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了”:让人人轻松做网站

来源 :陆家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想要建立自己的网站,一想到需要请程序员、申请域名、请美编设计网站等一连串的事情,是不是就觉得千头万绪无从下手?
  其实,“建立网站”这件事情可以变得很简单。创业公司“上线了”已经将复杂繁琐的“建站”需求,简化成自助式的建站工具,让计算机“小白”快速地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站。
  “上线了”的创业过程就像是一场西游记,经历了巧遇核心合伙人、打怪无数、组建团队、获得创投融资加持、团队认知不断升级的环环相扣的过程。
  组建核心团队
  时间回到12年前。2008年陈海沙(David Chen)从美国的高中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学金融的时候满怀着对金融的憧憬,不巧的是他入学的当月雷曼兄弟轰然倒下宣布破产,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对金融业的看法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陈海沙跟几个好朋友一道在芝加哥南部,教一些贫困的上不了大学的人通过理财存钱上大学或实现个人财务目标,为此他们成立了一个社会企业Moneythink。这一次试水,让他第一次找到了创业的感觉。
  大二暑期,对金融行业仍然心存幻想的他选择去中国香港的高盛实习,但高盛的实习经历让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不是自己要走的路。幸运的是,就是在高盛,陈海沙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未来合伙人、计算机达人郭达峰。两人总是在一起聊天,琢磨着是不是要做一些更有激情的事情。
  回到学校后,陈海沙又邀请芝加哥大学学霸、设计牛人鲍腾加入创业,鲍腾设计的游戏曾经有1000万人玩过。陈海沙、郭达峰、鲍腾,三人在各自的领域出类拔萃,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战斗力全面的核心团队。
  彼时陈海沙当选为学生会副主席,负责给学生组织发放资金,但是当时很多有想法的学生组织,并不能获得足够多的资金,所以陈海沙和他的合伙人就设计了一个众筹平台,让学生组织在该众筹平台推介自己的项目并募资。
  2010年10月,以社交网站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埃德华多·萨瓦林为故事原型的电影《社交网络》上映,2011年10月乔布斯去世后被“封神”,互联网创业在美国的校园里突然变得异常火爆,正在科技创业的他们一时成为学校里最酷的风云人物。
  拿着锤子找钉子
  但真实的创业和想象中的创业完全不一样。陈海沙坦言,开始创业时总是想大家会把钱砸你脸上,可是后来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众筹平台运营了一段时间,访问量很少,他们不知道用户为什么不用,被逼无奈他们决定直接去找用户聊一下,这是他们第一次敞开心扉跟用户聊天。他们问用户怎么帮助他们做众筹,如何做得更好,他们需要什么功能,但这种封闭式问题并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用户反馈说,希望能把页面做得更好看,原因是希望在简历上写上自己所做的项目,并且能放上网站链接,这样别人点进去看的话,会给自己加分。
  陈海沙感觉这是宣传需求,并不是他们最初定位的众筹需求,不过他还是让用户发几个理想的网页给他参考,用户当时就丢给他一两个排版精美、新潮前卫的单页网站。
  尽管对用户的这一需求仍然将信将疑,但是他们还是决定先扔出一个探路的石头。
  他们在Facebook上发了一个页面并留言说:如果你想做一个这样的东西(单页网站,他们当时都不知道叫什么),你就注册,我们正在内测。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一个星期网站的注册量就超过了他们当时已经运营八九个月的众筹平台的用户量的总和。很多人注册后焦急地询问什么时候才能给内测资格。
  于是,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他们马上做出了Strikingly这款简洁易用的建站工具,这一工具让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小白”,能在10分钟内创建出属于自己的网站。
  在经历了多次磕磕碰碰之后,他们终于第一次真正踩到了一个问题。“前面我们都是拿着锤子去找钉子,终于这个钉子有了。” 陈海沙说。
  有一次,一个摩洛哥的高中生给他们发了一封特别长的感谢信。这位摩洛哥高中生用Strikingly做了一个申请纽约大学的网站,在网站上展示了他自己的小项目,后来被录取了。这封感谢信,让他们从心底升腾起一股成就感,再次肯定了Strikingly的价值,坚定了他们往自助建站方向创业的信心。
  “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这也是Strikingly沿用到现在的标语。
  用户需求是一直推着“上线了”前进的动力。“这也是我们一直能坚持下来很核心的原因。”陈海沙说。
  在创业初期,陈海沙曾经回复了几万封用户邮件,成了名副其实的“CEO聊天工具”。这样近乎“愚笨”的需求调查和用户反馈沟通方式,成為公司的传统,仍然沿用至今。
  他介绍,“上线了”企业用户接近九成,主要分类为大公司和中小型企业,大公司应用的案例有蚂蚁金服和钉钉,它们使用“上线了”建站主要用于招聘或活动等;中小企业占企业用户的多数,它们较突出集中在创业公司、自媒体(团队)及硬件产品公司等。除了 B 端用户,个人用户的增长也具备潜力,比如塑造个人品牌或开设个人网店等 C 端用户的需求。
  进驻“孵化器中的哈佛”
  大学毕业后,陈海沙由于学生签证到期回到上海,有一个合伙人回到香港,还有一个合伙人在芝加哥大学继续读书。
  但距离阻挡不了他们“漂洋过海来看你”的心。当时每一天晚上他们三个人都会开着Skype,通过Skype听到对方敲键盘的声音,虽然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但彼此感觉大家还在一起做事儿,有种莫名的开心。
  于是,三位合伙人决定申请加入“孵化器中的哈佛”Y Combinator,但第一次被无情地拒绝了,理由是,快速建站的需求并不存在。   他们内心并不服气,“咱们得证明他们是错的”。三个人买了单程机票,带着旅行签证来到旧金山全力以赴地开始创业,一个月不到就推出了Strikingly 3.0版。发布第一天就有用户想要付费,用户是个哈佛的学生,要用Strikingly做她的毕业项目。他们又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收费链接,渐渐地就开始有更多用户愿意付费,Strikingly很快实现了盈利。
  几个月后,他们再次申请Y Combinator,这次他们成功了,成为第一个入驻Y Combinator的华人团队,并且在Y Combinator 毕业的两周内获得来自SV Angel、Index Ventures、 Funders Club 以及创新工场等顶级投资机构的 150万美元融资。
  有了第一笔起步资金,三位合伙人如虎添翼,他们快马加鞭,优化程序,满足越来越多的客户的需求。随后几年Strikingly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到2016年Strikingly 已经累计创建了超过 100 万个网站,服务覆盖 200 多个国家。
  2016年Strikingly在国内组建了团队。当时不少国内的用户也在使用Strikingly,他们的体验感并不完美。“既然我们在国内,没有什么理由不把这类用户服务好。”陈海沙说。
  2016年4 月 12 日,Strikingly 中国版产品 “上线了 SXL.CN ”发布,这个版本并不是 Strikingly 单纯的“翻译版”,而是为中国用户做了本土化的设计。
  中国版本刚推出不久,又迎来了微信小程序的一波浪潮,陈海沙敏锐地判断“小程序是未来”,并且开始积极布局。
  2017年“上线了”公布自己的全新产品“小程序 editor 1.0”,即小程序开发编辑器。小程序成为了一个新的爆发性增长点,推动了“上线了”最近几年在国内的快速增长。目前“上线了”在小程序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已经遥遥领先其他竞争对手。
  在早期,Strikingly剛刚进入国内的时候,国内的业务量占全球总业务量不到2%,现在国内业务在全球占比已经达到15%~20%。
  2017年“上线了”获得了中科院国科嘉和领投、创新工场、YC、IVP 和 TEEC跟投,共计600万美元的 A 轮融资金额。2018年8月30日,“上线了”正式对外宣布获得1000万美元的 A+轮融资,由凯辉基金领投,A轮投资机构中科院国科嘉和继续跟投。
  2019年8 月 26 日,“上线了”从1500 余个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腾讯SaaS加速器首期 40 家入选企业中的一员,也是入选的唯一一个小程序服务商。
  Best or Nothing
  7年创业,昔日的青涩少年都已经成长为公司的领导者。
  陈海沙已经成长为富有洞察力和决断力的管理者,郭达峰是慢慢学习前端到现在的前端大神,而负责设计的鲍腾也成长为一个顶级的设计师。
  就像其他创业者一样,在创业过程中,他们也走过很多弯路,在融资、招聘、产品等方方面面也踩过很多坑。
  对于踩坑这件事情,陈海沙说,坑是逃不掉的,不要怕踩坑,前面有坑的话你先踩进去,你也不要想着你能够怎么绕,踩进去要快速踩出来。在陈海沙看来,创业是一个实践科学,唯一能够让自己成长的方式是有直观的了解,谁提醒都没用,这点其实很多年轻人都不例外。
  “上线了”的核心价值观参考了Facebook的“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意思是说,动得快到你要能打烂一些东西,如果你还没有犯错的话,你就动得还不够快。
  陈海沙说,在创业上面我们还是新手,现在公司招的人都要求他具备一定的所谓创业精神。
  在“上线了”位于五角场的办公室的墙壁上,贴了两条非常显眼的标语,上面写着“best or nothing”、“all in or nothing”,意思是说你要么就干得最好,要么你就别干。“这是我们对团队成员一个非常核心的期待。” 陈海沙说。
  陈海沙说,创业过程中棱角也曾被磨平,但是现在“上线了”的价值观又回到了一种很锋利的状态。“互联网的选择成本太低了,在竞争这么激烈的环境,用户选我们得要对他们负责。如果我们不把自己往极限上推,你就辜负了用户对你的这种期待和信任。”他说。
其他文献
我们在2月9号复工复产。投资机构复工复产就是投资。过去这100多天里,我们团队经历了成立9年以来最忙的第一季度,也是投资数量最多的第一季度,也是投资金额最大的第一季度。在事实上不到100天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10个投资项目。  很多人问我疫情改变了什么?我说疫情没有改变本质性的问题。疫情是加速器,疫情让好的行业变的更好,让本来不那么优秀的企业变得更糟。  疫情是好的试金石,让我们在更短的时间内看清
期刊
这场新型冠状病毒大劫难暴露出了一个实时超互联全球经济的内在脆弱性,撤出全球化似乎越来越不可避免。虽然该举措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是可取的,但如果想取得积极成果则有赖于一个深度、包容且高效的多边主义行动。  去全球化的其中一个最强大推手源自于现行生产模式的脆弱性,这些模式都构建于那些冗长复杂、为了短期效率和低成本不惜牺牲稳健和弹性的全球供应链之上。由于许多企业和行业要仰仗位处遥远异国的供应商——而且缺乏任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全球的各个角落。金融市场的动荡首当其冲。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资本配置者们是如何思考其中的风险和机会的?不能去现场尽调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与被投基金沟通的?就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采访了普林斯顿大学捐赠基金(PRINCO)的首席投资官安德鲁·戈登,讨论疫情对普林斯顿捐赠基金的影响、他对市场震荡的看法以及远程办公的感受。  戈登拥有杜克大学哲学学士学位和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公共政策管理硕士
期刊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几乎整日都在不同的建筑物中活动,一栋建筑是否安全、美观和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的质量。很少有人知道,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年总产值超过20万亿元,建筑业还是劳动密集型最高的行业之一,提供了超过5000万人的就业。建筑行业也是最“危险”的行业,在中国,每个月都有近百人死于建筑工地事故。即使在建筑业相对更成熟和发达的中国香港,从2019年底到2020年5月,也发生了
期刊
“这个紧固件看似简单,但其实有很尖端的工程技术含量。”浙江华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下称“华远汽车”)的总经理唐朋拿出一枚铝合金紧固件放到办公桌上,给我们做演示。1983年生的唐朋工科背景,2015年加入温州民营企业华远汽车之前,任职于世界五百强的李尔,曾经是华远汽车的客户。  唐朋手中的这枚紧固件是汽车仪表板上用于零部件装配时的间隙补偿。别小看这枚紧固件,“这枚零件花费了我们两年时间的开发、测试和
期刊
把物联网、人工智能这样的高科技和传统农业结合起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一个一线城市的创业团队——晓雨科技,就在做这样的尝试。他们深入农村,决心把物联网的技术用在大棚蔬果的种植上,希望农户的种植不再繁重,并且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程序员要做智慧农业  晓雨科技的创业团队中,有擅长物联网系统架构和数据分析的高级程序员,还有曾经在松下工作过的智能硬件达人,以及擅长团队建设和互联网运营的管
期刊
每年五月初,中国投资界有个固定的旅游地——奥马哈,因为巴菲特和芒格会在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表演“二人转”,花数小时回答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问题,大家期待能够从两位智者身上学到投资秘笈。  奥马哈位于内布拉斯加州中部,位置相对偏僻,人口规模大概相当于国内的小县城。为什么巴菲特更愿意居住在远离金融中心的奥马哈而不是寸土寸金的纽约呢?华尔街周围聚集着各类声名显赫的金融机构,信息更多,有着更多的
期刊
“影响力投资是门新学问,而新知识的学习需要时间,在时间中积累、思考与沉淀,最后才能开花结果,产生改变的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邱慈观在接受《陆家嘴》采访时表示。“‘舍我其谁’是影响力投资的真谛,英文的专业用语是additionality(外加性),表示影响力投资资金应以舍我其谁的精神,流向资本最匮乏的地方,而不是上市前因有利可图而资金蜂拥流入的地方。”  邱慈观教授被誉为可持续金
期刊
住在纽约曼哈顿上SoHo地区的亚历山大最近经常夜不能寐。“看到弗洛伊德被警察跪颈而死就知道一定又有一轮抗议活动要开始,但是今年这次特别严重,已经到让我担心自己安全的地步。”亚历山大说。  本科一毕业就在一家大型美国银行从事股票交易的他生活顺风顺水。今年3月,由于他资历不深,没有被银行选为关键人员留守,第一批就被告知回家上班。不过,亚历山大没有任何抱怨。能不要每天挤地铁,还能和女朋友天天在家一起上班
期刊
近年来,上海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推出了《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等多份文件。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也在上海成功举办。  今年4月,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又有新动作。浦发银行、国泰君安、太平洋保险、张江集团、临港集团、百度、腾讯、微软亚研院(上海)、ABB等22家单位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共同倡议发起成立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  这是去年上海成立“人工智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