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备课创设一个有效的磁场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uquanw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备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年年备课年年无新意,无非就是今年抄写去年的,去年抄写前年的,用这样的方式备课不但老师失却了热情,而且还深感备课的累赘。久而久之,备课这一环节变得无足轻重,教师备课形同虚设。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一困境呢?首先要从当下存在的备课弊端说起。在当前语文备课中,有这样几个显著的问题:第一,备课多备的是学习的内容,缺少的就是怎么学的设计;第二,备课总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被动接受,很少有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备课;第三,备课总是倾向于罗列一些活动的过程,将三维目标分割成一个个的小条状,缺乏长线储备。
  综合种种弊端可以看到,作为课堂孵化器的语文备课急需改造。那么,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呢?笔者认为,要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情态入手,采用立体化的方式,建构一个备课磁场,让学生在这个磁场中悦读、悦视,而后悦听,最终实现悦动,在课堂中开启智慧,积累丰富的营养,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以下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初中语文备课策略。
  一、求知其中,备设思维场
  根据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以知识和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因而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要以课堂求知为主。这个时候备课该备什么呢?单单备知识点是不够的,而是要备求知场,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其中,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也就是说,教师不但要备好学习的情境场,而且还备好思维的发散场,提升学生的生命素养。
  例如,在教学《端午日》时,有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备课案:第一,我预习我快乐。给一些字词注音并组词,说说一些词语的意思。第二,我阅读我感悟。想象一下,作者描绘了当时的什么场景,用一些词语来表示。第三,我探究我自信。画出对桨手的描写。第四,我期待我思考。对于端午日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传统文化有什么是缺失的?写出自己的思考。第五,我有才我展示。学生可以根据生词、句子解释等来进行演板或者其他的展示。显然,这样的备课设计更像是模拟试题场,这里缺乏磁场的威力,缺乏活动的场景,缺乏语文熏染和体验的磁场。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如果只是给学生罗列知识清单,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备课。真正的语文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场”的角度出发,带着“求知场”的设计理念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层次、活动方式等多重学习要素。
  例如,余映潮老师在《云南的歌会》备课时,列了两个板块:一是学习模块,一是助读板块。在学习模块里有精读课文这个部分,让学生钻研体会课文第四段,进行美点欣赏。在助读板块有几个预设,要学生读出声色之美,读出点面结合之美,读出动静合宜之美。从这些备课的环节可以看到,明确空间、指点文本、条理清晰,这样流畅的语言实践备课才是学生和老师需要的。
  二、动态育智,备设心灵场
  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是由作者、教者和编者、学生组成的一个多维智慧场,在这个磁场中,师生应能够展开活动,并且在活动的同时能够让学生获得启迪。在备课时,教师要关注智慧的生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备课时候要在备足教材的基础上,备好、备活、备实课堂能动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感悟和理解,以预设开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个性生成,引导学生在动态过程中孕育智慧。
  例如,在对《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进行备课时,笔者做了这样的设计: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么提出来的?为何不直接提出来呢?(预设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由这一论点可以得到“鱼”与“熊掌”的比喻,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和“熊掌”是人们熟悉的美味,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去取其中最美者这是最合乎情理和逻辑的,由此引出了舍生取义的论点。)论点提出来后,文章围绕重点论点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学生展开讨论,而后明确文本的主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举行辩论活动,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来各抒己见。
  在这样的一个预设的设计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优势,将自己的感觉尽情抒发出来,无形中营造了一个培育智慧的磁场。在这个磁场中,学生能够在真诚而丰富的多维互动中获得思维的提升和智慧的精选,显然这样的备课是非常有效的。
  三、励志滋养,备设励志场
  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带领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通过语文教育的渗透和融化,加强育人的作用。也就是说,在语文课的备课环节,教师也要从育人活动入手,将育人这个环节融入备课之中,备设一个强大的心灵磁场,起到励志、激趣的作用。
  例如,在对《老王》这一课进行备课时,笔者从文章主题和备课定位入手,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实际,另一方面则从文本入手,进行了这样的备课设计:请结合老王送鸡蛋的课本插图,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文字,注意加点词语所蕴涵的感情,应当读出其中的语气,并进行分析,说明其中的缘由;请结合这段文字,搜索故事,浏览一些图片,谈谈对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有爱心、有善心的人的看法。在这个设计中,将具体可行的语言实践和心灵活动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言训练中获得渗透,从而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逐渐靠近和融入,使得教育的育人因子得到有效的消解,磁场的作用就彰显出来了。
  四、执行酝酿,备设建制场
  语文备课内容在对语文求知、育智、励志等环节进行整合之后,逐步变得丰盈起来,此时就需要一个整体组合和相互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解决的重心就在于把握好“学什么”、“怎么学”、“谁来学”、“用什么来学”等学习要素。
  备课时,教师要立足课堂机制,对高品质的课堂机制做充分的准备和创设。课堂探究、课堂评价、反思机制,这些都是营造备课建制场的必要因素。
  例如,在备课《沁园春·雪》这一课时,教师就要充分预设课堂表情、诵读情感、朗读顺序等,在预设中时时把握课文内容,同时兼顾平等、民主的课堂组织过程,让学生的参与和生成都不会受到丝毫损害。此外,要让学生的情感交流和生命感应都能够在语文课堂中自然流淌,这是课堂备设建制场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总之,在语文备课教学中,做好各种预设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孵化器,教师有必要创设磁场,用磁场意识来规划课堂教学,全面安排课堂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自主和平等的交流,同时获得心灵的提升。但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预设都是基于融合,而不是强加外力的束缚,对于中学生来说,自由是非常重要的。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备课备到适用有效、充满磁力,只有这样,才能释放课堂教学的精彩,让学生享受到课堂的快乐。
其他文献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思想,蕴含了对客观认知规律的尊重,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尊重,所以一直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于孔子的“愤悱”理论,我们最大的尊重就是将它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之真正成为教育的根基和养分。要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是等待,等待“愤悱”的产生。  现以所听的《台阶》一课为例,探讨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启发”与“愤悱”关系的处理。  一、指点于困惑之时  师:请大家
期刊
于漪老师曾说过:“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这里的“学做”,不妨就看作是一辈子的人文情怀和追求。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人,并且将这种情怀渗透在课堂上,使语文课堂在春风化雨中润物无声,激起片片涟漪。  情怀,就是人对于一件事物自己内心最真实最动人的感受,是一种高尚的心境。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何把这种心境传递给学生?如何渗透慧雅的人文情怀呢?  一、传递人性与
期刊
初中古诗词学习相比小学阶段其表达更抽象、含蓄,更强调诗词本身的文学内涵解读,包括诗词中的音韵美、情感解读、文笔赏析、写作流派等,由于古诗词创作年代久远,加之学生学习经验有限,要想实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的目标,并非易事。那么,在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品诵  一方面,品诵要采用新颖灵活的方式,初中所学古诗一般都为绝句,具有固定声
期刊
语文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不同,知识的衔接性并不明显,似乎每一篇课文自成一家,前一篇课文与后一篇课文似乎没有关系。由于语文教学存有这样的问题,因此,在上课时,有很多的老师就按照教参和各种教辅材料强调的重点照本宣科。更有教师特别追求标新立异,追求对文章的奇读异读,凡是其他材料讲的重点都不讲,如此讲课,看似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但是学生很难从中获得基本的系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  要改善语文教学
期刊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题型多,内容涵盖面广,语言组织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是文字表述题,完全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文章,扣住题目,组织语言作答,难度更大,因此在考试中学生屡屡丢分。对此,本文将这些题型大致分为表达题与内容题两类,分别作教学方法指导上的论述。  初中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科目,在学生的印象中,它是不可能拿到满分的,即使这一观点不绝对,但至少是绝大部分人今天或曾经的初中语文!展开分析
期刊
命题作文题目的层次解读,即指作文题目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的不同含义或可从多角度理解把握文章的题目。准确理解命题作文的题目,对拓展作文的构思深化文章的立意大有好处。反之,若没有对作文题目的核心词进行内涵的辨析与外延的界定,就有可能望题生义,至使文章构思偏差,立意浅化。  笔者就近年中考语文命题作文的题目做了简单的分类归纳,并以实例分析命题作文题目,进行不同层次的解读与构思立意的探讨。  一、文题清晰,
期刊
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到的精神滋养。《白鹭》这篇352字的散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韵味十足,诗意横生。正是引领学生感悟美、欣赏美、享受美的好材料。本文从语言、意境、情感、表达方式四个方面,对郭沫若的《白鹭》进行鉴赏。  一、语言清新、自然、简洁  郭沫若说过“散文诗这种新的形式总以玲珑、清新、简洁为原则,当尽力使用暗示。”我觉得在郭沫若众多写景写
期刊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边读边讲”的模式,让学生思路跟着自己走,为了改善现状,我们可以适当引入微课,借助其形象、有趣的特点创设文本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自主理解、感悟、收获独特的阅读体验,实现能力的提升。  一、深入文本,加强理解  教材内容本身丰富多元,加之在设计排版上较为感性,不经意地会增添文本的丰富性。初中生认知有限,文化素养不高,在阅读方面存在很多疑难。针对这一问题,就可以借助微课
期刊
课堂氛围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良好的课堂氛围表现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感情的融洽,地位的平等,关系的和谐等几个方面。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利的环境,能让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使命
期刊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发问,提问的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整体参与教学,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被称之为“主问题”。主问题不但有助于集中力量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形成整个教学过程的合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围绕着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持久的探究,以点带面地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深刻领悟。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主问题”避免了以往问题设计中琐碎、杂乱和学生走马观花、点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