生的创新行为起向导、
期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每读到这两句诗,我便思考我们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哪里。虽然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十几年,但学生作文难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毕竟文章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不是搞个运动、喊喊口号就可以奏效的。但是,作文的重要性又容不得我们教师有丝毫的怠慢。因此,我在写作训练中逐渐认识到:要提高学生作文的素质,就必须彻底冲破现成写作模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训练的方法,实行一
期刊
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编选了美国作家坎斯?彼勒的一篇文章《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是一篇科幻作品,作者进行了大胆奇特的想象和推测,写得生动有趣。但我在教学中,经过冷静思索,发现文中有些欠妥之处,在此斗胆质疑:    一、文章的标题欠妥    “人类”是人的总称。整个人类怎么长尾巴?又长在何处?只有作为个体的“人”才有地方长尾巴。因此,我认为文章标题中的“人类”应改为“人”,才符合逻辑,故标题应改为《
期刊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同时指出:“各科教学都要有计划地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见,语文和其它学科一样,要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在充分认识到语文的基础工具性时,还应深刻领会《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挖掘那些既顾及语文的基础工具性又兼有能培养学生道德观、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文
期刊
有位老师说:“我心情好的时候,看见路边的小草也特别美丽,特别亲切。心情不好的时候,看见什么都别扭,看哪个同学都不顺眼。”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良好心境和不良心境。对班主任老师来说,在不同的心境下实施教育,其效果是不一样的。  班主任在良好的心境下开班会或与学生个别谈话,心情愉快,态度亲切,面部表情丰富,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思想也特别开阔。这时,学生会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相反,如果班
期刊
现代教育思想的主体教育观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协同活动,共同完成教育任务,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只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素质,诱发学生创新意识,善于标新立异,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达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
期刊
也许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感到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作文能力差,而且很难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仔细想想,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作文能力差?  问题之一是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一提到作文就发愁,作文课成了他们的“作难课”,而且因为急于求成,按照老师的指导努力了一番后没有成效,对作文简直有点谈虎色变了,这样哪里还能有兴趣可言?因此,让学生放下心
期刊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课前学生预习产生的问题是学生思考留下的痕迹,应该鼓励学生对课文质疑。这样,在一堂课上学生就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另外,语文课堂容量比较大,知识点比较散,因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思的一个问题。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
期刊
汉语是我们中国人的国语。上语文课是中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途径。传统的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这样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则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是师生的互教互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