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人情债的误区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ywl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前夕,在辽宁省葫芦岛刮起一股“66、73、80”的祝寿风。有一位朱先生先后收到的“邀请”、“通知”,不是其父办八十大寿,就是其岳母庆六十六寿辰,一数竟有50多张。按照当地行情,每份随礼的人情最少也在100元至200元。为了躲过这人情债,他被迫更换了手机号,类似朱先生这样用更换手机号的方式躲避“人情债”的人还有不少。
  无独有偶,在重庆有一位白领苏小姐,虽是独身,但在春节前,朋友、同事纷纷传来信息,将有6位打算在节前后操办婚事。去年春节期间,她送婚礼就花了1800元,对于一个月收入只有2000元的她来说实在是一个不轻的负担。无奈,原来不打算外出的她,只好选择去韩国旅游,以避开随份子的人情之风。
  这是笔者从最近媒体上摘下来的两则事例,可以肯定,这绝不是个别的现象。事实告诉我们,这些年来,人情债之风在我国许多地区越刮越烈,有增无减。
  送人情,凑份子,此风从何时兴起,现已无从查考,但我国是礼仪之邦,从来都是“礼多人不怪”的。人情活动的历史久远悠长,古代对此也有所记载。早在宋代就有一首歌谣《竹枝词》中说:“家居不易是长安,俭约躬身稍有宽。最怕人间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生动地道出人们对人情债的怨声。在明代还有一首打油诗:“人情逼似债,顶着锅盖卖。年年难躲过,家家都破财,”记录了人们深受人情债之无奈。在清代《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也通过人物之口说出“从古及今,人都打不破的是‘人情’二字”这样的话。
  你看,在旧社会,“人情”及与“人情”相关的“面子”是具有其特殊位置的,而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维系的“人情”,或是争得的“面子”都少了“孔方兄”来当家。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对代代传承的人情债之危害早就心领身受了,只不过他们大都随波逐流,谁也难以改变这一现实。
  人是社会生活中的主角,一个人只要立足于社会,彼此间都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亲朋、邻里、同事、上下级间的礼尚往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友爱的和谐关系,这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特别是遇到逢年过节的走亲访友,男婚女嫁的隨喜份子,应景地掏点钱买点礼品,送点礼金以示祝贺,意思意思,以此加深感情,密切关系这是人之常情,但关键的是这些“礼尚往来”,应有一个限度。
  稍有点年纪的人都记得,在20世纪50年代,随份子时出个一元八角的,已属慷慨之举;到了70年代,掏出5元10元的已不稀罕;进入90年代,咬咬牙一次也能甩出一两张“大团结”;而到了新世纪,出手二三百元,收礼的可能还会嫌这数目有点寒酸!
  这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际交往的扩大,送人情的项目也如水银泻地那样无孔不入,名目繁多。以小孩从出生开始为例:婴儿哇哇落地要送礼,满月时要送礼,一周岁了也要送礼,此后年年过生日毫无例外都得岁岁送。除此,上小学,进中学,入大学甚至毕业就业都要随礼。一旦进入婚龄结婚生子又开始新一轮的送礼……如此循环往复,没完没了。这人情债如影随形成为你生活中难以分割的组成部分,真是送不完的礼,还不清的债!据上海一家媒体对1000个家庭的调查,去年春节每个家庭平均要送8次礼,人情费用支出在2600元左右。
  其实,不论掏腰包送人情或收礼包受人情,都并非心甘情愿。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我国历来遵循一条规则:“来而不往非礼也”。今天你收下送情的礼,明天也就欠下要还情的债。你收的礼越丰,你欠的债也越厚。何况水涨船高,往往不只是对等,甚至要加码加倍奉还。这真是自讨苦吃,自找债背。
  由于长期以来人情随礼已经约定俗成,彼此已成惯例。谁也不想破这个习俗,落个“吝啬鬼”的骂名。于是,你送我收,你涨我升,互相攀比,不断升级,人情风也就越刮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情债的债台是我们自己垒起来的,这其中就包括你、我、他。
  本来,礼尚往来,情在其中。但如果这人情礼过多过重过滥,那就异化变味了。对于收入尚丰的人来说可能不算是一笔大开支,但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对于下岗待业的百姓,对于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人,都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何况,一旦礼尚往来成为赤裸裸的等价交换,变为“利上往来”,那它还会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这前车之鉴的事例可是屡见不鲜啊!
  礼不在厚,有情则重。大诗人李白曾有诗云:“人生贵相知,何必重金钺”。古人都知礼轻人义重的哲理,我们更应以此为座右铭。既然这人情债的债台是我们自己所筑,也应从自己脚下拆起。在人际往来中如果坚持量力而行,适当而做,自己办事不请客,别人办事不送礼。即使别人那么去做,也“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那长此以往就会走出人情债的误区,从人情之累中解脱出来!
其他文献
中日两国的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日本文学脱胎于中国文学。不管是神话、诗歌还是小说,就古典文学这一范畴而言,中国文化均给日本文学以丰富的营养。而历史进入近代之后,中国的维新志士认识到自己的国家与西方列强的距离,为“师夷长以制夷”,开始大量翻译西方书籍。起初以翻译政治、自然科学为主,后来在梁启超的倡导之下,文学翻译也发展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日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翻译日本文学,或者通过日语转
期刊
他是一位民间艺人,剪纸是他生命的全部,他剪刀下的蝴蝶栩栩如生、多姿多彩,如今剪出的蝴蝶种类已达3万多种。  40年来,他剪刀不辍,为此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远到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他先后获得多项金奖,赢得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更赢得了“世界蝶王”的美称。    侦察兵狂追蝴蝶十几公里    胡宝国出生在开封市鼓楼区一个回族家庭,兄妹七人中,他排行老五。少年时代的胡宝国身子骨很弱,为了强身健体,
期刊
11月初,我国北方已值初冬,可东南沿海的舟山群岛上还挺暖和的。  清晨,从舟山群岛中部的岱山码头出发,乘游船20多分钟,登陆四面环海的秀山小岛。那里面积仅22.88平方公里,在舟山群岛中排列老九,位置介于舟山本岛和岱山岛之间。距普陀山岛仅10海里,居住着几千人的秀山小岛,看上去很是静谧。    出海  我们一行5人临时组成小旅游团,到秀山岛的兰山码头,登上一条写有“岱渔休4号”的机帆渔船。船老大潘
期刊
山里的孩子背负梦想    1963年7月,丁开清出生在湖北省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寺的一个山坡上,山脚下是日夜流淌的清江。丁开清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四个妹妹。也许是这块土地上特有的灵秀之气,读小学时的丁开清就对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丁开清从小聪明刻苦,但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便辍学在家。白天,砍柴放牛,帮助父母耕田种地维持生计;夜晚,整个村子都沉入了黑暗,唯独丁开清的土屋里还亮着微弱的灯光。
期刊
回家的路上,朋友打电话过来,很深沉的声音:你感到寂寞吗?生活是不是平谈无奇?是不是偶尔也百无聊赖?尚清醒的头脑顿时一头雾水,这老兄不会想跳楼吧,而且想拉着我一起?接下来的事情直接让我昏迷了,电话那边的老哥很兴奋地大声喊到:如果你有以上症状,我们就去拉萨。    镜头切换,我们已经在3万英尺的高空,济南—成都—拉萨。我们在云上,放眼望去,西藏离我们如此近,褐色的山脉连绵起伏,偶尔也有雪山散落其中。飞
期刊
公司里,大伙都说我是一个优秀的小伙子。这几年,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公司发展可谓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最近还被公司光荣地提升为设计部经理,我当然很自豪。  正在我放眼千里、踌躇满志之时,好友提醒,不要只为了工作,而忽视了那件大事——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要不,就成了孤家寡人了。我笑了笑,说声谢谢!确实,公司里除了自己和人事部的主管小马,哪个不是成双入对,相拥相抱的了?不过,自己却对这事不太入心,也有点不以为然
期刊
我的婚姻生活一度快乐无比,后来妻总减肥,减来减去上了瘾,一日三餐搭配着上3次体重秤。体重没降,脾气见长,见排骨就躲,遇烧鸡就急。弄得我天天跟着吃素,吃得我双腿发软,脸皮发绿。妻身高1.63米,體重64公斤。身高和体重之比应该说是不错的,属于典型的中亚丰满型少妇。   去年春节前,我陪妻去商场。回家坐公共汽车时才发现口袋里没零钱了。我找旁边量身高体重的换零钱,人家动员我上秤。虽然婚龄不长,但我已经基
期刊
我从自己的爱情生活中深切体会到,对婚姻最好的哲学比喻即是脚和鞋的关系,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最合适的,也是最好的。婚姻是个虚幻词,就像一个桌面,四条腿来支撑,根基不稳,桌子愈高,就愈危险。维系婚姻平衡健康的四个支柱是:性格、性、爱、责任感。这四根柱子的坚硬程度,制约着婚姻的生命力。选择满意的婚姻如同选双满意的鞋子,重要的是鞋的尺码和脚的尺码相同,最好是什么样的脚穿什么样的鞋
期刊
(一)     我用双手献上了一枚假戒指。  那一天,是我的女朋友徐染的生日。   那一年,正是我一生中最困顿最苦涩最贫穷的时候。我所在的那家工厂因为效益不好,每个月给工人们只开30%的工资,我的月收入,由原来的600元,变成了每月180元,少得让人感到有些可怜。常常到了月半,便已囊中羞涩,掏不出几文大钱了。   那一天,恰好赶上我的口袋中只剩10元钱了。我的心里便一阵一阵地发紧发疼:10块钱,就
期刊
有段时间,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的缘故,我的身体有点不适,主要是睡眠不好,头也似乎总是晕乎乎的,而且情绪也不正常。我把此情况说于妻,妻是医生,她从医学角度分析,怀疑我患了高血压症,于是把家里的血压计拿出来给我测量,一量,低压100,高压140,按照医学上对高血压症的界定,这个数字足以表明我是高血压无疑,而且用我家那血压计一连测量三天,我的血压都在这个数字上下,妻于是断定我确实患了高血压症,睡眠不好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