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杨文静的诗苏

来源 :金沙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q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成为河流
  成为风,成为雨
  成为一些温柔事物
  低垂,倒伏,哀哀地
  不说话。开口也是轻声细语
  脉搏细密温热,血液缓慢流动
  三百六十五天一个循环
  缜密地保护自己脆弱的骨架
  不知晦朔,不知春秋
  每个佚名都是一声叹息
  (二)
  月亮是一个问句
  上面住着拙劣诗人
  和一台洇墨打字机
  一些残篇断句
  在夜晚悄悄漂流
  或许去往北方
  偶尔也想掏出爱来
  和世人肝胆相照一会儿
  可月亮孤魂般悬着
  镜子里的北方
  散成一盘潮湿的盐
  (三)
  我在空旷寂寞的地方
  我在没有回音的地方
  写信,或歌唱
  信鸽奄奄一息
  将一个又一个文字啄食
  让它们残缺,让它们酸涩
  信鸽的腹腔开满我种的玫瑰花
  我的玫瑰在遥远的夜晚
  凋谢于
  一些无人知晓的时刻
  (四)
  四肢匍匐的時候
  灵魂也要踮着脚走路
  眼耳口鼻长出藤蔓
  藤蔓伸向寒冷苍白的远方
  低温适宜流泪,适宜独行
  不适宜回望
  回望时
  山脉透光,羊群像被弄脏的云
  我睁大眼睛
  故土也匍匐着
  烂醉如泥
  (五)
  在我成为我的太多个
  梦呓漂浮的长夜
  万物并非总过春天
  四海潮生,星汉灿烂
  三十年前或三十年后
  同一轮月亮照着我
  只有我成为雾气
  只有我描摹湿晕
  只有我知道
  究竟多少颗星星
  早已,或正在坠落
  (六)
  世界罹患风湿
  我们用单薄的怀抱取暖
  聆听彼此微弱的心跳
  在厚重疲惫的宇宙中
  不信佛,不信道
  让一切虚无化为灰尘
  你要背对众生,要看着我
  我俩是不流血不流泪的病患
  在四月,风沙粗粝
  冰层消融的青海湖
  注视彼此的眼睛
  (七)
  躲避浑浊时,成为浑浊
  我推开虚弱,又化作虚弱
  佛祖拈花
  点拨一些,如露
  亦如电的缘法
  人间仍有连夜哭声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
  画卷上的鹤不知所踪
  西白山倾倒,泼出冻住的溪
  雪里访戴的孤舟
  摆回山阴
  作者简介:苏杨文静,女,1998年生,楚雄人,现就读于西安石油大学作品散见于《散文》 《金沙江文艺》。
  责任编辑:李军学 马 博
其他文献
一  “喜宝,快起来,我们得走了”。奶奶在灶屋里喊。麦粑粑的香味一阵阵地传来,我使劲把眼睛眦开一条缝。窗外黑洞洞的。翻个身,继续睡觉。  伴着墙上新贴的图画继续入梦。草如碧丝,小溪亮晶晶的奔跳。高柳垂杨,树下那是谁呀!丝帛般的衣裙随绿烟缥缈。  “起来了”。奶奶的声音再次传来。屁股上随即挨了一巴掌。我一骨碌翻身起来,晕头转向跳下地。乱草似的头发被一把揪起,三下两下扎起个鬏鬏,旋即被拖着出了门。  
期刊
每个日落都是我给未来的信  留着一半  金黄色镶嵌锄头上的青草  生根发芽,瓜熟蒂落  每个落日都是我写给未来的信  在水边搭一个客栈  摇椅无风自荡,村庄飞出白色的鸟  过夜的人问我一间房几吊钱  我笑着伸手  握住穿过屋顶的夕阳  住一晚上,只收一道光  七弦琴  月亮只照进一半  从九连环里抬起头,芭蕉树打湿脸  凌晨,零下  七弦琴声准时响起,绕住月光  长安刚过了秋天,寒剑蒙上一层雾  
期刊
不记得最后一次和母亲收割庄稼,是收了谷子还是花生?不记得我家最后一次杀年猪是哪一年的哪一天?不知道无法进城的老水牛最后被转卖到哪里?我只知道我在浮生里所做的事,无不与家有关,我喜欢那个山旮旯,做梦也只回到那个家,我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之上买的家,竟然一次也没有梦到过。  如果你最近回过故乡,你会发现祖母的裹脚布,祖父的烟锅,爷爷的犁头,父亲的录音机,奶奶的木衣柜,妈妈的针线篮,儿时用过的葫芦瓢,放牛装
期刊
一  “母亲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在众多关于对母亲的尊重与赞美的描写、表述中,我向来非常认同不知出自哪里的这句老话。  我1996年中专毕业被分配到某单位工作后不久,从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当中,我内心就深切感受到:自我呱呱坠地那一天起,母亲,一直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我的整个世界。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冬天的上午,我到县上一单位办事回到家,想认真洗洗手,顺便也洗把脸,去去灰尘。遂进了家里的卫生间,打
期刊
1  那时彩云长成大象。天空与梦  并无瓜葛,多边形的旧丈村  被闪电的妄念抚慰了心智  有人推窗,用脑骨的文火煮茶  企图以诗为鞭子驱赶肉体的风暴  2  乌鸦漫唱,黑云的肉体实沉  野樱花挥拳打掉甜蜜。长空落下来  次第退还豪猪簪、猫眼,领头羊的角  抵达海平线之前,安装鳞片  借鱼鳃复制深水的呼吸  3  从海深处移民,村庄带来龙宫  长生店和养心阁,册封灰烬  以及落魄诗人谱好的钟声  第
期刊
1  爷爷明显老了,两颊上的肌肉原本是紧靠鼻子的,现在,松了,摊开了,仿佛是领导肌肉的神经在岁月里走了那么漫长的路,疲劳了,不再管理那些肌肉和皮肤,随它们四处漫游。一想到他一天天衰老下去,我心里就难受。不过,他灼灼的目光,十足的精力,又安慰了我。  老柿子树的叶子直立着,阳光在上面闪烁,像一群星星在舞蹈。院子里静悄悄的,偶尔,一两声脆嫩的鸟鸣滴落到院子里,更显出寂静来。爷爷坐在屋檐下的轮椅上,微闭
期刊
破碎书  没有什么会无故折断,一切发生  都是缓慢坚定的  年幼时,模拟飞翔  假设自己雪白且有翅  是鹭鸶,鹳鹤,或者是  更轻盈一些的,芦苇,蒲公英  然后用一整个青春期降落  降落。在人群里  天空还是很蓝,很蓝  一片云的落地  需要很多场大雨的决绝  在南方  无尽的集合,包括  热带雨林,亚热带阔叶林  树丛边缘低伏的灌木  午后的骤雨  与连续停水的废旧工厂  在两点钟交汇  红黑色
期刊
我们会把手里从事并赖以生计的事叫作“活路”。早先,在村子里常听到这样的对话——你要去哪点?我要去地里头做点活路。那时,我并未认真体会过“活路”一词的深意。当我亲自体会时,方知“活路”之难。  新年的第一天(1月25日),我推开门时迎接我的是一片雪白。我欢快地叫着:“妈!快起来!下大雪了!”多年在外上学没有体验过下雪的我,踏着厚厚的雪奔到村外,看着白茫茫的大地,是那么美好!我刚想掏出手机拍照,却听到
期刊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家中姐弟三人,两个姐姐和我,我是家中的独儿子。  我味蕾对月饼的记忆,要从儿时说起。每年的中秋节前,奶奶和妈妈都要带上家里种植的小麦磨的面粉,还有种植的菜籽榨的油,土鸡蛋,芝麻和白糖,到离家四五公里之外的县食品厂打月饼。  家中孩子多,唯恐打少了不够吃,每年都要用七八公斤面粉去打月饼。打好的月饼背回家后,用三扇簸箕才能盛放。晚上我闻着月饼的香味睡觉,总睡不踏实,经常在夜里起来偷吃
期刊
光与影  落日余晖洒落下来  穿过枝丫  形成斑驳的光影  投射到地上  像是黄昏贩卖的最后一点温柔  太阳渐渐被远山吞噬  世界的最后一丝余亮也被吝啬地  收起  我站在窗前  看窗外破败的路灯漫不经心地闪  着光  电流的声音吱吱作响  而后便暗了光  屋里的灯光探出脚去  企图重新冲走黑暗  月亮在一旁观望  悄悄将星子打翻在夜空  霎时间银光四溅  衬得夜空明亮  于是地面有了万物的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