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亲戚”的梦

来源 :金沙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h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穷亲戚”的温饱梦
  “穷亲戚”是我姨奶奶家的儿子,乳名叫富贵,家住一个边远的小山村闫屯,靠山而居。外婆和他母亲是姊妹,我称呼他为表叔。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叫表叔“穷亲戚”,后来听外婆说:“姨奶奶是她们家最小的一个妹子,嫁到闫屯后,家庭本就不好,加之姨姥爷也是没有什么手艺,不外出务工,好吃懒做,导致家里越来越穷困潦倒,最后表叔也因此放弃读书,辍学了。”听完外婆的述说后,我终于明白“穷亲戚”的缘由。
  早些年,姨奶奶经常带着表叔来外婆家和我家,记忆里,他们每次来不是借钱就是借粮。尤其到了每年的中秋节前后,姨奶奶就带着表叔来了,说去年收成不好,吃不到田里的稻谷成熟。每次到家里来,外婆和母亲都说:“姨奶奶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姨姥爷身体不好,又没有什么手艺,一个家的重担全落在姨奶奶身上。外人都要帮衬,何况还是亲戚,能帮一点是一点。”所以,每次姨奶奶和表叔来,外婆和母亲都不会让他们空手而归,除了给钱给粮,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外婆还要找一些衣物给姨奶奶带回去。她每次都百般推辞,但在外婆与母亲的劝说硬塞下才收拾好带回去,还说要给我们打借条。外婆和母亲说不用,回去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记忆深处,每到插秧时节,外婆和母亲都要到姨奶奶家帮忙插秧,我也跟着她们去表叔家玩。走在去表叔家的路上,耳旁总能听到他们村里人叫喊着“老摆、老摆”,一开始我感到很好奇,心里想这个名字会是谁呢?直到有一次表叔答应别人的时候,我瞬间如梦初醒,原来“老摆”是表叔的绰号。直到后来,和表叔一起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便对我说起“老摆”这个绰号的由来,我才知道表叔小时候家里贫穷,一年到头也穿不上几次新衣服,经常穿着缝缝补补的衣服裤子,尤其是在膝盖和屁股位置经常缝着补丁,有时候补丁脱了线,表叔跑起来补丁就会掉下来一摆一摆的,所以大家就给表叔取了“老摆”这个绰号。小时候的我不懂事,还觉得这个绰号很好笑,现在每每听到别人叫“老摆”的时候,表叔总是满脸苦笑,无奈之下,他只能是一笑了之。这时,我才体会到表叔内心的苦楚。
  “老摆”“老摆”,表叔的这个绰号让人可想而知,他小时候因家境贫寒,几乎在饥寒交迫的日子中度过,小学六年级就辍学回家了,也是被逼无奈的事。
  表叔辍学后,由于年龄小,他只能在家里更别人打零工来补贴家用,但也算是解决了家里一时的燃眉之急。随着表叔逐渐长大,他也跟随父亲外出打工,学了一门建筑活的手艺。寒来暑往,岁月匆匆,表叔始终心如止水、信念坚定、永不言弃,面对工作的烦琐、人生的艰辛、生活的困難,他依旧“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始终乐观执着,一步一个脚印追求着心中的梦。通过几年的拼搏和努力,表叔的建筑手艺也越来越精湛,最后成了一名建筑师傅,工资水平也随着精湛的技艺得到提升,家里的情况也渐渐好转。姨奶奶经常带着表叔来外婆家和我家借钱、借粮的岁月已成了历史,仿佛消失了一样,成了一段封存的记忆。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2017年,表叔打工回家后,来看望母亲。母亲打开门,看他满头大汗的样子,左手提着几只鸡鸭、右手拿着手机,手臂上还挂着几个大袋子,肩上还背着一个双肩包,嘴里喊着累死了。我连忙给表叔倒了杯水,让他解解渴。表叔喝了口水,身子还没坐稳,话匣子就先打开了:“那些年家里日子贫苦,给你们添了太多的麻烦,现在好了,我们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说着打开随行带来的袋子,“给你们带了点当地的特产和自家种植的果蔬尝尝鲜。”于是很精致包装的礼盒、山药、柿子等物品摆满了一桌。我拿起一个柿子,咬了一口,嘿嘿,真是柔软多汁、香甜可口。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到了春节。大年初二的清晨,我们带上外婆就朝着表叔家的方向奔驰而去。车窗外,一幢幢漂亮的新房拔地而起,各村都通上了水泥路,有些村还建起了养猪场、肉牛养殖基地、花卉基地、蔬菜育苗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新气象随处可见,到处都有喜颜欢笑声。
  不一会儿就到了表叔家村口,昔日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清一色的土木青瓦房,猪粪垃圾路边堆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一条条漂亮坚硬的水泥路纵横交错,道路两旁花草葱郁、绿树成荫,几乎家家户户盖起了砖混结构的新房,村里的人居环境卫生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映入眼帘。
  走进表叔家,刚坐下,姨姥爷就高兴激动地说:“党的扶贫政策真好,鼓励我家改造危房,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加上你表叔这几年攒下的积蓄,拆了老房子,也盖建了砖混结构新房。”话语间,我能看到姨姥爷嘴角上扬的晴朗。话音刚落,姨姥爷就迫不及待地带着我们看新房子,以前脏、乱、差、旧的住房也换了“新装”,方方正正,窗明几净,墙面贴着白色瓷砖,院子里设置了卫生间,太阳能也装了起来。从前地表井水变成了洁净的自来水。室内装修简洁大方,茶几、沙发、冰箱、洗衣机、电视等现代家具家电应有尽有。
  他带我们看着新房,眉眼间洋溢着笑意,接着说道:“政府帮助我家争取各项优惠政策,落实了农村低保。现在我们参加新农合、大病保险,治病有保障。老年人生活也有保障,交了养老保险,还可以领取养老保险金。老人手里有钱,吃穿不愁,晚年生活越活越快活,都夸党的政策好。现在生活好了,加上政府连续不断的帮扶,我家再也不用过以前借钱借粮的日子了。特别是近几年村子里经常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宣传宣讲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脱贫宣教演出,使我们明白了脱贫光荣、守贫可耻,自己不能安于贫困,不能等着、靠着、要着国家的政策和资金,要把老一辈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找回来,学会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甩掉‘穷亲戚’、贫困户的帽子。”
  这时表叔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完电话满脸喜色地告诉我们,又有建筑工地的老板叫他去承包工程了,还叫他找人去做工,而且有提成,工价也比往年上涨了不少。
  接着,表叔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发黄的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着许多数字。表叔说:“大姨妈,表姐,前前后后我家跟你们借了三千多元钱和三百多公斤大米,今天大米就折成钱,一回算个总账,本来去年就打算还给你们,这不因为盖了新房,资金有点紧,所以只能明年还你们了。”外婆和母亲急忙说道:“富贵,不用还了,你能撑起今天这个家,很不容易,我们也为你感到高兴。”   吃饭的时候,表叔拿出酒跟父亲喝了起来,连声感谢父亲带他外出务工,教他手艺,让他找到了挣钱的门路,不再为吃穿发愁。父亲微笑着连连点头,表叔脸上泛着红光:“来,老表,干一杯。如今,我家住有所居、病有所医,我也能赚钱了,吃不愁了,穿不愁了……”
  看到表叔喜眉笑眼、春风满面的样子,我深刻感受到表叔的乳名——富贵这一名字,真的体现了取名的初衷,富起来!贵起来!
  “穷亲戚”的致富梦
  经过表叔多年在外的努力打拼,他不仅攒下了一些积蓄,而且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他深知要真正脱贫致富、让家人幸福,必须把经济搞上去,为经济收入渠道多找点路子、多想点法子,单靠他自己常年外出打工是不行的,加上父母年龄逐年增长,也需要照顾。所以,表叔有了在家发展产业的想法。
  2018年,借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到贫困村开展畜牧养殖、种植技术等培训机会,表叔向有关工作人员询问了相关情况:“我家可以发展畜牧养殖吗?可以种植冬桃吗?有什么帮扶政策?……”表明来意后,驻村工作队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迅速到他家了解情况后说道:“你家房前屋后都有空地,适合建盖圈舍;而且你家还有山地,适合种植冬桃;针对房后就是山地草地,可以立足草地饲草丰富的实际,瞄准肉牛产业争地矛盾小、养殖难度小、产业链条长、消费需求大、废物利用潜力足的优势,适宜发展养殖肉牛产业。”他们还专门为有意发展养殖业的农户制定了方案,从资金投入、项目建设、金融扶持、销售渠道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而且每年开展科学养牛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普及全株玉米青贮、畜厩建设、母牛增量扩繁、肉牛短期育肥等实用配套技术,切实提高劳动者和养牛效益。
  往后的日子里,表叔办理了贷款,在房后的空地上建盖了圈舍,养起了肉牛。山地里种植了冬桃。一年下来,收入可达六七万元。通过不断努力,苦干实干,肉牛养殖头数从6头增加到了14头,规模逐渐增大。冬桃也挂了果。表叔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发家致富的梦想变为了现实,在脱贫致富奔小康、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喜气洋洋的阔步前进!
  “穷亲戚”的小康梦
  父亲的电话铃声响了,打开一看,是表叔来电,接通电话,电话里传来震耳的声“老表,你在家吗?我马上到了,开门。”父亲连忙放下手中的碗筷,转身出去开门,就看到一辆小轿车奔驰而来。车子停下,从车里走出一个西装革领的帅小伙,原来是表叔。“下个月我结婚了,来请你们喝喜酒。”表叔喜笑颜开地说道:“这些年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真好,帮咱发展了肉牛养殖和冬桃种植产业,一下子成了万万元户。下步我准备买房,在县城里安个家,娶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然后把乡下的父母亲接来,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同享受幸福时光……”
  我家“穷亲戚”的变化,不正是我国开展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贫困地区的发展变化吗?表叔梦想的实现,不正是我国开展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全国上下取得的伟大成就吗?他的梦想一步一步从“温饱梦”变为了“致富梦”,如今过上了小康生活,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这只是我国开展扶贫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的一个缩影。扶贫工作开展至今,“幸福”变成了生活的“主题词”。如今,晚饭过后,村里的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妇女儿童不约而同地往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去,开展各種自己喜爱的文体活动,休闲娱乐、健身锻炼,已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一个习惯。大家坐在一起闲话家常,心更暖、情更浓,个个悠闲自得、幸福安康,共同谱写着小康和谐家园的新篇章。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作为农家子弟的我,置身于乡土,心潮激荡。看到表叔华丽的“变身”,乡村如此大的变化,已不再年轻的我,更要奋发有为,扎根故土,力争在今后乡村振兴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感谢伟大的祖国,让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时代,同时,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奋斗,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一定越来越美好!
  作者简介:陈杰,1989年生,云南姚安人,楚雄州作家协会会员。以散文、诗歌创作为主,兼写时政评论及新闻报道。在《边疆文学》《金沙江文艺》《楚雄日报》《37度诗刊》《中国诗歌网》《云南日报》《云南纪检监察》《云南组工通讯》《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日报》等刊物发表过作品。
  责任编辑:李 夏 马 博
其他文献
不记得最后一次和母亲收割庄稼,是收了谷子还是花生?不记得我家最后一次杀年猪是哪一年的哪一天?不知道无法进城的老水牛最后被转卖到哪里?我只知道我在浮生里所做的事,无不与家有关,我喜欢那个山旮旯,做梦也只回到那个家,我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之上买的家,竟然一次也没有梦到过。  如果你最近回过故乡,你会发现祖母的裹脚布,祖父的烟锅,爷爷的犁头,父亲的录音机,奶奶的木衣柜,妈妈的针线篮,儿时用过的葫芦瓢,放牛装
期刊
一  “母亲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在众多关于对母亲的尊重与赞美的描写、表述中,我向来非常认同不知出自哪里的这句老话。  我1996年中专毕业被分配到某单位工作后不久,从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当中,我内心就深切感受到:自我呱呱坠地那一天起,母亲,一直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我的整个世界。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冬天的上午,我到县上一单位办事回到家,想认真洗洗手,顺便也洗把脸,去去灰尘。遂进了家里的卫生间,打
期刊
1  那时彩云长成大象。天空与梦  并无瓜葛,多边形的旧丈村  被闪电的妄念抚慰了心智  有人推窗,用脑骨的文火煮茶  企图以诗为鞭子驱赶肉体的风暴  2  乌鸦漫唱,黑云的肉体实沉  野樱花挥拳打掉甜蜜。长空落下来  次第退还豪猪簪、猫眼,领头羊的角  抵达海平线之前,安装鳞片  借鱼鳃复制深水的呼吸  3  从海深处移民,村庄带来龙宫  长生店和养心阁,册封灰烬  以及落魄诗人谱好的钟声  第
期刊
1  爷爷明显老了,两颊上的肌肉原本是紧靠鼻子的,现在,松了,摊开了,仿佛是领导肌肉的神经在岁月里走了那么漫长的路,疲劳了,不再管理那些肌肉和皮肤,随它们四处漫游。一想到他一天天衰老下去,我心里就难受。不过,他灼灼的目光,十足的精力,又安慰了我。  老柿子树的叶子直立着,阳光在上面闪烁,像一群星星在舞蹈。院子里静悄悄的,偶尔,一两声脆嫩的鸟鸣滴落到院子里,更显出寂静来。爷爷坐在屋檐下的轮椅上,微闭
期刊
破碎书  没有什么会无故折断,一切发生  都是缓慢坚定的  年幼时,模拟飞翔  假设自己雪白且有翅  是鹭鸶,鹳鹤,或者是  更轻盈一些的,芦苇,蒲公英  然后用一整个青春期降落  降落。在人群里  天空还是很蓝,很蓝  一片云的落地  需要很多场大雨的决绝  在南方  无尽的集合,包括  热带雨林,亚热带阔叶林  树丛边缘低伏的灌木  午后的骤雨  与连续停水的废旧工厂  在两点钟交汇  红黑色
期刊
我们会把手里从事并赖以生计的事叫作“活路”。早先,在村子里常听到这样的对话——你要去哪点?我要去地里头做点活路。那时,我并未认真体会过“活路”一词的深意。当我亲自体会时,方知“活路”之难。  新年的第一天(1月25日),我推开门时迎接我的是一片雪白。我欢快地叫着:“妈!快起来!下大雪了!”多年在外上学没有体验过下雪的我,踏着厚厚的雪奔到村外,看着白茫茫的大地,是那么美好!我刚想掏出手机拍照,却听到
期刊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家中姐弟三人,两个姐姐和我,我是家中的独儿子。  我味蕾对月饼的记忆,要从儿时说起。每年的中秋节前,奶奶和妈妈都要带上家里种植的小麦磨的面粉,还有种植的菜籽榨的油,土鸡蛋,芝麻和白糖,到离家四五公里之外的县食品厂打月饼。  家中孩子多,唯恐打少了不够吃,每年都要用七八公斤面粉去打月饼。打好的月饼背回家后,用三扇簸箕才能盛放。晚上我闻着月饼的香味睡觉,总睡不踏实,经常在夜里起来偷吃
期刊
光与影  落日余晖洒落下来  穿过枝丫  形成斑驳的光影  投射到地上  像是黄昏贩卖的最后一点温柔  太阳渐渐被远山吞噬  世界的最后一丝余亮也被吝啬地  收起  我站在窗前  看窗外破败的路灯漫不经心地闪  着光  电流的声音吱吱作响  而后便暗了光  屋里的灯光探出脚去  企图重新冲走黑暗  月亮在一旁观望  悄悄将星子打翻在夜空  霎时间银光四溅  衬得夜空明亮  于是地面有了万物的影  
期刊
(一)  成为河流  成为风,成为雨  成为一些温柔事物  低垂,倒伏,哀哀地  不说话。开口也是轻声细语  脉搏细密温热,血液缓慢流动  三百六十五天一个循环  缜密地保护自己脆弱的骨架  不知晦朔,不知春秋  每个佚名都是一声叹息  (二)  月亮是一个问句  上面住着拙劣诗人  和一台洇墨打字机  一些残篇断句  在夜晚悄悄漂流  或许去往北方  偶尔也想掏出爱来  和世人肝胆相照一会儿  
期刊
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这座桥承载了历史和未来。我心目中的桥就是被嘉人敬称为撒落在哀牢山中的“彩虹”,那一座座横跨大大小小江河之上的桥梁,承载了多少人的梦,它执着地坚守呵护着无数往来行人的生命。  双柏山高箐深,境内沟壑纵横,特别是嘉的山川河流,高山峡谷那可是嘉的地标记忆。嘉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里有山必有箐,有箐必有水。《乾隆嘉志》记载“嘉属在山隅,非高坡即邃箐,箐必有河,非桥莫渡,桥久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