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发赶超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仍然是黔西南州的主要任务。必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好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切实处理好加快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特色产业培育、扶贫开发、人口问题等五个方面的关系,奋力赶超,实现可持续发展
  
  黔西南州作为黔、滇、桂三省(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区位优势突出,资源禀赋良好,要素保障充分,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明显。但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受自然、历史、地理及交通滞后等因素制约,黔西南比全国发展的平均水平落后大约8年时间、比西部地区发展的平均水平落后大约4年时间。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仍是黔西南州的主要任务。怎样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好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是黔西南州未来发展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
  
  处理好加快发展与资源开发的关系
  
  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对资源的开发力度与水平,决定了其发展的速度与质量。黔西南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性良好,开发潜力大。全州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发电量1000万千瓦以上,是全国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的红水河水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40多种,其中煤炭远景储量196亿吨以上,黄金远景储量1500吨以上,全州8县(市)都有黄金,有“中国金州”的美誉。拥有资源而没有开发,必将是富饶的贫穷和落后,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只是简单的挖或卖,因为这样不可能得到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发好资源、利用好资源,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自治州的优势,加快和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立法工作,强化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在全社会广泛宣传集约、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支撑,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好了,经济发展才能有保障,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黔西南州实际来看,当前,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保护环境为基础,以加速发展为支撑,以创新机制为动力,着力抓好生态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大力实施以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实现集聚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生态建设与工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和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始终坚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加快实施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草地畜牧业等工程,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加大节能减排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坚决打击私采滥伐、乱排乱放、过度开荒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努力把黔西南建设成为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特色产业培育的关系
  
  从黔西南三次产业发展情况看,一产基础薄弱,二产实力不强,三产层次不高,三次产业都不发达,难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培育产业上下功夫,通过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因此,要立足资源优势,以大产业促大工业,以大工业促大发展,着力抓好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制药六大工业产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抓工业的方式来抓农业,把农业作为工业的第一车间,做强做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同时,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特质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着力构建推动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按照旅游、宣传、文化、体育、农业、民族“六位一体”的战略思路,坚持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旅游产业大转型、大提速、大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贵州省的差别化产业政策,加快培育一批有条件在当地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等重大产业项目,努力将资源优势就近就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处理好加快发展与扶贫开发的关系
  
  目前,黔西南州贫困人口占全州农村人口的一半以上,同时也分别占全国、全省贫困人口的1%、9%。全州除兴义市外,其余七个县均属国家级贫困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问题不解决,就会制约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更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前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战略、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等历史性机遇,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弘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坚决打好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要坚持深入拓展“四大模式”(高海拔喀斯特山区种草养畜的“晴隆模式”、中海拔喀斯特山区种植金银花的“坪上模式”、低海拔喀斯特山区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和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早熟蔬菜的“者楼模式”),坚持走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子,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扶贫效益共同协调发展。着力在探索和创新产业化扶贫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烤烟、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甘蔗、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使贫困群众有致富的门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部“减贫摘帽”。要大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把居住在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深山里的群众,搬到小城镇和各类园区,切实帮助他们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人口问题解决的关系
  
  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人口问题至关重要。就近年来的情况看,黔西南每年净增人口在2.3万人左右,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中等规模乡(镇)人口,人口问题解决不好,经济增长就会被人口增长所抵消,随之而来的发展、就业等社会问题就会交织出现,进而造成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影响到可持续发展。因此,一定要切实增强人均观念,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真正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同时,牢固树立抓人口控制就是抓发展、抓扶贫、抓民生的理念,坚决走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越生环境越差的恶性循环怪圈。大力倡导优生优育,全面促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工业强州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围绕全州特色优势产业的加快发展,加大投入,创新思路,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切实推进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努力将人口压力转化为发展的人力资源,为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责编/肖洁美编/石玉
  
其他文献
阻碍报业创新的“惰性”文化    从全球范围来看,传统报业的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报业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居统治地位的大众传播媒介。自广播电视相继问世之后,报纸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据美国报纸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报业发行总量已开始走向下行道。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的发展群雄并起,世界传媒生态环境发生巨变,传统报业走向衰落的过程大大加速。  自2008
期刊
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这有足够的社会认同。但问题的积聚和社会的关切引发了对改革方向和制度创新的重新审视,中国改革又一次处于新的历史节点。  一方面,中国改革发展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诸多风险挑战。既有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问题,又有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出的焦虑,也有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社会管理还不到位的忧患,呈现出新旧矛盾、两难问题相互交织叠加的情形。  另一方面,我们
期刊
概言之,如果战略规划正确而得力,即使贯彻执行不力,区别仅在于成绩大小而已。反之,战略规划乖误,顶层设计出现弊端,则失之毫厘,缪以千里,流毒所至,无远弗届    当前摸着石头能过海么    顶层设计,亦即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正确的话,纵使政治体制不动大手术,也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大踏步地前进。如果战略规划乖误,则适得其反矣,越是坚决贯彻,恶果越是严重,假若此时再在体制上动大手术,势必土崩鱼烂矣。  概
期刊
最容易激发社会不满的问题,往往是激情革命的引线,也是理性创新的改革重点。从中国发展看,“大得很”的问题集中到三条,一是收入分配不公,二是资源环境脆弱,三是社会矛盾多发    在小平南方谈话过去20周年之际,中国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的今天,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改革也进入了湍流期,我们面临着亘古以来没有的新形势、新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我们要对改革的事
期刊
所谓“不问姓社姓资”的提法,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曲解。我们只要认真看一下南方谈话的原文就会知道    所谓“不问姓社姓资”的提法,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曲解    人民论坛:改革开放到底有没有方向问题?  朱佳木:对这个问题,理论界长期存在不同认识。有人认为,改革开放本身就是方向,无所谓社会主义方向还是资本主义方向;谁讲改革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谁就被指责是“问姓‘社’姓‘资’”,是“反对改革开放
期刊
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这2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在社会转型的矛盾凸现期,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各种矛盾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某一方面的单项改革,都难以解决当前的深层矛盾。无论是市场经济改革的整体推进和深化,还是近年来,为解决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问题
期刊
3月4日下午,“雷锋日——顺风车在行动”为首批爱心车主发放了带有唯一编码的顺风车标识——“顺风车二维码车贴”和“绿丝带”,“顺风车常态化”推广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人民论坛记者采访了“顺风车”发起人、全国青联委员王永,他谈起了自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人民论坛:为什么想到通过学雷锋活动把顺风车这件事常态化?  王永:这个事情我觉得靠我一个人做,有意义,但意义不是很大,应该制度化,让全国的爱心车主都来关
期刊
四年前,也是这个时间,各地人大代表赴京参加“两会”,而全国40多个城市的代表则齐聚淮安,目的是参观学习淮安城市管理先进经验——“和谐城管”。淮安“和谐城管”的魅力何在?看了这样一组数据便会恍然大悟:当有的城市忙着取缔占道经营、驱赶摊贩时,淮安设立100多个街头便民摊点、600多个修车点,投入3000多辆人力三轮车,解决了2万多人就业……当年,淮安城管摘得了“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   “淮安把城管
期刊
一个王朝的初期,最高统治者都有反贪的决心,有的还用铁腕肃贪。几十年后,原先严厉的反贪法令变得宽大,原先峻厉的反贪措施被弃而不用。于是,官场贪腐得以急遽蔓延。到了王朝的后期,十官九贪,积重难返,纵然皇帝想反贪,只怕也是有此心而无此力了。    宋太祖坚决果断,但是也有反贪无力的时候    宋太祖反贪,没有明太祖那么血腥,但其措施还是很有力的。  鉴于前朝法网过密,执法严苛,宋太祖制定了“折杖法”,“
期刊
株洲位于湖南东部,是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下辖5县5区,面积11262平方公里,人口391万,其中农业人口270万。近年来,我市围绕“村容整洁、生态良好、完美宜居”目标,以城乡环境同治为抓手,农村环境面貌大幅改善,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    株洲市城乡环境同治主要做法和成效    自2009年以来,株洲市以城乡同治为抓手,先城区、后农村,逐年梯次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  一是坚持大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