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管理与创新

来源 :百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tl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志愿者是近些年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兴起的新型人才群体,他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大爱无疆的行为塑造着社会文明,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尖刀兵。面对这种特殊的、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的群体,又是服务在基层第一线,管理与创新成为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新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实践来探讨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管理与创新,意在抛砖引玉,吸纳更多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创新
  文化志愿者是近些年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型服务群体,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长和技能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截至2017年底,全国的34个省(直辖市)、345个地级市,全部组建了文化志愿服务机构,志愿者总数达到7643万,志愿服务团队56.8万个,建立志愿服务点91975个,人均志愿服务时间达13.7小时,陕西省的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210万。文化志愿者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乡镇(街办)、村(社区)两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已成为主体,如何发挥好他们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保障农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如何加强管理与创新,就成为文化志愿服务效能发挥的关键所在。
  一、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管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亦是一种艺术,面对这样一支庞大的群体,规范化的管理、科学化的运行、制度化的引导已成为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关键,一系列办法、意见、法规的相继制定,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完整的顶层设计。
  1.理论体系建设为管理提供法规保障。
  2016年7月12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民政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明确了至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2016年7月18日,文化部制定了《文化志愿管理办法》,使文化志愿服务有章可循;2016年12月4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委等7部门印发《关于公共文化設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将公共文化设施单位的志愿服务纳入到了制度化、常态化的议事日程,提出了志愿服务要建立组织体系、服务项目体系、服务管理体系等三大体系;2017年5月10日,文化部、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开展2017年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单位志愿服务的深入持续性发展;2017年8月22日国务院颁布《志愿服务条例》,使公共志愿服务纳入到法制化的管理体系;2018年4月3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强调新时代要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着力让人们强化社会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聚集中国力量,传播正能量,从此,完整的文化志愿服务理论体系全面形成,为文化志愿服务的管理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
  2.规范中立下规矩,刚柔并举。
  基层的文化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兼职,且年龄相对偏大,服务的随意性较强,制约性较差,面对这些群体,既不能像企业那样照章管理,也不能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那样刚性制约,从陕西省目前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所招募的文化志愿者或“阳光工程”聘任的文化管理员、文化(体育)协管员,或通过政府购买的公益岗等情况来看,每月聘任的报酬均400-600元之间,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在800元,他们从事基层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大多数村两委还让其承担其他事项的工作任务,面对这样的服务群体,要采取人性化管理为主,既要严格按照《志愿服务条例》《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执行,将整个服务纳入到规范化管理中,又要在规范中自觉形成规矩,遵守服务承诺、履行服务职责、完成服务任务。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场所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实施必要的监督考核机制,刚柔并举,养成良好的纪律作风,保持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纯洁性。尽管目前在西部地区,文化志愿服务人员工作条件艰苦,报酬低微,但从作者曾对全省2016-2018年度“阳光工程”“三边”人才、“三区”人才培训的人员调查来看,大家参与性、自觉性很高,通过调查,在延安榆林地区招募的106名文化志愿者中,95%以上喜欢从事此项服务工作,宝鸡、铜川地区招募的120余名文化志愿者则达到了100%,安康、汉中的100余名志愿者也在98%以上。他们所表达的是一种对文化的热爱,并不计较报酬的多少。这就为规范化的管理奠定了良好的队伍素质基础,才能炼就“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基层“文化铁军”队伍。
  3.褒扬中体现关爱,润人心甜。
  服务基层的文化志愿团体,长期扎根在农村第一线,工作条件、生活环境较差,薪资待遇微薄。因此,多应以褒扬、关爱、呵护、鼓励为主,以文化人的工作方法来引导他们,以情感人,以心动人,激发他们服务的情怀,对于所承担的服务项目、任务的数量、服务内容的标准、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等信息,都应当明确地告知他们。2016年7月,我们区承担了文化部“春雨工程”青海玉树边疆行的文化交流活动,筹备中,我们在全区乃至周边地区招募文化志愿者,很快组成了近40人的文化志愿团队,但由于我们在出发时对当地的气候、海拔等情况缺乏了解,且大部分文化志愿者又年龄偏大,身体状况没有预先检查,过多考虑的是表演技能,结果导致了所招募的文化志愿团队赴玉树后不适应海拔4200米的高原气候,大部分成员入院治疗,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引发了许多的后续问题。
  4.服务周全事无巨细,方出效率。
  从事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人,挚爱群众文化事业,这是支撑他们干工作的精神动力,他们注重的是个人存在的价值,珍惜的是为乡亲、为群众服务的这个平台,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追求的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荣誉。这就要求我们在服务管理上,一是应依据本人的申请,对符合条件的应予以注册、发放服务证,制作必须的服装标志,在实践中我们观察到,志愿者以佩戴标志服为荣耀,即使自己出钱购买也要穿上文化志愿服装;二是在管理中如实记录个人的基本信息和服务反馈的效果和质量,同时对他们要定期的“充电”,开展业务知识,技能更新的提升培训,必要时创造条件让他们外出学习开阔眼界,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人文关怀;三是要建立完整的服务档案,使得文化志愿服务掷地有声,增强个人的归宿感和获得感,同时应分门别类,按专家型、技能型、服务型、业余型等建立激励回馈制度,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必要的绩效、社会反馈、群众评价等考量,对愿意长期服务基层的人员,社会反映良好、影响力较大的,可通过网络、媒体、评选“之星”“之家”等荣誉称号,让他们受到社会和公众应有的尊敬。   二、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目的在于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标准化和均等化,提高服务效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从事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应重点在服务内容、服务形式、队伍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创新,以适应和满足新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1.文化志愿服务的内容创新。
  一是按照《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意见要求,重点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创新内容,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我们区从2017年开始至今,先后在全区范围内相继举办了“中秋全民大团圆吟诵赏月会”“正月初一大拜年民俗展演”“五世同堂齐拜祖先”“九九重阳尊老孝老亲情沟通”等万人参与的传统民俗活动,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20余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和传播,长辈为晚辈发放的“家训”红包替代了“压岁钱”,为人们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延续着中华文脉,弘扬了中国精神,传播了中国价值,引领时代新风尚。
  二是正确把握“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新理念,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简单否定,让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
  三是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注重在基层开展乡贤队伍建设,让他们融入到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行列中,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争当促进乡风文明、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先锋,让他们在农村开展口述史文化调查、传统古村落记录和普查、村史和家谱的撰写、民间文化的搜集与整理,拓展农村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内容。从“吹、拉、弹、唱”中升华,进入深层次的文化记录。
  四是让文化志愿者、乡贤、乡民,走村入户进行心灵沟通,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乡村故事、身边故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和阐释建国70年来的巨大社会变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目前的农村,传统的读书、看报、看电影已成为基本的需求元素,而口述故事作为传统文化中最普遍、最集中的资源,成为激活文化内容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生活到处都是故事,无论在田间地头,打工工地,还是生活的各个角落,都会有各种故事传递或推送到眼前,故事最能适应这个时代,无论大小,人只要会说话,就会听故事,讲故事,因此,我们在服务内容的创新上,适应了民众的需求,举办“讲述我一生最难忘的一件事”“最心疼的一件事”“最激动的一件事”等十讲活动,将农村留守人员的酸甜苦辣尽情地诉说,焕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向往,使文化志愿服务在内容上入脑入心,起到了以文化人的理想效果。
  2.文化志愿服务的形式创新。
  时下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使基层的文化志愿服务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发展、互联网迅速占据了人们的捕捉空间,社交网络,大数据,无一不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所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适应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阵地式的等候只能坐以待毙,服务形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一是改变工作作风,实行全天候的服务方式,深入一线,为特殊群体、贫困人员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扶贫”,每个文化志愿服务人员都应做到对所在的服务区域内的服务对象全面普查了解,年龄、身体、文化需求等信息上墙公布,上门服务,实现服务均等化。
  二是以人为本,按需对接,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服务的首要标准,每年进行两次的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
  三是阵地活动改变为流动服务。根据群众文化需求及反馈,针对性地开展入户精准服务。
  四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微信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和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数字化阅读的“线上服务”,形成“线下”“线上”并行同步,让信息“线上服务”成为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新的服务方式。
  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手机的拥有量已达8.19亿,而且4G的服务网已在农村全覆盖,我区作为西安的主城区,基层农村留守人员的智能手机已普及,据2018年的统计结果,86个行政村每村在2350—3000的人口中,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已占到了98%,而2%使用老年机的人群正在接受文化志愿服务人员的培训,有望在2020年前达到使用智能手机全覆盖,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传输文化信息,享受文化服务将成为未来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趋势。
  3.文化志愿服务的运行管理创新。
  一是形成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社会力量的运行机制。把文化志愿服务,社会力量组织融为一体。
  二是强调当地群众共同参与文化志愿管理的创新管理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的行列中来,共管、共用、共享。
  三是探索社会化建设管理的新型文化志愿服务管理模式,引导和植入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文化志愿服务。
  管理出效率,创新产动力,二者融为一体。基层的文化志愿服务,处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文化兴盛的重任,是现阶段服务基层的主要依靠力量,管理和发挥好文化志愿服务团队,让他们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领航者,乡村振兴的引领者,文化“脱贫攻坚”的宣传者,前沿阵地的坚守者。
  当前,中共中央正在全力部署“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举措,主体力量还是志愿者,主要活動方式同样是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来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党和人民赋予了文化志愿服务的新的使命,让我们勇敢地担负起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文化重任,争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
其他文献
他們没有来到这个春天  哦我亲爱的陌生的人  他们没有来到这个春天  人间啊你何以至此  你绽放着最明媚的  却把他们留在那个寒冷的冬天  我被庞杂的信息所吞没  情绪在我的心脏深处翻滚一会儿变热一会儿变凉  我跌落在无尽的痛苦里  泪水根本填不满心脏被苦难所刻画出的  深深浅浅的沟壑密密麻麻的细流  悲伤那些不是数字是切切实实的人间苦痛  疼啊我的心也疼了几百次数字之外的数字  这个世界真的会好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各个行业都在转型升级,作为文化馆必须主动作为,才能适合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从文化馆的定位、职能入手,探索新时代提升文化馆建设的途径、方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馆;建设与思考  一、新时代文化馆的定位  进入新时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期刊
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呼唤人的内在情感,陶冶人的情操,让人拥有健康、和谐的个性。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学习钢琴只是接受艺术教育的一种手段。钢琴教育随着几年前“钢琴热”而逐渐普及。学习钢琴的幼儿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大多数学生的钢琴弹奏都能够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然而此时,却往往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在艰苦、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中都能够坚持下来,却在这个时候突然失去了对
期刊
摘 要:《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自此,原来处于散漫状态下的十九首古诗,被合在了一起,并且有了一个专名——《古诗十九首》。这十九首古诗作品,在中国诗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是不同作者所作,但由于它们是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该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精神内蕴。本文通过分析《古诗十九首》中借大量时空描写呈现出了他们的生
期刊
鼠年记  今年的雪一直没来  从未有过的寒意,却接踵而至  到立春日,残雪般的冷  将继续透彻心扉  我并非对一切漠然无视——  冰凉的铁轨,奔驰着一列列热血的火车  硝烟中降落的航班,书写着生死无惧  多少背影逆行而上,抵挡  病毒的口罩,捂不住义无反顾的火焰  大地破绽重重。危机四伏的人间  正在透过手机、电视、互联网、玻璃窗……  互致祝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  抱团取暖  而残雪未退。那道冷
期刊
出征时  我为你揪心  归来时  我为你热泪盈眶  这场仗  异常艰苦  厚重白衣下的你  是不分性别的战士  多少个日夜  你们与死神赛跑  日渐清瘦的面庞上  眼眸却更加明亮  你们用最硬的骨头  扛起希望  却用似水的柔情  不让更多的灵魂受伤  这段经历  必将刻骨铭心  过往的一幕幕画面  让我泪流满面的  让我心怀敬意的  让我繃紧心弦的  让我攥紧拳头的  接连闪过我的脑海  你们在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加快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党的十八大更是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安塞民间绘画是中国乃至全人类的民族文化艺术遗产,是汉代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社会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种古老文化遗存的原生态的具有宝贵价值的文化形态。关于安塞的民间绘画的概念说法,学术界有着种种观念,但是总体上都认为安塞民间绘画是我国陕北地区原生态的根性文化艺术形式,是古老历史文化遗存影响和
期刊
2019年12月3日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延安钢琴师资培训活动,听了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白保国副教授讲到关于《钢琴教学中的观念探讨与方法探究》讲座后,萌生了对丁善德先生的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的分析动力。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创作手法、和声布局、演奏法等方面。本文将重点分析该组曲中的《郊外去》。  一、创作背景及分析作品的理论依据  钢琴小曲《郊外去》选自丁善德先生的儿童钢琴
期刊
春节期间,冠状病毒疫情严峻,为了自身安全,为了不给国家添乱,老老实实呆在家里,读读书,充充电,也挺好的。  说起来,我们从上幼儿园就开始读书,一直到初中高中大学,各种各样的课本,如果码起来,该有几人高了吧。我们古人崇尚“学富五车”,正所谓,孔子搬家——尽是输(书)。孔子那个时代还是竹简,五牛车的书,换成现在的纸质书,还真没有多少,至于电子书,一个芯片,就可能是一个图书馆。我们读了许许多多的课本,读
期刊
那天早上,他  独自架起鹰  走上了屋后最高的山顶  望着  白雪映衬的蓝天  一层又一层的山峦  轻轻地抚摸着鹰的翅膀  然后,卸下鹰尾的铃铛  解开脚腕的绳索  扬臂一挥  把鹰放飞了  鹰在头顶盘旋  没有猎获的目标  没有追捕的对象  没有俯冲的激情  白云悠悠  天空湛蓝  原野上一片葱茏  鹰还在头顶盘旋  久久不愿离去  舒展着轻盈的翅膀  试图停靠在温暖的港湾  他挥挥手,再次地 
期刊