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浪潮中的相亲节目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510167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30年里,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大众文化的发展,电视艺术领域出现一批批优秀的电视艺术作品,其中一部分以电视相亲为主题的电视栏目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起起伏伏,随着不断的出现、落寞、改版和争议,电视相亲节目以它独有的魅力始终在电视荧屏上散发着特殊的光彩。回顾其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从1988年出现最早的电视相亲节目至今的近30年里,此类的发展变化史同样也是一部中国老百姓思想不断开放的進化史。
  一、电视相亲初涉水
  80年代,市场经济开始逐渐取代计划经济,新旧思想的交替让这个社会的转型期碰撞出了许多别样的火花,许多曾经禁忌的、“不登台面”的艺术作品和形式开始进入观众视野,这其中就诞生了我国第一档电视相亲节目,山西卫视制作播出的《电视红娘》。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电视红娘》的制作过程可谓是困难重重。节目策划人李忠莲后来回忆:在开播这个栏目前,我们在电视上做了两三个月的宣传,直到三个月后的一天,才接到一个农村小伙子的电话,在这之后参加节目的也都是些穷的娶不上媳妇的单身汉,或者早年丧偶带着孩子的妇女,还有很多人因为背着家里人去电视上征婚而遭到家里人的“围攻”。
  作为一档没有经过任何包装的电视相亲节目,“初尝禁果”的《电视红娘》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节目形式单一,既没有VCR,也没有任何游戏环节,节目风格严谨呆板,前来参加节目的嘉宾只是面对镜头介绍自己的情况,内容大多是家里几口人、几亩地、收入多少,没有任何婚恋该有的浪漫气息和氛围。同时,由于没有对参加节目的嘉宾进行调查,导致节目真实度低,出现了许多人找到对象之后拿了彩礼就跑了的现象,以至于节目勉强维持了两三年之后最终停播。
  80年代虽然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但人们完全接受新事物、新观念还需要一个缓和期。同样,囿于技术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相亲类电视节目还没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两年之后,北京卫视同样也开播了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今晚我们相识》,与《电视红娘》不同的是,参加节目的嘉宾不再是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而变成了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土壤开始松动,人们开始尝试着公开讨论自己的婚恋观。但尽管如此,在相似的时代环境下,《今晚我们相识》也摆脱不了昙花一现的命运,即使这个节目在接下来维持了数年,但可视性差,节目形式单一等制约因素,仍是其必须直视的硬伤。
  二、电视相亲露锋芒
  90年代末的中国,正迎来一个新旧交替的巅峰时刻,港澳回归,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逐渐走向世界,同时也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此时中国的电视节目,进入了一个遍地开花的时代,在电视剧领域,出现了像《还珠格格》这样风靡亚洲的作品,在电视综艺领域,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播出至今。此时,让我们再来看看电视相亲节目的生存状态。
  1998年7月,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新型的相亲节目《玫瑰之约》,不同于1988年《电视红娘》的是:《玫瑰之约》是一档集娱乐和谈话于一体的相亲节目,舞台不仅仅是为了男女嘉宾找对象,更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节目形式上,《玫瑰之约》的嘉宾每期选择6男6女,整个节目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男女嘉宾自我展示,互相交流,不像访谈类节目那样严肃,也不会像传统相亲节目那样有极端的目的性,旨在青年男女互相了解,增进情感。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相亲节目已经开始出现男女嘉宾的选择机制,参与节目的青年男女都经过节目组的筛选,形象,气质,自我表达能力都不错,配合现场五彩斑斓的灯光舞美,12位英俊多姿的青年男女尽情的展示自己的风采。主持人也大都选择性格开朗的青年男女(这其中就有现在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汪涵),话题风趣幽默,整个节目给观众呈现的是一种积极,健康,青春,向上的风格,这也是湖南卫视后来一直延续的特点。
  此时的《玫瑰之约》,已经不仅仅是一档解决婚恋问题的相亲节目,更成了一档轻松愉快的综艺节目,并且很快掀起了一股电视相亲热潮,各大卫视争相模仿,上海卫视《相约星期六》,辽宁卫视《一见倾心》,广州卫视《屏中缘》······
  开放,融合,交流,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大环境,给电视相亲节目的自由生长提供了温床,随着人们接受能力的提高,作为社会主体的青年人,在巨变的时代环境下,勇敢的接受新事物,渴望突破,勇于改变,同样折射出了这个时代的缩影。
  但就如同大多数的电视节目一样,由于节目再无发展潜力和空间,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改版,《玫瑰之约》在播出8年之后停播。
  三、电视相亲现奇观
  1998年的《玫瑰之约》掀起的电视相亲热潮,最终在21世纪最初的几年里逐渐走向衰弱。时代更迭,琳琅满目的电视节目此消彼长。电视相亲在经历了短暂的沉寂之后,于2010年左右又一次掀起狂潮,并开始以一种现象级的姿态霸占荧屏,来势汹汹。霎时间,电视成了一个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其中,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来势最猛。
  2010年1月15日,《非诚勿扰》开播,主持人孟非在开场对节目的介绍中说道:这是一档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确实,在节目创立之初,《非诚勿扰》的立足点就是旨在给剩男剩女提供一个彼此认识的平台,让大家看到年轻人的婚恋观。但在这之后的几年里,《非诚勿扰》却以破竹之势几度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言语犀利,价值观扭曲,画风露骨。《非诚勿扰》即饱受诟病又吸粉无数。从商业角度讲,它实现了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从舆论角度讲,它成为了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必不可少的热门话题,无疑,《非诚勿扰》是一个成功的电视策划案例,让同时段播出的其它相亲类节目望尘莫及。
  《非诚勿扰》不仅是一种电视奇观,更是一种文化奇观。“房子,车子,票子”不仅仅是舞台上男女嘉宾争论的话题,更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伴随着现代人的思想从保守到开放,曾经那些禁忌的,不登台面的东西被放置到烈日之下,无限放大。言语交锋,思想碰撞,《非诚勿扰》舞台不是一场闹剧,而是一场博弈,过去和未来,传统和现代,孔孟之道和反叛精神。
  在物质资料获得极大满足的今天,人们正面对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婚恋、住房、教育、食品安全,人们看似满足,实则压抑,人们渴望宣泄,渴望情感的爆发,《非诚勿扰》等相亲类节目的出现,正好为人们精神世界提供了一个宣泄的端口。电视上出现的赤裸裸的真实,即让观众宣泄,又为观众舔伤,即为观众提供了娱乐,又满足观众内心情感欲望。相亲类节目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解决婚恋问题,它承载的更多是娱乐功能,相亲开始变的综艺化。
  四、结语
  《非诚勿扰》掀起的“相亲”热潮,在2010年6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以及2011年10月下发的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之后被泼了凉水,社会舆论开始一边倒的“炮轰”电视相亲,但这却又从侧面推动了《非诚勿扰》等节目的收视率,让电视相亲真正成为了大众的话题中心。电视观众看相亲节目的目的也从原来“看别人相亲”变成了“看前来相亲的人”,相亲节目似乎已经失去了其该有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2016年作为网络综艺的元年,电视上、网络上,大量的综艺节目呈现出井喷之势。原本火热的《非诚勿扰》在这股浪潮面前迅速的黯然失色,但仍旧艰难前行。从1988年的《电视红娘》开始,电视相亲已经出现了近30年,在这30年中,电视节目此消彼长,层出不穷,电视相亲更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逐渐适应着时代需求。电视相亲的30年发展史,更像是一部时代的进化史。
  转瞬间,电视相亲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十年,面对压力与挑战,相亲节目势必会迎着浪潮做出新的改变,未来,将会有怎样的节目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摘要】:《沉默的羔羊》自出版之后就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同时在拍成同名电影之后更是引起了轰动,成为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其文本进行解读,剖析人物产生心理变态行为的深层原因的“合理性”,揭露人性心灵的扭曲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说明羔羊其实并不是沉默,羔羊的解救也不单只是一种心灵的救赎,更是一种对社会的反叛与反抗,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关键词】:沉默的羔羊;弗洛伊德
期刊
【摘要】:作为韩国独立制片和艺术电影的领军人物,洪尚秀一直是韩国电影商业化大环境下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旺盛的创作力让他从1996年出道开始至今始终保持着每年至少一部新作的速度,而在这样高产速度的背后,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电影美学——极简的剧组结构,固定的演员班底,以及最核心的,围绕着小知识分子主人公遭遇所展开的故事框架。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其代表作品《夜与日》中的主人公金成南,来解读洪尚秀电影中小布尔乔
期刊
《从土菜馆的“摩涯”题诗到钓鱼台》  风吹麦浪金缕裳,长河碧溪水流淌;  箭步拨开芦苇荡,河道闸阀把杆扬。  张总端坐这气场,何总分秒把鱼装;  鲫鱼鲤鱼青混子,鳞次栉比一箩筐。  猴哥盛情意难却,扛着战果别夕阳。  回望曲径土菜馆,白墙浓墨诉过往。  2016-05-29  《念奴娇.建院怀古》  丙申之夏六月既朔,与同学郭君、刘君、朱君、邹君及张君会于御龙玺之酒肆,谈笑风生饮少辄醉,无不感慨毕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音乐课程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以及与音乐知识、多元文化的关系,对《音乐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音乐审美;音乐知识;音乐创新;音乐文化传承;多元文化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这些价值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为实现某一价值而分离原本为一体的价值体系。由于对价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的春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人仇富心理加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等等。这些社会问题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找到解决的途径,而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是我们解决当今公平问题必须坚持的世界观,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同时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作为文学作品朗诵中的主体,“人”的意识应该是朗诵者最为重视的一个环节。无论是朗诵者的角色意识,还是朗诵者平时对于生活的观察和训练意识,归根到底都是要驻足于朗诵主体“人”的塑造。朗诵文学作品时刻把握好“人”的概念,并且注重对文学作品朗诵的训练、总结、归纳、梳理,在舞台上积累经验后,文学作品朗诵的水平自然会提升。  【关键词】:观察;体验;感受;传递情感。  人,是文学作品朗诵过程中的主体,
期刊
【摘要】:“流亡的书写者”这类张炜小说中常见的、特殊的知识分子,他们用生命来书写,用真正的生活体验而不是以抽象的方式阐释了知识和自由的内涵,以及知识分子的尊严。  【关键词】:张炜;流亡;知识分子  熟悉张炜小说的人都知道,张炜是一个喜好写流亡者的作家。流亡,对他笔下的主人公来说很多时候是生活的常态。这里所说的流亡既有地域上的流亡,也有心靈上的流亡;流亡者既是思想上的流亡者,又是异乡的边缘人;既是
期刊
【摘要】:现实社会和理想世界的差距是我们所无法逾越的,这给人人都戴上了哈姆雷特式的镣铐。伟大的剧作家总是能通过作品和作品人物反映出普世的人类问题。契诃夫的《海鸥》中海鸥意象在我们普通大众身上的体现是生活中我们所最珍视而稀缺的那部分东西,或者理解为我们心之向往的美好。  【关键词】:海鸥;象征;生命需求  在一片湖水滋养的土地上恣意生长着各色水草和树木,同时也孕育着参差良莠的人类。剧中那些家庭观众坐
期刊
【摘要】:杜甫在唐代诗坛上是与李白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而且即使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上,也是可以列名在最伟大的诗人之列。他的诗歌创作,内容极为丰富,广泛地反映了他的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他的诗歌的艺术性更是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颠峰。今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杜诗;艺术风格   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包括了“
期刊
【摘要】: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内收入15个故事,力图通过这些故事展示作者家乡都柏林麻木、腐朽、瘫痪的社会现状,在创作手法上,乔伊斯广泛运用了对比手法,揭示出小说文本中现象与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本论文以《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阿拉比》为例,分析乔伊斯小说创作中的对比手法,及由此而产生的精神“顿悟”。  【关键词】:《阿拉比》;对比手法;精神“顿悟”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