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复律效果,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方法 选择在2005年8月至2010年7月间来我科复律的98例房颤患者,入院后首先应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进行复律,口服胺碘酮3周左右仍未转复者,行直流电复律。分析舒张末期左房内径大小(LAD)、病程长短、病因、性别、年龄5个因素与患者复律所用时间及复律后维持窦律时间的关系。结果 左房大小、病程长短、病因及患者年龄均与房颤复律所需时间及复律后维持窦律的时间有关,其中以左房内径的影响最大,病程、并发病及年龄的影响次之,男女性别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左房越大、病程越长、年龄越大及合并其他疾病者,房颤复律越难,且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时间越短,性别对此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复律效果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040-02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心脏重塑以及心房和(或)心室腔内血栓形成,从而引起血栓栓塞等心血管事件。房颤复律及维持窦律可使左房有效收缩,改善心功能,减少栓塞的发生。我们就有关影响房颤转复和维持窦律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房颤患者复律可能性及复律时机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5年8月至2010年7月间收住我科行房颤复律治疗的98例房颤患者,男50例,女48例,平均年龄70岁左右。复律前常规做超声心动图,排除左房及其他心腔内血栓,并了解左房大小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符合下列条件者入选:① LVEF>45%;② 左房内径(LAD)<60 mm;③ 彩色多普勒提示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返流时,未见明显左室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排除标准:①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② 入院直接行电复律而未用药物复律者。所有复发患者当复发后第2次复律时,作新病例处理,以便观察每次复律后维持时间。
1.2 复律方法
具体复律方法分为以下几种:发作时间较短(<24 h)可静脉使用胺腆酮达到尽快复律的目的;发作时间较长(>24 h)采用正规抗凝3周后,口服胺腆酮(每次0.2 g,3次/d;服7天后改为每次0.2 g,2次/d;再服7天后改为每次0.2 g,1次/d维持[3]);口服胺腆酮3周左右无效者采用电复律。电复律一般选用能量150 J,一次不成功者用200 J再次复律。复律成功后采用胺碘酮维持,剂量为0.2 g,1次/d。
2 结 果
2.1 左房大小与复律效果的关系
98例患者按LAD的大小,观察复律所需要的时间,并随访转复后维持窦律的时间。结果随着LAD的增大,房颤复律所需的时间也渐增加,在≤24 h、1~10 d及>10 d三个时间段成功复律率有显著差异。
2.2 病程长短与复律效果的关系
98例患者按病程长短,观察复律所需要的时间,并随访转复后维持窦律的时间。结果维持窦性心律大于1年的具有意义。
2.3 病因与复律效果的关系
有高血压,风心病,糖尿病,或有其他系统疾病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观察复律所需要的时间,并随访转复后维持窦律的时间。结果复律失败率较大窦性心律维持时间也短。
2.4 性别与复律效果的关系
观察复律成功率、失败率及维持窦律情况男女患者间无明显差别。
2.5 年龄与复律效果间关系
将98个病例按年龄分组,观察复律所需要的时间,并随访转复后维持窦律的时间。结果显示复律成功率及维持窦性心律与年龄有关具有临床意义 。
3 讨 论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提高,成人房颤发病率为0.3%~0.4%,60岁以上达到2.0%~4.0%,70岁以上达到8.0%~11.0%。常见病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甲亢,另有6%~15%为孤立性房颤,无明确的病因。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但多源折返、局灶起源异常导致心房肌电重构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多数房颤患者有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等症状,并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从而增加致病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除原发病的治疗外,房颤的治疗有3个主要策略: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预防栓塞并发症。药物复律常用Ⅰ、Ⅱ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首选胺腆酮,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可选I类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心绞痛发作或药物治疗失败而有转律适应证的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电复律治疗。
心房增大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左房内径每增加5 mm,房颤的发生风险增加1.39倍。本文结果也显示随着左房直径的增大,房颤复律所需的时间也渐增多,即左房内径越大,左房功能越差,复律相对越难,同时随着左房的增大,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时间也越短。房颤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心房电重构而不易转复,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房颤复律所需时间增加,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时间缩短,因此复律治疗宜尽早开始。房颤病因分析结果表明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房颤患者复律相对困难,窦性心律维持率较低,有2种以上基础疾病者,其转复更难,成功率更低。
随着年龄增大,患者有复律时间长及维持窦性心律时间变短趋势,但不十分显著,其中随着年龄增大,维持窦律1年以上的比率明显减小。男、女性别间,房颤复律效果无明显差异。患者年龄>70岁时,复律后窦律维持1年以上比率低,对于这类患者可考虑行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而不予转律;舒张末期LAD>50 mm的患者口服胺腆酮10天内转复率极低,可考虑直接行电复律治疗,LAD为45 mm以上者,复律后窦律维持1年以上比率低,可结合患者年龄、病程及基础疾病情况,部分患者予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孤立性房颤及有糖尿病患者的房颤转复率及窦律维持1年以上比率高,风湿性心脏病及有2种以上基础疾病患者的转复效果较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4 护理
房颤护理措施一般是病人需要戒烟限酒,尽量不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茶、可乐、咖啡。谨慎应用含有刺激性成份的药物,如某些咳嗽或感冒药物,需要时应征询医生意见。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放松,不宜过度紧张,保持生活规律。可以进行心脏负担不大的体育活动,保持身体健康,预防感冒,同时避免血栓脱落。房颤病人术后需按时用药,对凝血功能造成影响,需注意预防各种诱发出血风险的情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复律效果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040-02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心脏重塑以及心房和(或)心室腔内血栓形成,从而引起血栓栓塞等心血管事件。房颤复律及维持窦律可使左房有效收缩,改善心功能,减少栓塞的发生。我们就有关影响房颤转复和维持窦律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房颤患者复律可能性及复律时机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5年8月至2010年7月间收住我科行房颤复律治疗的98例房颤患者,男50例,女48例,平均年龄70岁左右。复律前常规做超声心动图,排除左房及其他心腔内血栓,并了解左房大小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符合下列条件者入选:① LVEF>45%;② 左房内径(LAD)<60 mm;③ 彩色多普勒提示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返流时,未见明显左室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排除标准:①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② 入院直接行电复律而未用药物复律者。所有复发患者当复发后第2次复律时,作新病例处理,以便观察每次复律后维持时间。
1.2 复律方法
具体复律方法分为以下几种:发作时间较短(<24 h)可静脉使用胺腆酮达到尽快复律的目的;发作时间较长(>24 h)采用正规抗凝3周后,口服胺腆酮(每次0.2 g,3次/d;服7天后改为每次0.2 g,2次/d;再服7天后改为每次0.2 g,1次/d维持[3]);口服胺腆酮3周左右无效者采用电复律。电复律一般选用能量150 J,一次不成功者用200 J再次复律。复律成功后采用胺碘酮维持,剂量为0.2 g,1次/d。
2 结 果
2.1 左房大小与复律效果的关系
98例患者按LAD的大小,观察复律所需要的时间,并随访转复后维持窦律的时间。结果随着LAD的增大,房颤复律所需的时间也渐增加,在≤24 h、1~10 d及>10 d三个时间段成功复律率有显著差异。
2.2 病程长短与复律效果的关系
98例患者按病程长短,观察复律所需要的时间,并随访转复后维持窦律的时间。结果维持窦性心律大于1年的具有意义。
2.3 病因与复律效果的关系
有高血压,风心病,糖尿病,或有其他系统疾病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观察复律所需要的时间,并随访转复后维持窦律的时间。结果复律失败率较大窦性心律维持时间也短。
2.4 性别与复律效果的关系
观察复律成功率、失败率及维持窦律情况男女患者间无明显差别。
2.5 年龄与复律效果间关系
将98个病例按年龄分组,观察复律所需要的时间,并随访转复后维持窦律的时间。结果显示复律成功率及维持窦性心律与年龄有关具有临床意义 。
3 讨 论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提高,成人房颤发病率为0.3%~0.4%,60岁以上达到2.0%~4.0%,70岁以上达到8.0%~11.0%。常见病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甲亢,另有6%~15%为孤立性房颤,无明确的病因。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但多源折返、局灶起源异常导致心房肌电重构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多数房颤患者有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等症状,并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从而增加致病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除原发病的治疗外,房颤的治疗有3个主要策略: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预防栓塞并发症。药物复律常用Ⅰ、Ⅱ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首选胺腆酮,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可选I类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心绞痛发作或药物治疗失败而有转律适应证的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电复律治疗。
心房增大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左房内径每增加5 mm,房颤的发生风险增加1.39倍。本文结果也显示随着左房直径的增大,房颤复律所需的时间也渐增多,即左房内径越大,左房功能越差,复律相对越难,同时随着左房的增大,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时间也越短。房颤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心房电重构而不易转复,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房颤复律所需时间增加,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时间缩短,因此复律治疗宜尽早开始。房颤病因分析结果表明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房颤患者复律相对困难,窦性心律维持率较低,有2种以上基础疾病者,其转复更难,成功率更低。
随着年龄增大,患者有复律时间长及维持窦性心律时间变短趋势,但不十分显著,其中随着年龄增大,维持窦律1年以上的比率明显减小。男、女性别间,房颤复律效果无明显差异。患者年龄>70岁时,复律后窦律维持1年以上比率低,对于这类患者可考虑行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而不予转律;舒张末期LAD>50 mm的患者口服胺腆酮10天内转复率极低,可考虑直接行电复律治疗,LAD为45 mm以上者,复律后窦律维持1年以上比率低,可结合患者年龄、病程及基础疾病情况,部分患者予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孤立性房颤及有糖尿病患者的房颤转复率及窦律维持1年以上比率高,风湿性心脏病及有2种以上基础疾病患者的转复效果较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4 护理
房颤护理措施一般是病人需要戒烟限酒,尽量不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茶、可乐、咖啡。谨慎应用含有刺激性成份的药物,如某些咳嗽或感冒药物,需要时应征询医生意见。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放松,不宜过度紧张,保持生活规律。可以进行心脏负担不大的体育活动,保持身体健康,预防感冒,同时避免血栓脱落。房颤病人术后需按时用药,对凝血功能造成影响,需注意预防各种诱发出血风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