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激趣VS以情激趣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re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激发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拓展小学英语课堂奖励方法,本文将物质奖励与情感奖励两种不同的方法,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了情感奖励的两个原则。
  关键词:以物激趣;以情激趣;方法;探讨
  【案例描述】
  片段一:课堂上,第一个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拿到了奖品后,其他学生异口同声:“哇!”接踵而来的就是学生为了奖品踊跃发言。有时随着奖品的升级,“Let me try”“Me, me, me”的喊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极为热烈,为上展示课的老师“撑足了面子”。
  片段二:拿到糖果的学生开心地剥了糖纸,将糖果塞到嘴里,跑到好朋友面前炫耀:“好甜哦!”“去、去、去。”因为他的好朋友这节课上没有机会拿到奖品。
  回味一下,现今的小学英语课堂上,又开始流行物质奖励了,在前一段时间的一个省级会课上,竟然五节课,每节课都有奖品。除了一个老师是用“name card”作为奖品(在后来的教学中,这些“name card”又作为学生彼此交流的工具),其余四节课,不是糖果就是巧克力。有些老师是在展示课前一天,看到其他老师准备了物质奖品,才学着赶紧去准备的。
  【反思和分析】
  表面上,学生们个个兴致盎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师生配合也很默契。试问:学生究竟是为何而动?是被老师有趣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以情激趣?还是被回答正确后可以得到奖品而利诱,以物激趣?下面就将两种不同的奖励方法通过比较进行探讨。
  (1)从孩子的长远发展的角度比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手段。对小学生频繁使用物质奖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孩子从小就知道物质的东西是好的,为了小小的一颗糖果、一块巧克力,他就会卖力地去表现自己。潜移默化中,“物质第一”就会融入他们的思想中。而“以情激趣”则大大地扼制了这一影响孩子成长的毒瘤。
  (2)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的角度比较。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边学边玩。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小组竞赛、游戏、表演和唱歌等多种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人都爱听好话,小学生更是爱听表扬,渴望得到鼓励。教师的一句“Good”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如英语口语中,“Thank you”一句用升调说,是例行公事般的说句谢谢;而用降调,加上自己的眼神、动作,那是发自肺腑的感谢。“以物激趣”,给孩子糖果,糖果吃多了影响身体健康;过多的物质利诱,会使孩子的满足感、贪婪欲、喜新厌旧等一系列的问题跟着出现。
  (3) 从教师的角度比较。公开课通常是借班上课,以物激趣的做法会给任课老师带来诸多不利和困扰。学生不懂得对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低进行评价,但他们会以老师是否给奖品为衡量的标准。当我们学习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时,似乎没有哪位老师教我们,要多用物质利诱小学生爱学习。也许能引起一时的兴趣,但长久以后当他对此见怪不怪时,老师难道还要开个批发部,变着奖励各种不同的奖品吗?教师教学的功应该放在“怎样设计教学,怎样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要学习”,而不是整天想着“今天该用什么奖品勾住学生的魂,令其上课不分神”。但并不是说“以物激趣”就一点儿都不能使用,使用得当也是未尝不可的。我借鉴了一位语文老师的做法。孩子每天都有默写,每次全对就在本子的封面上打个五角星。当积累到十个五角星时,孩子就可以领取一颗糖果。这颗糖果是需要孩子在长期的学习中付出才能收获的,为此,他会留着回家给父母看一看,在父母的肯定和表扬后,再将这种甜甜的味道沁入心田。接下来的默写中,他会更加努力、细心。这就是“以物激趣”的正面引导。但细想,实际上老师还是把“以物激趣”和“以情激趣”结合在一起的,才能起到积极作用的。
  在工作中,如何奖励也是种学问,它必须遵循一些原则:一方面,奖励的时间要及时。对于孩子们的表现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和赞扬,才能有效地激励他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更加努力。相反,有时老师的忽略,会在孩子幼小而敏感的心中留下阴影,或是不再百分百地投入教学活动。因此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在关注自己,自己的点滴成绩和进步老师都会看到,会在无形中鞭策孩子们。另一方面,奖励的语言要真诚。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具有丰富的情感的,教师在授课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英语课堂用语中,不同的表扬语good, excellent,well done等,语言形式多样,但老师脱口而出,不带一丝诚意和情感的奖励又有多大用处呢?
  “以物激趣”与“以情激趣”的比较结果,显而易见。“以情激趣”更符合我们的教学原理,更适合孩子的长远发展。教师只有在真正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和教法,才能使肤浅的“以物激趣”升华为可持续发展的“以情激趣”,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也步入了“快车道”,教学质效明显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与素质对于体育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致力于自身学习与锻炼,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教师;能力;培养;研究      一、强化沟通交流能力,着力构建和谐师
一、摆正教师课堂教学位置,正确处理教学关系  在实施美读教学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切实摆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在美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读书习惯十分重要。  1.处理好自主阅读与教师预设的关系  一节语文课,既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文章的主题,又要搞清楚课文的结构、写作的特点、语言的特色等,虽不是篇篇都要面面俱到,但还是为不少课文所需要。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关键词:创设情景;提问;兴趣    科学就是探究,探究的前提是问题。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一切创造也是始于问题。初中学生因其年轻,精力旺盛,学习能力较强和好奇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喜欢挑战。但注意力难以长久,控制
摘要:“电气控制与PLC”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如何提高“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气控制与PLC;教学;探讨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能熟练地运用职业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具备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手段。平时生活中一般人都喜欢听音乐,觉得听音乐是一个放松的过程。但是一般人只能听一些流行的音乐,因为它们易于理解,只要从歌词大意中就能理解它。但是除了流行音乐,还有很大部分音乐,而一般人对这些音乐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  而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的则是大部分学生或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或是一脸茫然。音乐欣赏难道真的让人无法接
做了几年的校长,还是第一次参加校长提高培训学习。这次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觉得收获很多。领略了几位校长闪亮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策略,让我深深感受到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的重要性占有相当大的权重。我认为,一个校长除了具备做校长的最基本素质外,还要提升其领导力,应特别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淡泊名利,做道德高尚的校长  校长对待名与利的态度是其能否形成自己人格魅力的重要方面,有时甚至决定校长的真实地
一、加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 首先在认识上要纠正一个误区:不太重视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  现在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都强调实践性教学,这个办学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细看其实践教学的内容都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校内模拟实习、毕业实习,都没有把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列入其中。我认为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也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一个缺陷,应该把专业课程
摘要:在语言习得领域内,Selinker曾提出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出现的五种现象(Five processes),这五种现象我们在学习语言时都会遇到,掌握这五种现象将会对今后英语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本文将通过举例的方式对这五种现象进行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语言习得;中介语;语言介入    著名的语言大师Selinker在1974年提出了著名的关于语言习得尤其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五种现象,得到了世
海南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大批农村贫困女孩的命运随之发生巨大变化。首批553名贫困女孩现已就读省经济技术学校“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该校“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树立目标:计划用10年时间培养1万名好女孩,造就1万名好母亲,带出1万个好家庭。  日前,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的这一创新做法,被全国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72期予以介绍,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
作业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但是至今仍有不少教师在备课中往往忽略了对作业的精心设计,设计的作业或是简单地重复抄写,或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这样的作业练习,常常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产生,能力的培养成了空中楼阁。鉴于此,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巧妙设计各种作业,力求作业多样化、自主化,让学生在愉快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彻底改变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