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程硕士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的思考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i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夏天娟,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硕士办,副科;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30;杜朝辉,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常务副院长,上海200030;钟尚科,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上海200030
  【摘要】 着重讨论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培养质量的影响。指出树立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理性认识,市场调节辅以宏观调控,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工程硕士研究生合理的招生规模及生源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工程硕士;招生;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4-0013-02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工程硕士教育实行市场化,在其发展调节机制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1]。培养单位自行从企业和社会组织生源,培养经费来自委培企业或由学生自筹。相应地,从2001年开始,国家逐步下放工程硕士培养的办学权限,使工程硕士培养单位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其中包括各培养院校自主控制办学规模,自主进行多渠道的资金筹措,以及对资金使用的审计等[2]。同时,国家要求培养院校处理好自主办学与自律办学的关系。这一系列的措施调动了培养院校的办学积极性,促进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1997年,授权培养院校9所,培养工程领域为34个,录取人数1525人;2006年授权培养院校为205所,领域为40个,录取人数已达到57590人。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快速、直接地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但是,由市场化和办学自主权下放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规模与质量的矛盾会影响工程硕士教育的良性发展,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
  
  1 工程硕士招生人数分布规律及对培养质量的影响
  
  根据近些年全国工程硕士录取人数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工程硕士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很好。但是,具体分析各个招生学校、各个领域的招生情况,会发现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
  1.1 同一专业领域录取人数分布呈现极端化倾向,有些学校招生人数过多,甚至某些学校一个专业一年即招生数百人,有超出培养能力之嫌;另一方面,有不少的培养院校录取人数过少,甚至某些专业领域连续几年录取人数在个位数。
  1.2 选择近年全国招生人数在千人以上的工程领域,统计2005-2006年录取人数在15人以下的学校数占招生学校总数的比例,统计结果见表1。可见,除少数热门专业领域外,多数专业领域有50%左右的招生学校录取人数在15人以下,其中不少学校只能招1-2人。
  录取人数过多或过少两个极端,都不符合工程硕士的培养规律,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不利于工程硕士的持续稳定发展。
  录取人数过多,超出培养能力。每个招生院校都承担着本科生、全日制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近年新增的学位类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开展,意味着在学校原来的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块。但是,国家并没有因为各招生院校培养工程硕士而额外给予资源。另外,工程硕士培养强调工程性,而我国高校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还较欠缺。因此,在工程硕士的培养上普遍缺乏经验和能力的情况下,如果盲目过多招生,发展过快,即使是原本力量雄厚的重点大学,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将工程硕士教育“边缘化”在所难免。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牺牲培养质量。另一个负面影响是,不切实际地过度招生,使人们怀疑某些学校将工程硕士培养“利益化”,为兄弟院校树立了不好的榜样,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招生人数过多对培养质量的不利影响比较容易被人理解,也比较受到重视。而事实上,招生人数过少,同样不利于工程硕士的培养。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都不同于工学硕士,工程硕士的课程教学及学位论文都必须注重联系实践,必须有较强的工程性、实用性。因此要求培养院校在组织教学及学位论文指导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探索和改革。如果招生数量过少,根本不会引起招生院校的重视,加上工程硕士的市场化运营,如果没有效益,学校也不会相应在经济上和时间上进行投入,培养质量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一些学校为了扩大生源,不惜利用非常规手段,比如对考生不合理的许诺,不合实际、不顾自身能力招收远地散户学生等,引起学校间的恶性竞争,影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声誉,不利于工程硕士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
  
  2 工程硕士招生人数分布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家对各院校的录取人数没有计划控制,市场机制在其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在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的调节机制中引入市场机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从国家计划调控模式向市场调节模式的有益尝试。市场的本质是竞争。通过竞争,促使培养单位主动适应市场;通过竞争中的“优胜劣汰”规律,促进培养单位提高培养质量,依靠学校自身的社会影响和办学质量,吸引生源。目前,各校录取人数便是学校与考生间双向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招生人数的分布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校对考生吸引力不同,反映了社会声誉和办学质量的差异。在教育市场化中,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有合情合理的一面。
  然而,即使在经济领域中,市场竞争也未必带来最好的结果,因为只有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才可能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而这是很难达到的理想中的状态。更何况教育有其特殊性,不是纯粹的经济行为。市场化本身的弊端或者仅靠市场调节无法解决的问题,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产生不利影响:
  2.1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社会效益应该被放在首位。如果高等学校将工程硕士教育等同于经济行为,就会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而盲目追求招生规模,以培养质量换取经济效益;
  2.2 教育的市场化必然要求高等院校被给予充分的权利。国家对工程硕士培养单位下放了较大的自主权,同时也要求其自律。不少学校没有处理好自主与自律的关系。在利益和权力的诱惑下,只看重招生数量,忽视培养质量;
  2.3 工程硕士生源市场不确定性大,生源总量有限。与工学硕士相比,工程硕士对考生报考資格有特殊要求,必须满足规定的工作年限;要求工作单位给予一定的支持;业余时间上课,造成多数考生只能选择就近学校读书等,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工程硕士的生源有一定局限。生源的局限造成每年招生数量的不确定性。以至多数学校对生源市场缺乏信心,今年不能预测明年的事,因此,能招即招;
  2.4 一些工程领域在同一地区的可招生院校过多。一般来说,考生的首选是该地区的名牌大学,而在工程硕士的招生方面,一些名牌大学的门槛并不是很高。因此,少数重点大学“包揽”了当地的大多数考生;而一般学校只能招收极少的学生。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是某些学校超负荷招生,另一些学校为争取生源,采用不适当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竞争的结果使生源集中于少数高校,也不符合人才教育的层次性要求。因此,仅靠市场调节达不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3 对保证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协调发展的途径探讨
  
  提高工程硕士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工程硕士培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包括生源质量、招生规模、课程教学、师资力量、学位论文等,都影响着工程硕士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准。其中,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相互影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应当树立正确的认识,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合理的招生规模、较高的生源质量,使工程硕士培养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从而有利于工程硕士培养的稳定地健康发展。
  3.1 树立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理性的认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正如文献所说:学位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过程,它是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学位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学位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又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3]。在知识经济时代,优秀的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是顺应时代要求的,而又必将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为社会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每个培养院校都应当把工程硕士教育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十分有益的事业来做,不能把它作为赚得一时之利的机会。培养质量与特色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赢得社会声誉的关键,是其进一步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对于一个新兴的学位类型,树立正确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增强培养院校的办学信心,明确办学目标,杜绝将工程硕士培养“利益化”,盲目追求规模,忽视教育质量的短视行为。
  3.2 市场机制起主要调节作用,但宏观调控必不可少。正如在经济领域中,市场会失灵一样,只靠市场机制并不能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在教育领域中,市场调节也不是万能的。另外,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它的滞后,会让社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在工程硕士教育中,市场调节的失灵,直接影响培养质量,付出代价的将是各相关方,最终牺牲的将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声誉和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以弥补市场的缺陷。比如:对招生过多,超出培养能力的院校,实行招生限额;在同一地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限定合理的招生院校数;严格限制远地招收散户考生,尤其是要限制通过社会中介招生等。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才能既给予各培养单位自主活动空间,刺激其办学积极性,又保证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3.3 在要求各招生院校自主与自律办学的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系。众所周知,美国的高校具有高度的自治权,联邦政府不对高校进行直接的管理。但美国高校绝非是无人管的“独立王国”。相反,美国高校的管理主体是社会化、多元化的。其管理主体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既有官方组织,也有非官方组织。其中的高校质量评估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大学起着社会监督、质量保障作用,其权威性和影响力超过政府。美国高等教育质保体系也是為保证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二战后,美国的高等教育蓬勃发展,高校数量增加,高校招生数量激增,为防止因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教育质量下降,由地方组织首先提出定期对该地区高校办学质量进行评估。如今,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已成为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我国政府在对工程硕士教育施行放权的过程中,务必建立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为防止自主权被不合理使用,政府下放的管理职能必须有相应的管理主体来承担。克拉克•科尔曾说过:高等教育的自治是有条件的,即:高质量地履行其职能,这些职能对于社会广大的人民是重要的;显示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地使用社会提供的资源;等等[4]。这说明,办学主体有极强的自律能力是被赋予自主权的条件。现实中,能严格自律,并达到理想的要求是很难得的。“自律”必须与“他律”相结合,任何权力,都必须有制衡,才不至于被滥用。另外,只有外在的监督和评估,才能检验自律的效果。目前,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措施仍然沿袭传统方式,局限于上级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教育质量评估也基本是同行评估,缺失第三方社会评价和监督。工程硕士教育模式是直接为企业培养人才,教育资金直接来自企业和社会,企业是高校为之服务的“顾客”,因此高校应当接受来自服务对象的监督和评价。“顾客”的监督评价之下,培养院校必须将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以质量来赢得 “顾客”。工程硕士教育应当也有条件建立起由管理部门宏观调控、高校自律办学、社会监督评价的构成三维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秦荣,张文修.发展调节机制是工程硕士质量保证的基本策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5
  [2] 刘惠琴等.正确处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几个关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8
  [3] 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陈学飞.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5] 王大中,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6] 曲虹.对工程硕士生源问题的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
  [7] 张文修.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8] 邬智等.对高校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
  [9] 高绿綺.工程硕士教育市场化与政府主导作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7
  [10] 古瑶等.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内控机制的构建及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
  [11] 沈岩等.开放式自主创新的工程硕士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
  收稿日期:2008-4-08
其他文献
本文将通过对基于数字交互技术的博物馆展陈设计要素进行介绍,进而指出当前基于数字交互技术的博物馆展陈设计应用状况,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可靠参考.
【摘要】 由经济原因导致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是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自我意识的一定分析,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从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控制自我等途径完善自我意识,逐步走向心理健康。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途径    The analysis and perfect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目的:利用高通量lncRNA芯片筛选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lncRNA并进行初步的功能研究,对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旨在寻找新的乳腺癌治疗靶点,为改善乳腺癌治疗效果
【摘要】 本文以创业的概念为抓点,阐述了创业教育理念论及内容、意义,并重点阐述了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及对策,目的在于为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 创业教育概念;创业教育理论;大学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4-0016-02    21世纪是新济的时代,新经济的狂飙席卷全球,以“创新”、“
目的:糖尿病肾脏疾病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关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治
意义本质理论是语言学这一庞大理论体系的基石,该理论支撑了语言学中众多理论.目前,针对语言学中的意义本质理论众多流派观点不一,本文梳理了意义本质的七种主要理论,着重探
【摘要】 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面对当今高校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新问题,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是我们必须思考的。笔者通过论述大学生党员现在存在的问题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了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管理、培养、使用三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重要性;新措施    Shallowly discussed furt
【摘要】 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为切入点,试述了思想教育管理的内涵,深刻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失效及其原因,最后提出现代思想教育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4-0015-01    近年来,全国高校发生了多起大学生状告母校以及大学生犯罪杀人的案件,这
【摘要】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为图书管理者只有认真研究现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倾向,并迅速适应这一需求变化,才能真正发挥服务职能,使图书馆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读者需求;完善;图书馆;服务职能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4-0018-02   
在中国艺术史上,不少的大画家同时也是大书家,赖少其先生就是其中之一。2007年7月,广州艺术博物院赖少其艺术馆举办了“赖少其书法篆刻展”。展出的书法作品是作者生前精心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