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简要分析师生基本关系,并且探讨构建良性师生关系的实践路径,以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良性师生关系;实践路径
“生态”一词来源于生态学,它强调系统中不同因子之间形成互生互补、充满生机、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将其引入高职人文教育中来,简单来说就是采取一种生态的视角、观点、原理和方法来观察、研究、体会、诠释复杂的高职人文教育问题,并且以生态的形式来实施高职人文教育实践。而且,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育和“以学生为主”的园丁式教育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是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来探讨高职人文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本文着重探讨基于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下有效构建良性师生关系的实施路径,以期对高职人文教育的有效实施起到些许推动作用。
一、师生基本关系分析
在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中,师生之间的基本关系主要包含教育关系和情感关系两部分:
一是教育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师生关系,教育关系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础关系,它不但存在于知识技能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于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不但存在于理论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于实践教育过程中,体现出非常强烈的“教书育人”理念。而在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中,师生之间的知识技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关系表现得尤为明显。由此可以看出,在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既包含知识技能教育又包含思想道德教育、既包含理论教育又包含实践教育的教育关系,两者是处于教育与被教育的动态关系之中,并且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双方会出现相互教育的状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相长”。
二是情感关系。情感关系也是任何一种师生关系都蕴含的一种基础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给予学生以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上的正确引导,体现出非常明显的“传道授业解惑”理念。这些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情感付出,而是教师付出情感,学生感受情感并回应情感,并且进一步对教师、他人甚至是社会付出自己的情感。由此可以看出,在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情感关系。
在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中,教育关系和情感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师生之间良好的教育关系可以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职业形象,帮助教师把师生关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服感甚至以教师作为行为榜样,在这其中良好的情感关系有助于维持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听其言,信其道”是建立在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之上的,因为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可以缩短甚至是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容易接纳教师,有利于人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目的。
二、构建良性师生关系的实践路径
要真正有效构建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下良性师生关系(教育关系和情感关系),可以尝试从教育教学课堂、实践活动课堂以及网络空间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在教育教学课堂中构建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课堂上的交流,是师生之间最直接、最频繁的基本交流。因此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充分运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根据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吸引学生充分参与体验,打破以往“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沉闷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与和谐的教学环境里获取知识,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目标,转变原本对立教育关系,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充分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促使教学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头脑里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最终有效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关系型教学课堂。
二是在实践活动课堂中构建师生关系。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节、艺术节、人文摄影展、经典诵读比赛等,激活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升华人格,发展个性,充实自身的人文修养。但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均存在“师生互动较少”这一问题,教师大多以活动的幕后组织者、指导者、旁观者等身份与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学生大多以参加者的身份与活动产生直接联系,两者身份不同,无法在彼此之间进行平等对话,也就导致师生关系存在隔阂。
三是在网络空间中构建师生关系。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更新换代,高职院校师生的交往范围从现实空间拓展至网络空间,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网络载体与学生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师生关系。以往的师生交往主要是依靠面对面接触才能够实现,而在如今的网络化时代,只要教师和学生一“机”(计算机或手机等)在手,就可以通过QQ、博客、微信、微博、论坛等途径进行交流沟通,而通过以上途径更有利于了解、掌握交往对象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交往行为,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下师生间的教育关系和情感关系就在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交往中得以构建。
三、结束语
总之,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构建良性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积极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人文素质,以期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高职院校也应该为构建良性师生关系创造有利条件,各部门积极配合,通力合作,把人文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B类(2012JGB338)成果。
作者简介:陆菊(1979-)女,壮族,广西象州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人文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陆菊.对高职人文教育的一些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2(21):219.
[2]钟庆文,吴煜辉.高职师生关系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与职业,2015,(12):56-58.
【关键词】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良性师生关系;实践路径
“生态”一词来源于生态学,它强调系统中不同因子之间形成互生互补、充满生机、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将其引入高职人文教育中来,简单来说就是采取一种生态的视角、观点、原理和方法来观察、研究、体会、诠释复杂的高职人文教育问题,并且以生态的形式来实施高职人文教育实践。而且,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育和“以学生为主”的园丁式教育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是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来探讨高职人文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本文着重探讨基于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下有效构建良性师生关系的实施路径,以期对高职人文教育的有效实施起到些许推动作用。
一、师生基本关系分析
在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中,师生之间的基本关系主要包含教育关系和情感关系两部分:
一是教育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师生关系,教育关系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础关系,它不但存在于知识技能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于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不但存在于理论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于实践教育过程中,体现出非常强烈的“教书育人”理念。而在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中,师生之间的知识技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关系表现得尤为明显。由此可以看出,在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既包含知识技能教育又包含思想道德教育、既包含理论教育又包含实践教育的教育关系,两者是处于教育与被教育的动态关系之中,并且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双方会出现相互教育的状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相长”。
二是情感关系。情感关系也是任何一种师生关系都蕴含的一种基础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给予学生以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上的正确引导,体现出非常明显的“传道授业解惑”理念。这些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情感付出,而是教师付出情感,学生感受情感并回应情感,并且进一步对教师、他人甚至是社会付出自己的情感。由此可以看出,在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情感关系。
在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中,教育关系和情感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师生之间良好的教育关系可以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职业形象,帮助教师把师生关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服感甚至以教师作为行为榜样,在这其中良好的情感关系有助于维持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听其言,信其道”是建立在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之上的,因为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可以缩短甚至是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容易接纳教师,有利于人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目的。
二、构建良性师生关系的实践路径
要真正有效构建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下良性师生关系(教育关系和情感关系),可以尝试从教育教学课堂、实践活动课堂以及网络空间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在教育教学课堂中构建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课堂上的交流,是师生之间最直接、最频繁的基本交流。因此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充分运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根据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吸引学生充分参与体验,打破以往“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沉闷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与和谐的教学环境里获取知识,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目标,转变原本对立教育关系,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充分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促使教学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头脑里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最终有效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关系型教学课堂。
二是在实践活动课堂中构建师生关系。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节、艺术节、人文摄影展、经典诵读比赛等,激活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升华人格,发展个性,充实自身的人文修养。但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均存在“师生互动较少”这一问题,教师大多以活动的幕后组织者、指导者、旁观者等身份与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学生大多以参加者的身份与活动产生直接联系,两者身份不同,无法在彼此之间进行平等对话,也就导致师生关系存在隔阂。
三是在网络空间中构建师生关系。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更新换代,高职院校师生的交往范围从现实空间拓展至网络空间,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网络载体与学生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师生关系。以往的师生交往主要是依靠面对面接触才能够实现,而在如今的网络化时代,只要教师和学生一“机”(计算机或手机等)在手,就可以通过QQ、博客、微信、微博、论坛等途径进行交流沟通,而通过以上途径更有利于了解、掌握交往对象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交往行为,生态式高职人文教育模式下师生间的教育关系和情感关系就在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交往中得以构建。
三、结束语
总之,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构建良性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积极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人文素质,以期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高职院校也应该为构建良性师生关系创造有利条件,各部门积极配合,通力合作,把人文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B类(2012JGB338)成果。
作者简介:陆菊(1979-)女,壮族,广西象州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人文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陆菊.对高职人文教育的一些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2(21):219.
[2]钟庆文,吴煜辉.高职师生关系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与职业,2015,(1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