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葛兰西霸权语言建构的政治隐喻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ichol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和加强,有关葛兰西霸权思想的研究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新热点。本文通过对葛兰西霸权思想构建过程中对语言的隐喻使用进行了剖析和阐释,认为语言的隐喻使用在葛兰西阐明其霸权思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术语“运动战”和“阵地战”为例,从语言的视角对葛兰西霸权的政治思想进行了考察,透视了葛兰西霸权思想的语言学背景。
  关键词:霸权;政治隐喻;阵地战;运动战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14-0240-02
  作者简介:田小标(1977-),男,陕西渭南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
  一、概念界定
  (一)两种策略的军事内涵
  语言的隐喻作用在葛兰西霸权思想构想和表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种隐喻只是葛兰西革命思想和革命道路范式的一种外在表现和语言策略。无论“运动战”还是“阵地战”,都不外乎是军事战争领域的作战策略和攻占方式,诞生于现代战争的背景之下。作为现代战争军事专业术语和重要的战争战术策略,游击战和阵地战的军事意义和内涵并不难于理解。具体地说,作为阵地战,其军事意图是凭借坚固、高大、纵横交错的军事堡垒和防线等战略设施,经过长时间的对峙和轮流强攻拼杀,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打击和消耗,最终战胜敌方。而游击战,则是立足于自身还不足够强大,尚不具备与敌方直接进行阵地决战的现实,凭借其战场行动的高度机动灵活性,利用不同分散的力量不断地诱惑敌方,使其因注意力不断分散、战略意图受到骚扰和牵制而不能以一贯之,最终使得敌方自乱阵脚进而歼灭之。单单从军事战略和策略来看,无论是阵地战还是运动战,其最终目的都是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无所谓孰优孰劣,只是在战争的不同阶段是具体形势而定,或取其一,或兼而有之,相互配合。
  (二)葛兰西使用局势术语的政治意图
  但是对葛兰西来说,在当时意大利的具体国内革命形势下,传统的“十月革命”范式已经失去有利时机,其革命构想已经由暴力范式向相对的民主范式转变,其内涵显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此革命阶段的“阵地战”和“运动战”已然失去以往军事领域和军事术语的内涵及意义,只是葛兰西组建其霸权革命思想的语言外壳而已,即全新的意识形态领域内部对不同社会阶级之间普遍民众的心理层面和思想意识的攻占和争夺。那么,葛兰西所主张和强调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战”,其内涵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要用诸如“运动战”、“阵地战”的军事策略构建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策略呢?
  二、运动战转化为阵地战的内涵
  (一)革命范式的转换
  在葛兰西看来,无论是运动战还是阵地战,都不过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基本范式,是一种借助语言表达习惯形式所负载的革命路径。在国际共运史上,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和葛兰西的《狱中札记》无疑是最值得注意的两部革命著作。虽然都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革命目标,《共产党宣言》所承载和表达的是激进的、果断的、摧枯拉朽式的暴力武装斗争范式,这一革命范式以俄国“十月革命”最为典型,而《狱中札记》所宣称的却是饱受长期精神折磨和思考、体系本身并不完整、纷扰复杂而又相对开放的民主斗争范式。两种革命范式的背后,隐藏着两种不同的革命背景和社会文本,马克思恩格斯所面对的是即将到来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是革命前夕的号召、呼吁和宣言;对于葛兰西而言,却是另外一番革命景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欧洲革命运动遭受严重挫败,意大利法西斯势力上台,无产阶级革命意志涣散,作为意大利共产党的领袖,葛兰西本身也身陷囹圄,革命并没有出现第二国际、第三国际的理论家们所欲言的乐观形势。葛兰西敏锐地扑捉到了革命运动过程中这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因而提出了不同于马恩路径的全新的革命范式。作为独特而富有个性的葛兰西式话语表达,正是借助语言的隐喻来构建和表达其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实现路径,从运动战到阵地战的转变,意味着革命范式的转变,即从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的以军事上的炮火攻击、快速决战、暴力武装为主的革命范式到以巩固和强化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形态,同时分化、削弱并击溃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主的民主政治革命范式的转变,从以军事武装的革命暴力甲胄直接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以军事占领和武装摧毁为主要形式的正面进攻、全线出击的斗争方式向敌我双方犬牙交错、相互封锁包围,构筑意识形态领域的“封锁线、堑壕和防御工事”①,以全面夺取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取得优先话语权的相对民主的斗争形式的转变。
  (二)葛兰西对意大利革命范式的思考
  在葛兰西看来,欧洲共产主义的革命范式,自从1848年以后就已经开始“运动战转向阵地战”的转变了。②其实,《共产党宣言》所体现的话语意义在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显而易见,马恩时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显著特点是国际性、暴力性、激进性和军事性。历经第二国际、第三国际时期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和马恩之后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对马恩革命理论的修正,加之欧洲民族国家思潮的兴起,欧洲大陆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共产国际的解散,使得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无产阶级政党面对的社会现实和革命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相反,葛兰西《狱中札记》所呈现的是以意大利“现代君主”为隐喻的无产阶级政党为核心,以有机知识分子为中间力量,以市民社会为主要空间和领地,通过教育系统、宗教机构等方式全面夺取意识形态的优先支配地位为目的的民族的、民主的革命策略。因此,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革命理论呈现明显的民族性、民主性、政治性、非军事性等诸多特点。
  三、术语“阵地战”、“运动战”的意识形态策略
  (一)意识形态革命范式的发端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强调,自十九世纪末以来,西欧工业无产阶级面临的最大挑战和问题,外在地表现为工业无产阶级对于自身阶级身份的认同意识淡化,对于自身阶级历史的认同更弱。如何巩固和强化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历史自我认同感,已然成为卢卡奇提出的时代命题。在葛兰西那里,卢卡奇的命题就被化约为如何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和革命形势下加强和巩固意大利无产阶级日益涣散的革命意志、坚定意大利工人阶级革命信念、重新收拾几乎要被法西斯意识形态压垮的人心这一具有意大利民族特色的现实回应。   (二)葛兰西意识形態革命的策略
  作为意大利共产党的领导人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葛兰西敏锐的发现无产阶级革命实现路径的“语言之维”存在其现实可能性。③于是,在其霸权思想的建构和表达过程中,如何使用语言以起到统一认识、强化意志、团结民众、收拾人心的作用,就成为葛兰西关注的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而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特征,即共时性和历时性,极大地影响了葛兰西霸权思想的语言构建和表达范式。作为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意大利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也诞生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流变过程中,其革命范式和战术策略无不受到国际和欧洲的影响。作为诞生于欧洲前线的军事战略和军事进攻原则,“阵地战”和“运动战”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运动战”与“阵地战”的观念已经深深嵌入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观念之中,要在革命受到严重挫败的形势下重新组织意识形态的坚固阵地、统一无产阶级革命意志,以组织、团结和凝聚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必然要求组织者使用无产阶级革命阵营中耳熟能详的言语范式,以起到高效、快速的组织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其革命意识得到有意识的巩固和加强。再者,使用“运动战”、“阵地战”等术语,可以起到化解革命阵营内部对葛兰西文化霸权思想的误解。由于第二国际、第三国际时期,革命阵营内部出现了严重地分歧和分裂,以托洛茨基为代表的民主革命范式被彻底否定,被认为是修正主义的反革命倾向。葛兰西在构建自己的文化霸权民主革命理论时,使用诸如“运动战”、“阵地战”等概念,可以最大限地取得无产阶级阵营内部革命力量的共识、认同,得到最大限度地支持。
  综上所述,葛兰西在霸权思想的构建中使用了大量的有关军事、神话、宗教等领域的诸多术语的隐喻使用,其本身内涵已经不复存在,转而成为葛兰西用意构建文化霸权思想的语言工具,并赋予其全新的语言学内涵和政治内涵。其本人对语言概念的政治性使用,为其霸权思想的构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意义。
  [ 注 释 ]
  ①Gramsci’s Pathways,[M].By Guido Liguori,Translation by David Broder,Koninklijke Brill NV,Leiden,Boston,The Netherlands,USA,2015:120.
  ②Gramsci’s Pathways,[M].By Guido Liguori,Translation by David Broder,Koninklijke Brill NV,Leiden,Boston,The Netherlands,USA,2015:120.
  ③李永虎.语言、历史与霸权: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的建构[J].海口: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 参 考 文 献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意]安东尼奥·葛兰西,曹雷雨等译.狱中札记[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
  [3]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全球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电子商务和电子产品无须赘述,连传统的家居、汽车也都趋向于智能化,运用互联网和检察业务相结合,便成为顺应“互联网+”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电子大数据;智慧检务;数据库;检务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2-0163-02  一、智慧检务的概念
期刊
摘要:当下校园特别是大学校园不仅针对学校师生开放,很多情况下也会针对第三人进行开放,若第三人权利在校園区域内受到损害,被侵权人往往会要求学校进行赔偿,那么学校在哪些情况下应该进行赔偿,进行赔偿又应该适用什么原则值得探讨。我们从(2017)川15民终770号民事判决书所判决的周某某诉四川某某幼儿园健康权纠纷一案进行探讨。认为此类事件与校园侵权有相似之处,但是第三人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师生与学校的关
期刊
摘要:新《反不当竞争法》弥补了原有法律规定中的缺陷,对互联网行业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进行了说明,为了确保针对这一法律的修订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本文将对新《反不当竞争法》环境架构下的竞争规制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反不正当竞争法》;竞争规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2.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2-0254-01  作者简介:崔静(1980-),女,汉族,吉林
期刊
摘要:我国《刑法》第67条第2款对余罪自首的构成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其适用对象、适用条件都具特殊性,这对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余罪自首”增加了难度。本文将从张某的案例入手,探讨“余罪自首”在司法中的适用。  关键词:余罪自首;辨认笔录;证据排除  中图分类号:D9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2-0184-01  作者简介:陈文军(1967-),男,汉族,本科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的迅速發展,公民可以自由的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大量的网络言论形成网络民意,影响舆论导向和社会生活。司法机关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往往会受到网络民意的或多或少的影响。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了司法的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会选择尊重网络民意,守护司法正义。  关键词:网络民意;司法;冲突与契合  中图分类号:D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2-0272-01
期刊
摘要:虽然让与担保在实践中已较为普遍地存在,法学界对于让与担保制度的研究也颇多分歧。但基于我国为成文法国家及让与担保自有的缺陷,在立法未正式确立该项制度的情况下,司法实践中不应随意突破物权法定原则和流质契约无效的限制。最高法最新判例引用《民法总则》相关条文作为裁判依据,对各级法院认定让与担保效力提供了指引。  关键词:让与担保;理论研究;司法实践;裁判依据;指引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思政工作创新的目的在于突破传统思政工作形态所带来的固有意识,以及在工作意识调整下来优化思政工作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基层医院;思政工作;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2-0295-01  作者简介:范晓(1975-),男,汉族,江苏靖江人,任职于江苏靖江市新桥城医院,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基层医院思政工作。  基层医院承担着
期刊
摘要:班团一体化建设是团组织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强化班委、团支部协同作用力的重要保障。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班团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团员认同感欠缺、一体化建设缺乏持续跟进、班团干思维模式落后等现象。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途径研究促进基层团组织改革。  关键词:班团一体化;途径;少数民族地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D2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
期刊
摘要:当前中国正处在转型时期,黑恶势力犯罪活动非常猖獗,在一定的行业或者是区域范围内,使用滋扰、威胁以及暴力的形式,恣意妄行,毫无顾忌进行着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或者是敲诈勒索等多种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破坏了我国政党形象。笔者重点分析了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同时并提出相应的打击对策。  关键词:黑恶势力;犯罪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中个人人格与社会团结的关系问题是涂尔干社会学研究的起点,在《社会分工论》中,涂尔干从劳动分工条件下的社会团结转型过程着眼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认为,劳动分工产生了社会团结,这种社会团结的社会整合功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分工不仅是社会团结的主要源泉,也是道德秩序的基础。他将社会团结划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集体意识和社会分工分别是两种社会存在状态下个人与社会得以维系的纽带。与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