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小述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198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在世,你我都常常会忍不住想:自由是什么?我的自由在哪儿呢?如果我能拥有自由,我会过着怎样的一种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生活呢?我会在哪一些事情上做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选择呢?也许不免感叹:唉,可惜我们从未拥有过自由。它好像一只翅膀上绑着金子的飞鸟,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我们怎么都抓不到,却又怎么都舍不得放手。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世世代代无止无休地歌颂着自由,表达着对自由渴求的句子层出不穷。匈牙利诗人桑多尔·裴多菲的这一句流传最广: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这首诗里,人生的三件大事都被提及并相互比较,意短而味长。确实在许多人心里,自由比生命和爱情都更为重要。古有苏格兰人民频频起义,以暴力手段反抗英王室的统治,抛头颅洒热血只为获取民族的独立自强;今有“不婚族”盛行,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而抛却婚姻的枷锁,长久地享受“单身贵族”自由自在的乐趣。
  其实不只是人无时无刻不向往着自由,这颗星球上的其他生物也会为了得到自由不计付出何种代价。陆蠡在《囚绿记》中写道:“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讓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他在“卢沟桥事件”发生后的与这一株常青藤为友,却又自私地囚住了他的绿友,剥夺了常青藤的自由。但是这株常青藤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固执而倔强地朝着阳光生长。陆蠡将它的不屈服的品质解读为中华民族对待侵略者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和对胜利与光明的向往,我觉得亦可认为是绿友对自由的强烈追求从未止息,摆脱了铁窗和囚禁者的束缚与禁锢,常青藤定能茁壮而自由地生长。
  可是并不是每个生命都能交上好运,能够得到想要的自由,摆脱尘网的束缚。你我皆为凡人,活在世间都多多少少有着些许羁绊,且总归是那么几种东西。我们不愿受着长辈、领导的管教,不愿被规则、道德,甚至法律所约束。我有时会问自己:到底什么时候我才能有时间、有金钱、有权利、有精力做想做的事情呢?为什么从小到大都有人在骗我说“上了大学你就自由了”,可是我现在每天仍然不自在呢?渐渐地我明白:这世上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只有相对意义上的自在。
  只要人活着一天,便自然要担过一天的担子,责任大大小小地压在肩上,甚至有些喘不过气来,只觉得心灵和身体都无比的沉重,丝毫感觉不到自由的轻盈与快乐。但是“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现状的丑陋程度分毫不能决定心灵的美丽与否,有些人本来在物质上挣扎得极苦,却也能将日子过得悠闲自在;本来地位渺小如尘埃,心灵的自在让他高大如伟人。并没有人能拥有绝对的自由,想杀人放火便去随心所欲,只是有些人会尽自己所能活得更轻松自在些罢了。唐代诗人李翱写道: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在陋室中,在深巷里,在闹市中,心境的释然与洒脱均能获得,只是需看道行的深浅。尘世的约束与禁锢都是外在形式上的枷锁,没有人能够为心灵上刑,除了自己。要是人心想要飞翔,纵然是刀山火海也阻拦不住向往自由的翅膀。
  其实有的时候追求自由与超然并不困难,并不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不需要一次惊险刺激的逃亡,也不需要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干净的阳台,一束温热的阳光,一把舒适的椅子,一本心爱的书,一杯淡淡的苦茶,一只正在安眠的老猫和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闲适而自在的心境。有时候,只一瞬,我便感到心像是一团云朵一般地飞了起来,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无纷无扰,自由自在地在空气中轻轻柔柔地飘浮。
  所有的枷锁都破碎了,所有的禁锢都解除殆尽,天地间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那种超脱与快乐实在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好。
其他文献
弋舟1  同机落地的葛水平说得有点儿犹豫:高粱应该还没红吧。  她有经验,她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判断的,在我眼里,此刻她就是权威,就是教科书。  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我几近无知。我唯一的高粱知识来自于文学,没错,就是莫言那著名的《红高粱家族》。而且,“我爷爷”“我奶奶”的形象也植根于心,于是高粱在我的知识谱系里,除了穗从风动、红接霞光,还差不多有着姜文与巩俐的人形。这就是一个不事农耕的现代人贫瘠的知
期刊
張华  近期的《文学报》微信公众号,连续两篇“主推”文章皆与“死”有关。2019年12月28日一篇,标题是:在“文学的不朽”这个问题上,那些名垂青史的作家都是怎么想的?刊发内容是美国华裔作家哈金(金雪飞)在美国休斯顿发表的题为《文学与不朽》的演讲稿;紧接着,2019年12月29日一篇,标题是:我们以每月失去一位名家的遗憾度过了2019。刊发内容是青年评论家张熠如对2019年欧美文学的盘点。  尽管
期刊
真题回放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郑学勤,天然橡胶研究专家,热带作物科学家。六十多年前他来到海南,立志为祖国摘下“无胶国”的帽子。为了这一梦想和使命,郑老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责任和担当,虽历经千辛万苦,但初心不改,信念从未动摇,为中国跻身于世界产胶大国的行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为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如
期刊
古文开卷  古者庖牺2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3,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4,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5。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6其事。庶7业其繁,饰伪萌生8。黄帝史9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10,知分理可相别异也11,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12。“夬,扬于王庭” 13。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14,“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15。  仓颉之初
期刊
前文说过协和大院经历了四次大折腾,本章讲述大院16栋小洋楼里住过的五代人。1921—1949年,第一代1949 年以前的协和大院内景  1921年,马路对面的协和医学院竣工,14幢绿色琉璃瓦大屋顶宫殿式建筑错落有致,亮瞎了老北平人的双眼。花园别墅的协和大院也同时交付使用,16栋小洋楼就像把美国小镇搬到了北平市中心。当时住进了第一批住户,都是协和聘请的外国医学专家,以美、英为主。那时大院里的规矩大了
期刊
我是念旧的——毫无疑问。  旧时风物,总有迷人之处。  一爿凋敝老店,只消驻足片晌,我就能睹见它迎来送往之热闹前世;一枚未曾撞见主人的明信片,读那三五字句,我亦能为它谋划出一段刻骨情爱,或是至亲别离;哪怕是从二手市场上淘来的带字的旧书,我都能被那些或娟秀或潦草的笔记,揪到九霄云外去游荡好些时候——相较于书籍内容本身,遥想曾经捧阅此书之人之情形,是更叫人着迷些的。所以,以至于但凡观览带笔记之二手书,
期刊
韩熙载夜宴图 南唐 顾闳中  顾闳中(910-980)五代十国时期江南人,南唐国家画院的专业画家(翰林待诏),以擅长人物画而称于世。其实最让人佩服的是顾先生强大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宣和画谱》中记载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入夜潜伏进韩熙载府邸,窥探韩先生奢华放浪,大宴宾客的夜生活后,仅凭其记忆而绘制出煌煌巨制《韩熙载夜宴图》(命顾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画作场面宏大、人物众多
期刊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个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限制。即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年,是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他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眈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军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的库存中,有一个极其醒目的主题词,无论日月如何轮转,都一直未曾黯淡褪色,那就是“孝”。作为文字的“孝”,时常独来独往,亦不时与“忠”结伴现身,构成一对聚聚散散的临时组合。然而就两者的指向而论,彼此并不重叠,各怀心思,亦各有所爱。比起“孝”的具体与狭隘来,“忠”似乎显得更为虚泛,更为高远,当然也就更难以捉摸。然而“忠”毕竟属于个体的心理活动,而人心又隔着肚皮,看不見,摸不着,既无法勘探,
期刊
叶永华徐钱钱一  踏上清风老街,顺着商於古道往西五里地,有一个绿树环抱,鲜花盛開,富饶而美丽的村庄,一千多口人的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叫西街村的地方。解放后从土改、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成立,后称之为棣花大队。韩家大院就坐落在塬下的几十户人家里,这里是韩述绩先生生活战斗的地方……  韩述绩,乳名韩明,棣花镇西街村人,生于农历1911年6月,卒于2000年7月,终年89岁。生育三个儿子、五个女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