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致田家英》(二)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记起来,是否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到处栽。雪里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下四句忘了。请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便知。
  
  按,此信紧接前信,却署“八时”,似误记。又,高士奇撰有《左传纪事本末》等著作,因与青丘子同姓而混淆。至于毛泽东为什么急急查询高启《梅花》诗,是因为情动于中,构思《咏梅》诗词,抑或重温《红楼梦·终身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惜田家英英才早逝,无缘继“雄文四卷”,为《毛泽东书信选》作笺注。
  附带提一下,清人王士祯标举“神韵说”,对“雪满”一联颇有微词,谓:“梅诗无过坡公‘竹外一枝斜更好’七字,及‘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高季迪‘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亦是俗格。”(《渔洋诗话》)
其他文献
先有《解忧集》,续有《清风集》,茶酒两端,跻入“文化”之列,意义便有些不寻常了。  但集中的文章,仍是从寻常处落笔:一桩品茗趣事;一段人生经历;或自典册中钞蕞隽语、钩稽故实;甚而作上一篇“茶诔”,酒文化与茶文化中熏陶出来的文化人,“命题作文”之下异趣纷陈,给予读者的,也是如香茗一般的回甘余味。  记得朱竹坨《茶烟阁体物集》中《扫花游·试茶》一阕中的几句:“焙香气。袅一缕午烟,人静门闭。”“清话能有
浙江图书馆印制的《馆藏名人手迹》,线装一册, 收袁枚、梁同书、姚鼐、阮元、俞樾五家墨迹,各家所书都是自著诗词,其中以袁子才书件最多,计得十五题。此前大略翻过他的《小仓山房诗文集》,几篇有印象的,如《引凤曲》、《王郎诗》等,竟都在其中。不过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新版印本来比照,两者多有字句相异之处。细 味之下,似觉叙事更明,情更婉切,于子才的“性情”由此可进 一解。   《引凤曲》是叙事之作,前面有一小
王蒙、石鹏飞的文章(见《读书》一九九○年九期、十二期)都说到“棒”字。王蒙以为“棒”字“疑来自法语的bon”,这是文艺家的语言艺术,况且他没有肯定,只是“疑”罢了;石鹏飞以为“棒”字“恐怕乃生殖崇拜之遗”,提出了词源问题,讲的是语言科学。科学就要有证据。试问,说“棒即棍,棍者,男根也”有何证据?曲波小说中的“许大马棒”是土匪头的诨名,非男根也。  我们对于吃不透的字词勤查辞书也许有些好处。《广韵》
初冬的北京,涌动着一股新意。近200位社会各界名流现场见证了“Mlily梦百合世纪之战古李十番棋”的揭幕,时尚大气的开战仪式颠覆了以往对围棋赛事开幕式的认识,中国的古力九段和韩国的李世石九段肩并肩、手握手地站在起,告诉全世界的棋谜们:期待已久的古李十番棋终于到来了!  十番棋,皇冠上的明珠  2013年,中国围棋首次包揽了本年度所有的个人世界冠军。周睿羊、时越、范廷钰、陈耀烨、芈昱廷和唐韦星,每一
当今之世新潮多,赶潮者也多。  这不,潘石屹在微博中透露他与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一起进行平板支撑训练,引得各种媒体争相报道,继而引得不少运动爱好者争相效仿。尤其是那个华人后裔骆家辉,年已花甲,却能平板支撑51分钟,更是刺激起人们挑战这一纪录的热情,一股新的健身潮不经意间涌向四方。  这股热潮给我也带来不少问题性电话、电邮和微信,咨询者多为以平板支撑训练作为主要锻炼手段的人,且多是在他们出现了一些运
从雷颐《自将磨洗认前朝》(《读书》一九九四年第四期)一文我们读到了陈凯歌关于忏悔与控诉错位的精辟之论。然而我认为当前中国知识界的关键仍是忏悔的缺欠。在灾难中的所谓“忏悔”大多是“臣罪当诛兮天子圣明”式的套话,何曾发自内心。没有发自内心的忏悔,所谓控诉也只能是基于利害得失的委屈抱怨,而不会是出于公理良知的申诉抗争。  忏悔的缺欠主要是由于没有诚实思考的勇气和习惯。“先在下意识中欺骗自己,然后又想象自
美国副总统亲自敲定高规格礼遇细节、纽约时报广场巨型屏幕播放欢迎宣传片、昔日老友迫不及待与之重逢……2012年2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访美,在美国上下掀起阵阵热潮。但回想当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还下令,美国代表团内任何人,都不得与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  生动对比,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变化。这个变化,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整个世界。  1972年2月21
应该说,《我的中国世界——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自传》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自传”,“它是在不同层次上写不同地方的不同的人,把它们串在一起的只是时间”但它无疑是一部充满温馨情感的回忆录。作者以秀丽、细腻的文字,回忆了她在中国以及日本、印度等国的日日月月。这里有童年的稚趣、生活的欢欣、情感的激荡、战争的威胁、苦难的历程,更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她受教于“宿儒”孔先生,自此而有了一个崭新的中国世
《王统照文集》第四卷(山东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中有几首旧体诗与陆游的几首几乎完全相同,现共录于下:    王诗陆诗    百疾二首寓规    一   百疾皆有源,  百疾皆有始,虽愚犹自知。  虽愚犹自知。惟其忽不念,  惟其忽不念,所以悔莫追。  所以悔莫追。微隙为无伤,  微隙似无伤,一坏谁能支。  一坏谁能支!宴安比鸩毒,  宴安比鸩毒,先民不吾欺。  先民不吾欺。  又(之三)  
近年来颇多旧籍新刊,这些新刊的旧籍使不少读者产生面对故友似的亲切感;而重读之后,又每每仍有耳目一新之感。古人说“好书不厌千回读”,似乎还可以说成“好书不厌千回印”呢。王瑶先生的《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就是这样一部好书。它的前身《中古文学思想》、《中古文人生活》和《中古文学风貌》(棠棣出版社,一九五一年版)及其选萃本《中古文学史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五六、一九八一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