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任职培训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以业成,业由才广”,教员队伍建设可以说是任职培训院校建设的主体工程之一,是培养优秀后勤士官人才的关键。
  一、培养一支甘于奉献、懂得感恩的教员队伍
  当前在任职培训的院校很多教员把教学当作是一项工作任务,缺少了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有的教员好高骛远,不甘三尺讲台,重科研而轻教学,更有甚者认为搞教学没有前途,耽误自身的发展。古人云:“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可想而知一个有着各种私心杂念的人,怎么可能竭心尽力地从事教学工作呢?身为一名军校教员如果身在课堂,心在别处,如果不能淡泊名利,教书将会缺乏动力,育人将会缺乏热情。因此,教员作为学员成长的奠基之师,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甘当人梯的崇高境界。对于一个把教育当作神圣事业的教员而言,教学不应是负担,而是享受;教学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我们丰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书育人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业,培养合格的后勤士官是我们的责任,心无旁骛,淡泊名利,兢兢业业,一门心思做学问,专心致志抓教学,踏踏实实搞研究,把全部知识奉献给学员,把人生价值体现到学员成长成才上才是我们的本质工作。
  二、培养一支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教员队伍
  作为教员其核心职能是教学,俗话说得好“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当今新思想新理论层出不穷的时代,任职培训院校的教员必须要有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望,刻苦钻研的执着精神,严谨治学的负责态度,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培养出适应部队需求的后勤士官人才。
  一方面,教员应努力提升专业知识的深度。“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教员应是知识的化身。当前,有些教员教学能力不强、科研水平不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沉下心来刻苦钻研不够,专业知识不扎实。既然已经选择了教员这一崇高的职业,一定要有沉甸甸的责任感,面对专业知识应深钻细研、精益求精,平时应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接收前沿知识,并及时把这些前沿理论及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在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深入了解相关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理论,要着重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使知识结构更加立体化、合理化。
  另一方面,教员应不断磨砺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否能够被学员很好的掌握、吸收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关键。当前,很多士官类院校普遍存在学员基础差、底子薄、理解能力不强等现状,如果教员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死板地传授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学很难让学员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员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刻苦钻研教育理论,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在了解学员的基础情况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精心制定课堂教学设计,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具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提炼,力争用自己的语言讲授,使抽象、深奥的专业理论通俗化,而非照本宣科,从而让学员感兴趣,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一支探索实践、勇于创新的教员队伍
  我校作为一所任职类后勤士官院校,所培养的学员必须具备当前或今后一定时期引领基层后勤建设发展的能力,这也就要求我校的教员必须具备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目前,我校的任课教员中,不少是军校或地方大学毕业直接任教,他们从院校到院校、从学员到教员,普遍缺乏基层后勤的实践经验,这就直接造成教员实践指导能力的先天不足,从而制约了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理论升华基于实践,最终是要指导实践。作为任职类院校的教员既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有知识实践应用的能力。因此,要解决当前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尽可能多选派教员到部队代职锻炼,应按照教员的专业、所任课程或研究方向,以及专业背景和教学对象,确定代职的部队、岗位,并将这种代职活动制度化,讓更多的教员了解部队、认识部队;二是加大从部队选调教员的力度,学校应从源头上调整教员队伍结构,限制院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员比例,适当增加从部队吸收专业干部的比例,并给予一定职级晋升的倾斜政策,从而增强教员岗位的吸引力,促进优秀的后勤专业干部向院校流动。
  任职类院校教育不仅实践性强,而且还具有岗位指向性的特点,也就是所学校所培养的学员都有比较明确的后勤任职指向。一方面学校应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地位。教员专业知识更新的过程,不仅是积累前沿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过程,更是理论创新的过程,从而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成果,这些还可通过教员的言传身教能够很好的带动和影响学员,不断为基层后勤岗位建设注入创新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应强化以研促教的思想,提高广大教员科研创新水平。教员既是教学的主体力量,也是科研的生力军。当前很多教员开展学术研究,是为了科研而科研,往往热衷于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这种科研态度并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广大教员要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工作,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教学需要与部队需求来确定研究方向,深入一线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科研创新;同时教员通过科研创新进一步完成了自身理论水平的提升,并将所得到的创新成果及时增加到教学内容之中,利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以研促教,进而同时提升教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家对文物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随着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各地的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极大的降低了文物的损毁几率。但在保护工作中,相关专家和学者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文物保护工作,不仅要针对文物本身,还应该针对文物环境。  关键词:文物环境;文物保护;影响  一、引言  近年来,文物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各地也随之展开一系列的文物保护工作。该项工作让我国
期刊
摘 要:校园文化核心内容主要就是学校办学理念,体现学校共同的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中心思想,在校园文化的长河中,校园文化是一项持续发展工程,需要坚持理念和实践、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发展。校园文化是办学的原动力,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校园班级文化也是如此,为更好的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也就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做好班级管理中的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施行,信息化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在改革中的重点,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已由试点教学逐渐发展成普及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这就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及知识信息储备量,同时也要求教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
期刊
摘 要: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集体商标制度。然而在实践中,获得注册的集体商标很少;且获得注册的集体商标在运用过程中也遭遇冷对待。集体商标与普通商标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我国目前集体商标制度运用的现状并不乐观,集体商标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因此必要分析集体商标遭遇困境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完善我国集体商标保护制度,防化集体商标运用中的信用风险。  关键词:集体商标;信用风险;保护;防化  一、集体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发展历史出发,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的实际情况,阐述了节能平台在“两型”校园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从管理角度阐明高校节能监管平台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节能监管平台;管理;长效机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1956年全国第三次院系调整时,由东北大学土木系、建筑系,西北工学院土木系、青岛工学院土木系和苏南工专土木科、建筑艺
期刊
摘 要: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当今世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多民族国家在民族和社会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民众在生活方式各个层面的相互影响和变化过程的分析,考察了两个民族之间关系的变化发展,剖析了朝、汉民族同化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关系的特点,提出了有利于延边地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同化;延边地区;民族关系;影响  中国
期刊
一、开展身边调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拟定一个统计调查方案,实施统计调查,应是统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到处都充满商机,同时也充满竞争,决策的成功与否与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密切相关。而开展统计调查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在统计教学中训练学生实际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十分必要。  所谓身边调查就是让学生在校园里进行一次以自己为调查对象的抽样调查。校园调查
期刊
摘 要:中职学校就是以培养初中级技能的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型等特点。企业管理模式就是说在中职班级管理中引进企业管理和竞争机制,以此来提高班级的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教育基础。在中职班级管理中引进企业管理模式能够很好地使学生了解企业机制,感受企业氛围,使学生以最优的姿态投入企业,满足企业需求。  关键词:中职教育;班级管理;企
期刊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品味标志。校园的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校园文化是一种情景、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
期刊
摘 要:个人信用指自然人的经济能力和履约意愿在社会上获得的评价和信赖。个人信用权就其性质而言,应坚持其人格权的本质属性,并注意区分其隐私权的界限。我国信用权保障体系尚未形成,缺少立法的专门保护。笔者认为,在保护模式上,应效法德国,在民法典中确认信用权的人格权属性,再通过信用征信的有关法律进行规定;在立法技术上,可将信用权的保障性规定从民法中延伸到特别法上,形成完整的民法保护体系。  关键词:个人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