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视角下的文本解读和活动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unshi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27-01
  一、什么是素养
  这个概念很难翻译成英文,用一个英文词是很难准确表达它的全部涵义的,因为它本身就包括了两个意义,一个是“素”,一个是“养”。
  “素”在汉语里的意思是最基本的东西。英语教学什么是最基本的东西?什么是根本的东西?这一定不是一个很复杂的能力结构问题。有的老师说,最基本的东西是听、说、读、写;有的老师说,最基本的是语音、词汇、语法。这样讲都有道理,但还不够基本,还不够根本。听、说、读、写也好,语音、词汇、语法也好,都是结构性的东西,可以有很多的项目,建构起来,就像是“成功人士的 100 个习惯”。但我们不妨想想,拿着这 100 个习惯的清单,逐一做到,就一定成功吗?因此最基本和最根本的一定不是一个结构化的东西。
  我个人认为,英语教学中的“素”,是如何将输入和产出有机融为一体。这是贯穿一切具体教学的根本,不管它是听、说、读、写,还是语音、词汇、语法。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总说“素质”,现在又提“素养”,个人觉得二者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素质教育的“质”更偏重培养的结果,更多地是一个 product 的概念;而核心素养的“养”则更强调过程,更强调 process,和我们教育传统中的“养成”应该是一个意思。
  二、 如何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落地
  既然是养成,就应该更注重过程和细节,而不能一味强调结果和出口。近些年,老师们做课往往特别强调出口怎么样,即学生经过一堂课的学习,产出了什么,产出得怎么样。当然,这是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和验证;但这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很可能由于过度关注出口而把教学和学习过程粗糙化了。我们评课其实也存在类似的倾向和偏差——更多地评价学习成果,而相对忽视对过程的分析、检讨和反思,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很难有效优化和精细化。这不仅是一个关注点的问题(即关注出口还是过程),这更是一个理念问题。我认为,做研究课一类的教研活动,要更多地研讨教学过程,更多地分析教师的哪些行为能促学,哪些行为不利于促学,而不要把注意力和重心都放在输入、训练后在产出上有没有立刻体现出成果来,更不要拔苗助长,一定要求一堂课内就有完美的产出——这既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客观事实,从教学角度看也并不那么现实。如果老师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聚焦于学习过程,更多地探究具体的教学活动如何展开以使其更利于促学,相信我们会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进程中走得更实一些,更快一些。另外,“养”的另一个关键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应当渗透于课内教学和课外自学的方方面面,大到学期、学年的规劃(比如一年下来增长多少词汇量,有没有反复复现生词的意识,有没有同义词归类的意识),小到在课上回答老师问题时要说完整句,说错了要及时纠正改错,直到改对为止。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都是“养”的砖瓦,都是奠定最终形成的核心素养的基础。外语本身并不难,外语学习难就难在细节和坚持上。外语学习特别需要“养”的功夫和功力。
  核心素养即全人教育,但是每一学科有各自的使命。语言能力的提高是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核心”。
  第一,要想让学生学语言,不能用语言本身驱动,而要用内容和意义驱动,使学生对语言感兴趣。
  第二,加强基本功训练。
  两者结合既解决了之前课程发展中的问题,也满足之后课程改革的方向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将输入与产出融于一体
  关于输入和产出融为一体的问题,有三点建议供大家参考、讨论。
  第一,就是要让输入和产出尽可能“无缝链接”。我自己听到的很多研究课也好,常态课也好,输入和产出之间的距离太远了。一节课,前半节解决输入问题,全是输入活动,后半节解决产出问题,全是产出活动。输入和产出难免脱节。最后的结果就是输入的内容,转化成产出的内容,转化率特别低。学十个词,最后只能用一两个,甚至一个也用不出来。有些公开课,前半节输入,后半节产出,最后学生学 10 个,能用 10 个。我们会高度怀疑这不是这节课学会的,而是之前就已经会了的。这是基本规律,老师们都有直观经验,这样学是不大可能当堂产出这么多的。输入和产出的距离太远,根本问题是把输入和产出对立起来了,把两者都模块化了。试想,如果不是先输入半节课,而是先输入五分钟,然后产出五分钟,然后再输入五分钟、产出五分钟,这样循环起来,效果是不是会更好?这个道理好比少食多餐——输入和产出的关系和一日三餐是一样的,应该是吃一顿,消化完了再吃下一顿。现在的有些做法,相当于一顿把一天的都一口气吃了,然后剩下的一整天时间都在痛苦地消化,结果消化不良,吸收不好。
  第二个建议:我们有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本身就是输入和产出高度融合的。例如,朗读就是输入与产出密切结合的体现。朗读的过程就是以阅读作为输入途径,以诵读作为产出形式,二者高度融合。再如,语篇听写(而不是单词听写),也就是dictation。听写的过程则是以听作为输入途径,以书写作为产出形式。当然,朗读和听写所产出的内容没有太多创造性,但没有创造性的模仿和重复也是产出的重要形式,不应忽视。它们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创造性,而在于输入和产出的高度融合。这种融合是外语学习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是“素”的问题。
  第三个建议: 教学设计和过程应坚持“产出导向”,即文秋芳教授在“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为了产出而输入,先有明确的产出任务作为目的和驱动,再有选择地输入、加工,这样更容易盘活所输入的内容和语言,也是努力促使输入和产出“无缝链接”的重要思路和途径。
  因此,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的落地和实施,从一线实践的角度来看,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根本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如何改变“学用分离”的问题,仍然是如何达成“学用一体”的目标。这是一项持久战,需要很多努力才可能有所突破的问题。
其他文献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疗效肯定,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手段.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手术治疗的13例颅内动脉瘤报告如下.
针对Ec设计中如何可靠有效实现系统众多功能模块的关键问题,提出在Ec的软硬件设计中构建多任务分时系统机制的思想。通过对EC功能及多任务分时系统特点的讨论,完成任务模块的合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99-0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一、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在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们需要为学生们传输最基础的英语知识,同时还应该重点关注的是学生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是迎合当今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本文重点结合着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分析,明确现阶段初中生英语教学现状,为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科学化的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中学生 英语 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课堂指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实现学生主体性,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
提出一种稳健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并在影像鉴定中加以具体运用。通过对边缘图像进行建模,构建基于洛伦兹分布的最大后验概率重建算法,并自适应地调整洛伦兹宽度参数来逐步修正迭代结果。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获得理想的图像画面重建效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摘要】数学课程的特征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发散性比较强、创造性比较高的学科,灵活性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关键,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训练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本文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相应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课堂 有效性 师生关系 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骨形态发生蛋白 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6,BMP6)属于 BMPs 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分泌型多功能蛋白,已有研究表明BMP6在哺乳类动物卵巢中表达并且能够调控卵泡类固
针对宽带IPTV视频源向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提供视频服务需要解决的视频转码问题,设计开发以软件方式实现的实时视频转码系统,可将MPEG-4格式的高码率、高分辨率节目源实时转换为适合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低码率、低分辨率视频。在误差补偿转码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自适应的转码时延保证方法,解决了转码计算复杂性和转码质量均衡的关键技术问题,保证了转码系统的实时性。测试结果表明,实现的转码系统视频转换质量损失
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与横向均衡器相结合,采用递推最小二乘算法更新权值。将最小二乘误差作为代价函数以及与误差相关的变步长,使输出误差较传统的神经网络均衡器进一步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