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加强青少年的党史教育,党史走进校园,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是培育青少年红色精神,学习红色文化的有效举措.笔者在探讨党史走进校园的重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党史走进校园的实践活动:开展党史演讲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开展党史系列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党史读书活动,营造党史学习氛围;开展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活动,激发青少年时代使命感.
【机 构】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罗边小学,广州51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强青少年的党史教育,党史走进校园,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是培育青少年红色精神,学习红色文化的有效举措.笔者在探讨党史走进校园的重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党史走进校园的实践活动:开展党史演讲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开展党史系列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党史读书活动,营造党史学习氛围;开展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活动,激发青少年时代使命感.
其他文献
在时代发展的步伐下,小学德育工作越发得到重视,以“立德树人”思想为依据,立足当代小学生思想实际情况,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充分发展小学德育工作,包括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学段衔接、丰富内容等德育工作发展状况及目标.文章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将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相结合,寻找出能够充分发展小学德育的策略.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党与全国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百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充分利用“红色专题”,上好“红色课堂”,弘扬“红色精神”,对引领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让“红色课堂”更有意义、更有趣、更高效?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以《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一课时为例,从丰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涵养思维品质三方面进行探讨.
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名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和道德品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堂,践行红色文化理念,对学生渗透思政教育,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规则的约束和限制.家长需充分认识规则教育的价值,强化规则教育意识,善于抓住仪式时刻,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婴儿期、幼儿期、小学阶段是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并形成自我规则和家庭规则的关键时期,家长可以根据“仪式时刻”重点培养孩子饮食、睡眠、健康、同伴关系、伦理礼仪和学习习惯方面的规则.在建立规则的过程中,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规则意识和规则行为的典范,从而促进家庭规则的建立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常用字”应作为学生首要认识的字词且要熟练掌握,这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助力.要让低年段学生充满兴趣地认识大量字词,必须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应该在平时教学中探讨如何让文字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现生命的色彩,以此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字词,从而提高低年段字词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初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思想行为的最佳时期.对于小学生而言,班主任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指导者,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各个方面.笔者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在不断思索如何当好学生中的“孩子王”.和学生在一起,体现信任的力量;特殊情感关怀,爱的力量;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奖惩分明,纪律的力量等等,也许能够帮助教师成为更好的“孩子王”,从而达到更优的育人价值.
自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在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同时,也提倡把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小学当前的校园足球活动熏陶的德育氛围,归纳了所产生的德育教育效应.
在素质教育推行下,劳动教育成为一门必修课,其重要性贯穿至学生的整个教育阶段——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劳动教育能锻炼学生的体能,发展学生的体智.劳动美是社会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劳动教育顺应社会发展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要落在实处,对学生劳动教育的评价不应该仅以劳动时长为标准,而应该从学生对劳动的看法、劳动的习惯、劳动的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评判.有效实施小学劳动教育,从实践做起,引导学生全身心的学会劳动、愿意劳动、热爱劳动.
小学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成长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启蒙时期.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显示,他们对外部事物缺乏判断能力.因而,客观上要求小学教师要积极开展德育教学.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在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的帮助下积极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知行分离”的现象.因此笔者就此现象展开研究,分析“知行分离”的原因,进而从三个方面提出如何改善“知行分离”现象的相应策略,以期改进和优化德育教学,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印度洋安全结构呈现由中印美“战略三角”构成的弹性均势.印度由于处在“战略三角”中的“支轴”,其对华战略选择具有灵活性.当中国的战略行为对结构冲击度小且双方利益兼容度高时,印度通常采取接触策略;当中国的战略行为对结构冲击度小且双方利益兼容度低时,印度通常采取约束策略;当中国的战略行为对结构冲击度大但双方利益兼容度高时,印度倾向于防范策略;当中国的战略行为对结构冲击度大且双方利益兼容度低时,印度倾向于制衡策略.若要缓解中印在印度洋的对立局面,需从减轻结构压力和扩大共同利益两方面进行考量.如果将结构诱因作为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