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书法是古老而伟大的艺术,在世界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魏晋时期是中国艺术自觉的时期,也是书法艺术成熟的时期,而楷书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并走向成熟的。
【关键词】:书法;楷书;魏晋南北朝
任何事物都是遵循其自身规律向前发展的,楷书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遵其规律我们将楷书史划分为四个时期,下面我们分期阐述。
一、楷书创始时期—汉代
在楷书产生之前,书法就已出现大篆、小篆、隶书三大类书体,为楷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的一大革命,其意义不仅是在于汉字从此走向了符号化的领域,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隶体的点画已有点、波、钩、撇、捺、横、竖、折等,且形成了“蚕头雁尾”的笔画特色,字形也由长变扁,为楷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据现在出土文物和碑帖资料可以看出,楷体在西汉就已出现萌芽,在汉代帛书与竹木简书的书迹中,可以隐约看出楷书的因素。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老子》乙本,二者书体同为古隶,但风格各异,有许多字的笔画已有楷书笔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汉代瓦当文和刻石中看到隶书向楷书的过渡。
二、楷书成熟时期—魏晋
楷书在汉代萌芽,至魏晋走向成熟,形成了标准楷书。楷书的成熟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楷体初具雏型,魏代钟繇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将隶书转为楷书完成过渡的关键人物,他把两汉以来民间流行的冲破隶书规矩、简省易写的成分集中起来,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从笔法上改革了隶书“蚕头雁尾的书写方式,创造了一种新的笔画形态,头部圆润,尾部顿笔回锋,使千钧之力蕴于字中,从结字上改变扁平为大致的方形,促使楷书基本定型,形成了由隶入楷的第一代新面貌,堪称楷书之祖。第二阶段为楷书的完善定型,晋代王羲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改革钟繇的笔法,把钟楷中尚存的隶意全部脱尽,使楷书完善定型。王楷清劲秀丽,疏旷开达,是楷而不呆板成法又多变化,各尽字之真态。
三、楷书革新时期—隋唐
历史进入隋唐时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楷书也迎来了革新时期。这个时期又可分为楷体革新的前奏、楷书革新的全面展开、楷书革新的高峰、楷书革新的尾声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楷书革新的前奏,时间为隋朝的几十年间。隋朝短暂,但书法不可忽视,书法艺术开始出现南北交融互相渗透的局面,南方温柔绮丽的风韵和北方豪放粗犷的风格交汇一起,遂形成隋代疏期峻整的楷书风格,为唐代的楷书变革做好了准备。隋代书法艺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孕育着一场楷书革新的运动,它吹响了楷书革新的前奏曲。
第二阶段楷书革新的全面展开,时间为初唐。隋代已打下了楷书革新的基础,初唐已具备楷书革新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環境,为此初唐书家全面开展了楷体革新运动,他们接受王羲之小楷的神髓,借用六朝碑版的风貌,形成了自己的楷书面目。初唐楷书严肃凝重,韵味无穷,呈现了楷书革新的最初成就。
第三阶段楷书革新的高峰,时间在中唐,代表书家为颜真卿。颜真卿学习了前人书法的创造精神,选择取舍,为我所用。他在初唐楷书革新成就的基础上,努力进取,吸收民间书法朴拙自然的成分,给初唐书家创造的森严的楷书法度充添了自由活泼的因素,显得清新雄美气宇轩昂,而又没有桃巧的媚态,解决了初唐书家孜孜追求的在险劲中寓以活泼的大问题,形成了柔中含刚、秀劲丰润,活泼自然,集众家之美于一体的鲜明风格。
第四阶段楷书革新的尾声,时间在晚唐,代表书家为柳公权。他发扬了前辈书家的革新精神,楷书直接继承了颜体笔法,横画瘦劲,竖画粗壮但不失于肥,笔画棱角分明,但不露出骨,结构严谨,气势开张,与颜体并称“颜筋柳骨”,具有刚劲精悍不泥于古的特点,柳公权之后,书法革新的运动结束。
四、楷书守成时期—宋元明清
唐代楷书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建立了唐楷的法度,成为后代临摹的典范。自宋代以后的几个朝代,书法方面篆、隶、行、草书体取得了很大成就,楷书渐渐冷落,总的看来是对前代楷书的继承,没有大的进展,因此我们将宋、元、明、清几代称为楷体的守成时期。宋代盛行帖学。《阁帖》首开官刻汇帖之习,对书学起到一定作用,但过大于功,宋代书法逐渐衰落。元代楷书进展不大,仅有赵孟頫、鲜于枢等书家名世。明代楷书重蹈宋代覆辙,一时帖学大盛,宋代的干禄书法在明代发展为“台阁体”,字体千篇一律,无有生气,完全为当时的需要而书。清代书法有了重大发展,但就楷体而言却是一般。明代出现的“台阁体”此时发展成为“馆阁体”,更加讲究楷书的方正、光洁、乌黑的原则,楷书没有什么生气,书法的艺术生命力被桎梏了。清代后期碑学兴起和“馆阁体”相抗衡,崇尚茂密雄强的书风,楷书风格为之一变。
参考文献:
[1]刘涛.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诸因素[ J].书法研究,1983.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关键词】:书法;楷书;魏晋南北朝
任何事物都是遵循其自身规律向前发展的,楷书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遵其规律我们将楷书史划分为四个时期,下面我们分期阐述。
一、楷书创始时期—汉代
在楷书产生之前,书法就已出现大篆、小篆、隶书三大类书体,为楷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的一大革命,其意义不仅是在于汉字从此走向了符号化的领域,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隶体的点画已有点、波、钩、撇、捺、横、竖、折等,且形成了“蚕头雁尾”的笔画特色,字形也由长变扁,为楷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据现在出土文物和碑帖资料可以看出,楷体在西汉就已出现萌芽,在汉代帛书与竹木简书的书迹中,可以隐约看出楷书的因素。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老子》乙本,二者书体同为古隶,但风格各异,有许多字的笔画已有楷书笔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汉代瓦当文和刻石中看到隶书向楷书的过渡。
二、楷书成熟时期—魏晋
楷书在汉代萌芽,至魏晋走向成熟,形成了标准楷书。楷书的成熟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楷体初具雏型,魏代钟繇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将隶书转为楷书完成过渡的关键人物,他把两汉以来民间流行的冲破隶书规矩、简省易写的成分集中起来,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从笔法上改革了隶书“蚕头雁尾的书写方式,创造了一种新的笔画形态,头部圆润,尾部顿笔回锋,使千钧之力蕴于字中,从结字上改变扁平为大致的方形,促使楷书基本定型,形成了由隶入楷的第一代新面貌,堪称楷书之祖。第二阶段为楷书的完善定型,晋代王羲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改革钟繇的笔法,把钟楷中尚存的隶意全部脱尽,使楷书完善定型。王楷清劲秀丽,疏旷开达,是楷而不呆板成法又多变化,各尽字之真态。
三、楷书革新时期—隋唐
历史进入隋唐时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楷书也迎来了革新时期。这个时期又可分为楷体革新的前奏、楷书革新的全面展开、楷书革新的高峰、楷书革新的尾声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楷书革新的前奏,时间为隋朝的几十年间。隋朝短暂,但书法不可忽视,书法艺术开始出现南北交融互相渗透的局面,南方温柔绮丽的风韵和北方豪放粗犷的风格交汇一起,遂形成隋代疏期峻整的楷书风格,为唐代的楷书变革做好了准备。隋代书法艺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孕育着一场楷书革新的运动,它吹响了楷书革新的前奏曲。
第二阶段楷书革新的全面展开,时间为初唐。隋代已打下了楷书革新的基础,初唐已具备楷书革新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環境,为此初唐书家全面开展了楷体革新运动,他们接受王羲之小楷的神髓,借用六朝碑版的风貌,形成了自己的楷书面目。初唐楷书严肃凝重,韵味无穷,呈现了楷书革新的最初成就。
第三阶段楷书革新的高峰,时间在中唐,代表书家为颜真卿。颜真卿学习了前人书法的创造精神,选择取舍,为我所用。他在初唐楷书革新成就的基础上,努力进取,吸收民间书法朴拙自然的成分,给初唐书家创造的森严的楷书法度充添了自由活泼的因素,显得清新雄美气宇轩昂,而又没有桃巧的媚态,解决了初唐书家孜孜追求的在险劲中寓以活泼的大问题,形成了柔中含刚、秀劲丰润,活泼自然,集众家之美于一体的鲜明风格。
第四阶段楷书革新的尾声,时间在晚唐,代表书家为柳公权。他发扬了前辈书家的革新精神,楷书直接继承了颜体笔法,横画瘦劲,竖画粗壮但不失于肥,笔画棱角分明,但不露出骨,结构严谨,气势开张,与颜体并称“颜筋柳骨”,具有刚劲精悍不泥于古的特点,柳公权之后,书法革新的运动结束。
四、楷书守成时期—宋元明清
唐代楷书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建立了唐楷的法度,成为后代临摹的典范。自宋代以后的几个朝代,书法方面篆、隶、行、草书体取得了很大成就,楷书渐渐冷落,总的看来是对前代楷书的继承,没有大的进展,因此我们将宋、元、明、清几代称为楷体的守成时期。宋代盛行帖学。《阁帖》首开官刻汇帖之习,对书学起到一定作用,但过大于功,宋代书法逐渐衰落。元代楷书进展不大,仅有赵孟頫、鲜于枢等书家名世。明代楷书重蹈宋代覆辙,一时帖学大盛,宋代的干禄书法在明代发展为“台阁体”,字体千篇一律,无有生气,完全为当时的需要而书。清代书法有了重大发展,但就楷体而言却是一般。明代出现的“台阁体”此时发展成为“馆阁体”,更加讲究楷书的方正、光洁、乌黑的原则,楷书没有什么生气,书法的艺术生命力被桎梏了。清代后期碑学兴起和“馆阁体”相抗衡,崇尚茂密雄强的书风,楷书风格为之一变。
参考文献:
[1]刘涛.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诸因素[ J].书法研究,1983.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