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农村地区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小学生普遍喜动厌静,从儿童天性的角度来说,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本能的拒绝课外阅读。然而,课外阅读无疑是学生们走进语文世界和开展语文学习的必经路径。为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文章结合教学工作经验,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习惯
开卷有益。阅读使人明智,使人聪慧,使人博学,使人愉悦。语文是语言学科,同時也是人文学科,语文学习需要长期不懈的积累,以量的积累最终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听、说、读、写四门功课中,“读”与听、说、写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须臾不可缺少,也贯穿整个语文学习的始终。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能有效积累语文知识,还能带给学生阅读的快乐和满足感。可是,在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并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被狭义的限制于为分数而学习的空间,课外阅读不受欢迎。长此以往,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必然走向狭隘之处。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存在哪些不足?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积极性不强,课外阅读的整体成效不如人意。
学生们之所以不喜欢语文课外阅读,除了个人因素之外,对课外阅读重视程度不足,以及教学方法的陈旧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部分教师单一认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重点在于多做练习,多解答题目,加强练习强度[1]。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们能够做到通读全文,将文本中的生字词掌握即可。不难想象,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未能有效的深入和拓宽,对文本的感知把握能力停留于初始阶段。而课外阅读方法的陈旧,主要表现为以“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凸显,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收知识,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课外互动。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分析
(一)化静为动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化静为动,让学生们以讨论、画画、唱歌、表演等形式动起来。比如说,在教学《草船借箭》时,由于学生们对《三国演义》的影视作品十分熟悉,因而笔者组织学生表演了《草船借箭》的情景剧:将教室内的桌椅搬开,腾出一块空地。学生们分别扮演曹操、诸葛亮、周瑜、鲁肃、士兵等等。“士兵”排成列,以手搭肩作为“船”,另外的“士兵”站在“岸边”,虚拟射箭。表演开始后,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人物扮演的惟妙惟肖,能良好的掌握角色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从学生们的肢体动作,脸上表情等,可以看出学生们表演的十分专注。表演结束后,学生依然处于兴奋状态。笔者因势利导的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喜欢《三国演义》吗?“草船借箭”的故事节选至《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哪些三国的故事吗?”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回答:“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三顾茅庐”、“煮酒论英雄”……。学生们虽然没有认真阅读过,但对这些三国中的故事已然耳熟能详。于是,笔者因势利导的鼓励道:“同学们非常聪明。书中记录的三国故事格外精彩,同学们课后可以课外阅读儿童版的《三国演义》。”甜蜜的引导,极大降低了学生们对课外阅读的抵触情绪,学生们纷纷投入到课外阅读中,阅读量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扩展。
(二)阅读经典 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不能“为教而教”或“为考而教”。在课外阅读中应以小见大,由点至面,从课外阅读而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世界瑰丽多奇,文学令人爱不释手。人们喜爱语文,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丰富”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语文无所不包,既有自己的学科特性,又可映射到数学、科学、社会等诸多学科之中。小学生学习语文,正处于打基础的起始阶段,多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尤其是经典书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比如说,在教学《甘罗十二为使臣》、《负荆请罪》、《西门豹治邺》、《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苏武牧羊》等课文时,除了课文本身以外,还可为学生甄选适合于儿童课外阅读的历史故事书、世界名著。事实上,适合于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不胜枚举,而为了确保学生们能够有序而持续的进行阅读,教师可在班级一角设置“读书角”,向其中填充丰富而精彩的课外阅读作品。《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苏菲的世界》、《理想国》、《法律的故事》、《漫话圣经》、《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等等。 在学生们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应为学生们量身打造“图书阅读记录卡”。学生们在每次阅读后,可在记录卡上写上自己在某个事件段阅读了哪些内容,甚至可以简单记录自己的阅读体会、心得等等。在每周的阅读班会上,教师可依据阅读记录卡,了解学生们的阅读量和阅读情况,并给予表现优异的学生一定的奖励。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外阅读量积累的越多,学生眼界越得以扩展,而从书本中汲取的营养,将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不应“就事论事”,应从一个突破点,而引导学生进入另一领域,在书籍的海洋中尽情翱翔。拓展课外阅读,逐渐培养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实自我,从生活中提升自我[2]。
(三)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是因为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致。有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浅浅课外阅读一遍了事。小学生认知水平不高,理解能力不强,走马观花式的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后没有任何收获和感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实施“改错”的教学方法。比如说,特意设置一些有缺陷,如错别字、用词不当、语句不畅的文本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的发现错误,不断的改进错误。同理,还可从学生自己的作文入手,在作文中改错,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改错习惯。 教学中,还可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们之间相互交流课外阅读心得,推荐好书。此外,重视培养学生记录的良好习惯。古诗词、俗语、成语、典故等,均要学生有针对性的加以记录。对好词佳句的记录,即是对自我知识结构的完善,同时也是实现学以致用的重要方法[3]。总而言之,改错和记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改错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严谨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结语
课外阅读有方法,课外阅读有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有意识的拓展课堂、丰富课堂。打造动态课堂,以故事、游戏、对话、动手实践等相互交叉,点燃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营造课外阅读氛围,促使小学生想读、爱读、乐读的好习惯,使小学生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雄合.浅析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8,31(16):291-291.
[2]张正聪. 让学生变成“读书郎”——指导农村小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J]. 新课程(上), 2017,39(23):683-683.
[3]李守江.浅议农村小学如何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J].考试周刊,2019,17(55):173-173.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习惯
开卷有益。阅读使人明智,使人聪慧,使人博学,使人愉悦。语文是语言学科,同時也是人文学科,语文学习需要长期不懈的积累,以量的积累最终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听、说、读、写四门功课中,“读”与听、说、写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须臾不可缺少,也贯穿整个语文学习的始终。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能有效积累语文知识,还能带给学生阅读的快乐和满足感。可是,在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并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被狭义的限制于为分数而学习的空间,课外阅读不受欢迎。长此以往,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必然走向狭隘之处。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存在哪些不足?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积极性不强,课外阅读的整体成效不如人意。
学生们之所以不喜欢语文课外阅读,除了个人因素之外,对课外阅读重视程度不足,以及教学方法的陈旧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部分教师单一认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重点在于多做练习,多解答题目,加强练习强度[1]。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们能够做到通读全文,将文本中的生字词掌握即可。不难想象,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未能有效的深入和拓宽,对文本的感知把握能力停留于初始阶段。而课外阅读方法的陈旧,主要表现为以“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凸显,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收知识,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课外互动。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分析
(一)化静为动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化静为动,让学生们以讨论、画画、唱歌、表演等形式动起来。比如说,在教学《草船借箭》时,由于学生们对《三国演义》的影视作品十分熟悉,因而笔者组织学生表演了《草船借箭》的情景剧:将教室内的桌椅搬开,腾出一块空地。学生们分别扮演曹操、诸葛亮、周瑜、鲁肃、士兵等等。“士兵”排成列,以手搭肩作为“船”,另外的“士兵”站在“岸边”,虚拟射箭。表演开始后,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人物扮演的惟妙惟肖,能良好的掌握角色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从学生们的肢体动作,脸上表情等,可以看出学生们表演的十分专注。表演结束后,学生依然处于兴奋状态。笔者因势利导的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喜欢《三国演义》吗?“草船借箭”的故事节选至《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哪些三国的故事吗?”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回答:“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三顾茅庐”、“煮酒论英雄”……。学生们虽然没有认真阅读过,但对这些三国中的故事已然耳熟能详。于是,笔者因势利导的鼓励道:“同学们非常聪明。书中记录的三国故事格外精彩,同学们课后可以课外阅读儿童版的《三国演义》。”甜蜜的引导,极大降低了学生们对课外阅读的抵触情绪,学生们纷纷投入到课外阅读中,阅读量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扩展。
(二)阅读经典 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不能“为教而教”或“为考而教”。在课外阅读中应以小见大,由点至面,从课外阅读而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世界瑰丽多奇,文学令人爱不释手。人们喜爱语文,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丰富”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语文无所不包,既有自己的学科特性,又可映射到数学、科学、社会等诸多学科之中。小学生学习语文,正处于打基础的起始阶段,多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尤其是经典书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比如说,在教学《甘罗十二为使臣》、《负荆请罪》、《西门豹治邺》、《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苏武牧羊》等课文时,除了课文本身以外,还可为学生甄选适合于儿童课外阅读的历史故事书、世界名著。事实上,适合于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不胜枚举,而为了确保学生们能够有序而持续的进行阅读,教师可在班级一角设置“读书角”,向其中填充丰富而精彩的课外阅读作品。《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苏菲的世界》、《理想国》、《法律的故事》、《漫话圣经》、《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等等。 在学生们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应为学生们量身打造“图书阅读记录卡”。学生们在每次阅读后,可在记录卡上写上自己在某个事件段阅读了哪些内容,甚至可以简单记录自己的阅读体会、心得等等。在每周的阅读班会上,教师可依据阅读记录卡,了解学生们的阅读量和阅读情况,并给予表现优异的学生一定的奖励。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外阅读量积累的越多,学生眼界越得以扩展,而从书本中汲取的营养,将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不应“就事论事”,应从一个突破点,而引导学生进入另一领域,在书籍的海洋中尽情翱翔。拓展课外阅读,逐渐培养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实自我,从生活中提升自我[2]。
(三)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是因为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致。有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浅浅课外阅读一遍了事。小学生认知水平不高,理解能力不强,走马观花式的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后没有任何收获和感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实施“改错”的教学方法。比如说,特意设置一些有缺陷,如错别字、用词不当、语句不畅的文本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的发现错误,不断的改进错误。同理,还可从学生自己的作文入手,在作文中改错,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改错习惯。 教学中,还可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们之间相互交流课外阅读心得,推荐好书。此外,重视培养学生记录的良好习惯。古诗词、俗语、成语、典故等,均要学生有针对性的加以记录。对好词佳句的记录,即是对自我知识结构的完善,同时也是实现学以致用的重要方法[3]。总而言之,改错和记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改错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严谨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结语
课外阅读有方法,课外阅读有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有意识的拓展课堂、丰富课堂。打造动态课堂,以故事、游戏、对话、动手实践等相互交叉,点燃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营造课外阅读氛围,促使小学生想读、爱读、乐读的好习惯,使小学生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雄合.浅析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8,31(16):291-291.
[2]张正聪. 让学生变成“读书郎”——指导农村小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J]. 新课程(上), 2017,39(23):683-683.
[3]李守江.浅议农村小学如何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J].考试周刊,2019,17(55):17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