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it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学展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全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地理素养。
  关键词: 问题导学 高中地理 教学策略
  问题导学是根据课本内容和要求,从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唤起高中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高中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探讨了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通过课前预习、教学中建立问题激发高中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具体运用策略
  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鼓励高中生通过认真思考后勇于大胆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依据课本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題,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问题导学进行教学,而这项工作是在预习阶段完成的。因此,高中地理老师运用问题导学进行教学时,引导高中生展开高效的预习是十分关键的。在引导学生预习之前,老师应当提出预习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1.1来自课本内容而提出的问题。课本内容和高中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有所差异,因此会产生疑问。例如,老师在讲解《地球的运动》一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北半球1月份正是冬季,地球应该离地球最远,为什么是近日点呢?7月正是夏天,为什么会是远日点呢?”这些都是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经过思考后得出的问题,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时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2根据热点实事而提出的问题。例如,高中地理老师在讲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课时,有的学生在杂志上看到一条新闻:在中东的多哈,养活一棵树至少要花费五千美元。要想知道一个多哈人是否有钱,只要看他家院子里有几棵树、多少植物就知道了。学生会根据这则新闻,结合教材内容得出应当节约用水的结论,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1.3结合当地环境变化而提出的问题。高中生都听过或者经历过水灾、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尤其近几年全球各地都发生了强烈地震,会使得高中生联想到很多问题,比如,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地震发生时为什么先感觉上下颠簸然后才是左右摇晃;地震发生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做;为什么有的城市不会发生地震;在家乡发生山体滑坡时应当怎么办,应当如何预防。当学生产生这问题后就会更加认真地学习地理知识,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问题情境的创设
  2.1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诱发性。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应当是可以诱发高中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悬念,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展开学习。在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点处产生的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高中生的认知冲突。因此,老师在向高中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课本内容的分析,才能找到相连接的地方,展开针对性教学。例如,老师在讲解“三圈环流中风带的形成和分布”的过程中可以先问学生地面风是怎么形成的?这样会有利于高中生在学习“气压带”有关知识时,理解得更加透彻。
  2.2建立的问题应当具有展示性。高中物理老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前,必须充分运用形象具体化案例,向高中生展示地理知识的内部关系,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地理老师在讲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的有关图片,让高中生更容易理解大气、生物、土壤、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对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也有促进作用。这样,高中生对于这一相关的问题就知道用思考方式展开分析,可以帮助高中生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2.3建立的问题应当有层次性。地理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尽可能做到科学、有层次,用各种方法相结合提高问题的效益,同时还应当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高中生将问题讨论的结果展开有效的融合,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另外,创设问题情境应当注意适当性和生活化,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学习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设置难易程度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
  3.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认真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根据教材要求结合其内容,精心设计出教学问题。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知识需要经过思考才能理解,这时老师应当根据高中生思维特点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帮助其更好地分析。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得地理信息表达得更加丰富、生动、直观,使得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其展开思考。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信息体验发生冲突时,问题就形成了。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形成问题,带着问题解读地图,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历基础上发现问题,并通过地理观测、考察、实验提出新疑问。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学展开教学,使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全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君利.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亚太教育,2016(20).
  [2]孙慧敏.发挥地理信息系统优势开展高中地理合作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
  [3]娄凤莲.基于交互式双板教学系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
  [4]韩丽.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6(32).
  [5]闫帅.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城市地理,2016(12).
其他文献
摘 要: “互联网 ”时代,任何行业都需要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思考行业未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互联网 ”思维,则是利用当代信息科学及互联网平台,使新兴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教学模式深度融合,打造新的高效教学课堂。作者从借力“互联网 ”实现自主探究、情境导入、引思明理、情感认同四个方面浅析了如何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关键词: “互联网 ” 高中政治课 高效课堂  “互联网 ”作为互联网思维的产物,已在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引导他们通过参与活动加深体验,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发现式储存和践行式提取,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转
摘 要: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形势严峻,煤炭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压力较大。为了促进煤炭企业的提质增效发展,以财务工作为核心的企业战略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当中。从现存问题出发,笔者提出了将煤炭企业作业成本体系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改革思路,并具体论述了其内涵与应用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煤炭企业;标准作业成本;全面预算管理  近年来,国内国际市场的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煤炭价格持续走低,这给煤炭企业的经
摘 要: 小学品德教学是实现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全面铺开以来,作为小学德育教育主阵地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两门课程更加显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两门课程的重要意义为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 小学品德 思维发展 有效结合  新课标下倡导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促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止咳散加减治疗.结果:研究组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
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通过“读、问、讲、练、思”五环节的渗透,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核心素养与能力,更好地应对全国卷的考查方式进行探究,旨在提高
正确的人地观念由“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和“人与地的协调发展”三个维度组成,各个维度又包括多方面的内涵,这为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师要选择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的教学方法,将“人地观念”的内涵植根于教学活动中。  一、创设情境,激发对人地观念学习的兴趣  传统教学往往局限于教室中,通过课堂这个单一渠道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拓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时空和方式,重视引导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07年,作为应对信息时代的战略转变计划的一部分,美联社委托一家名为“背景”的调查公司进行了对年轻人新闻消费行为的深度调查。调查的收获远多于预期:美联社认为调查结果
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当坚持唤醒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并组织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和技巧,只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