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名著是人类艺术殿堂中的珍奇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精彩的故事情节,更在于深刻的主题、精美的语言和典型的人物形象。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使我们品味经典的魅力,尽享读书的乐趣,而且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201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命题较好地贯彻并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即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以及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渗透。本文结合2010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名著阅读题,对各种题型的特点及解题方法作简要的解析。
一、 文学常识积累与辨别
题型透视考查名著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作者信息、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典型语言和主要故事、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常以填空或选择形式出现,其容量小,覆盖面大,便于对零散知识点的考查,但是难度并不太大。
真题回放(2010年安徽卷)运用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 根据《水浒》的叙述,梁山好汉议事的大厅,原来称“___________”,宋江任寨主后改为“___________”。
(2) 高尔基的《童年》用第___________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家中的生活历程。
答案(1) 聚义厅;忠义堂(2) 一;外祖父(或“外祖母”)
备考方略考生必须要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做好知识积累,准确有效地识记一些基本名著常识,应考时方能得心应手。
二、 人物形象介绍或分析
题型透视这类考题要求考生把握名著中出现的人物主要性格特征及相关故事情节。注意:人物、性格与情节必须吻合。其命题形式较为灵活。
真题回放(2010年江苏盐城卷)阅读古典名著,回答问题。
(1) 下列与宋江相关的两个情节是()
A. 三顾茅庐 B. 三进大观园
C. 三打祝家庄 D. 三碗不过冈
E. 三败高太尉 F. 三英战吕布
G. 三入死囚牢 H. 桃园三结义
答案C和E。其它故事跟宋江无关。
(2) 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人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选文中“那怪”指:,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
答案猪八戒,示例:八戒大战流沙河,高老庄取亲
备考方略名著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用学生熟悉的文学作品片段,考查人物形象和相关的知识,不仅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还考查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考生要熟悉相关内容,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才能答好题。
三、 故事内容或情节概括
题型透视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片段故事、主要人物及性格,或概括某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概述故事情节,要紧扣试题提供的名著片断,要能抓住主要内容,语言要高度凝练。
真题回放(2010年浙江东阳卷)名著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
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____》,表现的情节是___________(用一句话概括),文中可以看出香菱的性格是___________。
答案《红楼梦》;香菱苦志学诗;香菱目标坚定,潜心钻研
备考方略作品内容或情节概括题,要求学生正地走进名著,同时还得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因为要求概括的往往不能从选文中找到的原话,避免考生不动脑筋就能给出答案。需要考生对名著相当熟悉,巧妙考查学生的积累与迁移能力。
四、 作品的理解及评析
题型透视这一类考题大多回放一个精彩片段,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或人物形象,对作品的意义与阅读价值做出评价。答题时一要联系原著,不要以偏概全;二要选准角度,不要泛泛而谈;三要注意题干中的具体要求。
真题回放(2010年山东潍坊卷)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哪一个情节?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答案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空结拜过兄弟,所以称她为“嫂嫂”: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
备考方略这是一种开放性试题,理解作品时需要调动平日的阅读积累,既要联系情节具体分析,还要综合整部作品进行解答。体现了新课标中“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的课程目标。评析时只要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分析符合情理,表意清楚,言之成理即可。
文学名著是对学生阅读状态的一种考察,考试目标主要为了解新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知识。无论解答哪一类型的名著题,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关键是平常要在课外阅读名著方面多下功夫,注重日积月累并做好阅读笔记,才会为解答提供宝贵的素材。
201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命题较好地贯彻并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即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以及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渗透。本文结合2010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名著阅读题,对各种题型的特点及解题方法作简要的解析。
一、 文学常识积累与辨别
题型透视考查名著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作者信息、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典型语言和主要故事、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常以填空或选择形式出现,其容量小,覆盖面大,便于对零散知识点的考查,但是难度并不太大。
真题回放(2010年安徽卷)运用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 根据《水浒》的叙述,梁山好汉议事的大厅,原来称“___________”,宋江任寨主后改为“___________”。
(2) 高尔基的《童年》用第___________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家中的生活历程。
答案(1) 聚义厅;忠义堂(2) 一;外祖父(或“外祖母”)
备考方略考生必须要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做好知识积累,准确有效地识记一些基本名著常识,应考时方能得心应手。
二、 人物形象介绍或分析
题型透视这类考题要求考生把握名著中出现的人物主要性格特征及相关故事情节。注意:人物、性格与情节必须吻合。其命题形式较为灵活。
真题回放(2010年江苏盐城卷)阅读古典名著,回答问题。
(1) 下列与宋江相关的两个情节是()
A. 三顾茅庐 B. 三进大观园
C. 三打祝家庄 D. 三碗不过冈
E. 三败高太尉 F. 三英战吕布
G. 三入死囚牢 H. 桃园三结义
答案C和E。其它故事跟宋江无关。
(2) 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人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选文中“那怪”指:,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
答案猪八戒,示例:八戒大战流沙河,高老庄取亲
备考方略名著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用学生熟悉的文学作品片段,考查人物形象和相关的知识,不仅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还考查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考生要熟悉相关内容,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才能答好题。
三、 故事内容或情节概括
题型透视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片段故事、主要人物及性格,或概括某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概述故事情节,要紧扣试题提供的名著片断,要能抓住主要内容,语言要高度凝练。
真题回放(2010年浙江东阳卷)名著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
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____》,表现的情节是___________(用一句话概括),文中可以看出香菱的性格是___________。
答案《红楼梦》;香菱苦志学诗;香菱目标坚定,潜心钻研
备考方略作品内容或情节概括题,要求学生正地走进名著,同时还得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因为要求概括的往往不能从选文中找到的原话,避免考生不动脑筋就能给出答案。需要考生对名著相当熟悉,巧妙考查学生的积累与迁移能力。
四、 作品的理解及评析
题型透视这一类考题大多回放一个精彩片段,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或人物形象,对作品的意义与阅读价值做出评价。答题时一要联系原著,不要以偏概全;二要选准角度,不要泛泛而谈;三要注意题干中的具体要求。
真题回放(2010年山东潍坊卷)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哪一个情节?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答案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空结拜过兄弟,所以称她为“嫂嫂”: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
备考方略这是一种开放性试题,理解作品时需要调动平日的阅读积累,既要联系情节具体分析,还要综合整部作品进行解答。体现了新课标中“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的课程目标。评析时只要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分析符合情理,表意清楚,言之成理即可。
文学名著是对学生阅读状态的一种考察,考试目标主要为了解新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知识。无论解答哪一类型的名著题,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关键是平常要在课外阅读名著方面多下功夫,注重日积月累并做好阅读笔记,才会为解答提供宝贵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