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MOOC的运用实践微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ngta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课程模式主要以“教”为主,教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合理应用MOOC,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育 思想政治 MOOC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76-01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技术在教育事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高校特别注重互联网在教育中的作用,正在不断采取互联网教学模式。MOOC作为互联网发展下的产物,属于一种大型开放式的网络课程,该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对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冲击。因此,我们需要在MOOC的基础上进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深入了解MOOC,本文以此为重点进行了深刻研究,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
  1.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通过MOOC的应用,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规划及掌控。MOOC课程学习基本上都是观看视频,学习内容及时间比较自由,由高校学生自主决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有了主人翁意识。MOOC教学还能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和掌握,无论是课中还是课外都有教师组织或自主学习。由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社会政治问题,课堂讨论为的是让学生针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最有效的方法。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产生全新的认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将理论学习与学生智力融合在一起。另外,MOOC的应用还能实现个体的政治化,学生在观看政治理论课视频、自由讨论以及开展活动的基础上,能够充分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且还会学会如何确定自身的存在。同学之间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有利于构建相应的网络,这也是个体社会化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做好了准备,还有利于学生变成互相合作的“社会人”。
  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MOOC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MOOC教学的创新能够真正提升教学质量,所以,高校应该认识到在全新的社会形势下,传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已经无法达到教育需求,要充分发挥MOOC教学的作用,鼓励采用MOOC教学,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放化、共享化。MOOC主要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应用MOOC教学时,也要通过各种形式体现学生主体性,如划分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块。教学方式也要多样化,积极采用网络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形式。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注重移动网络的使用,让学生在空闲时间内随时随地接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有很大不同,不能向其他专业课一样盲目采用MOOC教学,需要借鉴MOOC教学在专业课中的优势,留住精华的地方,剔除糟粕,从而体现出MOOC教学的效果。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还要在理念上认可并接受MOOC教学,创新思想政治课程MOOC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力度。
  3.加强传统教学与MOOC平台的结合
  在MOOC教学应用过程中,应该实现其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传统教学的相结合,即两线并举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主要负责基本理论体系的传授,而MOOC平台负责知识扩展、师生互动、知识的温故知新等。与之前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MOOC教学不仅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MOOC教学还实现了课堂空间的扩展、课堂时间的延伸以及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也越来越丰富。但是,MOOC教学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无法实现学生的监督及约束管理,学生通常都是自主学习,出现了较高的退出率。所以说,如果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完全依托MOOC,仍然是无法实现的,需要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借鉴MOOC的优势,真正实现两线并举的方法,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又不会影响教学效果,这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以谨慎的态度对待MOOC,从人文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利用MOOC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霍剑昶.试论MOOC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32-34.
  [2]陳亚敏.MOOC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04):78-81.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教学的有效推进对于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美学鉴赏能力、创造性等综合能力,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于创新人才需求的重要体现。在本文中,笔者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等多角度对有效推进艺术教育教学的开展,提升教学质量提出了参考建议,力求实现高职艺术教育教学新的突破。  【关键词】高职教育 艺术课程 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把信息技术和教育结合起来,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如今人们也开始重视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中,而泥塑活动作为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之一,幼儿通过捏泥塑,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锻炼他们的创造力。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组织幼儿泥塑活动,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园 泥塑活动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中职药剂学专业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课程,药剂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药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中职药剂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但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教学目标并没有完全达到,很多中职院校的药剂专业并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培养出符合中职教育要求的高级药剂技术人才,本文从药剂学的课程理论
期刊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目标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本文通过借鉴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理念,研究应用型院校课程改革下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包括六个方面,通过课程体系改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程认证 应用型课程 研究  【项目】2017年陕西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理念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实践探索》,项目编号:17BZ051。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开发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语文学习的需要,更是加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中,教师合理、有效、科学的评价不仅能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更是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然而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评价上,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中运用有效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诵读 评价方式  【项目】甘肃省“
期刊
【摘要】就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如何将国内外成功经验和现代职教理论有机结合,探索有自身特色的工作室育人途径和方法,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泰职院艺术学院环艺专业,自2017年以来,基于“2+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实现了部分的特色与创新,初步形成了一些成果。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工作室建设 高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基金项目】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基于现代学徒
期刊
【摘要】当前高校逻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不少問题,逻辑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将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等改革策略付之实践探索,可以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逻辑学 教改策略 教改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30-02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思维基本规律以及一些逻辑方法的学科。逻辑学
期刊
【摘要】学校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阵地,而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其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情况。就当前的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情况来看,其尚存在诸多的问题,如管理目标片面化、管理内容缺乏系统性等。基于此,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如何有效地实施班级管理,提升班级管理质量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农村小学 班级管理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1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组织和管理、教师教学方法、教师对内容的转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课程教学的整体性没能得到有效的体现,会影响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的整体性把握,不利于学生哲学思维的形成。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高教学的整体性。本文对“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整体性进行分析,并就影响其整
期刊
【摘要】品德与社会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其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我们素质教育提倡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道德素养,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是我们提高学生素养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从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必须采取非常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我认为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