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点题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写作文时至少要突破三个重点:审题、立意与点题。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审题清楚、立意准确、呼应主题(标题)。审题和立意是确立文章核心的基础,但点题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俗话说:“失之分毫,差之千里。”作文内容如果不能紧扣标题,整篇文章就给人结构不严谨、内容不集中、中心不突出的感觉。那么,在写作时,如何组织语言,将文意与主题有机结合而又不显得做作呢?点题的时机是关键。
  一、标题点题,一目了然
  标题是作文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能很好地看到作者的观点。标题点题就是在标题中很好地嵌入与主题相关的字眼。因此,作文的标题最好紧扣主题,尽可能使读者一目了然,不要拐弯抹角,如《拒绝平庸》《寻找合适的环境》《用坚强塑造光荣勋章》等标题。
  二、题记点题,先声夺人
  题记是指在文章标题之下、开头之上的能凸显文章主旨、情感的文字。好的题记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思考,还能增添文章的文采。题记的采用能更好地帮助作者扣题,先声夺人。如《星月同辉,合作双赢》一文的题记:有月无星,是孤冷;有星无月,是微明;星月同辉,是双赢。
  三、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开头一直是作文的重头戏,“万丈高楼平地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开头开门见山地点题能迅速将读者带入文章中,使文章入题更快,同时,又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还能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经典之作《背影》,它的开头就是开篇点题的典范: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还有优秀作文《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的开头:席慕蓉曾经说过:“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而我们都是那个渡河的人。”在河的左岸是忘记,在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都乘着各自独有的船在河的左岸和右岸来回穿梭。
  四、行文点题,巧妙衔接
  开头固然重要,中间部分也不能遗忘。在行文中醒目位置点题,能提醒读者你是紧扣主题的。
  在行文中点题,有四种形式:
  1.小标题点题
  如《让希望之火燃烧得更旺》采用“希望之火被点燃”“希望之火燃烧得很旺”“希望之火永不熄灭”为小标题,最为显眼,突出主题。
  2.点题句单独成段或采取排比形式反复点题
  独立成段这种形式相对突出醒目,能统领下文内容。例如作文《忘记和铭记》就是用“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忘记名利,铭记奉献”“忘记痛苦,铭记快乐”分别独立成段。
  3.点题句放段首
  就是每段都用相同或相近的句子放段首点题。例如《建造自己的房子》一文段首分别为:建造自己的房子,需要脚踏实地,付诸实践;建造自己的房子,需要勇于拼搏,精益求精;建造自己的房子,还需要持之以恒,自始至终。
  4.点题句段尾议论点题
  议论文中,如果在叙述完论据之后,能紧扣主题进行分析议论式的点题,那么既避免了罗列事例、文体不清的问题,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优秀作文《情与理的抉择》在叙述完事例后,段尾紧接着进行议论:“感情亲密,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五、结尾点题,卒章显志
  结尾也是一个重点关注的位置。结尾点题有卒章显志的效果。如果前文恰好有偏离主题的嫌疑,那么结尾这一招“亡羊补牢”也为时不晚,甚至恰到好处。如名作《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就是济南的冬天”,《背影》的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了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些都是结尾简明扼要地点题的典范。
  六、反复点题,铺陈渲染
  反复点题是指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等处多次反复扣题,以此来渲染强调主题,当然并非越多越好。作文中点题点得好,自然就会相得益彰,但是不注重时机地频繁点题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
  下面我们以一篇文章为例子来体会“点题”方法的具体运用。
  做人要有底线
  (题目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点题。)
  巍巍泰山,直插云霄,任凭风吹雨打,绝不动摇,那是山的底线。参天胡杨,枝繁叶茂,任凭狂沙肆虐,威武不屈,那是胡杨的底线。做人,亦要有自己的底线。(开头段末直接点题。)
  做人的底线是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苏武,一位被匈奴扣留的汉使。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鹰群年复一年在天空划出亘古的弧线,我们听不到他的哀叹,只看见高高擎起的汉节,那汉节诉说着他的尊严,诉说着他的哀叹,诉说着汉朝的辉煌。炽热的爱国之心啊!温暖了苏武寒冷的身躯。
  做人的底线是诚实。海涅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有人给朋友买的彩票中了头奖,却毅然决然地归还朋友;有人不小心划伤了酷炫的宝马,没有走开,而是留下联系方式给车主;有人因好奇心用斧头砍伤了父亲的樱桃树,随后他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第一个人收获了友情,第二个人收获了尊重,第三个人收获了全美国人的信任,他们的人生开出了灿烂的鲜花!
  做人的底线是责任。大连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最后力气拉下手动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车和乘客以及行人的安全。然后他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他的责任挽救了几十条鲜活的生命,他的责任让他的生命得以绽放光彩,他做人的底线是那样的稳固,他的名字刻在了人们心中。
  做人的底线是感恩。孟子曾说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羊羔焉知跪着吃奶;乌鸟私情,亦知反哺;蜜蜂采蜜,仍知道为花儿翩翩起舞。何况我们呢?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做人的底线是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达·芬奇年复一年地画那圆溜溜的鸡蛋;王羲之洗毛笔,竟染黑了门前的一个池塘;水滴持之以恒,能滴穿石头。终于,达·芬奇画出了闻名世界的《蒙娜丽莎》,王羲之的书法举世无双,水滴滴穿了石头。他们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从第二段到第六段,段首用一句话解释了做人的底线的内涵,是五个分论点,也是点题之笔。)
  时光荏苒,许多人来了又走了,有的人悄无声息,有的人惊天动地。所谓的伟大,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能让世人仰望,其实每个人都很平凡,伟人光辉的背后,更多的是他们坚持了做人的底线。坚持了做人的底線,你才能满腹经纶,你才能有远见卓识,你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遨游!
  (结尾发表议论,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也是直接点题。)
  点评
  不难发现,文章的题目、开头、主体部分以及结尾都很好地点题,使文章观点清晰,表达深刻,自然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他文献
老王听到检票员的话,手里的车票颤抖了一下,险些掉下去,被他手忙脚乱地接住了。  “又是从黄牛那里买的吧?现在这种假票我可见多了!”检票员挥挥手,示意他离开。  老王穿着一身不太合身的廉价西装,浑身散发着建筑材料的气味,他背着一个巨大的蛇皮袋,手足无措地用厚实的手掌摩挲着那张薄薄的票。  “不可能哩……那人跟我保证了!拿命保证的!”  排在他后面的人不耐烦地笑:“这种票贩子,一个人有一百条命!你快去
期刊
[ 本场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时候,人们总太相信现实;其实,现实的背后往往才是真正的现实。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第一句话“有时候,人们总太相信砚实”,这句话有三个词需要注意:“有时候”“总”“太”。“有时候”强调不是所有的时候,而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总”强调的是一
期刊
梦境中,你来到天堂,你被赠予了一株花,半晌,梦醒,你低头发现你的手中有一株柯尔律治之花,它正在开放。  这是博尔赫斯的一种设想,现实与虚幻像被这一株花贯通了,它连接两头,它在传递些什么?何为现实?何又为假象?于是这株花成了意象,让我思考。  诚然,人们总是倾向于接受,现实提供什么,就抓紧什么。纵使思想的潮水咆哮着想要奔腾,你还是愿它不起波澜,这就使许多现实成了假象,需要强调的是,這个现实是你作为一
期刊
两面词是指本身包含两个相反意义词素的词语,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等,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所以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两面词或者语义含有两面的词,否则就会造成语义上的不对称。有的学生碰到此类题时,一看到只有一个两面词就判定是“一面与两面不能相承”,这其实是没有真正掌握一面对两面的搭配情况,现结合有关例子谈谈如何判定“两面词”应用的对与错。  我们在
期刊
在一般人看来,一篇好的议论文就像一道精美的大餐,必得有新鲜上好的食材方能完成;也如一件华美的衣袍,必得有上好的丝线方能织就。但是作文题目变化无穷,古今中外的人事典故浩如烟海,若没有非常深厚的语文功底和素养积累,没有博闻强记的天才大脑,我们能在考试中想得到、记得起、用得上的素材是十分有限的,甚至是陈旧过时的。考场作文就像要求一位绣娘只用几把棉条织成华服霓裳,这看起来不可能的事,现实中却完全可以做到,
期刊
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其实是由一些基本元素构成的。传统文化如何进入学生的作文呢?最基本的方法是读写结合,基本的抓手则是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元素。比如,古诗词就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元素。还比如,典故、文化专著等,都是典型的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我们在教学中要首先开展阅读活动,然后再以此为主体内容(素材)组织写作活动。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读写活动,既丰富了知识,濡养了心灵,也自然而然地提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自己成长的经历现身说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却不思进取,啃老族盛行,让人担忧。你认为青春应该是怎样的?是拼搏奋斗,还是佛系随安?请写一篇论述性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呈现  青春不放手搏,可好?  【这样的标题不适合作论述文的题目。文字戏谑,
期刊
【例文展示】  夜深了才到家,望见窗下对着台灯绣花的母亲。(情境营造,有情有味。)  我想起了这些年来许多相似的场景。弧灯,银针,彩线,还有一个渐渐老去的女人,不由得为之动容。(弧灯,银针,彩线,一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温馨、亲切的画面。)  母亲开始绣花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似乎这一习惯自她年少时就孕育而生,那颗绣心好像丢在了唐朝,不经意间就长出了平地秋兰。(不忘绣心,犹如“平地生秋兰”。)  记得
期刊
【技法梳理】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理除了神游万仞,精骛八极,还应在锤炼语句上下足功夫,从生活中检索意象,诠释出生动之理;从人事中辨析功过,剖析出客观之理;从时代中撷取元素,推导出新颖之理。  一、检索生活意象,诠释生动之理趣  文章中有些概念不容易分析,这时就要选择一些与之相关的形象事物来诠释,这不仅有助于对核心概念内涵的理解,让说理更加深刻、透彻,而且往往能让读者获得生动、有趣、美妙的艺术享
期刊
电影《云上的日子》里有一句台词:“如果走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你就要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从中国的百家争鸣、西方的文艺复兴开始,灵魂一直是走在前头的,可当我们的肉体坐上高速前进的时代列车时,灵魂逐渐掉队了。  无论是经济、科技、文化,还是教育,毋庸置疑,乡村永远比不了城市。而随着时代发展,这个差异将越来越大。于是绝大多数新一代乡村青年选择投向城市的怀抱。城市在一天天膨胀,乡村在一天天瘪下去,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