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9月19日至21日,第四届中国民营图书发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围绕高层年度政策报告、中国文化解读与行业形势分析、民营书业发展机遇与发展措施、高新科技挑战与新型发展模式等几方面议题展开,就民营书业目前的生存环境、经济地位、面临的形势以及区域合作等方面展开深层次的研讨。现撷取论坛上的发言精粹,以飨读者。
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 贺圣遂
要做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定位是出版社健康发展的前提。定位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只有定位准确,才能高质量地关注、分析、服务自己的读者。其次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必须基于自身优势,不能强行进入;一定要着眼于现行社会文化发展的思潮、趣味、方向,发现读者的关注点;要借助媒体造势;不忽视传统经典文本的现代价值;着眼于文化建设,引领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国外同行,少有在三大出版领域同时并进的,国内则不然,往往是在“不该做什么”上不坚决。
文化的创新意义不取决于文化企业的大小
对于出版机构来说,对文化的重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领风气之先,对社会思潮起到传播作用的并不都是人们想象中的大的出版机构,相反,一些中小型出版社往往开时代先河,引领思想潮流。主要原因在于,大的企业对于自身的经济利益更加看重,当有价值的图书面临不理想的出版环境时,他们往往会与现实妥协,长此以往,慢慢走向保守;中小型出版机构中有思想的编辑家们,执著于文化,很少为外物所束缚,有胆识、有勇气、有气魄,当然,主要的还是把对文化的热爱与追求置于经济回报之上,编辑出版了很多大的出版社不愿意或不屑于出版的优秀图书。
创新不仅是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从形式改造着手。在我国宋代,初始的刻本以监本和巾箱本为普遍,前者字大且印刷精美,后者字小而价格低廉,但两者的弊端都使得书籍的传播非常困难。后来,编辑们发明了融合二者优点的中经本,从此,书籍大行天下。
语言的普及度也关系到书籍的市场反响。哥白尼首创“日心说”,由于是用拉丁文完成,社会上懂拉丁文的很少,这本书影响有限。后来,伽利略也倡导“日心说”,他用通俗易懂的意大利文創作了《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书籍得以畅销。
文本的可读性也决定着图书是否能够赢得读者。詹姆斯·斯佩丁是七卷本《培根文集》和七卷本《书信与传记》的编辑。他屡次拒绝可能会名利双收的职务,倾心于培根作品的整理、发掘和编辑。他立志不仅出版培根的丛书,而且还要把它写成让具备一般知识的现代读者无需离开安乐椅就能阅读和理解的形式。正是因为斯佩丁在文本的可读性上下了一番苦功夫,培根的作品更加通俗易懂,更易被读者接受。可以说,是斯佩丁使培根的思想遍播五洲。现在,培根的名字总是首先和斯佩丁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坚持文化本位与经济效益和谐统一
有些出版者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舍本逐末,热衷于出版低俗读物实在是得不偿失。低俗读物的出版会给出版社带来极坏的声誉,不利于出版品牌的培育,对出版社的长远发展也带来不利影响。
在出版工作中,有文化责任感的出版人都会依托所在出版社的文化优势,自觉地追求图书的文化本位,努力发掘与其文化特色相适应的优秀选题,向社会传播优秀文化。而在追求图书文化本位的过程中,由于有独特的眼光和市场敏锐性,最终也会实现比较好的经济回报。
邹韬奋说:“我们这一群的工作者所共同努力的是进步的文化事业。所谓进步的文化事业是要能适应进步时代的需要,要推动国家民族走上进步的大道。但是在经济方面,因为我们要靠自己的收入,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仍然要严格遵守量入为出的原则。如果因为顾到商业而对文化食粮的内容不加注意,那也是自杀政策。在不违背我们事业性的范围内,必须尽力赚钱,因为我们所赚取的钱都是直接或间接用到事业上面去。”
在美国,政府很少干涉出版业,即使如此,美国出版业的有识之士仍然深刻认识到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意识到出版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美国出版人格罗斯认为:“文化的前途有很大一部分是系于编辑人身上,正如同文化的前途要系于作者身上一样。”
大书城兴起背景与组建管理
第三极书局总经理李松
第三极书局,现在挂了三个牌子,第一个牌是北京创业产业先导基地,是北京的第一个先导基地;第二是迎奥运的北京四大特色商业街之一。应该说拿到这两个牌让书局在海淀区享受了高科技企业优惠政策,比较好地化解公司经营成本。第三个,是全国最大的书店。
一、大书城兴起背景
首先是读者购书选择的因素,在去年做的读者调查中,发现83%的人选择书店的第一原因是品种多。去年图书有22万新品种,前年是19万多,一年比一年多。在浩瀚书海中,大书城因为品种齐全成为读者的首选。
第二,大书城的销售成长性比较好。在开卷监测的全国零售市场的发展状况里面,整个大书城的成长率高过全国零售市场的平均增长率。全国平均增长率不到百分之十一点二。大书城的数据显示超过了16%。从它的成长率到它在零售市场所占的份额来讲,大书城是零售中坚力量,也是各地为什么要兴起大书城建设的一个背景。
二、解决几对矛盾
大书城的组建主要是解决书业大卖场的经营行为以及相互之间的矛盾,各个子环节包括仓储、物流一些环节。第三极书局实行了专门的管理以后,大家觉得很简单。真正的专卖店管理是把每一个专卖店当作一个实体,它有独立的采购权,有独立考核的权力。
书业大卖场在图书产业链中与上游、中游、下游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和供应商和读者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供应商最关注的问题是怎样把书卖出去,怎样能卖得好?什么时候回款?我们和供应商签了合同,而且结帐周期灵活。比如说不是说必须3个月后才结帐,如果一个星期书卖到了10万,甚至可以1个星期结1次帐。如果3个月结不到1000块钱,那么就3个月或6个月结,这是由供应商做主。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供应商的需求。
读者最关注的就是书的品种结构是怎样的?怎样更快更好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第三极书局内新书和畅销书有专门的舞台,这就意味着新书和畅销书不再有类别的划分,这对读者来说会有分类不明晰的感觉,但事实上有国外生活经历的人,他们就会觉得这样的分类方式非常习惯。我们也在引导读者怎样来适用这样的消费。
书业大卖场与其所处市场环境矛盾。比如价格战的引发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都是这种矛盾没有很好协调好的结果。
还有一个矛盾是大卖场经营管理和利润实现之间的矛盾。实现利润有几种方式,一个是加大我们的毛利空间,把内部的运营管理削减到最低。还有一种模式就是可以通过把整个楼的销售价格提高以后反向地削减书店的运营成本,这是卖书做不到的。
三、企业促销的三个层次
它的最低层次是削减利润,实际上就是价格折扣,还包括返券、送礼品、或是附带的其他服务。还有一个聚人气的方式叫宣传造势,就是通过造势能够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与认知。比如第三极书局在开业的时候就做了100明星的公益歌会。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叫企业识别。VI视觉识别系统,例如第三极的PPT、名片等等,都是同样的模版。BIS就是企业的行为系统,比如员工穿什么衣服?有什么服务方式、结算流程,顾客的流向等。这都作为企业识别很重要的一部分。MI就是公司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包括员工要给读者带来的感知是什么样的?我要求员工在开业第一天就要把服务态度做到最好。员工先微笑,再通过熟悉业务以后提升服务能力。
跨省连锁的探索与思考
昆明新知图书城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勇
昆明新知的跨省连锁也是刚刚开始,正处在探索阶段。现仅就新知企业对跨省连锁的一些认识和思考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对我国书业的发展有所增益。
一、文化体制改革为跨省连锁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06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文化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今天,党中央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提出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我们坚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将迎来又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二、跨省连锁是民营发行企业二次创业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同时,也有许多民营企业名噪一时而后销声匿迹,就新知企业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跨省连锁是民营发行企业二次创业的必然选择。在新一轮的竞争状态下,做强成了做大的基础,做大成了做强的必要。
三、跨省连锁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实力的全面检验
民营企业,很多是抓住了某个特定的市场机会,在行业尚处混沌状态,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有超额利润存在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壮大的,为了保持发展速度,抓住市场机会,一直在以一种最低级最原始的管理模式管理自己已经日益庞大的企业,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严重不平衡,效率低下,这样的状态不可能持续太久。
中国幅员辽阔,各省的情况差别很大,因而经济、文化都表现出明显的省域特征,既要发展又要符合文化体制改革前制定的政策,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考验,尽管近几年全社会对科学发展观又有了新的认识,对民营企业的作用、价值和贡献也多次出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文件里,但在实践中仍然會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我们就遇到的问题向新闻出版总署进行了汇报,在总署发行司领导协调后才得以开业。
跨省连锁同时也是对企业拥有的人才层次的检验,是对企业营销工作的广度、深度、精细化程度的检验,是对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检验,是对企业原有经验与现时市场情况吻合程度的检验,是对管理者思维跨度和执行跨度的检验,是对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检验,是对企业文化凝聚力的检验,概括地说,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实力的全面检验。新知企业正在经受这些检验,我相信,经过检验的新知企业,综合管理实力会有明显提高。
四、跨省连锁对中国图书发行行业的积极意义
大家可能都听到过沃尔玛将并购家乐福的传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兼并和收购本来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实,但这则传闻仍让我们吃惊,就今天我们民营发行企业的规模来讲国家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的话题可能离的还太远,但从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的角度出发,从一个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是想尽绵薄之力。在其他行业,民营企业已经开始了国际化的跨国发展,成绩卓然。在发行行业,浙江、江苏、四川的发行集团也早已开始了跨省发展,未来中国出现几个大的发行集团的态势正在形成。
我们高兴地看到,几乎所有的发行企业跨省发展的连锁店都有了新的进展,从店堂设计、装饰到捐赠、方便读者、热情服务等方面都和原来省内的旗舰店持平甚至超越,成为当地文化市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推动了当地书店的服务升级,一个正当竞争、和谐有序、文明服务的发行行业新秩序正在形成。
民营图书发行企业的联合重组
浙江绍兴人文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 丁惠良
图书行业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主导业,民营图书经过近二十年的坎坷历程,已从自谋职业型、家庭生计型逐渐向文化产业型、事业社会型转换,并确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传播新的文化、知识、先进科学、理念的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图书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争夺的空间越来越窄。纵观我们浙江省的民营书业,可谓步履维艰,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决非耸人听闻:一、国有新华书店进一步加快、加重发展扩张的战略,以产业化、规模化展开各领域、各环节的充实提高,并以集团为中心、资金为纽带,实行全省连锁,从批发到零售横扫全省城市乡村,并经过近几年的运作,营业场地翻了几番,销售门店增了几倍。二、在浙江省各个角落,一批无证无照的散兵游勇也在各地渗透,特别在图书销售的重点处:各中、小学校,他们没有卖场,不用缴任何费用,以高码洋、低折扣诱惑一批图书终端消费群体。还有新冒出来的所谓系统性、高码洋教辅书封闭式销售,实际上这种形式也给这批散兵游勇搭建了平台,特别对民营图书零售是重重一击。三、民营书店业主的社会地位和自身素质的短缺。除一小部分发展迅猛的民营书业外,大部分都有同一个特点:小而散,经营者文化低,信息闭塞,没有融资渠道,在日常的经营中也存在着恶性竞争,有的甚至经营盗版书刊,还有的在图书流通领域中缺少诚信,法律意识极为淡薄等等,这些不争气的现象往往在社会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四、一些起步早发展快、赶上潮头的民营书业企业,把多年民营培育成品牌的一些畅销图书,转由新华书店销售,切断了民营书业多年培育出的固定卖点,从而失去了一大批固定的图书销售群。
民营书业要真正永久地跻身书业,仅仅有一个团队精神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个既统一、又分散的区域性联合体,从而能从容地参与图书市场的有序竞争。
一、由行业协会牵头,以地、市为单位首选一、二家销售业绩好,有规模、信誉良好的经营单位进行协作,并在中心城市建立图书货源的物流中心,统一配送,调剂余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及时提供行业信息,不断进行业务交流进行总结回顾,定期举行经营户的业务研讨会,不断总结完善协作机制。
三、不断吸收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信誉良好的民营书店加盟经营,同时也清退经营不好、管理不善、信誉不良的经营户。
四、独立核算,定期结清帐款,并交纳一定的加盟费用。但这种设想得不到大多数民营书店的赞同,实际上许多问题确实也难以协调,所以至今还是空话一句,设想一个。
绍兴人文图书有限公司十年前在商场租了近100平米的场地、七八个人、销售不上百万元,发展到目前经营面积5000余平米,近百名员工,并得到了当地的广泛认可。此时此刻,我觉得虽然发展了,进步了,但更需居安思危,时刻不忘图书市场激烈竞争及民营书业所面临的重重危机。如果把势单力薄的民营书店在经营独立、业务自主的基础上实行区域性联合,并不断完善,也许我们会真正的做大做强,否则,被淘汰的危险也许会轮到我们头上。 (本刊记者 王化兵 实习记者 杨嘉整理)
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 贺圣遂
要做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定位是出版社健康发展的前提。定位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只有定位准确,才能高质量地关注、分析、服务自己的读者。其次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必须基于自身优势,不能强行进入;一定要着眼于现行社会文化发展的思潮、趣味、方向,发现读者的关注点;要借助媒体造势;不忽视传统经典文本的现代价值;着眼于文化建设,引领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国外同行,少有在三大出版领域同时并进的,国内则不然,往往是在“不该做什么”上不坚决。
文化的创新意义不取决于文化企业的大小
对于出版机构来说,对文化的重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领风气之先,对社会思潮起到传播作用的并不都是人们想象中的大的出版机构,相反,一些中小型出版社往往开时代先河,引领思想潮流。主要原因在于,大的企业对于自身的经济利益更加看重,当有价值的图书面临不理想的出版环境时,他们往往会与现实妥协,长此以往,慢慢走向保守;中小型出版机构中有思想的编辑家们,执著于文化,很少为外物所束缚,有胆识、有勇气、有气魄,当然,主要的还是把对文化的热爱与追求置于经济回报之上,编辑出版了很多大的出版社不愿意或不屑于出版的优秀图书。
创新不仅是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从形式改造着手。在我国宋代,初始的刻本以监本和巾箱本为普遍,前者字大且印刷精美,后者字小而价格低廉,但两者的弊端都使得书籍的传播非常困难。后来,编辑们发明了融合二者优点的中经本,从此,书籍大行天下。
语言的普及度也关系到书籍的市场反响。哥白尼首创“日心说”,由于是用拉丁文完成,社会上懂拉丁文的很少,这本书影响有限。后来,伽利略也倡导“日心说”,他用通俗易懂的意大利文創作了《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书籍得以畅销。
文本的可读性也决定着图书是否能够赢得读者。詹姆斯·斯佩丁是七卷本《培根文集》和七卷本《书信与传记》的编辑。他屡次拒绝可能会名利双收的职务,倾心于培根作品的整理、发掘和编辑。他立志不仅出版培根的丛书,而且还要把它写成让具备一般知识的现代读者无需离开安乐椅就能阅读和理解的形式。正是因为斯佩丁在文本的可读性上下了一番苦功夫,培根的作品更加通俗易懂,更易被读者接受。可以说,是斯佩丁使培根的思想遍播五洲。现在,培根的名字总是首先和斯佩丁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坚持文化本位与经济效益和谐统一
有些出版者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舍本逐末,热衷于出版低俗读物实在是得不偿失。低俗读物的出版会给出版社带来极坏的声誉,不利于出版品牌的培育,对出版社的长远发展也带来不利影响。
在出版工作中,有文化责任感的出版人都会依托所在出版社的文化优势,自觉地追求图书的文化本位,努力发掘与其文化特色相适应的优秀选题,向社会传播优秀文化。而在追求图书文化本位的过程中,由于有独特的眼光和市场敏锐性,最终也会实现比较好的经济回报。
邹韬奋说:“我们这一群的工作者所共同努力的是进步的文化事业。所谓进步的文化事业是要能适应进步时代的需要,要推动国家民族走上进步的大道。但是在经济方面,因为我们要靠自己的收入,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仍然要严格遵守量入为出的原则。如果因为顾到商业而对文化食粮的内容不加注意,那也是自杀政策。在不违背我们事业性的范围内,必须尽力赚钱,因为我们所赚取的钱都是直接或间接用到事业上面去。”
在美国,政府很少干涉出版业,即使如此,美国出版业的有识之士仍然深刻认识到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意识到出版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美国出版人格罗斯认为:“文化的前途有很大一部分是系于编辑人身上,正如同文化的前途要系于作者身上一样。”
大书城兴起背景与组建管理
第三极书局总经理李松
第三极书局,现在挂了三个牌子,第一个牌是北京创业产业先导基地,是北京的第一个先导基地;第二是迎奥运的北京四大特色商业街之一。应该说拿到这两个牌让书局在海淀区享受了高科技企业优惠政策,比较好地化解公司经营成本。第三个,是全国最大的书店。
一、大书城兴起背景
首先是读者购书选择的因素,在去年做的读者调查中,发现83%的人选择书店的第一原因是品种多。去年图书有22万新品种,前年是19万多,一年比一年多。在浩瀚书海中,大书城因为品种齐全成为读者的首选。
第二,大书城的销售成长性比较好。在开卷监测的全国零售市场的发展状况里面,整个大书城的成长率高过全国零售市场的平均增长率。全国平均增长率不到百分之十一点二。大书城的数据显示超过了16%。从它的成长率到它在零售市场所占的份额来讲,大书城是零售中坚力量,也是各地为什么要兴起大书城建设的一个背景。
二、解决几对矛盾
大书城的组建主要是解决书业大卖场的经营行为以及相互之间的矛盾,各个子环节包括仓储、物流一些环节。第三极书局实行了专门的管理以后,大家觉得很简单。真正的专卖店管理是把每一个专卖店当作一个实体,它有独立的采购权,有独立考核的权力。
书业大卖场在图书产业链中与上游、中游、下游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和供应商和读者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供应商最关注的问题是怎样把书卖出去,怎样能卖得好?什么时候回款?我们和供应商签了合同,而且结帐周期灵活。比如说不是说必须3个月后才结帐,如果一个星期书卖到了10万,甚至可以1个星期结1次帐。如果3个月结不到1000块钱,那么就3个月或6个月结,这是由供应商做主。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供应商的需求。
读者最关注的就是书的品种结构是怎样的?怎样更快更好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第三极书局内新书和畅销书有专门的舞台,这就意味着新书和畅销书不再有类别的划分,这对读者来说会有分类不明晰的感觉,但事实上有国外生活经历的人,他们就会觉得这样的分类方式非常习惯。我们也在引导读者怎样来适用这样的消费。
书业大卖场与其所处市场环境矛盾。比如价格战的引发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都是这种矛盾没有很好协调好的结果。
还有一个矛盾是大卖场经营管理和利润实现之间的矛盾。实现利润有几种方式,一个是加大我们的毛利空间,把内部的运营管理削减到最低。还有一种模式就是可以通过把整个楼的销售价格提高以后反向地削减书店的运营成本,这是卖书做不到的。
三、企业促销的三个层次
它的最低层次是削减利润,实际上就是价格折扣,还包括返券、送礼品、或是附带的其他服务。还有一个聚人气的方式叫宣传造势,就是通过造势能够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与认知。比如第三极书局在开业的时候就做了100明星的公益歌会。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叫企业识别。VI视觉识别系统,例如第三极的PPT、名片等等,都是同样的模版。BIS就是企业的行为系统,比如员工穿什么衣服?有什么服务方式、结算流程,顾客的流向等。这都作为企业识别很重要的一部分。MI就是公司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包括员工要给读者带来的感知是什么样的?我要求员工在开业第一天就要把服务态度做到最好。员工先微笑,再通过熟悉业务以后提升服务能力。
跨省连锁的探索与思考
昆明新知图书城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勇
昆明新知的跨省连锁也是刚刚开始,正处在探索阶段。现仅就新知企业对跨省连锁的一些认识和思考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对我国书业的发展有所增益。
一、文化体制改革为跨省连锁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06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文化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今天,党中央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提出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我们坚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将迎来又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二、跨省连锁是民营发行企业二次创业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同时,也有许多民营企业名噪一时而后销声匿迹,就新知企业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跨省连锁是民营发行企业二次创业的必然选择。在新一轮的竞争状态下,做强成了做大的基础,做大成了做强的必要。
三、跨省连锁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实力的全面检验
民营企业,很多是抓住了某个特定的市场机会,在行业尚处混沌状态,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有超额利润存在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壮大的,为了保持发展速度,抓住市场机会,一直在以一种最低级最原始的管理模式管理自己已经日益庞大的企业,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严重不平衡,效率低下,这样的状态不可能持续太久。
中国幅员辽阔,各省的情况差别很大,因而经济、文化都表现出明显的省域特征,既要发展又要符合文化体制改革前制定的政策,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考验,尽管近几年全社会对科学发展观又有了新的认识,对民营企业的作用、价值和贡献也多次出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文件里,但在实践中仍然會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我们就遇到的问题向新闻出版总署进行了汇报,在总署发行司领导协调后才得以开业。
跨省连锁同时也是对企业拥有的人才层次的检验,是对企业营销工作的广度、深度、精细化程度的检验,是对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检验,是对企业原有经验与现时市场情况吻合程度的检验,是对管理者思维跨度和执行跨度的检验,是对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检验,是对企业文化凝聚力的检验,概括地说,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实力的全面检验。新知企业正在经受这些检验,我相信,经过检验的新知企业,综合管理实力会有明显提高。
四、跨省连锁对中国图书发行行业的积极意义
大家可能都听到过沃尔玛将并购家乐福的传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兼并和收购本来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实,但这则传闻仍让我们吃惊,就今天我们民营发行企业的规模来讲国家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的话题可能离的还太远,但从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的角度出发,从一个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是想尽绵薄之力。在其他行业,民营企业已经开始了国际化的跨国发展,成绩卓然。在发行行业,浙江、江苏、四川的发行集团也早已开始了跨省发展,未来中国出现几个大的发行集团的态势正在形成。
我们高兴地看到,几乎所有的发行企业跨省发展的连锁店都有了新的进展,从店堂设计、装饰到捐赠、方便读者、热情服务等方面都和原来省内的旗舰店持平甚至超越,成为当地文化市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推动了当地书店的服务升级,一个正当竞争、和谐有序、文明服务的发行行业新秩序正在形成。
民营图书发行企业的联合重组
浙江绍兴人文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 丁惠良
图书行业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主导业,民营图书经过近二十年的坎坷历程,已从自谋职业型、家庭生计型逐渐向文化产业型、事业社会型转换,并确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传播新的文化、知识、先进科学、理念的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图书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争夺的空间越来越窄。纵观我们浙江省的民营书业,可谓步履维艰,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决非耸人听闻:一、国有新华书店进一步加快、加重发展扩张的战略,以产业化、规模化展开各领域、各环节的充实提高,并以集团为中心、资金为纽带,实行全省连锁,从批发到零售横扫全省城市乡村,并经过近几年的运作,营业场地翻了几番,销售门店增了几倍。二、在浙江省各个角落,一批无证无照的散兵游勇也在各地渗透,特别在图书销售的重点处:各中、小学校,他们没有卖场,不用缴任何费用,以高码洋、低折扣诱惑一批图书终端消费群体。还有新冒出来的所谓系统性、高码洋教辅书封闭式销售,实际上这种形式也给这批散兵游勇搭建了平台,特别对民营图书零售是重重一击。三、民营书店业主的社会地位和自身素质的短缺。除一小部分发展迅猛的民营书业外,大部分都有同一个特点:小而散,经营者文化低,信息闭塞,没有融资渠道,在日常的经营中也存在着恶性竞争,有的甚至经营盗版书刊,还有的在图书流通领域中缺少诚信,法律意识极为淡薄等等,这些不争气的现象往往在社会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四、一些起步早发展快、赶上潮头的民营书业企业,把多年民营培育成品牌的一些畅销图书,转由新华书店销售,切断了民营书业多年培育出的固定卖点,从而失去了一大批固定的图书销售群。
民营书业要真正永久地跻身书业,仅仅有一个团队精神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个既统一、又分散的区域性联合体,从而能从容地参与图书市场的有序竞争。
一、由行业协会牵头,以地、市为单位首选一、二家销售业绩好,有规模、信誉良好的经营单位进行协作,并在中心城市建立图书货源的物流中心,统一配送,调剂余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及时提供行业信息,不断进行业务交流进行总结回顾,定期举行经营户的业务研讨会,不断总结完善协作机制。
三、不断吸收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信誉良好的民营书店加盟经营,同时也清退经营不好、管理不善、信誉不良的经营户。
四、独立核算,定期结清帐款,并交纳一定的加盟费用。但这种设想得不到大多数民营书店的赞同,实际上许多问题确实也难以协调,所以至今还是空话一句,设想一个。
绍兴人文图书有限公司十年前在商场租了近100平米的场地、七八个人、销售不上百万元,发展到目前经营面积5000余平米,近百名员工,并得到了当地的广泛认可。此时此刻,我觉得虽然发展了,进步了,但更需居安思危,时刻不忘图书市场激烈竞争及民营书业所面临的重重危机。如果把势单力薄的民营书店在经营独立、业务自主的基础上实行区域性联合,并不断完善,也许我们会真正的做大做强,否则,被淘汰的危险也许会轮到我们头上。 (本刊记者 王化兵 实习记者 杨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