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j1988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德育教育,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有以下四点:充分发掘教材内涵,利用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确;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走出音乐学习误区;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德育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以理性思维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信念等方面的正面教育。但是,单一的理性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育人目的。而音乐教育却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德育教育,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有以下四点:
  一、充分发掘教材内涵,利用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为宗旨。
  我在音乐教学中,始终以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本为基础,认真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升华。充分利用歌词内容和旋律所塑造音乐形象来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本中所选的歌曲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掘其丰富的内涵,通过介绍、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之受到良好的教育。音乐艺术通过生动的内容,优美的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潜移默化的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音乐利用各种手段表情达意:鲜明的节奏能使人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动人的旋律能使人陶醉于无穷的联想与想象之中;丰富悦耳的和声使人体会到和谐与丰满;美妙的音色又使人感到快意与满足;恰如其分的配器使人置身于音乐的独特境界。这就是音乐教育的巨大作用,这就是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因此,音乐是一种情感教育,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入情入理,以理育人。这正是音乐在德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特有的育人方式。如中等职业学校课本中所选《黄河颂》、《在太行山上》、《今天是你的生日》等歌曲都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教学中只要略加引导,充分利用其音乐作品的自身美感,定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正確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走出误区
  音乐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它以音乐为主体,德育为灵魂,智育为脉络,集德、智、体、美、劳之大成,寓教于乐,魅力无穷。良好的音乐教育将对学生的言行品性起到早期的奠基和定型作用,让人收益终生。
  然而,人类的音乐有优劣、良莠之分,没有德育、美育的音教是毫无意义的教育;只图生理快感,不顾情感智能情操培养的音乐毫无足取;而低下、庸俗、颓废的音乐是音教之大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们经常扯着嗓子唱流行歌曲,少数流行歌曲内容上反映了青年人情爱生活中的孤独、失意、彷徨、痛苦悲观等病态心理。
  但经常唱这些歌曲,青年学生会被这种压抑、消沉、空虚、颓废的情绪所影响,失去了积极向上的斗志。另外,由于社会音乐风气商品化,加之各种宣传媒体为钱驱使,大肆宣扬,致使孩子们盲目崇拜“演艺明星”,或者成了疯狂的“追星族”。久而久之,学生们不思进取,学习下降。这些现象不能不说是音乐教育的误区,不能不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隐患。因此,只有在音乐教学中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多方面正确引导,冲出音乐教育误区,才能真正利用音乐教育这一特殊方式完成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的德育教育使命。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果我们一味强硬阻止唱流行歌曲,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会挫伤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只有对不同流行歌曲堵放并行,选取一些内容健康的流行歌曲,如《祝你平安》、《明天会更好》、《大中国》等歌曲,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剂和补充。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判断识别能力,培养审美能力,以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三、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把我国的民族音乐、优秀的民歌名曲介绍给学生,多让学生接触、了解、欣赏、演唱,使之受到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熏陶,这就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教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时,我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安徽的民歌音调,扩大学生的民族音乐语言,进一步培养对民歌的兴趣。另外,教欣赏课《祖国颂》时,我让学生在悠扬的民歌风味的旋律中,感受民族歌曲所叙述的动人故事: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歌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建设成就,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同时进一步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
  为了进一步重视学校美育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体现音乐教育多方面的特殊育人功能,我校除坚持好正常音乐教学外,还开展了“音乐课外兴趣班”等活动。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结合国家当前形势和学校学校现阶段工作重点充分挖掘音乐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教育的同时,充分挖掘音乐中积极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进行培养和训练,收到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徐平(1970-),男,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硕士,现为安徽省肥西师范学校音乐讲师。
其他文献
平面装饰画《人与自然》35×50cm2020年  设计说明:  装饰画《人与自然》  作品思路取材于我们的日常的设计生活,是我观察身边的人与自然所得出的创作灵感。画面是由人与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和生物进行刻画,画面的中心是人脸,我把头发用大自然的叶子,还运用了自然界中的生物进行刻画,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符合主题。我将画面分为了三部分,一部分用黑色填充,中间部分进行刻画运用各种线条与纹样进行刻画,则最后
期刊
《玉米地》
期刊
摘要:《人民公敌》不同场景下人物行为、对话与情境呈现出复杂多样世界观。以该戏剧场景演进与具体内容为切入点,从五幕式剧作结构、人物性格分析与戏剧内涵思想三层面进行具体分析,以期能够全面客观呈现出《人民公敌》的深刻意涵。  关键词:复杂世界观;人民公敌;场景;内容  作为素有“现代戏剧之父”美称的挪威戏剧大师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呈现佳作《人民公敌》,其剧情可用一句话便能概括:“身为市长和医生的兄弟俩,围绕
期刊
黑白装饰画《人类欠大自然一笔债》35×50cm2020年  設计说明:  综合材料装饰画《人类欠大自然一笔债》  作品中以一个人的上半身,头部承载废弃的房屋,废弃的生活用品,森林为主要元素,表达了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的各种事物资源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幅作品在手绘技巧上主要采用了点线面的构成方式,生态的恶化,环境的污染,废墟的森林,描绘了人类欠大自然一笔债,
期刊
平面裝饰画《神兽》35×50cm2020年  设计说明:  装饰画《神兽》  作品是作者幻想中神兽的样子,神兽是由一只鹿慢慢变化,才呈现出现在的样子,通过点、线、面、肌理的手法对神兽进行填充,最终呈现出这幅作品。
期刊
摘要:《一本好书》为受众带来了一场读书的盛宴,首创360度场景设计、明星演绎等方式拉近了经典与观众的距离,激发观众主动读书的动力,实现了节目的初衷,是对低碳艺术作品较好的诠释。 节目中的文化性、真实性,使得这档节目具有低碳艺术文本的特征,观众在观赏节目时所受到的文化熏陶更具低碳性。  关键词:低碳艺术 ;《一本好书》  低碳文化是指一切有利于人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它可以起到缓解焦虑与压力、净化人的
期刊
摘要:《流浪地球》是一本包罗法律、哲学、历史、物理、天文等多学科的经典书籍,其意义绝不仅局限于娱乐。以《流浪地球》为研究蓝本,以假设未来地球拥有一个全人类之长期共同目标为研究基础,以未来可能之《地球宪法》为研究对象,本文从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三个方面浅析《流浪地球》对未来可能之《地球宪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宪法;《流浪地球》;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  首先,以下论述
期刊
摘要:鸣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物,每年夏秋季节,我们常常能听见它们彻夜的鸣叫。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哪个朝代,文化的兴盛离不开诗歌的繁荣,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被称为诗学的先驱。本文将系统分析《诗经》中的“鸣虫”意象及其含义。本文分析了《诗经》三类“鸣虫类”意象:第一类是“螽斯类”鸣虫意象,主要象征了平民百姓的生殖崇拜和对儿孙满堂的愿望,代表了战乱时期征夫、闺妇的思
期刊
经过初步统计,《诗经》中带有“虫”意象的文章共有24篇,包括了32种虫类,分别为:螽斯、草虫、阜螽、蝤蛴、螓、蛾、蝇、蟋蟀、蜉蝣、蚕、蜩、莎鸡、螗、躅、伊威、蟏蛸、宵行、蜴、螟蛉、蜾蠃、螟、螣蟊、贼、虿、蜂、虺、蘧篨、鸿、戚施、蜮、蜥。其中可被看做鸣虫的有:螽斯(可以理解为蝈螽或者拟蝈螽属)、草虫(可以理解为草螽或者优草螽)、螓(可以理解为一种小型的蝉)、蟋蟀(范围比较广泛,可以被简单理解为中华斗
期刊
摘要: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教师们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亦是落脚点。但高效课堂的构建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协调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每一环节进行有效的把控。文章将以小学数学为例,探析高效课堂的构建对策。以求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绽放数学魅力,实现精彩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学科带有一定的抽象性色彩,对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但只要教师牢牢掌握“高效课堂建构”这一金钥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