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对文化品格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文章具体阐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分析了小学英语课堂文化品格培养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增强文化品格培养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实现最大化渗透文化品格培养,提出了立足乡土文化、深挖教材文化素材、创设文化情境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文化品格
  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存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由此可见,语言对于文化品格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英语课堂上对小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显得越发重要。小学生处于文化启蒙的时期,对于文化还未有明确的概念,但已能接触到不同背景的文化,培养小学生甄别文化的能力和文化品格,需要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
  我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文化品格是指学生对于各国文化内涵的理解、异同的比较,并学会从中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指明了教育应达到的文化功能,这在教育中体现为对学生的宏观要求,而将其细化到日常教学中时,文化品格则是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内化的稳定的品性和人格。李红恩也指出,文化品格就是指人或事物(或某一类人、某一类食物)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风格、特点与特征,它既是对人或事物的文化属性的规定,也是其价值取向的重要表征。换言之,文化品格就是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文化的态度、价值判断等文化属性的行为取向。
  二、小学英语课堂文化品格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的文化板块占比不足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实施文化品格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提高文化意识的重要工具。虽然培养文化品格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教材却未能及时更新,仍然遵循以往的编写规则,以知识为主要内容,文化板塊占比较为不足。部分小学英语教材中,文化版块被编排在单元最后的拓展部分。以广州版英语三年级上下册为例,两册书共12个Module、24个Unit。主题分别为Greetings、Introductions、Body、Family、Toys、School things、Colours、Positions、Personal information、Fruits、Relatives、Pets。三年级上册的文化部分有5个单元,三年级下册却只有3个单元,文化部分减少了两个单元。而且,这些文化板块被编排在单元最后的拓展部分,只有几个短语简略带过。教材的文化输入不足,缺乏丰富的教学素材来作为开展文化品格培养活动的教育支撑。
  (二)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素材不够深入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使用的重要文本材料。教材中的文化素材既是学生接受文化输入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内化文化进行英语文化输出的原型,因此教师对于教材中的文化素材挖掘是否足够深入,直接影响着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与落实。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以语言知识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部分英语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等的培养,忽略了文化品格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照本宣科、教条主义、缺少文化品格培养意识等问题,未能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素材,使得学生的文化输入无法得到保证,以致学生的文化品格培养效果不够理想。英语核心素养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材并不单单指课本上的东西,也不单单让教师照本宣科。在文化品格培养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仅仅局限于照本宣科而不深入挖掘教材,显然是不够的。教师的教学应当实现超越教材,使得教材成为学生进行文化输出的原型依据,而不是文化输出的限制。
  (三)英语课堂文化语境的缺失
  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并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交流。文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一种文化最为直观的方式莫过于在真实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一门语言,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仅是双语言者,也是双文化者。小学英语课堂文化品格培养所缺乏的正是文化语境,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轻描淡写带过语言中的文化含义,而非创设语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其文化含义,这使得学生在理解文化时缺失了关键的文化语境,文化品格的培养流于形式。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以直观形象为特征,这就意味教师在进行文化输入时必须通过更为直观的文化语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蕴含的文化。英语教学中缺失文化语境,学生对于这一文化一知半解,甚至容易遗忘,阻碍了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只学习语言而不学习其背后的文化,那么在跨文化沟通中,就会产生文化误解,产生文化冲突。
  三、培养小学生文化品格的策略
  (一)立足乡土文化,增强学生本土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对其背后文化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会感受到其他语言文化,也会不自觉地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反倒削弱了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而这不利于稳定的文化品格的形成。而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对于培养学生稳定的文化品格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小学生处于一定的文化环境,对于本土文化特色较为熟悉并引以为豪。因此,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根据话题适时增加对本土文化信息的输入,将本土文化渗透于英语学习,增加本土文化的复现率,并注重培养学生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各种文化,既有利于丰富英语教学文化素材,也有利于塑造学生文化品格。
  另一方面,将本土文化融入日常英语教学中,对于提升学生用英语描述本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本土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和教育价值。这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英语的过程,更是学习如何用英语讲好本土文化的过程,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被高度激发,从而潜移默化地将这一过程内化为对其文化品格的培养过程。   (二)增强教师文化品格培养意识,深入挖掘教材文化素材
  教师本身就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这是因为教育自身就是文化的体现,具有文化功能和文化价值。教师所肩负的文化使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培养意识。教师应当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使命,并有意识地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时代要求,增强文化品格培养意识,不断践行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和稳定的文化品格。
  此外,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角色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学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教师要克服教条主义和照本宣科,提高教研能力,因为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是充满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文化品格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素材,因人制宜地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尽管部分教材文化素材不够丰富,但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蕴含着一些值得挖掘的文化因素,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但又不能被教材限制,因此教师要学会做教学的研究者,善于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拓展教材,才能有效实现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
  (三)创设文化语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当今世界文化各放异彩,小学生面临多种文化的冲击,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作为双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汉语,还要学习英语,而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底蕴,学习语言不仅是对这门语言的学习,更是对其背后文化的学习。创设文化语境,使得学生可以在语境中通过语言交流来感受文化差异,通过创设文化语境,学生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了初步理解和掌握,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这既有利于避免文化定型,為日后消除英文交流的文化陌生感做好知识储备,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并树立文化多元的观念。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但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给跨文化交际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必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实际,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作为文化品格培养的出发点和生长点,让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成为学生增强跨文化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最终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形成稳定的文化品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品格日益受重视的今天,小学英语课堂在学生的文化品格培养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当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适时通过英语学习让语言发挥其在文化品格上的育人功能,让语言帮助学生发展其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增强本土文化认同感和发展稳定的文化品格。
  ■参考文献
  [1]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黄灏.巧用英语乡土教材,塑造学生文化品格——以东莞英语乡土教材Unit 5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15).
  [3]卓俊静.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文化品格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7(10).
其他文献
摘要:在“研学后教”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他们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促进者,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究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教师的引导作用自始至终贯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文章通过“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论述在教学中教师的“导”应体现在何处,如何“导”之有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关键词:研学后教;课堂教学;引导作用  “研学后教”是广州市番禺区积极推行的新型
【摘 要】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倡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将思品教学活动化,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活动  近年来,
【摘 要】基本数学思想是应该体现基础数学中具有基础性和总结性的数学思想,它们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整体思想方法”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和分析从宏观和大处着手,整体把握,化零为整。本文从缘起、例谈、慎用三个大的方面谈出整体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希望能给读者在教学实践中给予指引。  【关键词】数学思想;整体思想方法;缘起;例谈;慎用  一、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是德育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小树立规则意识、环保意识、爱国意识、法律意识等。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将
摘要:克拉申( Krashen,1979)提出的“语言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在二语习得领域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至今仍值得广大语言教师参考借鉴。好的理论模式可以辅助教学、指导教学,因此文章结合教师自身经验和理论基础,共同探讨“输入假说”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以期在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这一问题上,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输入假说:二语习得;英语教学  一、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须予以重视,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笔者探索出“激趣导学”“设疑促学”“精读积累”“拓展深化”等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并积极将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饱含人类对于文化的理解和沉淀。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和教育路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很好的素材。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持续推进美术素质教育,广州市番禺区华师附中番禺小学开设了广彩选修课,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广彩、喜欢广彩、爱上广彩之余,增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文章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番禺区沙涌小学等珠三角农村小学实际情况,分析小学语文閱读教学的现状,探索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深入了解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阅读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在课外阅读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摘要:活动体验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增加学生参与各种外显活动的自主性,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文章从精心设计、善于主导和评价反馈三个层面探索了活动体验教学的实施策略。具体来说,设计方面要做到确立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联系学生生活,切合实际需要。教师主导方面要做到激发学生参与,促进小组合作;收放自如,加强组织调控;评价反馈方面要做到建立评价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应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调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在学校里听教师讲课,课后复习、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而在翻转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手段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知识运用、答题解惑等活动,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小组合作  随着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