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区报告之宁夏篇课程、教学、评价: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基本方面和关键环节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0237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2007年12月上半月刊的《实验区报告》栏目里,刊登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贺弘炜主任的相关文章,着重从行政角度反映宁夏高中课程改革起始阶段的推进和实施情况。本期相继推出贺主任的文章,侧重从宁夏高中课程改革教育研究的角度,对宁夏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基本方面和关键环节进行了阐述,及时反映了当前高中课程改革新情况,为其他新进入高中课改省区的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想必广大课改人读后会有所启发。
  
  高中课程改革是高中教育的深刻变革,新课程的实施,涉及高中教育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有许多工作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去做。三年实践下来,我们认为最重要、最基本的是三个方面:一是课程,二是教学,三是评价。课程是指学校是否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开设课程,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基础;教学是指学校和教师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照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学,这是新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评价是指以什么标准和方式评价新课程中学生、教师以及学校,是否通过评价促进了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发展,这是新课程实施的保证。这三个方面,既是新课程实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又是新课程实施中最难以落实的地方。
  
  一、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设课程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础
  
  1.新课程在课程结构设置上的主要特点
  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感到,与以往课程相比较变化最明显、最能体现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有四点:一是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是为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的每个学生必学的课程内容,是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的共同基础。选修课程是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发展的需要,为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分类别、分层次设置的供学生选学的课程内容。二是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领域和科目的设置,在新课程实施中问题不大,而模块在新课程结构中处于基础性的重要位置,课程内容安排、学校编排课程、学生选课、教师教学、学分认定、学业评价、学校课程管理等,都是以模块为基础进行的。模块的设置确实有利于学校根据本校资源灵活安排课程,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并且使学分管理能够得以实行。但从课程本身来看,有些学科模块内容的确定、学科内各模块内容间的逻辑联系还有待完善;从课程实施来看,有些学科按模块教学学生难以形成知识体系。三是实行学分管理。学分是课程内容的量化表示,学分管理是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学习量和学习水平的一种管理模式。这次新课程规定,学生学完一个模块或专题并通过考核,可获得1个或2个学分,高中三年级在各学习领域的必修、选修中修够144个学分方可毕业。学分管理是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保证了选择性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主和选择。四是在课程比例关系上,突出了实践活动课程,重视“非学术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体验性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是必修课程,共23个学分,约占必修学分的2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还加大了技术、艺术、体育等“非学术性”课程的比重,仅必修学分就有25个,约占学科类课程的必修学分的27%。这些课程的大幅增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的课程结构设置注重了基础性、均衡性和选择性,集中体现了课程目标,是新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国家课程方案的核心内容。
  
  2.新的课程结构设置对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不同以往那样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好了哪个年级开设哪几门课、一周有几课时、学什么内容,而只是提出了要学多少门课程、每门课程要修多少学分的基本要求,至于哪门课程在哪个年级开设、一周有几课时、什么时候学必修什么时候学选修、在某一学科里先学哪个模块再学哪个模块等等,可以由学校自主安排。所以,学校科学合理地规划、安排课程,提高课程管理能力就非常重要了。总结我们在课改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学校编排课程要充分考虑校内因素和课程因素两个方面。校内因素是指编排课程要符合本校师资、教室等资源实际,根据本校各学科教师的构成情况来确定哪门课程在哪个年级开设和一周上几课时,根据教师的特长能力来确定选修课的任课人选,根据本校的教室场地设施来确定选修课教学班的规模,还要根据学生的选课倾向来统筹安排各个学科选修课的开设时间和模块的确定。课程因素是指编排课程时要明确各学科必修、选修的不同学分和学时的要求,要明确各学科内必修与选修及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哪些是递进关系、哪些是并列关系。只有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情况和课程要求,才能制订出科学可行的学校课程计划,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3.课程开设上的主要问题和我们的应对思路与办法
  三年的新课程实践中,在学校课程的开设上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初期学校课程安排有些过于理想化,在实施中遇到诸多困难。例如,为减少学生的并学科目,许多学校采取了分班群学习不同学科的措施,如前几个班学生学物理、历史,后几个班学生学化学、地理,一学段后再对调,后来的实践证明,对大部分高一学生来说,这样的安排使学习的连续性受到影响,学生往往会遗忘掉前面学过的内容。又如,大部分学校严格按照每学科一周4学时安排,但由于课程内容和教师适应等原因,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科一周分配4学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此外还有走班过多使学生难以适应、学校难以管理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属于技术性、操作上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二是开不齐、开不足,不能按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开设课程。主要表现在部分学校课程安排重视高考科目课程,弱化非考科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困难;而在高考科目中又强化与考试相关的模块,致使部分选修课成为变相的必修。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考的负面影响,属于实质性、观念上的问题,解决比较困难。目前,高校招生以统一的书面考试为主要形式选拔学生,必然会在考试科目和内容上有所选择,难以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的发展情况全面真实地考查出来。因此,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就会造成有些学校走上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单纯应试的老路。
  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工作非常重视,制定了《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工作实施意见》、《关于高一年级课程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选修课实施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文件,提出了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和基本要求。多次召开工作会、研讨会、校长论坛等,总结推广成功的学校课程方案,指导学校根据新课程实施的实际,及时调整改进学校课程计划,尽可能使之既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又符合实际。为了最大限度减少高考的负面影响,促使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我们制定了《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等文件,实施了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加强对非高考科目、领域开设和教育质量的监控评价。我们还准备通过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加强毕业证发放管理、开展学校新课程教育质量评估等措施,规范学校的课程开设,督促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要求。
  
  二、落实“三维一体”教学目标是新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
  
  1.新课程在教学上的改革目标和对学校的要求
  好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最终都要在日复一日的教学过程中落实,所以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中心环节。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改在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上是一以贯之的,即改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为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由于高中课程结构变化对教学的影响和多年应试教育而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新课程教学面临更新的要求、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学校必须根据教学上的这些新变化和新要求,构建本校的新的教学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要求,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
  
  2.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和我们的应对措施与办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把握新课程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新的课程内容注重了基础性,各学科基本上都保留了原课程的经典知识和主干内容体系,但对其中许多知识内容的要求或侧重点做了调整;同时,课程内容又突出了时代性,各科都增加了一些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发展趋势的内容;课程内容还强调了选择性,各科都设置了不同目标层次要求的选修内容。面对这些变化,尤其是以模块为学习单元构成内容体系的大变化,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盲目拔高要求、扩充内容,致使课时不够的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主观上是教师受习惯的影响,在掌握模块教材特点、处理教材内容和把握教学要求上还不适应新课程;客观上是由于各科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较为原则、笼统,在具体知识上到底要求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教师感到心里没底。因此,往往参照以往的经验甚至以往应对高考的经验,来把握教学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要求上拔高、内容上深挖。二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性问题。一种表现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以大题量的练习代替教学;另一种表现是改变教学方式形式化,没有实质意义,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够,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有一个在实践中逐步学习、适应的过程。要将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为解决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我们在全区实施了“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宁夏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是按照素质教育思想,针对宁夏实际而实施的系统性教学研究工程。“课堂教学质量工程”以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研究解决新课程教学问题、改进教与学方式、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益为目标和内容,明确提出了“上课准备充分、课堂活跃有序、师生平等、教学民主、教学实效明显”五条课堂教学质量基本标准,制订了系统具体的实施办法和要求。“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实施以来取得很好的成效,已成为宁夏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解决新课程教学问题的有效机制。我们还及时制定了《必修课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结合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组织了一系列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2006年还开通了“宁夏教研网”,建立了一批网络教研基地学校,开展了网络教研。目前,实验前期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明显提高。
  
  三、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是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1.新课程在评价改革上的目标、内容和对学校的要求
  改革评价既是新课程的内在要求,更是实施新课程的保证。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学校的不断提升。学生评价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原则,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教师、学生、校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按照新的质量观建立高中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督促学校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推动学校不断改进,保证新课程的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持续发展的水平。
  
  2.评价中的主要问题和我们的应对措施
  在新课程实施中,宁夏各高中学校都制订了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相关方案、制度,许多学校还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对学生全面、主动和有个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部分学校还制订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的教师评价办法。但是评价改革进展不平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学校的评价方案制度不够完善且得不到全面落实。有些学校的评价项目和办法程序难以操作,在实施中“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其原因是,对评价改革的意义认识不够,学校新课程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有的是由于在具体实施上工作量大,怕麻烦。二是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中有做假现象。其原因是,按照宁夏的相关规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毕业的标准之一,是高校录取的参考依据,因此,有些学校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功利化,单纯为毕业和升学服务,必然就会出现做假现象。
  我们从新课程实验的一开始,就把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里,不仅对学校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对改进校内学生和教师评价也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我们还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宁夏的实际,制定了《宁夏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学生人手一册的“评价手册”和《宁夏普通高中学生毕业标准》等文件,在自治区层面建立起了新的评价体系框架。我们在实验工作会、研讨会和校长论坛中,都把建立发展性评价作为一项专题,交流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提高校长的认识,并针对学校评价改革中的问题提出改进要求。最近,我们准备对学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评估检查。针对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做假的现象,准备通过网上公示的办法来解决。
其他文献
问题解决的教学活动过程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一起参与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作用、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是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
排列、组合问题是现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重要知识之一,同时又是学习概率的基础。这类问题题型多变,条件隐晦,求解思维抽象,易犯“重复”或“遗漏”错误,因此成为学生学
当下新课程的语文课堂可谓精彩纷呈,然而我们细细思量,老师对语文课堂更多关注的是阅读教学。对作文课堂教学有置于墙隅屋角之势,纵然有所顾及的,也只是培植“墙外”。如果要
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创新,这已成为所有从事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有幸作为课改青年教师,就历史创新教育的实践已有几年,那么,中学历史为什么要进行创新教学?创新教育有何显著
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从1997年开始,经历了“淡起波澜”—“万炮齐轰”—“理性分析”三个阶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算是尘埃落定。虽然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还有这样那样
最近听了不少展示新课程理念的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让我大开眼界,课堂上学生很有积极性,教师提问不断,学生对答如流,同座讨论,小组研讨,当堂表演,互动气氛热烈而紧张。但仔细一想,有很多互动只是形式上的互动,多为浅层互动,少深层互动;多是认知互动,少思维互动、情感互动,有效性不强。怎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有效呢?笔者通过研究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成果
1993年8月,在牡丹江林管局辖区召开的“首届中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使得“森林文化’的研究,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关注.但迄今为止,正式的研究也只刚刚起步,关于什么是“森林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这种趋势对于各国来说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现代教育
在中考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检测主要是通过书面表达的测试来进行的。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可以发现,各地对书面表达的考查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命题作文,而是一种有指
中学化学具有四大特点: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繁”。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