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郁达(以下简称“管”):你在纸上乱涂乱画,你是把它作为架上绘画创作的准备阶段,还是就一个草稿?
唐志冈(以下简称“唐”):严格地讲是草图,就是做色彩稿,或者说是一种方案,差不多就是做一些步骤。结果画着画着就发现,这些稿子本身就很好看,于是就一直想做一个纸上的展览。我在90年代就画了大量丙烯的纸上作品,后来就一直画水粉,一直用水粉的方式在表达,也想做一个这种展览。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比油画创作的意识流动性更强。我一直想追求“烂画”的那种模式,那种可能性更大。所谓“烂画”对我来说就是草图,就是手稿,这种东西里面的信息量会非常大,我一直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一到油画上情况就不一样了。
管:就是说你开头讲的,你最初在纸上乱涂乱画,还是为了油画,为正式创作做准备?但在这个做准备的过程中,慢慢地意识到这一部分东西其实更立体、更丰富地呈现出另外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你一直想追求的那种不完整的东西、生动的东西。但是,当你建构起一个东西再去破坏,和一个一开始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破坏的建构的过程,这两个思路是不一样的。
唐:是的。
管:所以你一直想把那一部分独立出来,不把它看作是创作的附庸和手稿,而是一个独立的创作。
唐:我觉得大部分的画家,真正好看的,都不是正式作品,比如说培根,手稿很好看,那些草图或者是未完成品很好看,还有弗洛伊德,那些很不经意地流露出来的一个角落,是画家流露出来的真正的信息。因为画家真正拿出来的作品是一种公共性认同,或者一种时代的普遍的一种同质。
管:可能包含着市场、经纪人和画廊的公共性认同,甚至是面对策展人、评论家的一种诉求。
唐:对,多种因素,画家他自身还有他自己的一个形象,他要不停地去塑造一个公共形象,他要塑造自己的公其形象,还要有意识地去做。
管:这么多年,你自己塑造或者是被塑造的公共形象是怎样的?
唐:最重要的东西是生动。其实从我个人角度,我自己认为的还不是那些儿童形象,儿意形象也好,萝卜白菜也好,最重要的还是生动——生动是我的绘画当中很重要的东西。
管:想象力和创作力不是空洞的,它必须要落实,对一个画家来讲,他必须是要落实到你的手感和肌肉的记忆里面。打比方讲,弗洛伊德画了三十年,这三十年他积累了什么东西?他的具体的所要传递的信息,在画里面,已经是一种肌肉的记忆了,它凝固了。
唐:手感一方面和传统有关系,另外与工具也有关系,每一次大的变化、变革都和工具有很大的关系,毛笔它也在进步,包括执笔的方法也在不停地演变,那么这个油画的工具也在发生变化,油画本身材料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每一个时代的画家,他应该和这个时代的对工具的认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有关系,比如我这批绘画里面,很大程度不是用笔画的哦。
管:你是用什么画的?
唐:是用勺子画的,所以不是简单的用笔。
管:你除了用勺子,还用什么?
唐:笔和勺子配合,工具的探索和尝试带来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或者是新的图像的产生——这个东西是要讨论的,你不讨论这个事情,就难以革新。手和工具的关系,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管:实际上你并不在乎你画什么,而是说你拿起那个笔,或者拿起勺子的瞬间,你进入到与材料融合的一种状态。我看你后边的那几幅画,当然还是有图式,但基本上是碎片式的,是去中心的,有点像涂鸦,像墙体涂鸦。
唐:我就是想去掉了很多程式化的东西。本真的东西跟个体经验有关系,随意画的东西更能呈现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包括经历。程式化的东西就很难看出个人的信息。
管:在今天的当代艺术界,大家很忌讳谈论材料和工具,大家都在谈论观念,谈思想,谈创造力和想象力。因为长期以来,讨论技术问题、技法问题、材料工具问题,会被认为是学院主义的一种教条,而当代艺术是要反这些东西的。但实际上,我觉得现在当代艺术最大的问题就是图像泛滥和观念泛滥,而且观念都是一些奠名其妙的是非,实际上就是好多人根本就不会画,没有能力了,丧失了这种能力了。
唐:现当代艺术家们用了很多高科技的工具,其实跟我今天用一个勺子的概念是一样的,这个东西不要对立起来。霍克尼用ipad画画,这其实也是一个工具的问题,只不过,我不愿意用ipad,不愿意用多媒体的技术,只是想还在这个绘画上坚守而已,还是对画布有兴趣。我相信这些现当代艺术家们他们所做的事情,只是在不同的层面,实际上还是一样的,都是用工具,都是在解决工具问题。
管:“绘画已经死亡”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绘画至今还是没有死亡,是因为有很多艺术家还是钟情于纸笔。
唐:换一种说法,繪画没有死,其实是换了一种载体和初心,只是表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唐志冈(以下简称“唐”):严格地讲是草图,就是做色彩稿,或者说是一种方案,差不多就是做一些步骤。结果画着画着就发现,这些稿子本身就很好看,于是就一直想做一个纸上的展览。我在90年代就画了大量丙烯的纸上作品,后来就一直画水粉,一直用水粉的方式在表达,也想做一个这种展览。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比油画创作的意识流动性更强。我一直想追求“烂画”的那种模式,那种可能性更大。所谓“烂画”对我来说就是草图,就是手稿,这种东西里面的信息量会非常大,我一直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一到油画上情况就不一样了。
管:就是说你开头讲的,你最初在纸上乱涂乱画,还是为了油画,为正式创作做准备?但在这个做准备的过程中,慢慢地意识到这一部分东西其实更立体、更丰富地呈现出另外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你一直想追求的那种不完整的东西、生动的东西。但是,当你建构起一个东西再去破坏,和一个一开始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破坏的建构的过程,这两个思路是不一样的。
唐:是的。
管:所以你一直想把那一部分独立出来,不把它看作是创作的附庸和手稿,而是一个独立的创作。
唐:我觉得大部分的画家,真正好看的,都不是正式作品,比如说培根,手稿很好看,那些草图或者是未完成品很好看,还有弗洛伊德,那些很不经意地流露出来的一个角落,是画家流露出来的真正的信息。因为画家真正拿出来的作品是一种公共性认同,或者一种时代的普遍的一种同质。
管:可能包含着市场、经纪人和画廊的公共性认同,甚至是面对策展人、评论家的一种诉求。
唐:对,多种因素,画家他自身还有他自己的一个形象,他要不停地去塑造一个公共形象,他要塑造自己的公其形象,还要有意识地去做。
管:这么多年,你自己塑造或者是被塑造的公共形象是怎样的?
唐:最重要的东西是生动。其实从我个人角度,我自己认为的还不是那些儿童形象,儿意形象也好,萝卜白菜也好,最重要的还是生动——生动是我的绘画当中很重要的东西。
管:想象力和创作力不是空洞的,它必须要落实,对一个画家来讲,他必须是要落实到你的手感和肌肉的记忆里面。打比方讲,弗洛伊德画了三十年,这三十年他积累了什么东西?他的具体的所要传递的信息,在画里面,已经是一种肌肉的记忆了,它凝固了。
唐:手感一方面和传统有关系,另外与工具也有关系,每一次大的变化、变革都和工具有很大的关系,毛笔它也在进步,包括执笔的方法也在不停地演变,那么这个油画的工具也在发生变化,油画本身材料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每一个时代的画家,他应该和这个时代的对工具的认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有关系,比如我这批绘画里面,很大程度不是用笔画的哦。
管:你是用什么画的?
唐:是用勺子画的,所以不是简单的用笔。
管:你除了用勺子,还用什么?
唐:笔和勺子配合,工具的探索和尝试带来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或者是新的图像的产生——这个东西是要讨论的,你不讨论这个事情,就难以革新。手和工具的关系,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管:实际上你并不在乎你画什么,而是说你拿起那个笔,或者拿起勺子的瞬间,你进入到与材料融合的一种状态。我看你后边的那几幅画,当然还是有图式,但基本上是碎片式的,是去中心的,有点像涂鸦,像墙体涂鸦。
唐:我就是想去掉了很多程式化的东西。本真的东西跟个体经验有关系,随意画的东西更能呈现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包括经历。程式化的东西就很难看出个人的信息。
管:在今天的当代艺术界,大家很忌讳谈论材料和工具,大家都在谈论观念,谈思想,谈创造力和想象力。因为长期以来,讨论技术问题、技法问题、材料工具问题,会被认为是学院主义的一种教条,而当代艺术是要反这些东西的。但实际上,我觉得现在当代艺术最大的问题就是图像泛滥和观念泛滥,而且观念都是一些奠名其妙的是非,实际上就是好多人根本就不会画,没有能力了,丧失了这种能力了。
唐:现当代艺术家们用了很多高科技的工具,其实跟我今天用一个勺子的概念是一样的,这个东西不要对立起来。霍克尼用ipad画画,这其实也是一个工具的问题,只不过,我不愿意用ipad,不愿意用多媒体的技术,只是想还在这个绘画上坚守而已,还是对画布有兴趣。我相信这些现当代艺术家们他们所做的事情,只是在不同的层面,实际上还是一样的,都是用工具,都是在解决工具问题。
管:“绘画已经死亡”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绘画至今还是没有死亡,是因为有很多艺术家还是钟情于纸笔。
唐:换一种说法,繪画没有死,其实是换了一种载体和初心,只是表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