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乐的中国式打法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着中国医药商业大并购大整合的浪潮,康德乐也迅速完成了一轮跑马圈地的动作。此举也被康德乐认为是能够快速本土化,快速占领市场的最佳策略。
  在中国,将中文列为官方用语的跨国公司并不多见,康德乐(中国)(以下简称“康德乐”)便是其中之一。
  “公司对高层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来自哪个国家都要会说中文,包括具体的业务沟通,也必须用中文。”9月4日,康德乐中国北区现代化物流营运中心启用仪式上,康德乐中国区总裁冯伟立用一口标准且流利的中文介绍道。
  冯伟立在中国有近20年的工作经验,堪称“中国通”。此前,冯是永裕医药中国区总裁。两年前,康德乐以4.7亿美元并购永裕医药(中国)(以下简称“永裕医药”),由此快速切入中国医药分销市场。2012年,康德乐跻身中国医药商业公司前十名。这一业绩正是永裕医药曾经期望达成的目标。
  显然,康德乐在中国重金布局的这一颗棋子已经开始发力。顺着中国医药商业大并购大整合的浪潮,康德乐迅速完成了一轮跑马圈地的动作。此举被康德乐认为是能够快速本土化,快速占领市场的最佳策略。
  跑马圈地
  早在康德乐并购永裕医药之际,康德乐全球董事长巴雷特就规划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方向:通过不断并购迅速壮大规模。
  “对康德乐而言,越接近终端的企业越有价值,我们所并购的企业必备要素是能够覆盖到三甲医院,最好是兼有医院和零售药店,网络能够延伸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康德乐一位内部人士告诉《E药经理人》。
  此后,康德乐进入跑马圈地的状态。2011年8月,康德乐并购四川和维医药咨询管理有限公司;2011年12月,康德乐并购无锡锡山药业,随后,位于宁波的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大生医药”)、深圳合丹医药有限公司、大连中大药业有限公司相继成为康德乐的地方支脉。
  在宁波,浙江大生在医院销售方面排名第二,分销到58家医院和975家医疗机构(包括农村地区的诊所),拥有下属7家零售药房。公司年销售额达10亿元。
  无锡锡山药业,在无锡市场位居第三。其渠道网络全线覆盖无锡地区的二级和三级医院,并已覆盖至临近城市江阴、宜兴的重点医院。
  “最大并不一定是最好,我们的目标是寻找拥有一定规模、管理服务水平较高、能与我们公司的经营及文化相匹配的企业,一般来说民营企业更合适。”冯伟立曾公开对媒体表示。
  近期,康德乐又将广州百济新特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济新特”)纳入旗下。百济新特成立于2002年,是经营和管理重大慢性疾病用药的连锁专科药房,已在在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建立了多家分店。除实体店外,百济新特的网上药店也在市场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百济新特的加入,将进一步提升康德乐在零售终端的竞争力。而康德乐本身已有的进口药品分销业务,则能充分保证百济新特的上游产品供应。按照康德乐的规划,百济新特更名为康德乐大药房,由百济新特运营团队负责康德乐大药房在全国的发展。
  2012年3月,康德乐在上海开办第一家直接面向患者的康德乐大药房,未来计划在中国100个城市开设连锁药房,每个城市设1-2家,大城市则设5-6家。
  事实上,药品进口业务一直是康德乐中国发展的重点和亮点。“国内做药品进出口经营业务上规模的不多,全周期、全方位的只有康德乐。因为康德乐在国外的资源都愿意提供给国内,包括很有名的品牌”。冯伟立颇为自豪地表示。作为美国第二大药品分销商的康德乐年营业额已逾1000亿美元,这一数字国内任何一家医药商业公司都望尘莫及。
  增值服务
  在美国,康德乐除提供药品配送业务外,还会为医疗机构提供药房管理、临床咨询等服务。这些增值服务将随着康德乐在中国市场网络覆盖面的扩大而逐步开展。
  冯伟立认为,医药配送当前利润已经很低,比拼的是规模,康德乐还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来满足医院、患者、药店的需求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今年6月,康德乐高调宣布将在深圳开展药房托管业务,不过,目前这一业务仅在深圳展开。“在美国,药房是医院的成本中心,但在中国却是利润之源。尽管我们做药房托管会在采购方面降低很多成本,但大多数医院肯定不会愿意把这块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深谙中国医疗市场规律的冯伟立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此外,康德乐的信息服务也可以在中国找到市场。康德乐的信息化软件能够帮助医药机构实现药品不良反应监控、床边护理安全控制以及药品自动化分发等一系列服务。而这一优势,可以帮助中国医院群体提高药品安全使用程度,同时,能够带动康德乐药品配送业务的发展。
  上述康德乐内部人士表示,除了帮助医院打通药房、住院部、门诊之间的信息网络,还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以项目形式展开。比如,仅为药房提供信息化服务,提高药房对药品流动信息的管控能力。
  面对不断增长的慢性病、重大疾病市场,康德乐计划通过自有品牌康德乐大药房全面打通特药流通产业链,打通患者与药厂之间的信息通道,发挥纽带作用。
  在销售药品的同时,康德乐还提供包括病友交流教育活动、病人数据管理、客户服务中心(包括客户关爱热线)以及与第三方慈善机构联合开展病友活动和援助等活动。9月28日,康德乐与上海复美大药房合作举办“糖尿病关爱中心”活动,为社区患者提供个人慢病电子病历、药师定期回访、免费血糖监测等服务。
其他文献
科伦药业日前公告,由于截止目前,其拟收购利君国际部分股权项目仍未能获得境外相关部门的意见,同时,各方在最后期限内股份买卖协议约定的各项先决条件仍未达成,故相关股份买卖协议立即终止。科伦药业同时承诺,自公告之日起未来6个月内公司将不再就收购利君国际部分股权项目进行任何形式的商议、筹划等事宜。  自科伦去年12月29日披露拟收购利君国际部分股权事项以来,曾先后两次延长股份买卖协议约定的各项先决条件达成
期刊
10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消息称,国药中生旗下的成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脑减毒活疫苗通过WHO预认证。这意味着该疫苗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得到WHO的认可,正式进入联合国机构的采购清单。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这是中国疫苗产业的一次重大突破。  资料显示,乙脑每年造成感染案例7万,死亡率高达21.4%,是导致亚洲地区病毒性神经疾病和残疾的首要原因。国药的机会在于,在它之前,联合国
期刊
鼓励和支持社会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让他们来承担打造健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条件。  以追求人民健康为目标的社会发展模式,其核心在于以人的幸福为社会发展目标,而非以其他任何外在或异化的东西。  尽管医疗卫生在维护和改善人们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的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因素,都对健康发挥着更为根本而持续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避免将健康简单等同于
期刊
虽然整体规模并不引人瞩目,但优时比希望在一些专科领域内实现长足的进步,从而获得自己的增长空间。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优时比曾经开发了一系列的突破性医药产品,在医药行业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进入新世纪之后,通过积极进取的战略转型,优时比成功地将自己从传统的医药化工企业转变为新时代的生物制药企业,同时在癫痫、帕金森病、克罗恩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一系列难以治疗的疑难杂症中赢取了自己的地位。  
期刊
马应龙以品牌经营为主导战略。为打造强势品牌形象,占据受众内心有利位置,我们首先确定了识别标识,恢复马应龙历史。之后,马应龙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资质,确定了“马应龙”商标的法律地位,获得了国家法律保护。在市场定位方面,我们致力于构建市场细分优势地位,核心定位于肛肠治痔领域,打造治痔领域第一品牌,成为肛肠治痔品类的代名词。再次,我们赋予了“马应龙”人文内涵。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恢复马应龙传人机制,
期刊
在规模的基础上,我们要通过智慧型供应链提高效益,实现大而强。  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供应链,做到这样才是成功。  医药流通企业处于医药链条中的中间环节、上对生产企业,下接医疗机构。医改的推进,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医疗机构及患者需求的变化,这种变化就要求企业转型,通过提高效率,控制成本,丰富服务内容来满足这些需求。而我们企业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得打破传统靠进销差赢利的模式,从供应链的角度,塑
期刊
一致性评价工作若是后期鼓励政策到位,唤起企业积极性不是难题。制药企业已经迫不及待。  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工作实质开展仍无确切时间表截然不同,制药企业对此工作的热切程度有增无减,完成一致性评价工作后带来的巨大市场利好,让每一家制药企业意识到,一致性评价,完成得越早越有利。  市场利好最明显体现在今年8月13日,在江苏省省内企业药品招标座谈会上关于非基药招标质量分层意见的
期刊
要实现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好处须有基本前提,即完善的法律规范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商业贿赂案仍在持续发酵中。本案在国内外引发巨大反响,不外乎两个原因:  其一,中国药价长期居高不下,百姓深受其苦,此案让我们更加明白,原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高管和政府官员的腐败,连涉案人员都说“这个运营费用在药价中占的比重约20%—30%”——其实应该不止于此,药价能够达到成本的十倍,说明企业借商
期刊
“此药不能报销,违规原因是未能通过阶梯用药审核。”从2012年2月开始,当浙江省人民医院某医生习惯性地敲入一种抗生素药名时,电脑系统会自动弹出一则开药未能通过市医保部门审核的即时提醒。  该医生使用的软件是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虹控股”)基于医药福利管理(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以下简称“PBM”)这一商业模式开发出的“医保智能监管系统”。截至
期刊
强烈的事业心把李艳春磨练成了“铁女人”,但当被问到最爱的东西时,她脱口而出是“水”。  “在美国”,“还在美国”,“又去美国了”!  这是近一个多月来《E药经理人》联系李艳春采访时得到的答复,也可以说是这位直接推动了中国首个医企业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企业家近十余年来的工作写照。  2000年,带着公司的上市梦想和美国人闻所未闻的中药,李艳春来到华尔街,两年后,她给AOBO美东即将创造的传奇励志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