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誉己者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在铜镜还没发明之前就已经认识自己了。据《吕氏春秋》记载,战国时有个士人,有一次衣冠楚楚地去见国王,侍者奉承他“公娇且丽”,他不自信,“窥于井,粲然恶丈夫之状也!”
  但现实中,如史书中所记载的自己去照镜子,而不是一味听信美言,并非人人能做到。一些人,缺少自知之明,被人奉承后便飄飘然,导致瑕疵难祛,一事无成。就像“齐宣王好射”那样,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那班大臣为了讨好他,故作惊讶地说,要拉开这弓,力气得不少于一千多斤,不是大王又有谁能用这么强的弓呢!由此,齐宣王一辈子都以为自己有一千多斤的力气。
  《资治通鉴》载:安禄山体肥,腹垂过膝,曾自称腹重三百斤。唐玄宗问他肚中何物,安禄山答道:“更无余物,正有忠心耳!”如此美言,唐玄宗听后自然是欢喜满怀。然而,正是这位声称满腹忠心的人,却在掌握军政大权后,发动了“安史之乱”。千古多少事,阿谀尽害人。一位落马贪官曾这样反思自己犯罪的原因:“围在我身边的都是些怀着不同目的对我阿谀奉承的人,久而久之,那种唯我独尊、自以为是的美好感觉就像鸦片一样,让我上瘾,让我满足。”
  古人云:“闻人毁己而怒,则誉己者至矣。”现实生活中,少数领导干部听不得逆耳之言,要么闻过则怒,给提意见者难堪;要么闻过则辩,百般文饰;要么闻过则惘,不敢客观面对,消极沉沦;要么闻过则疑,视提意见者为异己,暗中打击报复。所有这些,必然招致“誉己者至矣”。
  历史上有作为的官员,都把纳谏言、止谄谀视为从政的重要之策。当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想不被欺蒙,须警惕“誉己”者,对阿谀之词保持足够的清醒,克服爱听“好话”的习惯,以宽广的胸襟纳谏,闻过则喜,真正倾听各界呼声,体现出浩然正气。
  郭旺启荐自《唐山晚报》2017年9月13日
其他文献
只有能给你带来惊喜的人才值得交往。何出此言?试略论之。  世上多数人都平庸,只是惯性地存在,生老病死吃喝拉撒而已,用颜色来比喻,就是各种原色混合在一起的兀兀秃秃的灰色。而遇到一抹纯正的原色,眼前一亮,有惊喜的感觉,这样的人才值得交往。  世上多数人都沉闷,没有什么话可说,没有什么奇思异想,一生说的话只不过可以称为“声音”而已,没有令人莞尔的幽默,没有发人深省的智慧,没有启迪灵魂的思想。而遇到一种美
期刊
近期,上海一位68岁退休教授撰写了一篇有关“幼升小”的文章,在网络空间引发强烈共鸣。文中写道,上海有个说法:小孩考上上海四大民办小学,是“牛蛙”;若没考上,则是“青蛙”。想要赢得“幼升小牛蛙战争”,从3岁开始就得全力准备,竞争激烈。媒体调查发现,在整个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升小”阶段,不少家长提早布局“超前教育”,在孩子还未到起点时就已开始抢跑。  “恐慌”“焦虑”的背后,有多方面原因。而把考学生变成
期刊
“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近日,教育部相关人士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回应校园贷问题,明令禁止“校园网贷”,鼓励正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引发社会关注。  前不久,陕西21岁大学生小朱因无法偿还校园贷而跳江自杀,成为这一灰色金融形式酿成的又一悲剧。而每一起因校园贷引发的不幸背后,都事关学子的前程和家庭的命运。现实中,非法校园贷以互联网金融和社交工具为平台,锁定在校
期刊
世界变化快,亮瞎人的眼。据说,今人可以靠“刷脸”证明自己是谁了。这个电子高科技系统,能快捷、精准、卫生地做出人的身份认定,且不可复制,即使一人做了整容术,它也能从几百项脸部特征中找出“原來的你”。  康熙帝生得早了点儿。一次他微服出行,随身侍卫魏东亭失手打死正在作恶的贪官朱甫祥。驻地绿营兵得到“强盗谋反”的报信来拿魏。康熙是魏的主子,急了,说“朕在此,不得无礼”。可当地县官杨幺无法确认他是皇上,就
期刊
“快抢券!爆款限时半价”“奖励加码、更多优惠”“双11同价,错过双11不要再错过这一次”……生活中,越来越泛滥的营销短信,令人不勝其烦。事实上,工信部早就出台规定,明确要求,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短信息内容提供者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  这正是:  短信似雪飘,  营销多纷扰。  掌中陷阱藏,  岂能任逍遥?
期刊
鲁迅1934年4月19日在致木刻家陈烟桥的信中说:“我曾经看过MK社的展览会,新近又见了无名木刻社的《木刻集》(那上面有我的序,不过给我看的画,和现在所印者不同),觉得有一种共通的毛病,就是并非有了木刻,所以来开会,出书,倒是因为要开会,出书,所以大家赶紧来刻木刻,所以草率、幼稚的作品,也难免都拿来充数。”  这种共通的毛病不仅见于当年的木刻界,似乎也颇流行于当今的学术界,不是有了像样的研究成果才
期刊
讀孙犁先生的《书衣文录》,不仅为他痴情于书而感动,更对先生的为人敬佩有加。  《野味读书》一文中写到,先生在土改时期,到一家地主家里,见到:“在满是灰尘的方桌上,放着一本竹纸印的《金瓶梅》,我翻了翻,又放回原处。那时纪律很严,是不能随便动胜利果实的。现在想来,可能是明版书。贫农团也不加注意,一定糟蹋了。”每次读到这里,我就想,兵荒马乱时期,人生存尚成问题,谁还去在乎一本破书?先生在“翻了翻”的时候
期刊
小学课本中的有一则老故事。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个西门豹,被魏文侯任命为邺(今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的县令。新官上任之际,邺人正好有件迫在眉睫、苦恼已久的事——当地的三老(掌教化的乡官)、廷掾(县令的属吏)每年都向百姓收几百万钱,女巫还到小户人家挑选漂亮女孩送到河里去任其漂沉,说是给河伯娶媳妇,以免河伯生气发大水。人们纷纷携女儿逃离此地,以致人烟凋敝。  那么问题来了:新官西门豹,如何面对
期刊
夸大其词的保健品广告,形式多样的虚假医疗信息,被冠以专家说法之名的“伪科学”……為规范健康信息的生成与传播,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其中将食品和保健食品标签虚假标识声称行为作为一项重点整治内容。  这正是:  包治百病漫天吼,  回春妙手变“黑手”。  食材竞穿药材衣,  科学精神待抖擞。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30日
期刊
上映17天,票房破1.6亿,纪录片《二十二》成为这个暑期档最让人心绪难平的电影。历时4年,横跨5省29个地区,《二十二》的主创们一路追赶时间,记录了22位二战期间遭受日本侵略军迫害女性的晚年生活。这一特殊题材,让这部影片在全国电影院线的上映,以及累计超过550万人次的观影,显得意义深远。  时间是一个可怕的东西。据记载,1937年到1945年,至少20万中国女性被强征为“慰安妇”。到2014年《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