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述人档案:杨吉安,1938年参加革命,曾参加过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多次荣立战功,曾获“特等功臣”称号。解放后,他受到过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岁月如烟,往事悠悠。每当回忆起驻守南京城、守卫中山陵的那段日子,我就想起了并肩战斗的战友们,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倥偬岁月……
1949年1月下旬,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之后,开赴江苏六合县进行整编,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粟裕和谭震林任副司令员、副政委。当时我在一O二师三O六团三营任副营长,营长是袁善发,教导员姓许。经过渡江战役前的训练,部队基本适应了江而作战,掌握了泅渡要领。4月21日下午,我团在炮火掩护下,迅速向江心洲守敌发起攻击,歼灭了岛上国民党军的一个团,击破了敌人在江心洲的防御。傍晚,长江北岸我军炮火向江南敌军阵地猛烈轰击,几百只战船冒着呼啸的风雨破浪飞驶江南,我们是第一支队,冲在最前面。船队驶近南岸时,与守敌交火,我们就跳入江中(那时我们身上都穿着上级配发的救生衣,救生衣上有8个气鼓包,一旦打破一个,另外几个还能用),借着夜色,躲过了敌人的射击。悄悄游到对岸后,我们便集中轻重火力向岸上守敌猛烈扫射,很快便占领了滩头阵地并及时向我后方部队打信号弹。顿时,耀眼的信号弹划破夜空。
原驻守江防的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我军乘胜追击。4月正值梅雨季节,我营轻装疾走,冒雨急行军 80多里路,赶到江苏句容县,向县城发起攻击。守城国民党军知大势已去,士无斗志,我们的炮火一打,守城敌军便弃城向南逃跑。解放句容县后,我营立即在城墙上布防兵力,阻击了从南京方向逃出的国民党部队。几日后,我营奉命返回南京,戍守南京城。团部驻扎在夫子庙,营部驻扎在升州路中央银行大楼,当时就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警备司令部,每人胸前佩带“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臂上佩带“南京警备部队”字样。
根据上级指示,我营负责守护南京城郊及中山陵、明孝陵、天文台等一带的名胜古迹。由于南京刚刚解放,城内秩序混乱,党中央和总前委对守卫工作非常重视,命令我部在驻守期间要保持高度警惕,确保中山陵及各种设施的安全。当晚,营长召集排以上千部开会,着重强调了守卫中山陵、天文台和私人公馆等场所的重要意义,要求大家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守城规则”。并明属各连队驻守的区域、职责和警卫目标、防范措施及联络信号。
部队安顿好后,我和营长到各连队察看。行至新街口时,我们看到了街中心矗立的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令人肃然起敬。一路上,我们谁也没说话。巡视完各连队后,我和营长决定上中山陵谒陵。经过战火硝烟的南京,陵园内依然苍松翠柏、碧瓦红墙,保存完好。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它依山而建,陵园建筑雄伟壮观。主要建筑集中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前后排列,依次为牌坊、神道、陵门、碑亭、祭堂、灵堂,共有392级台阶。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沿台阶上山。来到祭堂内,向孙中山坐像鞠躬默哀,然后进入墓室。墓室正中是圆形大理石圹,四周以白色大理石形成半身围墙,中间是身穿中山装的孙中山仰卧塑像,我们默默地绕圆圹一周。由于设计独特,塑像在圆圹正中低于地面,谒见的人站在围墙外,面向塑像,就自然形成了向中山先生默哀的姿态。墓室顶部呈警钟形,这既是整个陵墓的钟顶,又是墓室的钟顶,似乎感觉到先生仍在提醒着什么,也激起了我们对孙先生的崇敬之情。我们为能担负如此重任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也更坚定了守卫中山陵的决心。
当时南京刚解放,国民党逃跑时留下了一批特务,常在夜间出来杀人、抢劫,制造混乱。为确保安全,根据上级指示,每天晚上7点至凌晨6点,城内实行戒严。白天,我们只派少数哨兵执勤,以保证其他战士,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到了夜间,属于我营管辖范围内的各街口都布满了持枪荷弹的士兵,还有部分战士穿着便衣时刻准备应付突发事件。一天傍晚,有两名中年男子跑到邻近一个团部门岗向班长报告说:有特务在他家巷口抢劫,请求解放军速去。这名班长派一名战士向团部报告,自己则带着另一名战士随那两人走了,刚跑出离门岗近200米的距离时,就传来几声沉闷的枪声,班长和那名战士倒在了血泊中。原来那两名陌生人就是特务,在背后打黑枪。
听到战友牺牲的消息,我们心情很沉重,也提醒我们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更应保持高度警惕。
5月初的一天傍晚,我正准备带战士外出巡逻,只见一名老太太慌慌张张跑向营部报告说她家是开商店的,下午4点钟,来了三个假冒查电表的特务,并把陆续回店的家人全抓了起来,老太太是趁特务不注意,从家中地下室逃出来报信的。我问明情况后,便带领一个班迅速赶到灯笼巷那家颇大些的商店。那三名特务见我们是全副武装的解放军,顿时慌了手脚,被我们生擒活捉。据特务交代,今夜还有20名同伙赶来接应。我感到事态关系重大,必须马上采取措施,于是,我一面派战士向团部报告,一面安排其他战士到房顶上架好机枪,我则同其他三名战士守在家中,形成包围之势。果然,临近10点钟,房外传来零乱的脚步声,我用手枪顶着一名特务的后腰,让他按原计划行动,谁知那名特务表面上装得很老实,却不知他给外面的特务发了什么暗号,外面的特务拔腿就跑。我想:既然来了,就不能放他们逃掉。于是,我留下一名战士看管好屋中的三名特务,迅速带领其他战士追击,埋伏在外面的战士听到枪声后,也在前面堵截,不到一小时,20余名特务无一漏网。
在我们驻守南京城的日子里,战士们用鲜血和实际行动确保了南京城郊的安全,顺利完成了守卫中山陵等名胜古迹的任务。当美帝国主义的炮火硝烟燃烧到祖国边境时,我团于1950年秋奉上级命令开赴朝鲜战场,投入到了抗美援朝的战斗中。
岁月如烟,往事悠悠。每当回忆起驻守南京城、守卫中山陵的那段日子,我就想起了并肩战斗的战友们,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倥偬岁月……
1949年1月下旬,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之后,开赴江苏六合县进行整编,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粟裕和谭震林任副司令员、副政委。当时我在一O二师三O六团三营任副营长,营长是袁善发,教导员姓许。经过渡江战役前的训练,部队基本适应了江而作战,掌握了泅渡要领。4月21日下午,我团在炮火掩护下,迅速向江心洲守敌发起攻击,歼灭了岛上国民党军的一个团,击破了敌人在江心洲的防御。傍晚,长江北岸我军炮火向江南敌军阵地猛烈轰击,几百只战船冒着呼啸的风雨破浪飞驶江南,我们是第一支队,冲在最前面。船队驶近南岸时,与守敌交火,我们就跳入江中(那时我们身上都穿着上级配发的救生衣,救生衣上有8个气鼓包,一旦打破一个,另外几个还能用),借着夜色,躲过了敌人的射击。悄悄游到对岸后,我们便集中轻重火力向岸上守敌猛烈扫射,很快便占领了滩头阵地并及时向我后方部队打信号弹。顿时,耀眼的信号弹划破夜空。
原驻守江防的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我军乘胜追击。4月正值梅雨季节,我营轻装疾走,冒雨急行军 80多里路,赶到江苏句容县,向县城发起攻击。守城国民党军知大势已去,士无斗志,我们的炮火一打,守城敌军便弃城向南逃跑。解放句容县后,我营立即在城墙上布防兵力,阻击了从南京方向逃出的国民党部队。几日后,我营奉命返回南京,戍守南京城。团部驻扎在夫子庙,营部驻扎在升州路中央银行大楼,当时就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警备司令部,每人胸前佩带“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臂上佩带“南京警备部队”字样。
根据上级指示,我营负责守护南京城郊及中山陵、明孝陵、天文台等一带的名胜古迹。由于南京刚刚解放,城内秩序混乱,党中央和总前委对守卫工作非常重视,命令我部在驻守期间要保持高度警惕,确保中山陵及各种设施的安全。当晚,营长召集排以上千部开会,着重强调了守卫中山陵、天文台和私人公馆等场所的重要意义,要求大家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守城规则”。并明属各连队驻守的区域、职责和警卫目标、防范措施及联络信号。
部队安顿好后,我和营长到各连队察看。行至新街口时,我们看到了街中心矗立的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令人肃然起敬。一路上,我们谁也没说话。巡视完各连队后,我和营长决定上中山陵谒陵。经过战火硝烟的南京,陵园内依然苍松翠柏、碧瓦红墙,保存完好。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它依山而建,陵园建筑雄伟壮观。主要建筑集中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前后排列,依次为牌坊、神道、陵门、碑亭、祭堂、灵堂,共有392级台阶。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沿台阶上山。来到祭堂内,向孙中山坐像鞠躬默哀,然后进入墓室。墓室正中是圆形大理石圹,四周以白色大理石形成半身围墙,中间是身穿中山装的孙中山仰卧塑像,我们默默地绕圆圹一周。由于设计独特,塑像在圆圹正中低于地面,谒见的人站在围墙外,面向塑像,就自然形成了向中山先生默哀的姿态。墓室顶部呈警钟形,这既是整个陵墓的钟顶,又是墓室的钟顶,似乎感觉到先生仍在提醒着什么,也激起了我们对孙先生的崇敬之情。我们为能担负如此重任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也更坚定了守卫中山陵的决心。
当时南京刚解放,国民党逃跑时留下了一批特务,常在夜间出来杀人、抢劫,制造混乱。为确保安全,根据上级指示,每天晚上7点至凌晨6点,城内实行戒严。白天,我们只派少数哨兵执勤,以保证其他战士,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到了夜间,属于我营管辖范围内的各街口都布满了持枪荷弹的士兵,还有部分战士穿着便衣时刻准备应付突发事件。一天傍晚,有两名中年男子跑到邻近一个团部门岗向班长报告说:有特务在他家巷口抢劫,请求解放军速去。这名班长派一名战士向团部报告,自己则带着另一名战士随那两人走了,刚跑出离门岗近200米的距离时,就传来几声沉闷的枪声,班长和那名战士倒在了血泊中。原来那两名陌生人就是特务,在背后打黑枪。
听到战友牺牲的消息,我们心情很沉重,也提醒我们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更应保持高度警惕。
5月初的一天傍晚,我正准备带战士外出巡逻,只见一名老太太慌慌张张跑向营部报告说她家是开商店的,下午4点钟,来了三个假冒查电表的特务,并把陆续回店的家人全抓了起来,老太太是趁特务不注意,从家中地下室逃出来报信的。我问明情况后,便带领一个班迅速赶到灯笼巷那家颇大些的商店。那三名特务见我们是全副武装的解放军,顿时慌了手脚,被我们生擒活捉。据特务交代,今夜还有20名同伙赶来接应。我感到事态关系重大,必须马上采取措施,于是,我一面派战士向团部报告,一面安排其他战士到房顶上架好机枪,我则同其他三名战士守在家中,形成包围之势。果然,临近10点钟,房外传来零乱的脚步声,我用手枪顶着一名特务的后腰,让他按原计划行动,谁知那名特务表面上装得很老实,却不知他给外面的特务发了什么暗号,外面的特务拔腿就跑。我想:既然来了,就不能放他们逃掉。于是,我留下一名战士看管好屋中的三名特务,迅速带领其他战士追击,埋伏在外面的战士听到枪声后,也在前面堵截,不到一小时,20余名特务无一漏网。
在我们驻守南京城的日子里,战士们用鲜血和实际行动确保了南京城郊的安全,顺利完成了守卫中山陵等名胜古迹的任务。当美帝国主义的炮火硝烟燃烧到祖国边境时,我团于1950年秋奉上级命令开赴朝鲜战场,投入到了抗美援朝的战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