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d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高年级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范读仍很必要。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二、充分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提高无不要求教师以教材为根本,以课文为依托。只有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从中获取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然而,很多教师的语文课变成了一问一答的问答课。有的语文课上,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听录音,一会儿又让学生看影视,一会儿让学生去表演,学生朗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还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对文本不理解,文章讲不透,不厌其烦地讲解,把学生朗读的时间变成了教师的演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三、精心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文质兼美,可读性强,人文性强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体裁、内容的不同,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不同 。说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适用于介绍性的语气读,不宜进行朗读训练。而叙事写人的作品,言辞优美,故事情节曲折,感情变化跌宕;描景抒情的文章语言华丽,感情色彩浓厚;古诗文和现代诗歌节奏感强,含义深远。这些题材的文章都适合进行朗读训练。一般说来,体现文章中心的段落和语句,最能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教师把这些内容作为朗读训练的重点,更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每段内容进行朗读训练的目标也要有所不同,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月光曲》最后三个自然段时,是为了启发想象,体会意境;指导朗读《燕子》一文的第二段时,是为了领会写作技巧及表达方法。
  四、 积极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情缘境生,要使学生越读越好,越读越美,教师就必须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有效地范读,多媒体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以及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提示语等。我在引导学生读《荷花》一课第四自然段时,我先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学生立刻被我的激情感染,想象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朵荷花,入情入境后,我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配乐表情朗读课文,学生立刻就陶醉在荷花的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中。引导学生读《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我采用煽情的“挑拨”提示语:“一儿不服曰”、“一儿扯着嗓门曰”、“一儿脚跺地曰”,让两组小儿的辩斗愈读愈激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学生也是在反复地读,但读的效果与我们平时机械的读截然不同。
  五、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有齐读、领读、轮读、轻声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一般说来,低年级常运用轻声读、齐读,分角色读,以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年级宜采用个别读,默读,有利于静思默想,潜心思考。一节课中,教师可采用几种朗读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种方式为主。如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适合个人朗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或片段,则适合分角色朗读,如《陶罐和铁罐》;节奏感强,感情饱满的课文,尤其是诗歌,则可进行集体朗读;而词句艰深,含义深刻的课文,则需要教师适时范读或创设情境导读,如朱自清的《匆匆》。
  六、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
  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加强对朗读技巧的指导。训练时引导学生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来设计重音、停顿、语气和语速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对于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心情激动的句子,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现高兴、喜悦、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声音响亮;对于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要读得语气舒缓、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丧,伤心的语句可读得低沉、缓慢一些;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具体每段话,每一句怎么读,应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
  总之,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能力的形成,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提升。所以,语文教师要有耐心、恒心,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者單位:临颍县皇帝庙乡邓庄小学 河南】
其他文献
新疆教育事业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革与发展 ,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是 ,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适应的要求 ,还有很大的差距。新疆教育事业在实施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
题记:本文选取了我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邓正来先生关于问学往来的部分信件,以此怀念邓先生!跟随先生读书时那段美好的时光和浓浓的师生深情,我会永远铭记于心!邓先生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笔者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养课前预习习惯  让学生“会学习”比学生“学会了”更重要,让学生会学语文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大学学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大幅上涨到被迫稳定,再到近期开始调整几个阶段。1995年之前,国内读大学不需要交学费,大学生被录取后,只需要缴纳少量学杂费和书
提出了基于小波去噪、降采样和HHT变换的方法。该方法先利用小波进行信号去噪,克服噪声对EMD分解的影响。其次,为获得正确的IMF分量和Hilbert谱,采用降采样方法对信号进行重采样
大学本多事。自然到处惹尘埃。我承认,社会上所有的毛病,大学都有。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太一样而已。教育并非孤岛,今天中国大学的诸多弊端.很大程度是转型期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及思想
利用层次分析法(APH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建立教师工作综合考评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定性分析,探索客观评价教师工作的方法。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师资薄弱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下乡支教的政策,以鼓励优秀教师到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种“城市支援农村”的政策有利于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研水平。这类政策的出发点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追问。    一、是支教,还是指教    案例一:某城区重点中学的一位支教老师,是学校的教研组长、市级“教坛新秀”,曾在国家级刊物发
经常被一些学校邀请参与教师的座谈会,座谈话题也常围绕教师的专业成长展开。他们常让我谈谈专业成长的经验,因为在不少老师看来,我几乎成了看得见的“神马”—— 一年公开发表几十篇教育教学论文。“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有什么诀窍吗?”我常常不知所措。老师们的热情与好奇也忍不住引起我的反思:我有诀窍吗?没诀窍那跟什么有关系呢?总该有个源头或支点吧?我突然想起了党员这个身份。我觉得,如果说我在专业上有所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与保障条件;教育改革既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教育自微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