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苹果看中日美三国老师课程文化的差异

来源 :考试·理论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ca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又是一个苹果的故事。亚当、夏娃因为一个苹果而让人类获得原罪,牛顿因为一个苹果而发现万有引力,乔布斯因为一个苹果改变了科技,最近还有一首《小苹果》,改变了广场舞的时尚。
  一个小苹果,不仅改变世界,改变了历史,还能改变教育。一个小小的苹果,折射出教育理念的不同。其中,是不是也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课程故事描述:
  中日美老师怎么教孩子画苹果
  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博士,在进行新课程培训中曾经描述了中国老师、日本老师和美国老师可能怎样教孩子们画苹果的课程故事:
  中国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得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么画的。”—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老师手里拿一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我可以拿到大家面前,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是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苹果,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象梨,第二次画得就有点象苹果了。
  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另外,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学生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已的本子上画上苹果。”——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可能画得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课程故事解读:
  通过画苹果的课程看中日美教师课程理念的差异
  从三国老师的课程故事所描绘出的课堂场景看,中国老师、日本老师和美国老师各自课程故事中隐含的课程文化和理念差异非常显著。
  中国老师:知识本位,教师主体,注重预设和控制,强调“教”的过程,关注学习结果,凸现的是接受性学习,封闭性学习,抽象学习,外部操作学习,看不出内部操作过程。
  日本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较为开放,关注知识的情景性,凸现的是观察学习,自主学习,有明显的内部操作过程。
  美国老师:以儿童为中心,为主体,关注个体,张扬个性,注重真实的学习情景创设,课堂氛围民主、开放,凸现的是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情景学习,体验学习,活动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学习者内部言语操作过程非常鲜明,不关注学习结果。
  课程故事感悟:
  千人一面的标准化教育,只能抑制孩子创造的天性
  从表面上看,中国老师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日本和美国老师,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当然这一句话里的“苹果”,实质上是隐喻了中国老师教出来的中国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
  但是正是在这“科学主义,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现代科学课程范式支持下的应试教育表象,掩盖着中国当代教育的深刻‘危机’”。
  “高分低能”就是这样被打造出来的,中国孩子的个性,创新潜能就是这样泯灭的。没有个性教育的文化土壤,创新教育只能是神话。
  同样是画苹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三个小小的课程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厚、迥异的课程文化,不同的课程故事塑造着本质迥然的国民性格。中国千人一面的教育,“工业标准化教育”只能抑制孩子创造的天性;而美国的个性化教育,才是激活人的创造潜能的真正的创新教育。
  人是怎样被文化重塑的?人性是怎样被扭曲的,我们只要重做一遍“跳蚤变爬蚤”的科学实验,其答案自然就昭然若揭了。
  写到这里,我又不由得想起二十世纪初德国雅斯贝尔斯的意味深长的话:“通过一连串的考试,一步步地抵达目的地,这种方式对不能独立思考的芸芸众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而对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考试则意味着自由学习的结束。”教育不能没有考试,问题出在只为考试的教育。
  小小的苹果,确实负载着深厚、迥异的课程文化价值。
  (文章来源:扬帆之旅的博客)
其他文献
前几天,我在去办公室的路上遇到了小杨,她是今年哥大教育学院刚刚录取的百位来自中国的硕士研究生之一。跟几个月前她给我的感觉不同,这次她看起来很紧张,表情里甚至带有几分痛苦。我关切地问她这三个多月的学习和生活进展如何。她说:“嗯,怎么说呢,我很喜欢统计、编程、教育经济学之类的课,因为课上老师讲得很多,我也感觉很适应。但是,那些以课堂讨论、口头报告、小组辩论为主的课程简直要把我逼疯了。我一到星期二晚上就
期刊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善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应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找寻开启文本的钥匙  新教材许多课文的篇幅都比较长,如果每一篇都精心细致、面面俱到地教,教学任务显然是完不成的。选择能够最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理解文本,是整个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所在。抓住好的教学切入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期刊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音乐界中刮起了以儿童为中心的“钢琴风”,数百万的学生都在学习钢琴,为我国的钢琴普及教育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然而,在钢琴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而是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教育问题。这些教育问题容易将学生引入误区,不利于健康成长。  一、钢琴普及教育的思考  钢琴普及教育,即对适龄儿童实施钢琴基础知识和钢琴艺术教育。钢琴普及教育使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均衡发展,开发出音乐
期刊
滕州市书院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10年课改又给这所老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走进校园,你会感受到浓烈的教研氛围,在办公室你会听到老师们为了某一个问题或设计而争论的声音,在课堂你会看到听课老师边听课边在表格中记录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场景,在学校的网页上你随时可以看到老师们评课后撰写教学反思……这就是学校建立的以问题为起点,以课例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的“研、讲、
期刊
1.每天张格嫣予6点多钟就起床了,当她怕影响我们休息,轻轻把我的房门掩上那一刻,其实我已经醒了。上初中之后,除了节假日她每天很少能睡上8个小时。一个儿童普遍睡眠不足的民族,是相当不幸的。  2.每天当她把我的房门掩上那一刻,我几乎都要在心底诅咒一遍:这万恶的应试教育。  3.每次到学校参加家长会,都让我厌烦之极,有时还自卑不已,校长、副校长、年段长、班主任、科任教师所说的,无非就是:考试、成绩、用
期刊
我担任过初中语文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的评委,对教师在说课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在此就教师如何提升说课水平谈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教师说课活动中的现状和问题  对于说课,很多老师的表现出乎我们评委的预料。在前不久的一次县市区的说课选拔赛中,参赛的11名语文老师只有两位老师好像是在说课,另外的几名要么是读教案,要么是读课,要么是上课。他们对说课的理解以及在赛场上展示出来的说课技能和水平让在座的评委“深
期刊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想,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验证,从实验的现象和数据中得出结论。学生在学习物理中真正地走进物理实验探究中,并能在其中真正地获得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精神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所需的实验教学  以往的初中
期刊
再引入,或称为野放,是一种经过仔细考虑后将物种重新放归大自然的一种做法。一般可从圈养、或其他地区的亚种中挑选合适的个体进行野放。再引入是物种易地保护的组成部分,是拯救濒危物种的重要途径之一。  麋鹿的历史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象”,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
期刊
二○○三年四月,美国国家写作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Writing)向国会递交了一份报告书,力陈在全国各级学校进行写作改革的必要。这个名为「被忽略的R──我们需要写作革命」的报告书指出,美国在二十年前启动的教育改革,只进行了一半。  过去决策者的心思大部份花在看得见的地方,如课程调整,学校改善等,但现在重点应放在提升学生脑袋里的东西,也就是学生思考、推理以及沟通的能力
期刊
【摘 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现在的高中教育基本上注重尊重经典、延续经典,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对这一现象深入分析,挖掘其原因,深思其对策实在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课程时代性 唯书唯卷 新闻解读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