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野下的阅读教学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Win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细读能够让学生将课文当中所蕴含的精妙之处体会出来,对课文的语言节奏和肌理细细品味,从而帮助学生走进语言的世界,体会其中的意义。文章借鉴接受美学的观点,从文本细读入手,从“建立期待视野,提倡个性阅读;利用期待视野,发展主体作用;把握文本,发挥细读优势”三个方面,对阅读教学进行了阐述。
  接受美学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尧斯在1967年提出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接受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中的种种意蕴。接受美学认为学生的接受活动受自身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受作品范围规定,因而不能随心所欲。即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真实理解、真切感悟才是“特定的审美客体”接受审美意蕴的真正意义。而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语义学,文本细读是对文本的内容组织结构。文本细读能够让教师通过课堂的平台,让学生收获言语解读的意义、意味和意蕴,于细微处见光华,品味课文蕴含的精妙之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既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却面临着应试化、形式化、程式化的窘境。教师在教学时,过多受到中考题型的影响,以标准化、唯一化去解读原本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限制甚至是扼杀了学生充满着灵性的解读,数十人的班级几乎是只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另外有许多语文老师在小组合作,多媒体运用方面的思想认识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他们视多媒体、小组合作是时尚的标杆,追求课堂的热热闹闹、课件的绚丽多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形成了思维上的疲惫和低效,使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现阶段语文教学还存在程式化的不足,先是面面俱到地讲解主要内容、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语言赏析、修辞手法,然后再做大量的练习,语文老师试图以这样“举一反三”的教学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殊不知此种教学后带来的最大的“价值”是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热情的低迷。尧斯根据读者的阅读心理,提出了“期待视野说”。他认为,当读者遭遇一部文学作品时,既已生成的阅读经验和存留的阅读记忆,将参与到这一次的阅读之中,使自身进入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产生阅读期待。读者对阅读某一作品的兴趣取决于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是否处于同一水平线。只有当期待视野低于作品时,读者才容易兴奋,愿意阅读。接受美学还启示我们,读者受到艺术修养,文化基础、性格气质、生活体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解读结果上存在着多样性。
  语文课本中通常都是包含复杂、丰富的感情以及较高审美价值和思想性的经典名著,这些作品倘若都是以单一的思想来概括,“期待视野”只能变成无本之木。课文的所有内涵是不可以用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来代替的。倘若如此,不仅课文没了生命力,还会摧残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文学审美创新能力。要尊重“学生读者”的“期待视野”,重视读学生的个人体验,让他们表达对文本不同的理解。
  我们都知道,《背影》1925年发表,1930年即入选国文教材,80多年来,主题解读经历了四个阶段。民国时期认为主题有两种:一是表现少年人的心情和老年人不同,一种是表现亲子间的自然的真爱;新中国初期,认为《背影》是宣扬资产阶级父子私爱的文章,是毒害青少年灵魂成长的糖衣炮弹;改革开放时期认为文中要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之情和儿子在事隔多年后回忆往事时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現在认为停留在父爱甚或子孝的层面,都是对这篇经典的浪费,因为它的背后,连接着一个时代的脉搏和心跳。诗无达沽,文无定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元阅读,个性解读。文本和“期待视野”的差异造就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领悟。细读文本中看似普通的却常是最有生活化的语句,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加感知文本的情感体悟,还能够让教学和生活“对话”,达到教学生活化、社会化的目的。所以常说的“于未晓处质疑,于无疑处生疑”,实在是文本细读的至高境界。新课标要求中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精彩的语句及其表现力。
  阅读教学课,文本细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利器。在《新课标》下,我们不妨以接受美学为基石,赋予学生文本细读的权力,努力建构书本与学生间的纽带,教会学生文本细读的本领,让阅读教学在美学理论指导下走的更远更坚实。
其他文献
我国新颁布的《语文新课标准》指出:“学生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阅读的乐趣。我们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學生的阅读实践。”下面我就自己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谈谈自己一些看法。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教
期刊
我国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来说,中学英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着主导性的地位,他们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向导,是学生知识的重要来源。但是,教师的教学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仍旧以自我教学为中心,并没有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成教学任务,而是继续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师仍旧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准,对学生实行题海战术,让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在试卷上体现出学习水平等等。由此可见,教师针对考试得高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积极探索适合初中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汉语口语教学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是每一位汉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索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汉语口语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  一、创设多元课堂结构,鼓励学生口语交流  汉语课堂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主要场所,因而,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创设语言情境,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
期刊
人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多年的教学,学生学习习惯的优劣与学习成绩好坏几乎是成正比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要抓紧抓实。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
期刊
一提到作文,很多同学都爱说“我最怕写作文了,因为没的可写。”仔细想一想为什么“没的可写”?就是手中没有要写的东西,怎样才能变“没的可写”为“有的可写”?办法是学会积累,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教給学生写作的技巧,而是指导学生积累生活。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  一、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体验生活,获取直接材料。  生活
期刊
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积极努力、永远追求的工作目标。高效的语文课堂就是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转变教学理念与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都是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要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必须
期刊
有人说:“文学使人生动,哲学使人深刻,历史使人深邃。”这蕴涵着历史知识的博大精深,诠释着历史人之社会价值与责任,更是对历史学科注重实证精神和理性思维这一特点的高度概括。同样,在思索如何提升历史课堂有效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时,也逐渐清晰地认识到,一堂好的、能真正让学生沉浸其中并学有所得的历史课,须要具备强烈的歷史感,即须要发挥出历史学科最本真的特性:思想的魅力。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
期刊
一、基本信息  二、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问题的提出。通过课题研究,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出发思考问题并探究。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全面推行我国新课程素质教育。初中各学科的改革也是我国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都对学校课程教学进行了大手笔的改革,但绝大多数都是针对初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策略的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都是为了改变现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适应社会发展这个议题改革的
期刊
年复一年,春去春来,花开花谢。在3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了22个春秋的我,一直以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思想贯穿自己的教学生涯。每当面对学生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和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眸时;我感到身上责任的重大,要做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就必须倾尽所爱。  一、从奉献中获得快乐  教育工作者与一般社会人士不一样,一般社会人士,是从贪欲心中去追求快乐,从个己自私中去占有快乐,从物质享受中去寻找快乐;而我们教育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数第五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1.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2.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3.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教学准备:课件  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