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0110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践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教师对学生教得越多,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行动提供的机会就越少,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创新,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推陈出新。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的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批判质疑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气氛,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对思想政治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创设新的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因势利导,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中学时代是黄金时期,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同时,他们的依赖性也是很强的,期待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这种向师心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知识和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完成的。其中情感的协调和渗透对知识、智能任务的完成起到催化作用。”因此,教師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唤起学生的“爱师”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改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以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以豪迈的激情感染学生。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政治教师如果知识丰富,讲课时文采飞扬、妙趣横生,分析问题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有趣,学生就会被教师的讲课深深吸引,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佩服、“欣赏”心理,进而喜欢教师,喜欢教师所教的科目,引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可见师生和谐是现代教育观的体现。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宽松、自由、丰富多彩的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我们政治教师的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去,积极实践,深刻思考,共同奋斗,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三、转变角色,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反思研究者。初中政治教材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课内容的,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的努力就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教得越多,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行动提供的机会就越少,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新课标要求教学必须要摆正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学生主体是归宿,是核心,教师主体是为其服务并受其制约的,教师的主体性只有在成全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实现。
  可见新课标中教师应由“播音员”彻底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者和参与研究者。学生的地位应由被动的“听众”,彻底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演员”,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发现者、探究者和创造者。教学的模式应由“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过程应由教师讲授说明的过程,彻底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使新课标中的教学工作真正体现出新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活动,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教师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的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 不足。因此,政治教师要充分把现代教学手段引入课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作者单位:四川省剑阁县沙溪中学)
其他文献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快速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教改大潮,必将对化学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何本质区别?笔者认为,所谓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考试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传统的
期刊
“上课内容,一听便懂,课后习题,一看便会……”这是刚进高中的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共同感受,带着这样的体验学完一章内容,历经一次单元检测,学生的喜悦心情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对物理的害怕和逃避,长此下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大减,物理成绩在低水平徘徊,后续的物理学习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高一新生在一开始就要调适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学习物理,方可遨游于物理知识的海洋,得到物理的真谛。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启发、指导学生做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学生的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生实验是在学生完成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完成的课堂实验,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把难以理解
期刊
高中阶段英语教学重点之一是“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很大范围和程度上体现在阅读技能的运用上。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英语能力的高低。本文将结合本校英语选修教材6-8(外研版)中阅读的特点,在教学方法方面做些探讨。  本套教材阅读话题丰富,既有音乐、体育、文学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又有如何交友等实际生活指导、克隆等科普知识荟萃、战争与和平等政治谈论。这些材料兼顾知
期刊
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门启蒙课程。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物理教师有这样一种强烈使命感:让物理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功课,使他们在物理课中体验成功,感受自尊,获得自信。运用成功激励法可以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成功心理,增强信心,培养自尊自强的品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完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适当的标准创造学生
期刊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简称“四能”)是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必备的能力要求,这“四能”有别于更高一級的能力,如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等。    一、观察能力的
期刊
地理新课程(湘教版)增加了大量的地理实践活动,其可行性也都有较大的提高。这体现了教育界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但我认为能够真正使实践活动得到实施还存在很多困难。具体说有以下几方面的限制因素。    一、许多教育者的观念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置若罔闻。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必然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对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和试卷分数的提高有较大影响。
期刊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两者整合的有效性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和认知工具,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地使用信息技术,努力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都发生变革,让学生乐意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更好地完成数学课程目标。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期刊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教师业务不熟练、备课不充分,课件制作不科学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运用电教媒体业务不熟。在課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时,出现很多业务不熟现象。一是影像失真,如:运用投用仪时,投影仪放置高度不合适,或银幕挂放角度不准,造成光源与银幕平面不垂直。二是影像虚,在投影教学中,有的不能把画面调清晰,有的不能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体验团结的价值,并能内化为自己的德性,在现实中去践行。  2、能力:能领悟团结对个人、集体的重要,并知道在现实中应如何去行动。  3、知识:了解团结的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生存发展以及集体目标的实现是不可缺少的。  二、教学重点  团结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团结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