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诗歌的特点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一种诗歌教学的流程:指导诵读,体悟诗境,明确主旨,辨明手法,美读涵咏,强化背诵,拓展延伸。希望借此达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也希望这种流动美的文字在中华子孙中代代传承。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教学策略 诵读 诗境 主旨
在诗歌的国度里,古典诗歌以其含蓄蕴藉、瑰丽多彩的风姿与汉赋元曲争奇斗艳,与明清小说比翼齐肩。那么如何将这种流动美的文字代代传承下去呢?其实,诗歌教学是有章可循的,依据其特点和认知规律可以把流程设计为七步:指导诵读,体悟诗境,明确主旨,辨明手法,美读涵咏,强化背诵,拓展延伸。期望借此给学生一双翅膀,让他们在诗歌的国度里自由飞翔。
一、指导诵读
(一)读准字音
例如《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中加着重号的字较难读。可先正音,再让学生试读。还要注意不增减、颠倒、重复字,只有读得准,才可能在默写中写得准。
(二)划清节拍
诗歌诵读讲求平仄对仗、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三言句子连读即可,如“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言句子采用二二节拍。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五言的节拍方式有两种:二二一和二一二式。前者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后者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七言的节拍也有两种: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式。前者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后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诵读时每个节拍后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停顿,这样就容易达到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
(三)读出重音和声调
读鲍照《拟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两句,重音应落在“岂无感”和“不敢言”上。诗人的愁绪在“岂无感”的反问中达到一种高潮,声调自然是激昂上扬的,然而有感却不能发,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体现在“不敢言”中,声调应是低沉降下的。若注意了节奏鲜明、音调的升降、语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让诵读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那么整个朗诵就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动人心弦。
(四)读出情感
此层次的朗读应在全面理解诗歌之后进行,也就是后文提到的美读涵咏。如“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表现的是宴饮时热情劝酒的场面,读时必然要轻快欢畅。而“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描写的是天崩地坼、惊心动魄的场景,读时要紧张急促。读《长恨歌》,当诵读到明皇与杨妃相伴相守的内容时要带着轻松愉快的情感,但当读到安史之乱发生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句子时,情感应是紧张的。读出情感是一切诵读的最高境界,这既是朗诵者与作者产生的心灵共鸣,又是听众与诗作产生的情感共鸣。
二、体悟诗境
“诗贵言境,以境表情”。这是诗歌赏析的第二步,就是要置身于诗歌的情景中,体会和感悟意境美。联想和想象是必不可缺的手段。赏诗时,应鼓励学生调动以往相关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必要时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去引导,还可以借助电影、电视、绘画和音乐等艺术手段为想象创设情境。
三、明确主旨
诗歌主旨的表达有三种方式。
(一)直接式
把握主旨几乎无需知人论世,读懂了诗句也就触摸到了诗人的情感。如《长恨歌》的一个主旨就是称颂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坚贞的爱情。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歌咏的是归隐山林的情怀和志趣。《李凭箜篌引》描写了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和乐曲的美妙动听。以这样的方式表现主旨的写景咏物诗居多。
(二)间接式
这类诗歌主旨的把握完全要借助知人论世。如《长恨歌》的一个主旨就是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讽喻,联系安史之乱,这批判的内容不难理解。又如《拟行路难》,结合作者的出身和生活的时代就会发现:魏晋南北朝时实行门阀制度,这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这一不平等的制度阻挡了那些有才华且出身寒门的人的取仕之路,鲍照就是其中的一位,所以诗人借诗篇传达出自己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
(三)半直接式
就是诗歌在字面上传达出诗人的一部分情感态度,而另一部分则需要读者知人论世才能得出来。如《长恨歌》的一个主旨就是既称颂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坚贞爱情,又批判了唐玄宗“重色”误国。
四、辨别手法
古典诗歌中艺术手法多样,这也是高考的一个考查点。对手法的辨别绝不是在明确主旨之后进行的。恰恰相反,在理解诗歌意思、体悟诗歌意境的过程中,若不辨诗中手法的运用,就很难正确感悟诗境、明确诗歌主旨。辨析诗歌手法不是学习诗歌的终极目的,这一切都是以感悟诗人情感、接受美的熏陶为最终目标的。
五、美读涵咏
即前文提到的有感情地诵读,也称为情读。新课改关于情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当学生进入角色,将自己化为诗歌生命的一部分,与诗人产生共鸣并获得审美感受时,诗歌教学也就成功了。
六、强化背诵
如何背诵古典诗歌更有效呢?其一,抓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可是背诵篇目的领头字词,也可是背诵内容的关键性动词。例如“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中,记住一系列动词:燎、消、呼、侵、窥、语,那么背诵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二,理出思路。诗歌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背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背诵的整体思路可以是梦游之因、梦游之境、梦醒之感。其三,复习回忆强化。背诵本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记忆曲线降到波谷的时候要及时复习,才不至于事倍功半。
七、拓展延伸
古典诗歌彼此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一定联系的。在教学中要尽量进行拓展延伸、类比迁移。比如将同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例如《琵琶行》(白居易)《听颖师弹琴》(韩愈)《李凭箜篌引》(李贺)三首诗可以比较异同。
总之,诗歌教学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身参与,畅谈感受,积极地品味美、挖掘美、创造美。让死气沉沉变为生机勃勃,让遥不可及变为感同身受,让死记硬背变为活学活用。每个教师都要坚信:只要你给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翅膀,他就一定会在诗歌的国度里自由飞翔。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教学策略 诵读 诗境 主旨
在诗歌的国度里,古典诗歌以其含蓄蕴藉、瑰丽多彩的风姿与汉赋元曲争奇斗艳,与明清小说比翼齐肩。那么如何将这种流动美的文字代代传承下去呢?其实,诗歌教学是有章可循的,依据其特点和认知规律可以把流程设计为七步:指导诵读,体悟诗境,明确主旨,辨明手法,美读涵咏,强化背诵,拓展延伸。期望借此给学生一双翅膀,让他们在诗歌的国度里自由飞翔。
一、指导诵读
(一)读准字音
例如《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中加着重号的字较难读。可先正音,再让学生试读。还要注意不增减、颠倒、重复字,只有读得准,才可能在默写中写得准。
(二)划清节拍
诗歌诵读讲求平仄对仗、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三言句子连读即可,如“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言句子采用二二节拍。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五言的节拍方式有两种:二二一和二一二式。前者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后者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七言的节拍也有两种: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式。前者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后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诵读时每个节拍后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停顿,这样就容易达到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
(三)读出重音和声调
读鲍照《拟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两句,重音应落在“岂无感”和“不敢言”上。诗人的愁绪在“岂无感”的反问中达到一种高潮,声调自然是激昂上扬的,然而有感却不能发,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体现在“不敢言”中,声调应是低沉降下的。若注意了节奏鲜明、音调的升降、语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让诵读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那么整个朗诵就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动人心弦。
(四)读出情感
此层次的朗读应在全面理解诗歌之后进行,也就是后文提到的美读涵咏。如“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表现的是宴饮时热情劝酒的场面,读时必然要轻快欢畅。而“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描写的是天崩地坼、惊心动魄的场景,读时要紧张急促。读《长恨歌》,当诵读到明皇与杨妃相伴相守的内容时要带着轻松愉快的情感,但当读到安史之乱发生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句子时,情感应是紧张的。读出情感是一切诵读的最高境界,这既是朗诵者与作者产生的心灵共鸣,又是听众与诗作产生的情感共鸣。
二、体悟诗境
“诗贵言境,以境表情”。这是诗歌赏析的第二步,就是要置身于诗歌的情景中,体会和感悟意境美。联想和想象是必不可缺的手段。赏诗时,应鼓励学生调动以往相关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必要时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去引导,还可以借助电影、电视、绘画和音乐等艺术手段为想象创设情境。
三、明确主旨
诗歌主旨的表达有三种方式。
(一)直接式
把握主旨几乎无需知人论世,读懂了诗句也就触摸到了诗人的情感。如《长恨歌》的一个主旨就是称颂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坚贞的爱情。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歌咏的是归隐山林的情怀和志趣。《李凭箜篌引》描写了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和乐曲的美妙动听。以这样的方式表现主旨的写景咏物诗居多。
(二)间接式
这类诗歌主旨的把握完全要借助知人论世。如《长恨歌》的一个主旨就是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讽喻,联系安史之乱,这批判的内容不难理解。又如《拟行路难》,结合作者的出身和生活的时代就会发现:魏晋南北朝时实行门阀制度,这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这一不平等的制度阻挡了那些有才华且出身寒门的人的取仕之路,鲍照就是其中的一位,所以诗人借诗篇传达出自己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
(三)半直接式
就是诗歌在字面上传达出诗人的一部分情感态度,而另一部分则需要读者知人论世才能得出来。如《长恨歌》的一个主旨就是既称颂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坚贞爱情,又批判了唐玄宗“重色”误国。
四、辨别手法
古典诗歌中艺术手法多样,这也是高考的一个考查点。对手法的辨别绝不是在明确主旨之后进行的。恰恰相反,在理解诗歌意思、体悟诗歌意境的过程中,若不辨诗中手法的运用,就很难正确感悟诗境、明确诗歌主旨。辨析诗歌手法不是学习诗歌的终极目的,这一切都是以感悟诗人情感、接受美的熏陶为最终目标的。
五、美读涵咏
即前文提到的有感情地诵读,也称为情读。新课改关于情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当学生进入角色,将自己化为诗歌生命的一部分,与诗人产生共鸣并获得审美感受时,诗歌教学也就成功了。
六、强化背诵
如何背诵古典诗歌更有效呢?其一,抓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可是背诵篇目的领头字词,也可是背诵内容的关键性动词。例如“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中,记住一系列动词:燎、消、呼、侵、窥、语,那么背诵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二,理出思路。诗歌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背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背诵的整体思路可以是梦游之因、梦游之境、梦醒之感。其三,复习回忆强化。背诵本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记忆曲线降到波谷的时候要及时复习,才不至于事倍功半。
七、拓展延伸
古典诗歌彼此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一定联系的。在教学中要尽量进行拓展延伸、类比迁移。比如将同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例如《琵琶行》(白居易)《听颖师弹琴》(韩愈)《李凭箜篌引》(李贺)三首诗可以比较异同。
总之,诗歌教学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身参与,畅谈感受,积极地品味美、挖掘美、创造美。让死气沉沉变为生机勃勃,让遥不可及变为感同身受,让死记硬背变为活学活用。每个教师都要坚信:只要你给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翅膀,他就一定会在诗歌的国度里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