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小说中的地理文学特征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南方作家,他的作品中充斥着对美国南方地理文化的描写,这赋予了他的作品以地理文学特征。本文以福克纳的代表作品《我弥留之际》为例,对该作品中富含的地理性与文学性两方面特质加以分析。
  【关键词】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地理文学
  【作者简介】平非凡(1998.02-),汉族,男,河北保定人,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通讯作者)刘杰(1970.02-),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一、引言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的著名小说家,国内外学者都对他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只是,诸学者多从女性主义、存在主义或叙事学等角度对他的作品进行分析,很少有学者将福克纳的作品置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下进行批评分析。卢建飞认为:“文学地理学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那便是地理文学”。由此可见,研究者们将福克纳作品置于文学地理学视角之外的原因就在于长久以来福克纳的作品并未被视作地理文学进行探讨。然而,福克纳作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代表,其作品在关注、描写南方人的同时,凭借自己对南方历史和家乡生活的熟悉与理解,构架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大量涉及了美国南方地理、文化等要素的描写。福克纳也曾说:“记住,一个作家必须以他的背景从事创作……我的生活,我的童年是在密西西比一个小镇上度过的。那就是我的背景的一部分,我在其中长大,在不知不觉中将其消化吸收,它就在我身上。”故本研究将以福克纳著名的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下文简称《弥》)为例,探究其中的地理文学特征,为今后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对福克纳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作出贡献。
  探讨《弥》中的地理文学特征,要先理清地理文学有哪些主要的特征,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又需要先明确什么是地理文学。丁萌在2018年举办的“当代辞赋与地理文学专题学术研讨会”中提到,“地理文学是一种以文学形态为载体的文学类型,突出鲜明的地理要素……”。可见,地理文学与非地理文学之不同,关键在于地理要素的书写。一篇小说的文本若是将地理要素作为展开的重要线索,那么这篇小说就可以称得上是地理小说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要素和成分的书写,既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既可以是纯自然的又可以是带有人文情怀的。基于此,再结合其他几位学者的研究,地理文学的特征便可以被归纳为以下两点:地理性与文学性。
  二、 站在大地上——《弥》中的地理性
  地理文学的地理性首先就表现在其物质性,“其描写应当具体、实在”。与其他类型的文学不同,地理文学的文学描写虽然可以是虚构的,但一定不能是缥缈的。建立在“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上的《弥》,描写了本德伦一家人将刚刚过世的夫人的遗体从乡下的家中艰难运送到杰弗生镇下葬的經历。整个过程中,本德伦的住宅,乡下的村落、河流、森林、小镇都被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加以描绘。这家人快到达杰夫生镇时,“经过一块又一块的招牌:药店、服装店、专卖药品、车行、咖啡馆,路标在一点点减少,也变得越来越简单了……”[4]不难看出,在这部作品中,福克纳对环境着墨虽然不多,却总能在只言片语之间为读者展现一幅栩栩如生的美国南方乡镇景色。不仅如此,作者在向读者铺陈各类景色的时候,总是会辅以置身其中的角色的情绪和感触的描写:“这空气死气沉沉的、热烘烘的,压在我的身上,透过我的衣服抚触我赤裸裸的肉体……我感觉到我像一颗潮湿的种子,待在热烘烘的闷死人的土地里,很不安分”。类似的描写旨在借此让读者感同身受,从而把一个真实的、具体的、实在的世界建构起来,充分地展现了一部地理文学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存在于空间中。一部地理文学在创作的过程中总离不开对空间的叙述和描写,而整个空地空间建构模式系统又十分庞大复杂。首先,“根据作品中的地理空间是否来源于现实,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空间分为现实空间、想象空间以及现实与虚构交叉混合的地理空间”。具体到《弥》这部作品上,很明显,故事是构建在一个现实与虚构相互交错的混合的地理空间上的。不仅如此,福克纳对整个“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构建就是既取材于真实的南方环境,又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其次,“根据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创作的地理空间的地理特征,我们可以把地理空间分为森林空间、草原空间、海上空间等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在《弥》这部作品中,福克纳则经常将自己的笔触落在建筑空间的刻画上,比如在故事开头一座棉花房就映入了读者的眼帘:“棉花房是用粗圆木盖成的,木头之间的填料早已脱落。这是座方方正正的房屋,破烂的屋顶呈单斜面,在阳光底下歪歪扭扭地蹲着,空荡荡的,反照出阳光,一副颓败不堪的样子,相对的两面墙上各有一扇宽大的窗子对着小路。”最后,“根据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空间时空出现的顺序,可以把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空间分成时空一致性地理空间、时空顺序性地理空间、时空倒置型地理空间以及时空回旋往复型地理空间”四种。显而易见,《弥》这部作品的地理空间属于第四种类型。作者在构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选取了总共15位叙述者共同描述这个故事。这期间有本德伦太太婚前经历的回忆,有不同叙述者不同视角地来回穿插,甚至有本不应该出现在本德伦太太死亡现场的达尔的跨时空叙述。叙事的多端变换也使得小说中的地理空间不断穿插变化,造就了这种时空回旋往复型的地理空间。
  三、 活在人群中——《弥》中的文学性
  “文学是对一定的社会文化形态和心理特征进行反应的”,地理文学也不例外,它也会表达和突出某一特定地域中的文化风俗,所以,“地理文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文学”。在这个基础上,在创作地理文学的过程中,作者会精心安排、选择、塑造意象,并且借此表达某种思想。故而,地理文学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其文化性与象征性上。
  “地理文学还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而这种文化底蕴还是特定地域环境中的文化,多表现为地域风俗或特定环境中的群体精神风貌。”而作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文学的代表,福克纳描绘的南北战争后的南方,不论是文化习俗、聚落样貌、还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南方人的整体的精神状态,都独具南方特色。在《弥》这部作品中,一家人看似行动一致,在为本德伦太太送葬的路上“齐心协力”,最终将本德伦太太的遗体安葬在了她遗愿中的杰弗生镇家族的墓地中。但是这一家人其实是貌合神离,他们进城都有着自己的目的。而在本德伦太太的回忆中我们了解到,她让丈夫把自己送到镇子里下葬的遗愿纯粹是出于没有得到应有的爱的报复。福克纳设置这些情节并不意在彻底否定南方社会,而是想描绘出南北战争后南方受北方影响被迫工业化的过程中,南方人一方面被利益至上的思想观念熏染,另一方面又打心底里不情愿舍弃过去的传统,并在这种矛盾中逐渐走向精神荒芜的状态,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弥》正是一部精准地反映了美国南方群体精神风貌的优秀地理文学。   地理文学虽然有着明显突出的地理要素,但其始终是文学,其文学性是我们进行地理文学研究时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地理文学通常通过“地理叙事”展现其文学性。而“所谓‘地理叙事’就是指作家运用艺术手段在叙事文本中通过地理元素……展开故事情节,并参与人物形象塑造和思想主题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地理意象的选取和刻画就成了完成作品的重要环节,作者也往往在这方面花费诸多心力,旨在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和作者创作作品的主题。在《弥》这部作品中,对于“木头”“木工”的描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其实,福克纳不止一次地在他的各个作品中提及类似的意象,斯诺普斯三部曲中的锯木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萧条联系了南方自然环境的被破坏与经济环境的被入侵,就像福克纳自己说的那样,成了“人们不经意的贪婪的见证物”。而在《弥》这部作品中,“木头”则更多出现在卡什亲手为其母亲打造的棺材:“他站在碎木屑堆里,正把两块木板对拼起来。给两边的阴影一衬,木板金黄金黄的,真像柔软的黄金,木板两侧有锛子刃平滑的波状印痕……他把两块木板靠在锯架上,把它们边对边拼成挺讲究的木盒的一个角……真是个好木匠”。然而,不论卡什怎么精心打造自己的木材,它們终究是要做成棺材的。这里的木材、棺材和本德伦太太的下葬也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旧南方的没落,而卡什就代表了那些不愿意接受新思想,只能专注在通过“打造寿材”的方法继续留恋一去不返的旧时代的南方人。
  四、结语
  书写南方的福克纳从未忘记自己的故乡,他的作品向读者展示着一个栩栩如生的美国南方,反映着南方历史转型期的文化变革。可以说,“他的南方书写离不开南方环境的呈现”。所以,将福克纳的作品视为地理文学,进而将之放在文学地理学视角下理解,是研究者们在未来对福克纳和他的作品进行分析的一个新颖的角度和现实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格温·布洛特勒.福克纳在大学[M].夏格茨维尔: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1959.
  [2]刘麻城.当代辞赋与地理文学专题研讨会综述[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8(2):194-198.
  [3]威廉·福克纳.村子[M].张月,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4]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5]王海燕.文学地理学视角下的意象研究——以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班吉叙述部分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171-175.
  [6]韩启群.“物质无意识”:物质文化视角中的福克纳环境书写[J].山东外语教学,2016(5):72-78.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高中英语是高中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英语课堂越来越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来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李晓璐,大连市第十一中学。  为了提升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对
【摘要】听、说、读、写是高中英语的基本能力,其中词汇作为英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在英语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应突破传统应试模式,不仅强调词汇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学生词汇的运用能力及能力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吴亚玲,浙江省金华义乌市树人中学。  词汇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的翻译练习能够很明显的体现出这一点。学生由于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等原因,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内容缺失,也就是翻译障碍。本文对翻译的文化障碍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产生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翻译障碍;文化差异;思维方式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进行翻译练习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或者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是由于学生受到母语语言的影响
素质教育要求人们把教师这一职业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时代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看“教与学”的关系。新时期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理念下历史教学的主要努力方向。下面本人就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索,对初中历史课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
【摘要】英语是现阶段学生较为薄弱的学科,口语能力差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初中英语开展口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加以阐述,提出“创设英语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语言指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开口秀攻略,希望能为有效提高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开口秀攻略  【作者简介】康宝兰
【摘要】英语阅读作为初中英语开展教学的重点,想要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强化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并通过对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改革,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对初中英语开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毛彦斌,甘肃省永昌县第三中学。  英语阅读作为初中英语具体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与重要内容,对英语
【摘要】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个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导致满堂灌的情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普遍,致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要想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促使小学生能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本文就针对小学英语教学“学、做、导”合一教学策略的使用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能提升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
【摘要】在现有的国家经济发展背景下,文化自信的内容已经逐步渗透在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在高校的日常教学内容中,将文化自信的模式融合到高校商务英语课程中已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跨境电商;文化自信;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路径  【作者简介】汪利平(1981.09-),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益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陈恳(1982.01-),男,汉族,湖南益阳人
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English is a very important subject in high school study, which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It is difficult to learn because it is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当下,英语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在屡次考试中都起着关键作用的决定性科目。但现如今许多学生仍然对英语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厌恶,畏惧英语。因此英语教师在全科阅读中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为学生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采用多种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反复训练和反复思考这关键四大方面,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全科阅读;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