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层流通图书站是开展“全面阅读”的基本单元,承担着传播知识文化、提高全民综合素养的光荣使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由“结构化”转为“标题化”,更多的人追求着来自网络的“快餐式”阅读,这样便导致基层图书流通站的“边缘化”,为此,认真研究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的定位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层图书流通站 建设 定位与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显示,世界阅读量最高的国家是以色列,平均每人一年读64本书,而亚洲的韩国和日本分别为11本和8本,我国的年人均读书量仅为4本,由此可见我们的阅读数量比起其他国家还相差甚远。知识是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国家持续发展的“永动机”,一个喜欢阅读的民族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国家充满创造力,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尤其应该鼓励更多的人进行阅读,只有大部分人掌握丰富的知识才会具备创新的意识,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基层图书流通站的投入力度,加快它的发展速度,对图书流动站进行科学的定位,对基层图书流通站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它的功能和实效完整的落在实处。
一、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的定位
1.选址与特色定位。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一般选址社区或街道基本单元范围内,位置大多在人口密度大,流通性较强、地铁、公交等换乘线路较多的交通便利位置,目的就是让过往的路人可以方便的阅读。基层图书流通站始终存在于社区居民的视线范围之内,这样有助于增加亲切感。基层图书流通站拥有自己的特点,在站内所藏图书大多是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书籍,比如健康养生类、家电维修类、情感励志类、时尚、体育类、心灵鸡汤和文学著作等等,比起省级、市级的图书馆藏书数量并没有多少优势,基本维持在千册以内,但相比较藏书规模大、品类全的省、市级图书馆,基层图书流通站的藏书具有实践操作性、离居民的日常生活更近。
2.结构定位。基层图书流通站是省、市级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省、市级图书馆是垂直结构的关系,基层图书流通站是省、市级图书馆的分支,深入到居民的生活当中,方便居民的阅读,同时也降低了居民借阅图书的出行成本,在家门口就可以借到书,低成本的阅读会使居民提高兴趣,主动阅讀,达到精神文化教育、提高知识素养的作用。由于基层图书流通站与省、市级图书馆是垂直的结构关系,所以它的馆藏图书来源于上级图书馆。
3.功能定位。基层图书流通站属于政府主导的服务型组织,它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提高公众认知、丰富公众思想内涵、提高公众精神文化素养为目的,它肩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使命,是居民终身学习习惯养成的“引导者”,它可以满足居民的阅读、学习的需求。同时基层图书服务站是一个开放性的服务型组织,定期会举办读书沙龙活动,有助于读书爱好者进一步交流,在交流中可以促进志趣相同的读书爱好者结为“书友”,共同进步,为此,基层图书流通站还具有交际的功能。
二、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大于内容,管理过于松懈。基层图书流通站的图书来源于省、市级图书馆的调运、来源于藏书爱好者的捐赠,整体来看,是一个闭塞的单循环过程,缺乏一定的开放性和互动化,除此以外,还存在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上级单位重视度不高,投入资金明显不足,很难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直接反应在图书管理上,形式大于内容,管理过于松懈。当领导视察工作时,基层图书站立即变成“知识的海洋”,很多读书爱好者聚在一起,进行借阅或者安静的阅读,与之相反的是平日里的寂静与枯燥,很少有人主动进入基层图书馆借阅书籍,即便有人借阅,基层图书馆管理人员服务态度一般,表现出一副“爱看不看”的样子,由于服务态度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居民的阅读体验,他们可能完成一次不愉快的借阅过程,就选择从“当当”“淘宝”“京东”或者书店直接购书,而放弃掉免费的借阅图书,这就让基层图书站的功能大打折扣,失去了政府赋予的应有的责任。
2.基层图书流通站在各区域范围内发展并不均衡。尽管各区域的基层图书流通站都与省、市级图书馆呈垂直的结构关系,可是在实际运营中,发展并不均衡。在一个城市,通常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区、县的基层图书流通站发展水平较高,这是由于上级领导单位重视、投入资金充足、该区域居民的普遍阅读需求较大,整个区域呈现出积极的阅读循环结构;经济水平较差的区、县上级领导部门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支持当地经济建设方面,在资金和其他投入方面力度不足,居民缺乏积极的舆论导向,并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也就没有阅读的需求,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挣钱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在这种区域文化背景下,很难形成积极的阅读循环结构。一些基层图书流通站在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
2.1位置选择人流量不大,位置偏僻的社区周围。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一些地方政府把基层图书流通站脱离了“基层”,选择在人流量不大,位置偏僻的社区周围,如此一来就能降低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在他们的理解看来,有没有阅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存在,这是上级领导的指示,这是文化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便选择了打“擦边球”的方法,把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变成了“形象工程”,让形式大于内容。
2.2馆藏图书陈旧、品类较少、与时代脱节。由于缺乏经费,基层图书流通站的图书来源基本靠“赠送”,它们没有能力去购买新的、适应社区居民阅读的图书,这样基层图书流通站的图书始终维持在初级捐赠阶段,任凭时代变迁,图书品类依旧“无恙”。如今已经2017年,我们在一些基层图书流通站见到的图书出版时间大部分维持在2000年到2006之间,甚至还存在着大量的90年代读物,这种与时代脱节的书籍,早已失去了参考意义,并不会吸引居民阅读。
三、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的实践
1.政府大力扶持。由于基层图书流通站属于非盈利机构,在各方面建设中都很难筹集到社会的闲散资金,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地方政府不能只着眼于眼前利益,认为基层图书流通站不属于盈利项目,不能为提高本地GDP做出贡献,因而选择“避而远之”。要把目光放的更长远一些,从战略层面来考虑基层图书流通站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认知力,当该区域形成“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大家以阅读为快乐,以知识为荣耀,这样就会提升整个区域的居民文化素养,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生产力”,会出现更多的“创新”项目,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规范建站流程。为了把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落到实处,确保人民群众可以阅读到高质量的图书,地方政府要充分的重视基层图书流通站的重要性,要严格的规范建站流程,对建站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监督,提出意见。首先要在制度上有所规范,即出台“建站指导意见”和“建站可行性研究要求”,在制度上给予保障;接着要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建站位置,哪里人流量大、哪里交通便利、该区域的建筑面积应该是多少更为科学化、如何合理的利用土地提升服务质量,同时要兼顾“就近化”原则,要基层图书流通站接地气,真正的符合基层的需要;在进行实地调研和论证后,进入工程项目环节,政府要严格监督,确保每一分钱花到实处,既要保证建筑质量,又要保证图书质量,还要挑选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的运营和维护,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四、结语
基层图书流通站是政府文化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跑好最后的这一公里,关系到文化强国的重大使命,为此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由于基层图书流通站深入社区,在建设方面必须要结合居民的生活特点,始终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素质作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红亮.基层流动图书馆延伸服务与实践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10):105.
[2]姚俊玲.基层图书馆图书流通站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12):262.
[3]甘肃省图书馆.新思维新模式新服务——甘肃省图书馆全力服务文化建设[J].发展,2013,(2):70-71.
关键词:基层图书流通站 建设 定位与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显示,世界阅读量最高的国家是以色列,平均每人一年读64本书,而亚洲的韩国和日本分别为11本和8本,我国的年人均读书量仅为4本,由此可见我们的阅读数量比起其他国家还相差甚远。知识是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国家持续发展的“永动机”,一个喜欢阅读的民族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国家充满创造力,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尤其应该鼓励更多的人进行阅读,只有大部分人掌握丰富的知识才会具备创新的意识,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基层图书流通站的投入力度,加快它的发展速度,对图书流动站进行科学的定位,对基层图书流通站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它的功能和实效完整的落在实处。
一、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的定位
1.选址与特色定位。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一般选址社区或街道基本单元范围内,位置大多在人口密度大,流通性较强、地铁、公交等换乘线路较多的交通便利位置,目的就是让过往的路人可以方便的阅读。基层图书流通站始终存在于社区居民的视线范围之内,这样有助于增加亲切感。基层图书流通站拥有自己的特点,在站内所藏图书大多是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书籍,比如健康养生类、家电维修类、情感励志类、时尚、体育类、心灵鸡汤和文学著作等等,比起省级、市级的图书馆藏书数量并没有多少优势,基本维持在千册以内,但相比较藏书规模大、品类全的省、市级图书馆,基层图书流通站的藏书具有实践操作性、离居民的日常生活更近。
2.结构定位。基层图书流通站是省、市级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省、市级图书馆是垂直结构的关系,基层图书流通站是省、市级图书馆的分支,深入到居民的生活当中,方便居民的阅读,同时也降低了居民借阅图书的出行成本,在家门口就可以借到书,低成本的阅读会使居民提高兴趣,主动阅讀,达到精神文化教育、提高知识素养的作用。由于基层图书流通站与省、市级图书馆是垂直的结构关系,所以它的馆藏图书来源于上级图书馆。
3.功能定位。基层图书流通站属于政府主导的服务型组织,它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提高公众认知、丰富公众思想内涵、提高公众精神文化素养为目的,它肩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使命,是居民终身学习习惯养成的“引导者”,它可以满足居民的阅读、学习的需求。同时基层图书服务站是一个开放性的服务型组织,定期会举办读书沙龙活动,有助于读书爱好者进一步交流,在交流中可以促进志趣相同的读书爱好者结为“书友”,共同进步,为此,基层图书流通站还具有交际的功能。
二、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大于内容,管理过于松懈。基层图书流通站的图书来源于省、市级图书馆的调运、来源于藏书爱好者的捐赠,整体来看,是一个闭塞的单循环过程,缺乏一定的开放性和互动化,除此以外,还存在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上级单位重视度不高,投入资金明显不足,很难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直接反应在图书管理上,形式大于内容,管理过于松懈。当领导视察工作时,基层图书站立即变成“知识的海洋”,很多读书爱好者聚在一起,进行借阅或者安静的阅读,与之相反的是平日里的寂静与枯燥,很少有人主动进入基层图书馆借阅书籍,即便有人借阅,基层图书馆管理人员服务态度一般,表现出一副“爱看不看”的样子,由于服务态度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居民的阅读体验,他们可能完成一次不愉快的借阅过程,就选择从“当当”“淘宝”“京东”或者书店直接购书,而放弃掉免费的借阅图书,这就让基层图书站的功能大打折扣,失去了政府赋予的应有的责任。
2.基层图书流通站在各区域范围内发展并不均衡。尽管各区域的基层图书流通站都与省、市级图书馆呈垂直的结构关系,可是在实际运营中,发展并不均衡。在一个城市,通常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区、县的基层图书流通站发展水平较高,这是由于上级领导单位重视、投入资金充足、该区域居民的普遍阅读需求较大,整个区域呈现出积极的阅读循环结构;经济水平较差的区、县上级领导部门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支持当地经济建设方面,在资金和其他投入方面力度不足,居民缺乏积极的舆论导向,并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也就没有阅读的需求,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挣钱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在这种区域文化背景下,很难形成积极的阅读循环结构。一些基层图书流通站在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
2.1位置选择人流量不大,位置偏僻的社区周围。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一些地方政府把基层图书流通站脱离了“基层”,选择在人流量不大,位置偏僻的社区周围,如此一来就能降低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在他们的理解看来,有没有阅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存在,这是上级领导的指示,这是文化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便选择了打“擦边球”的方法,把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变成了“形象工程”,让形式大于内容。
2.2馆藏图书陈旧、品类较少、与时代脱节。由于缺乏经费,基层图书流通站的图书来源基本靠“赠送”,它们没有能力去购买新的、适应社区居民阅读的图书,这样基层图书流通站的图书始终维持在初级捐赠阶段,任凭时代变迁,图书品类依旧“无恙”。如今已经2017年,我们在一些基层图书流通站见到的图书出版时间大部分维持在2000年到2006之间,甚至还存在着大量的90年代读物,这种与时代脱节的书籍,早已失去了参考意义,并不会吸引居民阅读。
三、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的实践
1.政府大力扶持。由于基层图书流通站属于非盈利机构,在各方面建设中都很难筹集到社会的闲散资金,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地方政府不能只着眼于眼前利益,认为基层图书流通站不属于盈利项目,不能为提高本地GDP做出贡献,因而选择“避而远之”。要把目光放的更长远一些,从战略层面来考虑基层图书流通站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认知力,当该区域形成“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大家以阅读为快乐,以知识为荣耀,这样就会提升整个区域的居民文化素养,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生产力”,会出现更多的“创新”项目,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规范建站流程。为了把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落到实处,确保人民群众可以阅读到高质量的图书,地方政府要充分的重视基层图书流通站的重要性,要严格的规范建站流程,对建站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监督,提出意见。首先要在制度上有所规范,即出台“建站指导意见”和“建站可行性研究要求”,在制度上给予保障;接着要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建站位置,哪里人流量大、哪里交通便利、该区域的建筑面积应该是多少更为科学化、如何合理的利用土地提升服务质量,同时要兼顾“就近化”原则,要基层图书流通站接地气,真正的符合基层的需要;在进行实地调研和论证后,进入工程项目环节,政府要严格监督,确保每一分钱花到实处,既要保证建筑质量,又要保证图书质量,还要挑选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的运营和维护,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四、结语
基层图书流通站是政府文化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跑好最后的这一公里,关系到文化强国的重大使命,为此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由于基层图书流通站深入社区,在建设方面必须要结合居民的生活特点,始终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素质作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红亮.基层流动图书馆延伸服务与实践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10):105.
[2]姚俊玲.基层图书馆图书流通站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12):262.
[3]甘肃省图书馆.新思维新模式新服务——甘肃省图书馆全力服务文化建设[J].发展,2013,(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