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枕顶绣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所包括的内涵很多,如何保护和抢救成为当前国家的一项重点工程。枕顶绣作为刺绣工艺美术品在其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这需要与其他同属于文化遗产的品类相比,才能得知其有多大的作用。刺绣是纺织品、皮革品上的一种工艺,在衣服、鞋帽、被面、枕头、枕巾、背包、荷包、手帕等上绣制,大件绣品由于绣面的空间比较宽敞,图案的自由度与随意性强。枕顶绣的绣面空间较小,图案紧凑,色彩应用适度,比其他绣品使用得广泛,更能明确反映出民间文化遗产的魅力,是民间美术的杰作代表。
  成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对象的品类应有如下的几个明显特征:(1)表现民间大众的创造性智慧;(2)具有纪念性的建筑或能反映纯朴民风的建筑;(3)展示历史事件;(4)继承传统的工艺或技能,并能反映一定时期或阶段的风格;(5)具有民族的、大众的、民俗的艺术价值;(6)反映民族或乡间的各种礼俗;(7)对现代文明和文化有创造意义和研究价值。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有形和无形的遗产,才能作为保护的对象。
  迄今为止,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还没有进行过综合性系统性地调查和登记,大部分的文化遗产存在于广大的农村和农民之间。在西部大开发形式下,在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转变过程中,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中,会使一些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发生变化,甚至面临被淘汰和濒危的状态。软质枕顶就是一种“濒危”民间文物。
  枕顶绣作为刺绣的一种类型,具有实用性,同时又是珍贵的民间美术作品,它与民间音乐、舞蹈、礼仪、信仰、节日、戏剧、神话、建筑等都成为我国的民间文化遗产,而且大多保存于广大的农村和普通民众之中,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现今农村的许多年轻女子已不再学习枕顶绣的技艺,有很多已经失传,原来的枕顶绣片或被遗弃,或走向市场,而且不被多数人重视。因此,我们要及时抢救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让枕顶绣的魅力永世长存,使民间美术成为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的源泉,从而促进现代文化的创造和创新。
  枕头对于一般人而言,只不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通卧具而已,就寝和卧而休息时离不开它,实用性非常强。由于其具有私密性,登不上“大雅之堂”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从枕头的发展历史看,早期的枕顶、枕面和枕体已经装饰纹样,出现了造型艺术,并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隋朝以后陶瓷枕头的出现,无论是造型、装饰,还是工艺、色彩,都有各自的特征和文化象征意义或内涵,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明清以后,随着陶瓷枕头的逐渐衰落,纺织材料的枕头在民间盛行,枕顶绣显示出灿烂的辉煌和无穷的艺术魅力,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中大放光彩。
  枕顶绣与其他类别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相比,具有外形轻小、内容丰富、工艺精巧、色彩斑斓、民风浓厚的特征,作为工艺美术品的一类,在我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用除实用性外,还可以美化生活,增近交际往来,反映民间最纯朴的习俗。
  所谓外形轻小,就是指枕顶绣的重量轻薄、外形较小,易于保存和收藏。民间建筑虽然表现一定的质朴文化,但体形太大,不易搬运收藏。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等,属于无形遗产,代表了一种技能,失传的可能性更大,只有部分乐器、道具可以保存下来,但不能全面地反映民间艺术内涵。神话、史诗、故事等,用口头流传或笔墨记录,叙述民间发生的一切事象,谈不上什么艺术与美术。
  枕顶绣的内容丰富,指的是造型和纹样题材的多样化。其纹样采用描绘对象名称的谐音,以求吉祥;用象征寓意的手法,以物寄情;以变形的花、鸟、虫、鱼,适应在各种几何纹中,反映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在其他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中,缺乏这种整体而全面的文化内涵,只是局部的文化再现。
  枕顶绣的工艺精致,就是用多种技法绣制作品,用手工一针一线的形成一幅小小的绣片,展示出民间女子灵巧的心智、独特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绣技。同时,在为自己的亲人刺绣时,倾注了深深的情感。在绣制枕顶时,都依据一种图样,有些“经典”图样以剪纸的形式世代相传,有些则是由那些心灵手巧的女子所创造。这样的工艺也是其他民间文化遗产所不能相比的。
  枕顶绣的色彩斑斓,指的是选料和用线方面的颜色,还有构图色彩的协调与搭配。枕顶绣的色彩来自于自然界,服务于人类,包括了大千世界的各种颜色。在构图上,同一幅作品的颜色对比非常强烈,增加了画面的反差,具有层次感、体积感、空间感,使之醒目明快,充满生气。民间建筑上也有彩绘图案,以红、蓝、黑为基调,但色彩对比显得单薄,没有枕顶绣那么分明。
  枕顶绣的民风浓厚,就是它的民俗含量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中最为明显。从枕头的社会功能看,包括了礼仪制度、等级高卑、医学保健、尊老爱幼、人际交往、人生礼俗等诸多方面,还有灿烂辉煌的艺术价值。这在其他任何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中都不能相比,包括单纯的民间礼俗也能在枕顶绣中体现出来。
  枕顶绣属于民间美术,是刺绣的重要组成部分。刺绣是纺织品、皮革品上的一种工艺,在衣服、鞋帽、被面、枕头、枕巾、背包、荷包、手帕等上绣制。大件绣品由于绣面的空间比较宽敞,图案的自由度与随意性强。枕顶绣的绣面空间较小,图案紧凑,色彩应用适度,比其他绣品使用得广泛,更能明确反映出民间文化遗产的魅力,是民间美术的杰作代表。
  枕顶绣作为枕头的组成部分,其直接作用是实用性,但在某些方面却有不同的功能。首先可以美化生活,增加情调。过去,在东北地区的农家中,都能看到炕上有专放枕头的炕琴,枕顶朝外,满室生辉,以显示家中女主人的手艺,同时起美化生活的作用,让外人感觉到这家对生活的热爱。在男女青年结婚的时候,枕顶绣作为女方的主要陪嫁物,以展示其精巧的绣工技艺,更容易与婆家的人接近。婚后的新娘要将枕顶绣送给婆家的长辈和兄长,妯娌之间还要将各自的枕顶绣相互交换,以交流技艺,成为勾通亲朋好友间的感情桥梁和纽带。在民间的人生礼俗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员或者降生、生日、成人、婚姻、祝寿、丧葬等,都有寓意有别的枕顶绣。如结婚礼仪,枕顶绣在整个仪式中一贯而通,充满了各个环节,把乡土民风反映得真实、纯朴。可见,枕顶绣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中具有重要价值。
  工艺美术中常用的一个术语“纹样”,是指各类器物上装饰花纹的总称,吉祥纹样又习称为吉祥图案。枕顶绣纹样丰富多彩,其文化内涵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祈福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福”是一个内涵深邃的文化概念,是幸福、福气的概括语,凡富贵寿考、康健安宁、吉庆如意、全备圆满皆谓之福。“五福”,是福之大全,《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诗经·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郑玄笺:“爵命为福,赏赐为禄。”孔颖达疏:凡言福者,大庆之辞;禄者,吉祉之谓。”《礼记·祭统》:“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从天子到庶民,尽管每个人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但都把“福”作为人生命运的最高追求,这点毫无二致。天子有“洪福”,官宦有“禄福”,平民百姓所追求的是平安如意的“小康之福”。枕顶绣所反映的正是传统社会中平民百姓的如意之福,也就是农业社会小康之福。
  枕顶绣纹样丰富多彩,吉语寓意的汉字图案是其中一个重要类别。它是将汉字的字形构成加以美化,美化时图案所表示的含义要按照象征吉祥寓意的特定需要,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汉字造型图案。汉字图案与书法有紧密的联系,利用书法特有的装饰美、形式美来体现吉语寓意。汉字图案纹样尽管劳动百姓不熟悉,但是,民间艺术深受文人艺术的影响,借用诗词名句抒发民间绣者的心理感受,带有人们的美好希望和憧憬,在“俗”中求其“雅”,增加人们日常生活的情调。
  
  花字吉语
  汉字超越了单纯的文字的意义,变化成各种物,又回归到汉字诞生的原点。通过丰富多彩的变化,使它周围充满活力。这一类图案取其字形的构成美,又取其吉祥的寓意。利用书法绘画的结合,通过鸟兽和花卉的结合表现吉语的内容,构成一幅“诗”“画”相宜的图案。
  刺绣把汉字演绎出成千上万的变化,或假借鸟、虫、兽之形,或取动、植物之态。这对“红梅结子,绿柳生烟”纹枕顶,笔画亦文亦鸟是鸟虫篆的变体,用飞翔的燕子的形象勾画出吉语字体,增加字体的动感。黑色丝线绣制在紫色地上,色彩对比突破了传统色彩的运用。“龙凤”鸟字纹枕顶,字的中间分别用代表字意的鸟兽表示,二者融为一体。鸟兽依次为龙、凤、马、鹿、白鹭、鹿、狮、鹤。字为黑色,鸟兽用色较多,有灰、蓝、棕、红、黑等。“梅花五点,竹本空心” 纹枕顶,以梅花、青竹代替部分文字的笔画,形意相同,既说出了梅花和青竹的实际形状,又寓意中国传统的交友之德——君子之交。
  “福寿”“喜”“贵”作为吉祥纹样受到崇尚,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图案。它或左右对称,融入涡旋形,活像一个活力的机体升腾而起;或“福寿”“喜”“贵”在中央及左右,周围饰以花花朵朵;或假借梅花、牡丹、石榴、桃及与枝叶搭配,形成“福寿”双全之意。
  吉祥诗句的另一种是把中国文人的“诗”与“画”表现在枕顶绣上。诗画结合本是文人画的艺术传统,但在民间绣女的心理寄托了对文人雅士的向往。她们重视诗画的吉祥理念,追求清新的意境,使五彩丝线在方寸之间构筑了“诗”与“画”结合的绝妙空间。
  
  诗文吉语
  在枕顶绣图案中,以吉祥寓意的汉语诗词为特征,通过“字”“形”“底”“面”四者的协调搭配,诗文吉语图案以其语义信息增加了吉祥的氛围和令人愉悦的感受,字体更耐人寻味。表达了中国普通百姓追求文人雅士的“诗言情、诗言志”的文化心理,构成独树一帜的诗文吉语纹样造型。
  枕顶绣作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枕顶绣的工作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从事民族学或艺术学的研究人员或职业者,更应注重“物”的研究,以枕顶绣为载体,深入开展下去,这就要求把枕顶绣的保护工作列入首要位置,并认真对待,以继承民间文化遗产的精髓。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宁夏等地的各级博物馆中,收藏有很多绣工精致的枕顶绣,保护了一大批可能失传的枕顶绣,能够有条件的系统研究、收藏、陈列和保护。有一些个人收藏者,出于爱好而收藏了许多的枕顶绣,他们对保护枕顶绣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其他文献
春节前夕,在辽宁省葫芦岛刮起一股“66、73、80”的祝寿风。有一位朱先生先后收到的“邀请”、“通知”,不是其父办八十大寿,就是其岳母庆六十六寿辰,一数竟有50多张。按照当地行情,每份随礼的人情最少也在100元至200元。为了躲过这人情债,他被迫更换了手机号,类似朱先生这样用更换手机号的方式躲避“人情债”的人还有不少。  无独有偶,在重庆有一位白领苏小姐,虽是独身,但在春节前,朋友、同事纷纷传来信
期刊
我从小就习惯于把春节叫做“过年”。  还有一个小时,又是新的一年了。  没有看春节晚会,没有去聊天,没有睡去……打开了电脑,打开了台灯,有一种很强烈的思念在心底澎湃着。  我独自行走在热闹的街道,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雾蒙蒙的,还有很多悬浮颗粒,我快要迷失在这样的氛围中。一路上,耳边全是轰轰的鞭炮声,我害怕着却也眷恋着。火药的味道很特别,我却喜欢,停下脚步抬头看到的是密布烟云的天空,闭上眼睛拼
期刊
“人造节”已迎面向我们走来,人们热衷“人造节”的现象一浪高过一浪波及到我国大江南北的城乡。有人说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有人说它与时俱进对传统文化作了拓展;也有人视它为“另类”,不予接受甚至反对,一时间,高低雅俗的褒贬评价林林总总,莫衷一是。但笔者认为,对“人造节”不论是赞成认同,还是排斥和否定,它的客观存在已是不争的现实。何况,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总难免伴随着不足与缺陷。  “人造节”现象
期刊
在一定的条件下,放弃也可能成为走向成功的捷径。“条条道路通罗马”,此门不开开别门。寻找到与自己才能相匹配的新的努力方向,就有可能创造出新的辉煌。   法国少年皮尔从小就喜欢舞蹈,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可是,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来送皮尔上舞蹈学校。皮尔的父母将他送到一家缝纫店当学徒,希望他学一门手艺后能帮助家里减轻点负担。皮尔厌恶极了这份工作,不但因为繁重的工作所得的报酬还
期刊
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这是什么?这一谜语的答案是镜子。可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是智慧,是生活。 在一次事件中,两个人同时被暂时软禁了起来。虽然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其中一人却整日为眼前之事困扰,总想给人说清楚,但又无处可说或无人来听,便常常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头发一把一把地脱落,离开软禁地之后,他已被心魔折磨得没了人样。 另一位同时遭难之人,开始虽然也想不通,但很快就接受了当时的
期刊
周汝昌,1918年3月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从小就有颖慧之誉,读书过目不忘,十六七岁就翻译过冰心的很多作品,1939年考取燕京大学西语系,1947年涉足于红学研究,成为继胡适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知道他50年前就已双耳失聪,知道他30年前就剩了右眼0.01的视力,知道他除了《红楼梦》研究,更是功力非凡的书法大师、外语专家、诗词专家,更
期刊
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工作压力、就业压力、心理压力、精神压力……每一种压力无不困扰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谁也逃脱不掉,谁也回避不了。  压力就像一根小提琴弦,没有压力,就不会产生音乐。但是如果弦绷得太紧,就会断掉。你需要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使压力的程度能够与你的心智相协调。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人际关系的日益复杂,压力引发了种种症状,如:容易疲劳、沮丧、失眠,记忆力、创造性下降
期刊
中国号称“吃的王国”,中国人的吃是世界上公认的。在几千年历史的传承积淀中,中国的食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传统风味菜享誉中外,中国名菜馆遍布各大城镇,中国的八大菜系又是风格独特,中国的烹饪大师更是继往开来。  一说到吃,就会想起这几句名言:“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饮食为人生之至乐,餐桌乃幸福之天堂”,这种食文化的观念一直扎根在中国人的脑海里,中国人在吃的深度和广度上也一直感觉良好,把“吃
期刊
我们每个人毫无例外都有自己的名字。本来,一个人的名字只是区别你我他的一个标志,并无贵贱之分。但随着一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人的身份也就渐渐区分出高低,于是“名人”应运而生。而由名人衍生出的效应就向四处辐射,具有极广极深的渗透力,更带有不菲的含金量。名和利往往是孪生的姐妹,只要有名就能得利;为了得利,就必须有名。于是在重“名”的文化圈里,就常会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怪现象。  本人作为常人,一直有自知
期刊
浙江省兰溪市的诸葛村,古称“高隆”。元代中叶到高隆定居的是诸葛亮第二十七代裔孙诸葛大狮。这座以九宫八卦构思布局的村庄是诸葛大狮亲自设计的。全村目前有5000多人口,其中近3000人为诸葛亮嫡传后裔,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    夜晚的茶馆,升腾着一股暖暖的热烈    太阳羞涩地躲进了村外小山丘的后面,流经古村的小溪仍然欢快地唱着小曲,马头墙挺起脖子高傲地仰视着天空向人们讲述诸葛村数百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