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深度探究促规律理解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w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理解了除法的基本含义,“有余数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学习除法后被除数有剩余的情况,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维度的探究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设计对应练习,帮助学生内化规律。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规律理解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知识是表内除法知识后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将例1和例2作为一课时内容。在“余数要比除数小”规律的探索中,教材呈现了摆正方形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通过这样单一的一次操作,学生只是记住这一规律,直接学习应用这一规律。这样得出规律,显然是不严谨的。
  一、追根溯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仍然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等特点,他们的假设、判断、理解等一系列思维过程都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进行的。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过于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那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丰富、有效的操作活动,使余数和除数两者之间的关系自然显现。
  二、研究过程与内容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学生要真正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个规律,必须要充分经历规律的抽象过程,建立充分的表象,才能使得规律自然显现。
  (一)多维研究,促规律具体化
  为了让规律抽象的过程更直观、更科学,学生探究的过程必须是多方位的。
  1. 维度一:除数一定,被除数变化
  问题呈现:通过分一分,知道了9支铅笔,每人分4支,可以分给2人,还剩余1支。如果铅笔的数量增加到10支、11支、12支……16支,还是每人分4支,分的结果会怎么样呢?算式又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尝试在探究纸上分一分、算一算。完成后仔细观察分的结果和算式,说一说发现。在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介绍每次分的结果和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通过摆分一分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平均分的结果列出算式后,再进行观察比较。在这次探究中,学生能够感悟到:在每人分4支的情况下,不管铅笔的数量变成多少,如果有剩余,最后的余数一定小于除数。这次探究是对“余数一定小于除数”这个规律的初步感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
  2. 维度二:被除数一定,除数变化
  问题呈现:如果现在用这16支铅笔,每人分3支,结果怎么样?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余几根?为什么?如果每人分5支呢?6支、7支呢?(见表1)
  在这次探究中,学生能够感悟:同样都是16支铅笔,不管每人分几支,如果有剩余,最后的余数都小于除数。这次探究是对所感知的规律作进一步验证。
  3. 维度三:被除数和除数都变化
  提出疑问:通过刚才的探究,发现当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化的时候,如果有余数,余数小于除数;当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化的时候,如果有余数,余数也小于除数,这是为什么呢?
  猜想: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变化了,结果会怎么样?
  尝试探究:如表2所示。
  本题没有给出铅笔的数量,每人的支数也没有确定,探究后组织学生讨论: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能够深切体会不管被除数和除数怎么变化,如果有剩余,余数始终小于除数。从一组到多组,从一维到多维,从感性到理性,就能形成系列较为充分的操作体验和直观感知,再通过分析和比较、抽象和概括,进而发现“余数小于除数”的规律,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有余数除法。
  (二)适时追问,促规律抽象
  为了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在学生探究后的讨论中,教师要适时追问,让学生可以进一步思考,提升思考层次,逐步达到抽象概括。比如在第一次探究后,教师提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关注到余数后,追问一:如果铅笔的数量继续增加,余数会是几?追问二:可能是4、5、6……吗?为什么?追问三: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在第二次探究后,教师提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追问一:如果每人分的铅笔数量继续增加,余数可能是几?追问二:为什么?通过多次追问,促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对应练习,促规律内化
  学生三次探究之后发现了“余数小于除数”的规律之后,跟进相对应的巩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以下“闯三关”的游戏模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一关是利用“余数比除数小”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猜一猜、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让学生明白:摆三角形时,剩余的小棒应少于3根,因为够3根小棒就能再摆一个三角形,摆正五边形依此类推。
  第二关是3道选择题。从原先分铅笔、摆图形这些具体形象的事物中,抽象到算式的应用,每一道题都承载了不同的小目标。第一小题可以根据“余数小于除数”的规律直接判断。第二小题根据余数比除数小,可知余数可能是1,2,3,4,序号①出现了0,目的是明确余数最小是1,0即是没有余数,不需要写。第三小题是第一小题的逆向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第三关解决问题是借助“猫妈妈分小鱼”的情境,对规律的实际应用。图中每只小猫分得的小鱼条数与小猫只数同样多,说明除数和商是一样的,最后剩余7条,可见小猫至少8只,那么根据题意,可列式:8×8 7=71(条),也会出现□÷8=8(条)……7(条),渗透两者之间的联系。
  多维度的探究、充分的直观操作,为表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供了“脚手架”,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适时的追问,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余数的含义,并逐步进行抽象,使得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发现能够水到渠成,最后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余数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三、成果与分析
  笔者在磨课过程中对探究过程进行这样的调整后,COP团队对这节课进行了数据采集和分析,我们发现:
  1. 探究的深度。问题的类型中,更多的是推理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在探究的深度和课堂生成的高度中,我们所关注的思维深度、对话深度、问题类型都接近,甚至高于全国常模数据,体现了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跟着探究的推进做进一步思考和发现。
  2. 學生的参与度。在S-T曲线图中,可以发现学生的行为要高于教师行为,说明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探究、思考与表达,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教师代替讲。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规律,清楚表达,尤其能够感受学生的对规律的理解和思维的提升,大大提高作业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1]张春洁.“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J].小学数学教育,2020(Z2).
  [2]黄红军.善用对比,促进内化——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化[J].小学教学参考,2019(02).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龙津实验学校,宁波315000)
其他文献
【摘 要】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倡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将思品教学活动化,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活动  近年来,
【摘 要】基本数学思想是应该体现基础数学中具有基础性和总结性的数学思想,它们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整体思想方法”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和分析从宏观和大处着手,整体把握,化零为整。本文从缘起、例谈、慎用三个大的方面谈出整体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希望能给读者在教学实践中给予指引。  【关键词】数学思想;整体思想方法;缘起;例谈;慎用  一、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是德育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小树立规则意识、环保意识、爱国意识、法律意识等。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将
摘要:克拉申( Krashen,1979)提出的“语言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在二语习得领域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至今仍值得广大语言教师参考借鉴。好的理论模式可以辅助教学、指导教学,因此文章结合教师自身经验和理论基础,共同探讨“输入假说”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以期在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这一问题上,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输入假说:二语习得;英语教学  一、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须予以重视,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笔者探索出“激趣导学”“设疑促学”“精读积累”“拓展深化”等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并积极将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饱含人类对于文化的理解和沉淀。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和教育路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很好的素材。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持续推进美术素质教育,广州市番禺区华师附中番禺小学开设了广彩选修课,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广彩、喜欢广彩、爱上广彩之余,增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文章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番禺区沙涌小学等珠三角农村小学实际情况,分析小学语文閱读教学的现状,探索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深入了解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阅读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在课外阅读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摘要:活动体验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增加学生参与各种外显活动的自主性,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文章从精心设计、善于主导和评价反馈三个层面探索了活动体验教学的实施策略。具体来说,设计方面要做到确立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联系学生生活,切合实际需要。教师主导方面要做到激发学生参与,促进小组合作;收放自如,加强组织调控;评价反馈方面要做到建立评价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应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调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在学校里听教师讲课,课后复习、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而在翻转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手段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知识运用、答题解惑等活动,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小组合作  随着新课改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对文化品格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文章具体阐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分析了小学英语课堂文化品格培养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增强文化品格培养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实现最大化渗透文化品格培养,提出了立足乡土文化、深挖教材文化素材、创设文化情境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文化品格  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