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人背后的管理真谛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ihuin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且卓有成效可以被学会。
  但关于“如何当好一名管理者”的学习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包含了众多曲折坎坷。在实际工作中,一名刚升职的部门小组长,与掌管千人集团的高管,对于管理的理解全然不同。
  “没有人天生就能管理得很好,包括大家所见到的阿里高管,都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原阿里巴巴B2B全国直销总经理俞朝翎说道,“虽然我曾在阿里管理过6 000多名员工,但我也不是天生的管理者,也在管理上走过弯路。”
  我们采访了俞朝翎,请这位中供铁军的前任主帅,通过回顾其在阿里的管理生涯,抽丝剥茧般地分析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面对管理人数和管理内容的差异,如何克服在实际管理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对于管理的理解逐步加深的过程。
  以下是俞朝翎的口述。

告别“游击队大哥”


  我因公司被收购进入阿里,在早期管理了5~6人,虽然是个小团队,但由于当时管理经验不足,我有时候甚至做不下去。
  困难的原因并非我每天用KPI,或用加倍的KPI压榨员工,导致员工苦不堪言。现在人们张口闭口KPI、OKR、阿米巴管理,但在2000年的时候,人们根本没有KPI的概念,我所带领的团队一定程度上更像是游击队,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下班后一起吃饭娱乐,相互间开玩笑,而我比起管理者,更像是小游击队的带头大哥。
  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下属对我的态度没大没小,整个团队不分上下级,我讲了话别人也不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想的是对的,都只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而且更关键的是,处于那种氛围之下,与所有人笑闹惯了,甚至连我都会忘了自己是领导。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是团队的一名组员,和大家共同开玩笑,然后又会在某个节点突然想起来:我其实被赋予了领导的职务,需要带领和管理大家。
  当时,我的上级对我说:“看你这团队管得,下属们开会的时候都把脚翘在桌子上,说得兴高采烈,只有你一个人在记笔记。除了你之外,所有人都是领导,你就像大家的秘书。”
  这也令我下定决心进行变革。我开始与游击队的兄弟们立规矩,告诉他们下班娱乐的时候,你们可以和我开玩笑,但上班的时候,我所提的原则性问题是不容置疑和反驳的。当我告诉你们必须要做某事时,务必严肃认真地落实,否则我就会进行罚款,或是采取其他动作了。


俞朝翎 酵母商学院创始人、院长,原阿里中供铁军主帅

  在过去,我根本不会对兄弟们进行罚款。因为觉得大家年纪都差不多,没必要做到这个地步,但事实上,领导者需要树立相应的权威。
  另外,在我当时的团队成员中,有些人非常能干,是未来潜在的最佳销售,而这类业务优秀的员工,往往极有个性。在此我要补充一点:有些管理者可能会担心,员工的业务能力比我强,是否会有一天超越取代我?这类想法其实大可不必。
  从我职业生涯的见闻而言,下属只有3%的概率超越过原有上级。事实上,当下属坐到原有上级的位子时,上级领导的位置往往会水涨船高,原有下属依然会被归于麾下,因为你对他们更了解,并且管理得很好。当然,如果是平级的同事,很可能隔了十多年回头看,对方已经大步向前,平级之间发生逆转是很正常的,但上下级之间的逆转基本不可能。
  有些管理者也可能担心:如果下属业务能力比我好,我会不会压不住他?
  其实拥有牛人下属是一件好事。领导者需要更好地服務业务骨干,成为他们的“服务型管理者”。服务型管理者指的是为下属提供好后勤服务,例如下属对于有些事情想不明白,就陪他们做好思想工作,梳理好对方心里的结。又例如主动为下属出谋划策,给他们准备更多的销售工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人与人之间的帮助都是相互的, 今天你配合了其他人,未来晋升时,别人也会帮忙说好话,尤其是在跨部门协作中,这份广结善缘能够带来更多的机会。”俞朝翎说

  管理者要有信心,虽然下属的业务能力更强,但在胸怀、战略格局这方面,往往是管理者更强。有时候,业务顶尖的员工其实很难配合,他很有个性,更希望别人配合他。而一名不会配合他人的领导者,很难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帮助都是相互的,今天你配合了其他人,未来晋升时,别人也会帮忙说好话,尤其是在跨部门协作中,这份广结善缘能够带来更多的机会。

突如其来的降职


  此后,由于业务的拓展,我们前往金华开拓市场,当时我管理了30人不到的团队。
  通常而言,管理30个人的团队基本上可以靠体力完成。我每天都很忙,一直在加班,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提升团队销售业绩上,无暇思考如何提升管理效率或是培养更多人才,这就属于靠体力工作。
  由于我带领的团队销售业绩十分突出,在全国范围内都算拔尖,就给我和公司营造了一种误区:无论是当时的我还是公司,都没有意识到这是靠体力完成的。彼时的我非常自信,而这份自信也会传导到更上一级,领导认为我能力不错,直接让我管辖整个江苏大区,团队从不到30个人,突然扩大到了200~300人。
  但当管理人员达到三位数时,体力就不足以支撑了。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到9个月,我就被降级了,重新回到老区域,管理50人的团队。领导层认为,我每天忙得要死,外人看得都累,还搞得天怒人怨,与公司的期望不符。
  当时我内心非常不服气,因为从结果而言,我带领近300人的大团队销售业绩依然在上涨,且增幅近180%。此外,我加班的时间在全公司都可以名列前茅,可谓十足的拼命三郎,凭什么要让我降级?
  至于累,我虽然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但我觉得睡一觉就能解决了,还可以继续拼。可领导对我说:“我们认为你的累并非指体力,而是心理上的累。目前你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却戴上了这么大的帽子。从公司的角度而言,不可能将几百人的幸福都拴在你一个人身上,在你能力尚未达标时,全部交给你来练手。”因此,公司找了更好的人替代我管理江苏大区。   此后的两三年里,我进行了大量的复盘,终于想通了:当时的我全靠加班,体力已经到了极限,而管理除了体力外,更重要的是依靠方法提升效率。当我管理将近30人团队时,由于加班就能完成目标,因此我并未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也未寻找方法提升管理效率,直接导致了管理大团队时的翻车。
  举例而言,早期我每次开会平均需要4~6个小时,每次都有很多事要讲,根本讲不完。并且,当时我的管理模式已开始强势,规定所有人不能开小差,必须保持高度集中。这导致的结果是:很多组员都投诉会议又臭又长,且没有实质效果。
  在此后,我开始思考如何提升会议效率。早期开会时,我并没有做太多准备,只是知道自己要说这几件事,而在实际会议讨论时,就会从第一个问题引申到第二个问题,再到第三个、第N个问题。
  因此,管理者其实是“被开会”——被组员的思路引着跑。当讨论到第N个问题时,早已不是会议主线了,很多组员就容易开小差,或是做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事。
  管理者要学会区分非主线的个性化问题,以及主线问题。对于个性化问题,管理者要及时在会议上制止,告诉对方可以私下解决。并且在会议前,管理者要详细列出总分总的提纲,开会总议题是什么、分议题包括哪几点,再加上最后总结,让整个会议严格围绕主线执行。
  又例如在管理30人时,我并没有太注重培养人才,而管理大团队时,很多时候需要依靠其他人来支撑。领导者要将自己熟悉的知识传递给二级管理者,即直接汇报对象,再通过他们取得所期望的结果。
  并且,管理者要具备总结能力,将个性化问题总结成普遍性经验,制定标准化的动作。如销售与客户见面原本需要两个小时,但如果将由销售口头介绍产品,改为视频、动画的展现形式,既能节省时间,还能降低对销售表达能力的要求。在整个销售过程中,若能将60%的内容进行标准化,剩余40%的内容依靠销售的个人判断与谈判技巧,就是很理想的状态了,这一点在管理大团队时尤为有效。
  在阿里的这次降级带给了我很多关于管理的思考,在沉淀了一年后,我再次迎来了升职。此次面对三五百人团队时,我已大幅提升了管理技能与效率,再没有此前的心累。

不一样的视野


  我在阿里的另一个重大管理节点是:当我销售团队管理得很好时,公司突然让我去管理中后台。对我个人而言,又是一次重大提升。
  我之所以将其称为节点,并非由于我不熟悉相关业务。事实上,在管理销售团队时,难免要与合同管理部、销售策划部等中后台运营部门打交道,我对这块业务称得上很熟。这一节点对我而言的改变是:视野彻底变化了——当管理销售团队的时候,我是站在业务方的角度,有时候还会去质疑中后台相关的制度,而当管理中后台团队时,我则站在了规则制定者的角度。
  举例而言,我曾经觉得,为什么不直接出台规定,要求全国所有销售每天都要完成8家拜访量?但管理中后台部门后,我发现这套制度其实并不适合所有地方。
  浙江民企多、小企业多,因此每天拜访8家并不难。但如果将视野放到北方,城市面积更大,且企业之间分布较散,大部分厂商都是央企、国企,如果每天也要完成8家拜访量,那就强人所难了。又例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交通拥堵,从一家公司去另一家公司耗时很长,因此在制定政策时,我从浙江的销售部负责人的职位跳脱出来,综合考虑全国地域环境的变量,切换了视角。
  在这段时期,另一件让我获益匪浅的事是:我被派去管理人事部门了。一开始,我内心并不乐意。说白了,人事工作就是吃力不讨好,赚钱少,还要“背黑锅”。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既然公司安排了,我就要去执行。
  在此过程中,我的视角再次改变了。过往我作为领导在分配任务时,往往是从“事”的角度考虑,例如这件事是不是公司需要的、是不是正确的。但任职人事部门后,我开始从“人”的角度考虑:每件事适合派给谁?如何更好地稳定人心?如何进一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举例而言,每名员工都会有压力大的时候,有时候业务线自上而下长时间紧绷,同事们都忙于工作,并不能及时给予他人来自情感层面的温暖帮助。这时候,人事部门作为政委需要“闻味道”,及时关心员工状态,毕竟事情是由人做的,当人的情绪状态低落时,很多能力并不能完全发挥。
  又例如领导者各有各的性格,有的领导擅长主动出击,有的领导擅长守成,还有的领导攻守一体化,与此同时,每个城市也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的业务发展阶段,需要根据每名领导性格的不同,分别思考适合派向哪些城市,这也是从“人”的角度考虑。

水到渠成的主帅


  经历了中后台部门的管理后,我最终成为中供铁军的主帅,管理6000多名员工。但此时管理6000多人对我而言,已经算不上挑战了。因为我已有了充分的沉淀,早期的降职让我积累了更多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巧,中后台部门的管理则拓展了我的思考维度,升职后的管理可谓水到渠成。
  阿里的工作强度很高,但很少有员工因为加班多而离职,至少在我管理的部门中几乎没有。大部分时候,员工的离职原因包括做得不开心、认为领导对自己不够喜欢等,很少是出于加班太多太累,而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扣动员工的心灵扳机”,做到“人事合一”,这也是我在管理人事部门后的经验。
  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有这个认知:很多时候,员工不会像老板这么拼。员工只会为了自己的未来加班,而不是为了老板拼命。同理,很多时候领导者也是为了自己拼命,而不是为了整个组织做事。
  当想通了这点时,管理者就要思考如何将员工的诉求与公司的需求有机结合。在阿里招聘时,我们常会问员工:“你来阿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给你什么?”
  这背后所代表的考量是:员工的价值是什么?员工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大家发挥出最大的能动性。
  如果有员工说“我来阿里就是为了钱”,又或者有人说“我家为了我上学,贷款到现在还没还清,我要还贷款”“我是农村长大的,家里老人没什么钱,都要靠我养”,我非常欢迎这类极有野心,又很直白的员工。最怕的是员工将实际需求隐藏在心里,不说自己想要什么,这类员工其实非常难激励,因为对他而言,公司怎样做都可以。
  有人说阿里中供铁军偏爱“苦大仇深”的人,我觉得没错。因为穷怕了的人,更能吃苦、更想成功,也更能够被扣动心灵扳机。我们不要求员工为了组织拼命,只要员工为自己拼命。当组织中每名员工都在努力时,整个团队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在华为,这被叫作“狼性”,在阿里中供铁军,我们叫作“PK文化”,或是“血性”。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员工赚钱后,早就還清了贷款,还在核心商圈买了房,又该如何激励?举例而言,我们常带男生去4S店。没车的时候,我们带他们去看吉利、长安,在此以后,我们带他们去看大众,再到奥迪、宝马、奔驰,当有了这些后,还可以带他们去看法拉利、保时捷。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最关键的在于让员工打开眼界,扣动员工的心灵扳机。
其他文献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应对百年变局、重塑竞争格局、开拓发展新局的战略部署。“双循环”战略的实施,是我国经济发展范式的重大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策先后经历了鼓励出口的出口导向型政策、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构建经济发展“双循环”格局的演变。我国在2020年提出“双循环”战略的深意何在?如何理解“双循环”战略的内涵?“双循环”战
期刊
个人生活事件会对CEO的职业生产力和公司绩效产生影响。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离婚往往会遏制CEO在业务上的野心,但同时,CEO通常会得到高额加薪。  基于高管薪酬、股票价格和企业财务数据,研究分析了16年中的80个离婚案件样本,均为标普1 000指数公司中的相关CEO。  研究发现,从离婚前一年到第二年,平均每位CEO的薪酬涨幅超过200万美元,其中包括薪水增加15万美元、奖金增加26万美元、限制性股
期刊
互联网时代,每当有曾经高光过的产品被关停时,总会引起一群人的惋惜和缅怀,尽管此时已经有了替代品。但这个产品上留下了他们曾经在互联网冲浪的痕迹,也就是“青春记忆”。  B站上2020年的年度弹幕是“爷青回”,这些平均年龄才21岁的用户们在各种视频上发送了540多万个“爷青回”,追忆着逝去未远的往昔时光。而对于虾米音乐的用户来说,这个冬天是彻底的“爷青结”。  从关停的传闻满天飞到靴子落地不过一个来月
期刊
眼下的谷歌才21岁,却已迎来了中年危机。表面看来一切都好。每天,谷歌的搜索引擎要响应60亿次请求,上传到YouTube的视频可以播放49年,Gmail要处理大约1 000亿封邮件。凭借在线上广告业务中的统治地位,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去年实现了340亿美元的利润。  除了核心业务,谷歌还是AI、量子计算和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全球领军者。7月底,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和亚马逊、苹果及Facebo
期刊
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和估值再创历史新高  2020年,在全球货币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一片火热,新兴科技公司并未明显受到疫情影响。全球的独角兽数量和估值较2019年大幅上升(图1),同时也有多家独角兽成功上市,比较知名的有中国的陆金所、美国的民宿平台爱彼迎(Airbnb)、外卖平台Doordash、大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和数据管理公司Snowflake等。蚂蚁集团和WeWork由于仍处
期刊
主题:“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后疫情时代”  演讲人:许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吴敬琏经济学教席教授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区域重组”的进程或将加快。如何应对这一潮流?答案是强化国内循环,继续对外开放。  现代经济理论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可能面临双点均衡状况,即低点均衡或者高点均衡。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两点之间时,既有可能滑落至低均衡点,也有可能上升到高均衡点,这取决于这个国
期刊
經过几年的演变和发展,零售圈专家们对新零售所能达成的基本共识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与O2O完全是两回事。O2O只是拥有从“线上走向线下”抑或“从线下走向线上”的多渠道系统,但依旧还有“线”的存在,而“线上线下的融合”则是将横亘在虚拟世界与实体零售之间的这条“线”模糊化,甚至隐藏化,让它仅成为客户服务体验的一部分。  这个结论也是壹玖壹玖酒类平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玖壹玖”)创始人杨陵江在演讲
期刊
报纸行业已成为当今面临数字颠覆的顶级行业之一。十几年以前,一个没有报纸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到了今天,很明显,至少在目前的形势下,报纸将难以生存。  在21世纪头十年,全世界最大的报纸之一《纽约时报》发现自己的前景黯淡,公司亏损得非常快。在2009~2010年,报纸广告,损失了30%的收入。分类广告业务骤降:招聘广告下降了60%,房地产下降了47.6%,汽车行业降低了43.2%。即使是网络广告,
期刊
主题:“企业风险管理:给高管的几点建议”  演讲人:许定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  我所了解的很多上市公司都将风险管理等同于合规管理。合规当然重要,但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风险?我将企业面临的风险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外部不可预见的风险(Unknown Unknowns)。这类风险与公司的战略决策无关。对管理者来说,识别这样的风险非常困难。因为
期刊
46岁那年,张琳遭遇了一场疾病的突袭。  她有腰疼的旧疾,坐骨神经痛偶有发作,在她这里,只要不严重到影响生活,都算“可忍受之痛”。保守治疗几天,便又无知无觉,活蹦乱跳。  她天性乐观,觉得大不了就跟老毛病一直这么纠缠下去。成为企业高管教练之前,她职业生涯顺风顺水,有一份漂亮的履历,先后在宝洁、欧莱雅、阿尔卡特等公司担任业务负责人,最忙的时候,一周起码四天都在出差,身体也扛下来了。  但这一次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