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营企业的深远影响力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也为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让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充满了信心并由衷发出赞叹之声:“中国国家幸甚!”“中华民族幸甚!”。
  一、价值观错乱,导致人们对权力和物质崇拜,造成精神空虚
  35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从物质极度匮乏迈入衣食无忧,居有房产,手有存款,过上了相对富裕的日子。然而,在创造繁荣的同时,由于理想信念教育淡化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贪腐大面积地滋生,形成蔓延之势,使全社会价值体系遭受重创。民营企业作为支撑民营经济的主体,是执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先遣队。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从业者,不觉中沦为这一时期社会价值观错乱的最大受害者。由于社会地位较低,在夹缝中求生存,凡事用钱开道,上行下效。从称谓上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记,投资人称为“老板”,员工自称“打工者”,把原本应该和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人为地割裂甚至制造对立。在全社会以追逐物质利益,崇拜权力权威为首要价值取向的时期,精神似乎被掏空了。在发展经济作为全社会的主要目标任务的时期,人际关系几乎成为买卖关系。由于负面价值取向在企业与社会上交互传导,人们的等级观念强烈,行为短期化现象十分严重。结果我们看到了在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今天,人们的追求和理想因反差而困惑,一边是经济收入增长,物质财富积累;另一边是生活压力变大,人际关系冷漠,幸福指数下降。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北京大学的讲话,便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背景,给出了合理的解释。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改革开放前期,全社会将重点放到了突围经济困境上,放松了精神文明建设。看主流,我们的主要矛盾解决得是成功的;看问题,我以为治病吃药,产生一点副作用也属正常现象,关键还在于及时调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国人点亮了一盏精神明灯,给中国社会设定了理想航标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强大起来以后的中国,人们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等开始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呼唤发展回归理性。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用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行为没有顾忌,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这正是民营企业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建立竞争优势,实现长期战略的思想基础。
  三、民营企业渴望生存在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里,其健康发展更需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中国虽然走过了将近56年的社会主义历程,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犹如遗传基因一样,顽固地给社会生活打上它的印记。实行了几十年的“家庭成分”,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废止了。从那时起,再也没了对出身“地主”“资本家”的歧视,也没了对出身“贫农”“工人”的特殊待遇,政治成分似乎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改革惠风吹拂下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且以几何级数成长。但是,饱含政治待遇和等级概念的“成分”,却如幽灵附体一般,人为地贴上了“成分”的标签。
  实际上,这种归类排队就是在划分等级,其本质是体现了社会的不公,使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一些地方和很多领域里,经常出现民营企业与政府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以诚信缺失的代价进行成本控制,抵消政策吃亏。比如:问题突出的环保领域、安全管理、劳动用工、社保统筹等,这类问题的危害是深刻而长远的,对国家和整个社会而言,得不偿失。民营企业渴望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生存发展环境。
  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企业投资人与员工的共同心声,也是民营经济体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需要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的一系列举措,是一场有声有色的社会环境保卫战,有效地改善着因价值观混乱导致的道德危机。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明显感受到,一股清新的空气飘进了民营企业,企业投资人和员工都有了舒心的感受。
  在我们企业,多年来开展班组建设,对于丰富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安全、质量和创新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我们计划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中,经常会因为内容与现实出现的反差较大,不得已而绕行,有的基层班组干脆用形式主義的做法交差。社会秩序规则、利益分配格局、保障体系及民俗风气,把大家的思想搞糊涂了。员工时常会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抱怨。一些负面的情绪从社会生活传递到企业管理,传递到工作岗位,对企业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班组文化产生碰撞。所幸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领域弥漫的雾霾快速散去。一股清新的社会风尚,自上而下,由机关向社会、由体制内向体制外,在不觉中扩散开来。身边和周围越来越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桩桩、一件件传递着真善美,唤醒人们的良知和理性。这些都为我们的企业文化,提供着良好人文环境和生长土壤。我们倡导员工将爱国的价值观转化成爱岗的行动;把敬业化成钻研业务、提高履职的素养;把诚信贯穿到每一个生产班的工艺操作和记录当中;把友善变成凝聚人心、增强团队战斗力的黏合剂。从价值观上解决了不再以经济利益为评判是与非的唯一标准。理通了,气顺了,工作成效大幅度提高。人情味浓了,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工作和生活,收获的是幸福。在相同价值观驱动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员工们改变着过去的短期思想和行为。
  企业以班组建设为抓手的企业文化活动,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的情况下,我们有信心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使企业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在激烈竞争中企业的软实力会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单位:宁夏庆华煤化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闫院平
其他文献
由于对思想史不太有兴趣,十几年前才注意到雍正皇帝编撰的奇书《大义觉迷录》。书中主角曾静系湖南永兴人,就在敝乡安仁县隔壁。奉曾静之命前往西安给岳钟琪投书的张熙,家住鹏塘,其宗族更是与寒族同出一源,该地到一九五六年才划归酃县(今名炎陵),此前也属安仁。敝乡文化后进,在国史上罕有表现,当时竟发生如此上达天听、轰动全国的大事,煞是令人惊奇。总想什么时候回乡了去看看这对师生的老家,怎奈一直未得其便。  这个
内镜治疗已被广泛用于处理Barrett食管(BE)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或局限于黏膜层的癌变.方法包括激光、多极电凝、热探头、氩气凝固(APC)、光动力(PDT)、冷冻、内镜下黏膜切除(EMR)等.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彻底破坏化生上皮、不典型增生上皮,但不损伤深层组织,同时不产生狭窄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应用较多的是APC、激光和PDT治疗。
目的 客观评价河北省麻疹监测系统现状。方法 对 1 999~ 2 0 0 3年麻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工作进行了分析。结果 河北省麻疹监测系统的灵敏性较高 ,个案调查质量有明显改
发生在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结束,结果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那是一场失败最惨、影响最深、教训最多的战争。痛定思痛,可以从多方面思考总结,但对我们广大国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主题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把培育和
近几年来,关于有效教学的讨论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热门话题,高中化学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在讨论中可以发现关于有效的定义,基本都锁定在“有效果”上,直到后来人们发现无论什么样的课堂都是有效的,因而又提出了高效教学、高效课堂的概念。在笔者看来,关键倒不在于从有效向高效的转变,因为人们当初提出有效教学,实际上就是指高效教学,没有必要深究这种概念的关系。倒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什么才是真正
转型是近年来电信企业的热门关键词。无论是扁平化、集约化的转变,还是资本化、品牌化的运作,都试图探寻新价值增长点,探索走出同质化竞争红海的新航道。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南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学校语文大组在“联通儿童与世界”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围绕学校培养“通向未来,具有中国心的世
日前,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作出具体部署。通知要求深入进行节俭节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节约实践活动,在全社会造成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深化思想认识,克服模糊观念,明确自身责任,自觉投身于全民节约行动中去。  现在物资丰富了,人民逐步富裕起来了,为什么还要强调节俭?首先,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俭持家
人性是道德教育的精神方向和价值根据,道德教育的层次性是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保证。董仲舒的“性三品”的人性论阐释了人性是道德教育的根据;依据具体的人性才能进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