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奇丽,浪漫多彩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68738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诗人以切身体验为基础,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和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了奇险壮丽的艺术天地,近乎完美地描写出蜀道的“奇”和“险”。
  关键词:《蜀道难》雄伟奇丽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一想象、夸张手法融为一体
  品味李白的诗,总会给人以洒脱飘逸、豪迈奔放的艺术感受。他的诗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给读者带来不同反响的艺术感染力。《蜀道难》便是其中的一个明证。在诗中,李白把想象与夸张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不仅运用独特,而且把两者巧妙地融为一体,即想象和夸张水乳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美轮美奂的艺术画面。
  1想象手法的运用
  首先,在诗中穿插神话传说。诗的一开始就写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鱼凫只是传说中蜀王的名字,但诗人却让读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仿佛亲历了古蜀王的开国伟业及老百姓的生活实景。“五丁开山”的故事也是一个神话传说,李白引用此传说,不仅会让读者想象到蜀道之由来,更会让读者联想到开辟蜀道之艰辛,同时为全诗涂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其次,诗中有很多是诗人主观的想象。诗人立足于主观意识,运用日常事物来加以想象,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主观体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出现三次,不仅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而且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要翻越蜀道,比登天还难。蜀道究竟有多险?诗中说,“西当太白有鸟道”,只有鸟儿能飞过去。我们自然会想到:道路险阻,如何翻越?紧接着,诗人用“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来进一步写出蜀道之险阻,把读者带入无尽的想象之中:惊涛拍岸,黄鹤翱翔,猿猱鸣绝。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一幕幕奇景,从侧面渲染了蜀道之高险难以逾越,激起人们的悲愁情绪。“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崖崖转石万壑雷”进一步从视觉、听觉角度来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其实,纵观《蜀道难》全诗,可以说全是想象之笔,蜀道之高,蜀道之奇,蜀道之险,也全在于诗人之想象,并把想象之景外化为实在之景。
  2夸张手法的运用
  首先,运用数字进行夸张。李白的诗惯用数字进行夸张,这就是读李白诗为什么会有一种不同反响的宏大气势:似长江之水奔涌而来,一泻千里。诗的开头就有“尔来四万八千岁”一句,这里的“四万八千岁”不是确指,而是夸张,与后句“不与秦塞通人烟”是一脉相承的,有力地说明了蜀道的艰难险阻由来已久。“百步九折萦岩峦”中的“百”和“九”,夸张地说明蜀道的蜿蜒曲折、步履艰难。“连峰去天不盈尺”运用反向式夸张,从视觉上给人以想象:峰顶和天的距离只有一尺之遥。“崖转石万壑雷”,其中的“万”运用形象般的夸张,描摹了蜀道两旁悬崖绝壁和惊涛拍岸之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和“万”在巨大的反差对比中,凸显蜀道剑阁的地势险要,也对下文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语句完成了前呼后应。
  其次,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咏叹三次,说明蜀道的高不可攀,穿越困难,比上青天还难,形象而又夸张。“西当太白有鸟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等句中,“鸟道”说明了蜀道“一夫当关”之险,“黄鹤”“猿猱”说明了蜀道的“万夫莫开”之势,虽是夸张,却自然天成。李白运用夸张时,不仅大胆而又总是信手拈来,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就运用得极其巧妙。李白式夸张,运用的数字反差都很大,但给读者的感觉不仅不突兀,而且不失真,这就是李白诗的无限魅力之所在。
  3想象、夸张手法的水乳交融
  奇特的夸张,总是离不开丰富的想象。李白惯以把夸张和想象交互使用,融为一体,这种想象与夸张手法的水乳交融,不仅使读者置身于强大的艺术张力中,而且营造了恢弘的气势。《蜀道难》以生花之笔,由“蚕丛鱼凫”到“五丁开山”,用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传说,烘托蜀道的险峻。后文还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等意象作了形象般的夸张。
  李白的诗,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丰富了诗的内涵,拓宽了诗歌意境,升华了诗中深层的情感。
  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被冠以“诗仙”的美誉,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更是诗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1描写蜀道,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诗歌一开篇就运用了那句至今让人引用不断的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间接地劝阻友人不要进入蜀道,写尽蜀道的奇险无比。接着“噫吁”三个叹词连用在一起,“危”和“高”两字,加重语势和语气,“噫吁,危呼高哉!”在惊叹声中,给人以情感的共鸣。开篇寥寥几字,大气磅礴,蕴含着喷薄欲出的感情力量,让人在这一声简单的惊呼中,就体会到了蜀道的高和险。同时诗人把三个叹词连用,两个形容词和两个语气词交错使用,这样既避免了字面上的重复,又增强了气势,加重了语气,抒发了情感,突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真可谓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接着,诗人沿着进入蜀道的路线,具体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首先,描写了开辟蜀道的艰苦卓绝。诗人从数万年前的古蜀国写起,一句“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了蜀道远古时的闭塞。“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上只有鸟道,而无人行之路,生动描述了蜀国长期以来与内地隔绝的情况,暗含了蜀道的高峻奇险之意。后来五丁开山,蜀道才开始修建而与外界相通。“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为蜀道的开辟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同时也再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艰辛。
  其次,描写行于蜀道的步履艰难。诗人用“六龙回日”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有力说明了蜀山太高太险,就连太阳神的车子也得绕道而行。用“黄鹤飞不过、猿猱难攀援”作进一步烘托,飞入云霄的黄鹤无法飞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也只能望山兴叹,愁苦不跌。用悲鸟、子规的意象作陪衬,“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表现了蜀道不仅难走,而且环境凄凉、冷清,充满了难言的愁怨,让人望而生畏、闻而失色,这样的渲染描写较好地铺叙了作者的满腹旅愁和蜀道孤寂凄凉的环境氛围。写蜀地山川的峻险无比,用“冲波逆折、飞湍瀑流”的铺陈描写,以“崖转石万壑雷”的奇特夸张,极力渲染水流湍急,险相环生。在这层层铺陈的具体描写的基础之上,诗人又进一步描摹登山者的神态和动作,如“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等,进一步写出了山路的艰险曲折,蜀道因其高险而步履艰难。“问君西游何时还”,还没有登程就先问归期,借依依惜别之情,烘托蜀道之奇险无比。“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崖崖转石万壑雷”四句运用大胆的夸张手法,先静后动,动静有机结合,写出了蜀道的高耸云端、高不可攀、水势动荡、山水轰鸣的险峻场景。起伏的山峦,接天的峰顶,倒挂于绝壁的奇松,飞瀑,流泉,悬崖,绝壁,山石,组合成一幅极富动感的画面,自然给读者一种势如破竹、排山倒海的强烈震撼。山势高峻让人望而生畏,山势险要令人惊魂难定,诗人对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按说到此可以戛然而止了,但诗人仍不停歇,一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质问”,用虚幻的手法,侧面烘托了蜀道的险峻无比。
  再次,感于蜀道的人事沧桑。“蜀中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尤甲于蜀”,蜀道上剑阁是蜀中的军事要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据此险要地势兴风作浪的事例不在少数。李白怀着忧国忧民之心,告诫当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使人民遭受祸患。“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地不宜久留。这是李白告诫友人的话,表达了诗人的远见卓识和内心的无限忧虑之情。从诗人的告诫不难看出,诗人对太平盛世背后隐藏的军阀混战局面深深忧虑,深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和人民命运的强烈关注之情,为整篇诗歌增添了无尽的现实内涵和深厚的意蕴。另外,诗人还不落俗套地运用了古代民歌中常用的复沓手法,继承而不因袭,推陈而出新。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豪迈的语言、洒脱奔放的笔风,让我们再次领略了诗仙的洋洋才情。《蜀道难》无愧是一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杰作。
  2寄情山水,充满浪漫主义激情
  李白的《蜀道难》曾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诗篇,究其原因,就在于作者融汇于山水之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不羁,对自然景色不是冷漠地观看,而是热情地欣赏,充满激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内心感受。那飞瀑、流泉、惊涛骇浪、险峰峻壑,诗人赋予其丰富的情感气质,因此呈现出惊心动魄的俊美姿态。诗人还善于把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和神话传说水乳交融,写景抒情。写山之挺拔高峻,则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蜀道之险峻,则用“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笔力雄健,豪迈奔放,从蚕丛、鱼凫之传说写到五丁开山之神话,从六龙回日写到悲鸟子规,似野马在广袤的草原上奔驰,驰骋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气势磅礴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可以让我们透过峻丽奇险的山川景色,看到了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博大胸襟。寄情山水、笑傲江湖的浪漫主义精神在诗中得到了最真切的体现。
  3穿插神话传说,营造浪漫主义氛围
  李白在对蜀道的描绘中,融汇了神话传说,大大拓宽了诗歌意境,营造了诗歌的浪漫主义氛围。开篇在极力抒发诗人的慨叹之情后,就转入对蜀道的神话和传说叙述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远古入笔,叙述了古蜀国与世隔绝及开国之盛势,继而与内地相通的历史。然而,蜀道依然险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诗人从上至下,极力铺叙了蜀道的曲折蜿蜒、高险无比之情状。最后诗人挥毫泼墨于蜀道之险中之险——剑阁,极力描绘了剑阁的峥嵘险峻。至此,蜀道的奇险无比之状尽显读者眼前。神话、传说、铺叙相互交融而又泾渭分明,大大丰富了诗歌的浪漫主义氛围,丰富了诗歌的内蕴。
  4富有感染力的抒情,渲染浪漫主义色彩
  主观性和抒情性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大凡浪漫主义诗人,都具有博大的胸襟、远大的理想和超凡的想象力,他们总是用心中理想的标尺来度量现实生活。因此,他们的悲喜之情强烈鲜明而又溢于言表。《蜀道难》中,开篇就以“噫吁!危乎高哉”发出喟叹,情感喷薄而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首诗中,三致其意,强烈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上天无路的感慨。诗人以执著的追求、无尽的向往、无限的哀怨、极度的悲愤之情描绘了蜀道的艰难险阻。无论是叙述远古的神话,还是再现现实的图景,诗人都赋予蜀道高不可攀的雄险。一方面,诗人为追求理想而“西游”;另一方面,却又生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的悲叹。这种矛盾揭示了当时官场的明暗难辨、吉凶难测,寄寓了诗人对前途理想的无限矛盾之情。在蜀道之上,有“悲鸟”“愁猿”和“长叹”之人,既描绘出蜀道的曲折险峻,又暗示了诗人的宦海失意,可谓言尽而意远。
  以上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蜀道难》的艺术风格。李白以其豪放飘逸的性格和诗风,把《蜀道难》的雄伟奇丽、富于浪漫的色彩书写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 邓平模:《巴山蜀水》,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
   [2] 郑荆河:《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汉网论坛,2011年1月5日。
   http://bbs.cnhan.com/read-htm-tid-731970.html
  
   作者简介:张杏丽,女,1976—,河南平顶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中一位卓尔不群的作家。评论家普遍认为其小说凸显两性关系中的性爱主题以及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迫害人性的谴责。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借助生态批评视角对其作品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试从现代社会现代人的自我身份建构与重构角度,对劳伦斯几部重要的现代主义小说进行探索,希望对当下社会的人们如何面对日益紧张和充满压力的生活寻求心理解脱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戴·赫·劳
期刊
摘要《黑暗的心》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所著、具有鲜明现代主义特色的杰作,小说采用了复型叙事结构,叙述视角经常变换,大大丰富了主题内涵,同时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创造了一种升华了的意识,使小说形式及其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并使其以这种独特的艺术技巧闻名于世。  关键词: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叙述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约瑟夫·康拉德是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英籍波兰裔作家。他的小
期刊
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突出了鲜明的女性主义形象和女性意识,从女性的角度深刻地探讨了在男权世界中女性主义的形象,全面揭示出男权世界中女性所遭遇的种种不幸和压抑,从而力图改变男权世界中女性的失语现状,推进男女的社会平等。本文通过对女性主义和简·爱的概述,分析了《简·爱》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和女性主义,从而探讨其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简
期刊
摘要在《挪威的森林》里,村上春树以超然的人生态度说明了他的生死观:“死不是生的对立,而是它的一部分。”在这种理念之下,死亡(包括正常和非正常的死亡)就不是生活中的一种悲哀的突变,而是作为一种生命的自然形式而存在,死亡延续着生存,所以死亡不应当引起生者的悲恸、震撼与绝望,甚至不应当使生者感到恐惧。正是在这种态度指引之下,作者对小说中五个人物的死亡场景进行了叙述,并努力地将读者带入到一种“生死相连”的
期刊
摘要诗人安妮·玛瑟森从生命的细腻与崇高两方面着手构建了南丁格尔辉煌厚重的一生、一个糅合了细腻的内心和崇高气度的生命个体。南丁格尔所彰显的对生命的最根本的关爱和体贴,让身处现代高度物化语境中的人们醒悟何谓生命之真正高贵。  关键词:佛罗伦萨·南丁格尔细腻与崇高怜恤天使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安妮·玛瑟森,一位活跃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诗坛的女诗人以真挚温润而不失深邃的笔触、细腻生
期刊
摘要芥川奖得主吉田修一的长篇力作《恶人》,围绕着一起保险公司女职员被杀事件,描写了在“格差”社会中挣扎求存的众生相。作者通过对四个不同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同遭遇的刻画,反映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揭示了浮华社会背后人际关系的疏离与冷漠。  关键词:吉田修一《恶人》人物形象“格差”社会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日本的新生代作家吉田修一,生于19
期刊
摘要《城堡》与《围城》穿透了对偶然的个人际遇与具体的历史时段、具体民族的感受,直指个体生命与人类历史的终极,在着眼于人类生存的本质思考的层面达到了精神的深度契合:个人与现实社会的阻隔或对立,以及现实世界对人的挤压和抛离,就像走不进的“城堡”与走不出的“围城”。作为个体的人,他们的身体和精神无休止地漂泊,他们的命运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悬置。  关键词:精神契合漂泊被悬置比较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
期刊
摘要莎剧《冬天的故事》中的“良母”赫美温妮无端遭受丈夫的迫害,失去儿子,又与女儿长期失散,但她终以坚忍和美德重获天伦之乐。赫美温妮的形象及其幸福结局反映出了父权社会对放弃自我意识、彰显纯粹母性、消解男性“阉割焦虑”的“良母”的期待,以及莎士比亚对这类母亲的肯定。  关键词:赫美温妮《冬天的故事》“良母”  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威廉·莎士比亚的剧作塑造了大批父权社
期刊
摘要莫里森在《秀拉》中塑造了一个敢于挑战一切传统价值观念并一心去寻找自我的具有叛逆精神的黑人妇女形象——秀拉。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描写了美国黑人女性在痛苦之中的觉醒,而她们的觉醒早于她们的生存环境的改变,使她们成为孤独的反叛者。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秀拉》反叛者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托尼·莫里森在《秀拉》中塑造了一个敢于挑战一切传统价值观念并一心去寻找自我的具有
期刊
摘要20世纪是妇女运动风起云涌的一个时期,在黑人解放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大背景下,黑人女性作家们纷纷用自己的手中之笔,写出了一部又一部佳作。她们打破了之前黑人女性们多年的失语现象,创作出了一个个鲜活的黑人女性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和人物形象包含着黑人女性作家们对于人文主义的追求,展示出了黑人女性们的坚韧、互助和博爱。本文从黑人女性作家作品中对于现实生活描写的角度,分析了她们作品中所蕴含和表达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