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查兰:打造全新的销售模式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市场格局完全不同以往。在很多行业,新的供应商不断涌现,而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几乎全球各地的供货信息都唾手可得。过去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现在已经完全不存在了。与此同时,买方也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既要服务好自己的客户,又要为自己的股东创造价值。因此,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利用供大于求的行业现状以及充分透明的市场信息,要求供应商降价。这导致商品价格被严重压低,对供应商的冲击很大。有的买家甚至通过网上竞价的方式,迫使供应商降价,结果供应商即便获得订单,也几乎无利可图。
  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仅靠产品好、关系铁是不够的。有时即便战略卓越、技术独特、新品开发快、运营效率高、客户关系好,销售仍有可能拿不到订单,或争取不到应有的利润空间。总之,供应商的日子很不好过,利润不断被挤压,订单不断被抢走,业务增长受到极大限制。
  其实,对于那些积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供应商来说,买方巨大的业绩压力是其绝佳的成长机会。客户除了要完成财务指标,也必须在市场上取得佳绩,因此客户不仅需要降低采购成本,还需要确保产品及服务能受到自己客户的青睐。他们希望战胜竞争对手,保持领先地位;希望拓展业务提高盈利,获得稳健的现金流。总之,买方想要在多个维度上取得成功。虽然他们不会明说,但他们想要的不是只做一锤子买卖的供应商,而是真正能够助他们一臂之力的长期合作伙伴。
  你的客户需要你了解他们的业务是如何经营的,这样作为供应商的你,才能帮助他们做得更好。传统的销售模式无法满足这个层面的客户需求,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沿袭传统的销售模式是无法把握新的市场机会的。尽管企业也在努力激发销售的活力,也在尝试招聘新人、设计新的销售激励政策等方式,但都收效不大。因为真正需要做的是,对现有的销售模式进行彻底改造。
  要想顺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改造销售模式,必须从惨烈的同质化竞争及价格战中脱颖而出,实现更好的价格、更高的利润、更快的增长,以及获得更深入的长期客户关系。
  这种新型销售模式的核心就是聚焦客户。这种思路与现有销售模式截然相反,销售不应把自己企业的成功作为首要目标,而应把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客户成功,作为开展业务的出发点。不要只关注于销售某个具体产品及服务,而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帮助客户取得成功。你要充分利用你能掌握的全部资源,帮助客户完成重点工作、达成业绩目标,这样才是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
  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使你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让你获得应有的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客户会根据你为他们创造的实际价值,向你支付公平的价格。我把这套全新的方法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销售模式。这种全新的销售模式与大多数企业现有的销售模式完全不同,其主要区别如下。
  第一,大力投入,深入了解客户
  销售人员及整个企业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可能深入了解客户业务。即便这样的工作现在也在做,但力度是远远不够的。你是否清楚地知道,客户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最关心的财务指标有哪些?他们如何创造市场价值,以及与竞争对手相比,他们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哪些关键要素上?只有深入理解了客户的业务,你才能制定出短期、中期及长期规划,才能真正帮助到你的客户。中期和长期规划中蕴含的机会最多,因为你可以与客户并肩作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客户颠覆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
  第二,协调资源,帮助客户提高
  你要运用过去从未用过的能力及工具,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模式,找到能够帮助客户改善提升的方法。销售工作将不再只是销售部门的单打独斗,你需要充分调动公司内很多其他部门的帮助和支持,让来自不同部门的同事,包括法务、财务、研发、营销和生产等部门的同事,熟悉客户的方方面面。为此,你应当系统地整理大量有关客户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在数据库中分享,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制订帮助客户获得成功的最佳方案。
  这意味着,你必须在组织内部以及与客户之间,建立新的社交网络,确保信息的双向沟通,形式不限,正式与非正式的都可以。重要的是,确保跨部门、跨组织的频繁、顺畅沟通。例如,公司产品设计人员就需要深入客户门店,与客户直接交流,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规格及服务细节。
  第三,追本溯源,研究客户的客户
  不仅要深入了解你的直接客户,还要了解客户的客户。只能满足你的客户的需求还不够,还必须掌握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客户的客户。要想为客户量身定制市场解决方案,你必须知道他们的客户是谁、想要什么、有什么问题、抱着什么态度、怎样进行决策。要想为你的客户设计独具匠心的产品及服务,你就必须追本溯源,从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倒推出你的客户的需求。价值链及销售理念。
  第四,耐心坚持,建立信任与口碑
  你必须认识到,应用新的销售模式,需要更长的周期才能拿到订单及产生效益,这需要耐心,持之以恒。你要坚定不移地与客户创建高度互信,这样才能促成双向沟通的深入開展。树立信任与口碑的确需要时间,然而一旦树立起来并开始发挥作用时,销售周期就会变得非常短。
  第五,调整激励,有效落实新模式
  新模式的落实,需要组织行为的改变,为此公司高层应当调整激励机制,引导员工予以配合。在新的销售模式下,如果达成季度销售指标,受到奖励的不应只是销售人员,来自其他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也应按其贡献大小,获得相应的激励。当然,如果在培训及支持都已到位的情况下,个别销售人员或其他职能部门主管还不能全心投入,积极采用新的销售模式,那你就该考虑换人了。
其他文献
社会心理学中有个“过度合理化效应”原理,它是从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认识不协调理论”衍生出来的概念:每个人都力图为行为合理性寻找原因,一旦感到找够了,就很少再繼续找下去;而且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如果外部原因足以解释行为,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原因了。  薪酬激励“过度合理化”现象产生原因  在企业薪酬激励管理实践中,很多企业都存在着薪酬激励“过度合理化”倾向,当公司过度重视薪酬刺激员工
期刊
现在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普遍非常焦虑,这种焦虑主要来自于能力的缺口。能力的主要载体是人力资源,尤其是专业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以及核心领导层。  企业发展有外部的、内部的要求,外部的要求主要是外部的生产环境、产业环境、竞争背景变了,企业如果不进行战略转型与产业升级就没有出路,而企业内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内部的各种矛盾不断积累,企业内外都有发展要求,企业能力支撑相对滞后,企业能力支撑与企业内外发展
期刊
企业做战略管理时,常常用到三个著名的概念:关键成功因素,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主要有两个分析方式:一是由外而内的产业结构分析及竞争对手分析,二是由内而外的资源本位企业观。其中,关键成功因素对应产业结构,竞争优势则对应竞争对手,两者均从属于第一种分析方式。而核心竞争力对应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属性,从属于第二种分析方式。  太笼统的“关键成功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是指一个产业中,那些最能影响企
期刊
每个希望成功的商业领导者都会问的几个问题,却几乎没有人能从科学的角度给出可靠的答案:哪些公司值得学习?它们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效仿它们?  我们运用统计学方法来解答这些缺乏严谨研究的问题,从上千家公司中挑选出几百家长期表现极为突出的公司,作为真正卓越公司的样本。研究结果令我们非常意外:虽然这些公司的作法多种多样,但卓越成绩背后的决策只有三条看似十分简单的法则。  法则一:品质先于价格
期刊
“1980年之前的公司,80%已不复存在,未来5年内可能还将有17%消失。”这项数据经常在学术会议上出现。由于太多次听到类似说法,达特茅斯学院教授维贾伊·戈文达拉扬也开始引用这项数据,虽然他并不清楚其准确性,也不了解背后的原因。因此,戈文达拉扬与同事阿纳普·斯里瓦斯塔瓦决定认真研究一下企业的寿命问题。  此前,曾有研究分析《财富》500强企业和标普500企业的存活率,结果显示,企业寿命在缩短:19
期刊
销售究竟卖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对很多人来说或许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人们自然会想到“销售卖的是产品”。然而,问题的答案似乎又没有这么简单。市场上的产品琳琅满目,即便是做同一种品牌产品的销售,有些人可以把产品成功地卖出去,有些人却难以卖出去。在销售的成功与失败之间,通常是我们长期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我们不妨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来看待销售的成功与失败。客户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而不是你的竞争对手的產品?或者是购
期刊
绩效考评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绩效考评?老板和管理层必须先回答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绩效考评是为了给员工带来动力,还是为了给员工施加压力?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管理模式。  如果是给员工带来动力,那么我们信奉的理念就是: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如果是给员工施加压力,那么大家信奉的理念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所以各位老板和高管一定不要急于引进各种绩效考评体系,不要以为只要引
期刊
创业就是找痛点,无痛点不创业。寻找创业痛点,是激发“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力的最佳路径。需求不是互联网创业的起点,痛点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者必须要换位思考去感受用户的痛点。基于痛点去设计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用简单、高效、可行的方案去帮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将会少走很多弯路,大大提升创业成功率。  创业的过程即是寻找痛点、解决痛点的过程。本书作者认为,痛点创业的本质就是要做到“六项精进”对于每天要接触
期刊
互联网曾有著名的“风口论”,但是,找到“风口”,猪就真的能飞起来吗?飞起来之后,会不会很快摔下来?那么多前赴后继“倒下”的企业,他们是因为没有找到风口,还是找到了风口,却没能坚持飞在天上?战略和商业模式容易复制,组织能力却是打赢持久战的关键。《变革的基因》作者杨国安表示企业要保持高获利、高成长空间要遵循三大法则。  法则一:持续成功的关键是人,第一就是必须非常清楚用户的导向,必须能够了解用户特点。
期刊
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平台,企业人才跳槽越来越频繁,以至让一些企业老板患上了人才焦虑症。其实,人才的离去是一种正常现象,企业应该转变传统的人才管理理念,正面应对人才流失问题。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历与从业观察认为,企业之所以出现员工离职现象主要是因为,首先,员工对个人个性的追求。很多员工是一些有抱负、年轻气盛、多思想、多个性的年轻人,他们对工作的认识是独特的,对工作的要求是苛刻的甚至是理想化的,他们一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