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300名血液常规检查患者为本次调查的研究人群,分别采取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对比阳性率与诊断符合率。结果: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下的阳性率为27.00%,阴性率为63.00%,相交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12.33%,87.67%而言显著超出,差异性显著(P<0.05);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在各类细胞的诊断中阳性率高,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有效提升血常规诊断的符合率、阳性率,为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关键词: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
血液常规检测在常规检测中是一种基本的诊断项目,在疾病诊断中较为常见。在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血液常规检测从传统的血涂片检测已经成功发展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以大大提升临床工作的效率,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仍存在许多弊端,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误诊、漏诊等状况。选取一门合适的血细胞诊断丰富,对于提升血常规检验的有效率十分重要,在本次调查中,笔者结合临床文献对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提出新的发现,为此将其总结报道如下,其主要内容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300名血液常规检查患者为本次调查的研究人群,其中男性患者196名,女性患者104名,年龄分布在18~72岁之间,年龄均数53.21±3.1岁。以上人群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由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负责审查。
1.2 研究方法
1.2.1 选取仪器与试剂
显微镜、真空抗凝管、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瑞氏吉姆萨染液。
1.2.2 诊断方法
嘱患者次日清晨空腹参与静脉取血,使用真空采血的方式抽取2mL的肘静脉血,放置于真空抗凝管中,在室温下对样本进行检测。混匀血液样本,取三张血涂片,将其使用瑞氏吉姆萨染液染色,在血涂片、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器中计数血细胞形态与数目。在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过程中要注意参数的校准,根据说明书有序进行相关步骤。
1.3 评价标准
①判断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血涂片检测采取双盲法,血涂片的读数均由两位以上的经验丰富病理学家对结果解读,计数时取3张涂片计算其平均结果,对于在血液涂片中出现的淋巴细胞、细胞核偏移异常等均需要记录为/L阳性。②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红细胞计数<1.9×109/L,血小板计数小于60产×1.9×109/L,红细胞体积小于70fl或者大于100fl结果为阳性,若白细胞分离异常则说明诊断结果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所得数据均预录入EXCEL软件中,整理好数据后倒入SPSS20.0其中计量资料[n(%)]采取Pearson?检验,计数资料(`x±s)采取t检验,若P>0.05,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性较为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涂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诊断结果比较
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下的阳性率为27.00%,阴性率为63.00%,相交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12.33%,87.67%而言显著超出,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比较不同细胞类型的诊断结果
原始细胞、单核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幼稚粒细胞、杆状粒细胞、红细胞等检测的血液形态学诊断的阳性率小于全自动血细胞诊断结果,全自动细胞分析法在各类细胞的诊断中阳性率高,(P<0.05)。见表2。
3 讨论
血常规的检测在临床检测中比较常见,在诸多的生理、病理诊断中具有非凡的意义,是一种临床辅助疾病诊断的手段。血常规检测是对血液中的部分成分进行分析,采取计数法对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分类,之后应用不同的诊断方法检验,本次研究选取了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两种诊断方法对血常规检验进行补充。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原理是采取光学、电学原理,使用激光散射、分光光度法定量血液细胞中的成分,此类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上手快的优势。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能够有效区分形态异常的血细胞,如变性细胞、空泡细胞等。相较而言血细胞分析仪的诊断有效率更高,但仍有一部分假阳性。在本次研究中血液形态学诊断的阳性率小于全自动血细胞诊断结果,全自动细胞分析儀在各类细胞的诊断中阳性率高,差异性显著,(P<0.05)。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下的阳性率为27.00%,阴性率为63.00%,相交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12.33%,87.67%而言显著超出(P<0.05)。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仍不能替代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诊断,两者可在常规诊断中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罗明跃.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观察及检出率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4):59-61.
[2]张丹妮.血涂片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4):80-82.
[3]孟欣,王苗苗,王刚,王晓琴,张宁.有核红细胞计数在不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应用及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9):2392-2396.
关键词: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
血液常规检测在常规检测中是一种基本的诊断项目,在疾病诊断中较为常见。在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血液常规检测从传统的血涂片检测已经成功发展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以大大提升临床工作的效率,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仍存在许多弊端,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误诊、漏诊等状况。选取一门合适的血细胞诊断丰富,对于提升血常规检验的有效率十分重要,在本次调查中,笔者结合临床文献对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提出新的发现,为此将其总结报道如下,其主要内容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300名血液常规检查患者为本次调查的研究人群,其中男性患者196名,女性患者104名,年龄分布在18~72岁之间,年龄均数53.21±3.1岁。以上人群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由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负责审查。
1.2 研究方法
1.2.1 选取仪器与试剂
显微镜、真空抗凝管、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瑞氏吉姆萨染液。
1.2.2 诊断方法
嘱患者次日清晨空腹参与静脉取血,使用真空采血的方式抽取2mL的肘静脉血,放置于真空抗凝管中,在室温下对样本进行检测。混匀血液样本,取三张血涂片,将其使用瑞氏吉姆萨染液染色,在血涂片、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器中计数血细胞形态与数目。在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过程中要注意参数的校准,根据说明书有序进行相关步骤。
1.3 评价标准
①判断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血涂片检测采取双盲法,血涂片的读数均由两位以上的经验丰富病理学家对结果解读,计数时取3张涂片计算其平均结果,对于在血液涂片中出现的淋巴细胞、细胞核偏移异常等均需要记录为/L阳性。②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红细胞计数<1.9×109/L,血小板计数小于60产×1.9×109/L,红细胞体积小于70fl或者大于100fl结果为阳性,若白细胞分离异常则说明诊断结果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所得数据均预录入EXCEL软件中,整理好数据后倒入SPSS20.0其中计量资料[n(%)]采取Pearson?检验,计数资料(`x±s)采取t检验,若P>0.05,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性较为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涂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诊断结果比较
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下的阳性率为27.00%,阴性率为63.00%,相交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12.33%,87.67%而言显著超出,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比较不同细胞类型的诊断结果
原始细胞、单核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幼稚粒细胞、杆状粒细胞、红细胞等检测的血液形态学诊断的阳性率小于全自动血细胞诊断结果,全自动细胞分析法在各类细胞的诊断中阳性率高,(P<0.05)。见表2。
3 讨论
血常规的检测在临床检测中比较常见,在诸多的生理、病理诊断中具有非凡的意义,是一种临床辅助疾病诊断的手段。血常规检测是对血液中的部分成分进行分析,采取计数法对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分类,之后应用不同的诊断方法检验,本次研究选取了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两种诊断方法对血常规检验进行补充。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原理是采取光学、电学原理,使用激光散射、分光光度法定量血液细胞中的成分,此类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上手快的优势。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能够有效区分形态异常的血细胞,如变性细胞、空泡细胞等。相较而言血细胞分析仪的诊断有效率更高,但仍有一部分假阳性。在本次研究中血液形态学诊断的阳性率小于全自动血细胞诊断结果,全自动细胞分析儀在各类细胞的诊断中阳性率高,差异性显著,(P<0.05)。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下的阳性率为27.00%,阴性率为63.00%,相交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12.33%,87.67%而言显著超出(P<0.05)。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仍不能替代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诊断,两者可在常规诊断中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罗明跃.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观察及检出率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4):59-61.
[2]张丹妮.血涂片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4):80-82.
[3]孟欣,王苗苗,王刚,王晓琴,张宁.有核红细胞计数在不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应用及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9):2392-2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